❶ 如何行孝道的開示
父母不贊成學佛怎麼辦
其實,在父母眼裡,子女就算到了六十歲,仍是一個孩子。孩子說服父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我建議想學佛但是父母又不贊成的人:第一,要盡孝道。第二,不要試圖通過說服來讓他們變成佛教徒,而是通過自己的表現,讓他們感到佛法確實好,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耐心、寬容、忍辱
有些人生活在不信佛、對佛教有反感的家庭,常常會遇到父母親人的反對,這種事情用語言是解釋不通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保有耐心、寬容、忍辱的態度,還要盡孝道。父母看到由於孩子學佛的緣故比以前做得更好,要是不學佛的話,肯定不會這么好……誰還會不願意讓孩子好一些、表現得更出色一些呢?自然就慢慢轉變。如果學佛學得裝神弄鬼,置家庭於不顧,越學佛越頑固,越學佛越瘋瘋顛顛,別說不信佛的,就是信佛的也很反感!所以說,光講道理是不行的,應該用行動來化解頑固和偏見。
而且,要理解父母還沒有信佛,不能拿佛教的戒律來要求他們。不能看見父母在年節時殺雞、吃肉就心生反感,甚至阻止。這樣「較真兒」的話,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矛盾。如果能讓他們吃「不見殺、不聞殺、不為他而殺」的三凈肉最好,一時不能的話也不要勉強。最好是潛移默化地給老人家講一些因果業報的小故事,以他們能接受的方法,於適當的氣氛中,給他們講一些道理。
因為自己信佛,就急於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再加上他們又不太信佛,結果只能導致家庭的不和,對父母的不孝順。相比之下,學會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顯得更重要。(文:夏壩活佛)
❷ 凈空法師開示兒女對父母好父母不領情父母有過嗎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來:了業、了緣、了願的。而且還有四種緣分:討債、還債、報恩、抱怨。而報恩的少,其他的多!
❸ 佛開示父母不善要怎樣
佛在這個世界完全做出來了,這個世界眾生眼根利,他一看佛的行誼他就覺悟,他就明了,就能夠發菩提心,向佛學習。孝,對父母、對師長,佛經里頭常說「當孝於佛」,佛是老師。孝是什麼意思?孝順!要不順,就不孝了。假如我父母做的事情不合理,造罪業,我也順嗎?還是要順!一面順從,一面要勸進,希望父母能夠覺悟,能夠改進。父母不覺、不能改進,執迷不悟,還是要隨順做,要代父母求懺悔。
譬如我們這個世間行業里頭,有人從事於殺生這個行業,這個行業不好。父母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佛法,他認為這些動物生下來就是給人吃的,殺它來吃是正常的!兒女學佛了,接受聖賢的教誨,知道這個罪過很重。勸父母,父母不聽,自己還是要隨順。隨順時候怎麼做?要給父母求懺悔。殺這些眾生的時候,在殺之前給它念佛,念往生咒,給它迴向。一年一定有幾次節日,為這些被殺害的眾生超度。自己認真修行,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這些被殺害的眾生,這盡孝!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善巧方便,引導父母覺悟。
從事這個行業,目的還不是為賺錢!要把這一生當中擁有財富的道理,找機會說給父母聽,生財有道,不一定要從事這個行業。你命里有財富,從事這個行業是緣,命里有財,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不管什麼樣的緣,因只要接上緣,果報就現前。緣有善,有不善;善緣增長你命中的財庫。那惡緣?惡緣是折損命中的財富。如果他真的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他一定會改行,一定會戒殺放生;戒殺放生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出自 《華嚴經講記》
❹ 凈空法師關於父母逝世後49天內子女應怎樣做的開示
用現代話來理解,人是由物質(肉體)和精神(靈魂)組成,一旦去世版,肉體漸漸腐爛,權而靈魂則被生前的習性業力所牽引,繼續去往下一個軀殼,由於沒有經過修行,自己無法控制靈魂的走向,生生世世就會在六個不同的生命的空間反復投胎轉世、然後死亡,然後又投胎轉世,就叫做「六道輪回」。這六道,分別叫做「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地獄道和餓鬼道」。其中:
1、人去世,若非大忠大惡之人(善惡立判,直接進入輪回),都會在49天內投胎轉世到六道輪回中。
2、若在該人臨終一刻有助念阿彌陀佛,或在去世49天內持誦地藏經一至七遍,必能蒙阿彌陀佛或地藏菩薩之佛力加持,或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超生佛國凈土。
❺ 自己想每天都放生 但是父親不讓 想偷偷去放生 算不孝父母嗎 哪部經有開示
隨喜贊嘆,你這個每天想去放生的想法!
如果你真想放生,任何人都阻止版不了呀?
在路上看到一權條在烈日之下,掙扎的蚯蚓,你把它撿起放在陰涼之處,隨手之勞的放生,誰會不讓?
佛法是方便慈悲之法,往往不要把原因,推在別人身上,首先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干這件事情!!!
❻ 佛陀是如何開示孝養父母,尊師重道的
第一個是講"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批註裡面注得很多,諸位自己看可以做參考,我們這個批註的本子都贈送給諸位,大家細細去看。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現在人知道的不多。我們也可以說學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點,為什麼?現在社會教育已經不講孝道,孝道、師道都不講了。常常聽佛經,這佛經裡面還是常常講孝道、師道,常常勸我們修學,所以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方面比較有一點印象。雖有印象,這印象不深刻,何以說不深刻?你的修行沒有進步,從這個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會勇猛精進,為什麼?出家了。
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所以這個孝養里頭,包括的范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體我們要照顧到,生活起居要照顧到,這是物質生活;除物質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物質上樣樣都照顧了,父母心裡有憂慮,不快樂,這個不孝。
怎樣能叫父母快樂?那裡面這個因素就很多。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歡喜;兄弟不和,父母傷心、憂慮;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頭痛。換句話說,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歡喜、才開心,這是你家裡沒有問題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裡,你總要踏進社會去工作。你踏進社會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闆兩個不合作,這父母又傷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們不能和睦相處,這又麻煩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諧,天下要太平,這父母高興。我們能做到嗎?能做到,盡心盡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個孝不是單純我們父母照顧到就行,哪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是從事相上說,使父母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憂慮沒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進?你的學術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進步?不進則退。退,父母就又牽掛,就又有憂慮。這些統統都在孝道里頭。然後才知道這一個孝道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虛空法界、過去未來,這才是全部,真的!
中國這個"孝"字,這個字就造得好。在我們中國這個造字,造字是有六個原則,叫六書,它這個屬於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現在世間人講,現在有所謂代溝,代溝是什麼?代溝就是不孝,孝沒有了。這個字沒有代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才叫盡孝。所以這個孝字真正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成佛才能做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盡,那就是孝道還有一個缺陷,還不能圓滿。所以這個孝道做到圓圓滿滿是成佛。
所以我們出家了,在家學佛也是一樣的,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是盡孝。何況俗語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個道理?是因為他的兒孫當中有一個作佛的。他兒孫作佛,他作不了佛,為什麼?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這個功德不能分給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給你,佛有福報。一聽說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還得了,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這個便宜。所以縱然墮落在惡道,這惡道里頭閻羅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惡道,請他到天上去享福去。這個天到哪一層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麼?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沒有功夫,你只有福報。只有福報,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剛才講的未到定,他雖然定沒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較上要清凈,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沒有功夫,憑福報是到忉利天。這我們俗話講沾光。是這么一回事情。可見得我們世法里頭人情關系,在六道里頭都有,六道里頭都有人情關系。
由此可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盡心盡力,常常犯過錯,全都是不孝,這一個范圍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廣大。這一個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那就是經典上所講的「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個什麼?就說一個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不能出這一個字的范圍,所有一切經教法門是這一個字圓滿的相狀。把它擺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從這里下手,到最後還是圓滿孝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始終不離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師長"。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師、要聽老師的教導,要把老師所教導的,我們統統做到。事是承事,老師對我們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對於老師的孝敬也跟對父母一樣。現在這些觀念淡薄,事相也見不到。從前學生在學校不聽老師的教誨,父母憂慮,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師的要不能把學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沒有盡到孝道。現在跟大家講這些事情,這講故事,從前是這樣,現在沒有了。
我這個年齡還沾了一個邊,我大概是六、七歲的時候上私塾,我記得我念過四個月的私墊,以後就改成小學,這才有學校的設立。早年沒有學校,六十年前。我那個私塾是我一個親戚的祠堂,大概學生有二、三十個人,一個老先生教學。我父親送我上學的那一天,帶了很多的禮物,就是供養老師的。進了學校見了老師,先到禮堂,禮堂裡面是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神位,供了一個牌位。在牌位面前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禮,我父親在前面,我跟他在後面,先拜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坐,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給老師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你知道這個禮節多隆重!老師接受家長這樣隆重的禮節恭敬,不認真教導這個學生,怎麼對得起人?他真的對不起人,他會受良心責備。家長誠心誠意用最恭敬的心情,把這兒女付託給你,所以管教就很嚴格。小孩不聽話,有時候被老師打,被老師處罰,回家去了,打的時候哭哭啼啼,回家去了,家長知道了,第二天買了禮物去謝謝老師。現在還得了,現在按鈴告狀了。從前教育跟現在不一樣,真正得到老師教育的恩德。
小學教育里頭著重在德行,因為知識沒有開,培養德行,是以這個為主。我們今天教育裡面講的四育,這是德育,在小學這個時代培養。這個知識,那必須是要年齡大了之後,差不多十三、四歲以後,知識漸漸開了才講學,才研究討論。所以從前這個小學,大概六、七歲到十二歲這個階段就是背書,老師督促,在那裡看著。這個書,每一天所上的書要念一百遍、要念兩百遍;前面所教過的溫習一遍,今天所教的要念一兩百遍,這樣念熟了之後,一生都不會忘記。到以後用處就很多,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開智慧,能夠在這個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付一切事物的時候會得到啟示,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個做法。這叫師道,尊師重道!
老師不是一定要你這么尊敬我,不是的,是你自己對於道業學業看得重,你才這樣做。你因為看得重,別人在旁邊幫助你、輔導你,不敢掉以輕心,掉以輕心對不起你。你自己對老師不尊重,換句話說,對你的學業、道業不尊重,無所謂,那麼老師對你也就不要太認真,為什麼?你根本就不需要,何必認真去指導你。我跟大家講講,這都從前的事,現在看不到。可是諸位細細想一想,如果在今天要想自己道業、學業真正有成就,恐怕還是這個老路子有效果。這個新的教學法,我沒有看到多大的效果,還是老方法有效。
經【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前面講到『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這個注子裡面有兩句話非常重要:
疏【又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極也。】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後面他述說一則公案,這是出在佛經上的。從這一段公案我們就真正了解父母之恩非常非常大,這一段文希望同修們自己好好的去看。
❼ 開示:如何處理孝順父母和放下對父母情執
憶念她們的恩德歡喜孝順,想到總有一天會分離從而放下不舍執著
❽ 印光大師開示學佛人要不要給生前作惡多端不顧家小的父親超度
當然是可以超度的 至於活著對誰好壞都是一種緣分 該超度正版常超度沒問題的··權·········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來:了業、了緣、了願的。而且還有四種緣分:討債、還債、報恩、抱怨。而報恩的少,其他的多!
❾ 宣化上人開示:怎樣做才叫孝順父母 佛緣網站 佛教網
這個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里說的清清楚楚了:
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版隱權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
等等,上述都是佛陀教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的內容。
❿ 凈空法師開示 什麼是孝養父母
孝順父母,養父母之身,更養父母之志。父母所好盡力去辦,父母不喜歡應當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