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好好孝敬老人讓老人

好好孝敬老人讓老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9:56:14

⑴ 有關孝敬老人的故事

說起王進生、王亦娣家庭,村裡的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不僅僅因為他們夫妻二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96歲高齡的老母親王求娥,還因為他們家庭和睦、其樂融融,關心鄰里、樂於助人,在群眾中樹立了好的口碑。

他們的老母親王求娥今年已經96歲了,但是她依然精神矍鑠,身體健康。和老人談天,她總是會告訴你自己生活得很舒心,很幸福,因為她有一對好兒子、媳婦和一群好兒孫。王進生、王亦娣也已經70多歲了,因為兒孫們都忙於工作,他們兩位老人就擔起了照顧王求娥的重任。

老人家日常生活已基本無法自理,王進生、王亦梯卻二十多年如一日,將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老人想吃什麼,總會盡量滿足。老人牙齒已經全部脫落,他們就盡量將食物煮得爛一點,有利老人咀嚼和消化。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你會發現她身上的衣服一塵不染,頭發也總是整理得非常整齊。因為老人的兒子、媳婦每個星期都會為老人梳洗、換衣。

老人年齡大了,就更害怕孤獨,渴望有人陪她聊聊天。說說話,兒、媳每天都會盡量抽空陪老人說話,讓老人不覺得孤單。老人年紀大了,時不時會有點感冒發燒,但是,只要老人稍有一點點症狀,兒子、媳婦總會在第一時間准備好葯物,讓老人服用,並精心服侍她,直到病癒。為了讓老人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們特地准備了一間房間,每天都會為老人收拾、打掃,讓老人過得舒心。

去年村裡為退休老人免費體檢,那時已是5月份,天氣比較熱。孫輩們白天都要上班,無法請假。為了讓96歲的高齡老人不錯過機會也參加體檢,王進生、王亦娣兩人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決定用拖車拖去體檢。就這樣、兩位已經70多歲的老人拖著一個96歲的高齡老太太,將她安全地送到了體檢處,再送回家,讓很多人為之感動。

老人的孫輩們對老人也很孝順,由於平時忙於工作,又都住在城裡,不便照顧老人,但每逢節假日,他們就會回到老人身邊,對老人噓寒問暖給老人買各種生活、滋補用品,陪老人聊天,關心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

王進生家庭與鄰里之間也非常和睦。他們樂於幫助鄰里,平時只要誰有困難,他們總會主動給予幫助。在鄰里之間,只要說起王進生家庭,總會有很多的話要贊揚他們。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但是在這個家庭中蘊藏著的尊老、敬老、友愛鄰里、團結互助的精神,這是值得許多家庭學習的。

78歲的何德昌,雖然年歲也很高,家住十分邊遠的丘區,但卻長期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他能過上幸福的好日子,與他自己長期對老人孝敬,對兒女關心,處處起好表率作用是分不開的。」說起何德昌的美滿幸福生活,鄰居們的評價,內容基本一致。

「只有老人舒心了,我們才開心得起來。」幾十年來,何德昌老人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並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

「兒啊,我想吃點紅桔提提口味。」1988年冬天,何德昌81歲的母親劉學英因病倒床,吃什麼都沒有口味,向兒子提出了想吃一點桔子的要求。聽了母親的話,年近60的何德昌對此二話沒說,當即決定外出為母親摘桔子。但當時當地還沒大量種植果樹,全村讓人知道的桔子樹也沒幾棵,且僅有的幾棵桔子樹也沒掛幾個果子。為此,要為母親摘到足夠的桔子,必須要跑遍全村七八平方公里的山村。

「大嫂,我媽不舒服,想吃點桔子,賣點給我吧!」「賣什麼啊賣!孝敬老人是我們這山溝溝頭的規矩,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你把那樹上的都摘去吧。」

「老哥,我想買點桔子回家為我母親提提口味。」「買你就不要說買了,孝敬老人不能說錢,你自己去摘吧。」

真情感動鄉親。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何德昌跑遍了全村的山山嶺嶺,讓母親每天都如願吃上了可口的桔子。

1992年2月,85歲的老母親劉學英因年老體弱再次病倒,對此,何德昌除了為母親買回足夠的桔子,定時為老母親洗身子、端屎尿之外,還與自己的女兒、女婿們一道,堅持每天為自己的老母親端去一碗熱嘟嘟的勞糟蛋,使老人深切地體會到自己確實是老有所養。

「我的兒子兒孫們最理解我,我一輩子最喜歡吃的就是勞糟蛋。像你們這樣對待我,我死了也值啊!」「媽,只要您開心一刻,我們當晚輩的就幸福一刻啊!您喜歡吃什麼,盡管說就行了,我們一定辦到。」老母親臨終前的內心表白,既對自己的幸福生活進行了總結,又對何德昌等晚輩的言行給予了充分肯定。

「要對大家都要對,只有大家都對了,家庭才和諧得起來。」何德昌孝敬老人,同時也十分體貼晚輩。他常說,「不能只要求兒女對你好,你自己卻對兒女什麼都不付出。」他這樣說,也這樣做。

農村有一個習慣,只要兒女成了婚,父母就可以算盡完義務了,就完全可以在後半生坐享兒女的清福了。然而,當何德昌與妻子羅玉英,把女兒何桂英撫養成人,並為其完婚,把女婿招上門時,卻並沒有半點坐享清福的念頭。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如今的幾十年間,何德昌始終堅持不忘為家庭作貢獻。一年四季,每天的煮飯、喂豬,洗衣、掃地等家務,百分之八十都是他主動承擔。

「年歲這么大了,還承擔這樣重的家務,不累呀?讓女兒、女婿或者孫輩們去做不行嗎?」「他們常年在外忙生產、忙掙錢,如果再讓他們回家忙家務,那才叫著累呢!再說,我做這些家務,其實就等於在鍛煉身體,你看,我的身體多結實。嘿嘿!」不少人目睹到何德昌為家人洗衣、煮飯時的場景時,總免不了要問上兩句,而何德昌對此往往都是十分隨和的應答和「嘿嘿」一笑。

夫唱妻附和。在日常生活中,何德昌就像一個唱著生活贊歌前行的歌者,而他的妻子劉學英,卻像一名為丈夫彈奏和諧樂章的鋼琴師,何德昌做煮飯、喂豬,洗衣、掃地的家務,劉學英就做澆菜、放牛和看管孫男孫女的雜活。夫妻倆一唱一和,共同為家庭奉獻著自己的余熱。

「大家都對」好孝子

榜樣的力量無窮。何德昌夫妻二人的一舉一動,深深地感染了他家的每一個晚輩。為此,使何家營造出了一個團結、和諧的家庭氛圍,讓生活在這個家庭的每一位老人幸福無比,年輕人工作安心順利。

1982年,何德昌的女婿李華學在當地瓦窯打工一個冬天,僅掙錢70元,盡管錢少,但知道時任生產隊隊長的岳父想要買一隻手錶,卻苦於錢不夠,於是,領到錢的當天,李華學二話沒說就把錢交到了岳父何德昌的手中。「你看,這就是李華學貼錢為我買的手錶。」說起女婿幫他買手錶一事,何德昌至今還感慨不斷。

「我的女婿長期都對我好,假如我今天的葉子煙不多了,明天女婿准能給我買回來,假如我今天的燒酒和下酒用的花生沒有了,明天他准能給我買回來。」說起女婿對老人的孝敬,何德昌老人十分興奮。據鄰居介紹,李華學孝敬老人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每年分別給岳父岳母買兩套新衣服,每天保證岳父岳母有雞蛋吃,再困難也要定期給岳父岳母發零花錢等故事,雖然平淡無奇,但卻令人欽佩。

何德昌喜歡每天進茶鋪喝茶,從不間斷。然而,有一次李華學發現,何德昌已經連續兩天閑在家中沒進茶鋪了,於是,細心的李華學通過茶鋪老闆了解到,何德昌老人沒進茶鋪,是因為他的零花錢已經用完了。對此,還沒領到打工工錢的李華學,第二天便與妻子一道,把家中的余糧挑到酒廠,為老人換回了100餘元零花錢。

何德昌和妻子羅玉英,擔心每天吃雞蛋會給女婿、女兒帶來經濟負擔,於是他們隔三差五才吃一次雞蛋。但李華學和妻子何桂英,因發現存放在家中的雞蛋長時間沒減少而產生了對雙老的懷疑。當李華學、何桂英夫妻二人弄清了事情的原由時,從來沒在老人面前紅起臉說過話的李華學、何桂英夫妻,第一次紅起臉直問起兩位老人:「爸、媽,您們不是常說,老人多開心一刻,我們當晚輩的就會多幸福一刻嗎?要開心得有好身體,要有好身體得要有好營養,要有好營養得要堅持吃雞蛋啊!爸、媽,今後您們吃雞蛋,一定要把蛋殼給我們留起,每天由何桂英來檢查,見不到蛋殼就不算數。」「好、好、好!」女兒、女婿的問話雖然很直,但卻使兩位老人在連連點頭「認錯」的同時,從女兒、女婿的問話中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和幸福。

上行下效全家幸福

在何德昌家,祖祖輩輩的一言一行,不僅在晚輩們的頭腦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一直引導著晚輩們進步,規范著晚輩們的言行。上行下效的結果,是全家人團結、和諧、幸福。

李華學、何桂英夫妻倆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李進,31歲,與妻子包利華共同經營著照相和理發生意;小兒子名叫李平,21歲,在江蘇某大學讀大二。

受家庭「環境」的熏陶,李進、李平二兄弟自懂事起,就十分孝敬老人。他們經常為外爺、外婆和爸爸、媽媽分擔憂愁,大人在外勞動,家裡煮飯、掃地的小事兒,兄弟倆就全包下來;在縣城讀書,他們不僅不亂花一分錢,而且還經常把節約下來的零花錢用來為外爺、外婆買營養品;李進結婚已後,與妻子包利華一起能掙錢了,首先想到的也是怎樣孝敬好家中的4位老人,他們不僅按時為父母發放零花錢,而且還按時為外爺、外婆增添零花錢;冬天, 他們為老人們買電熱毯,夏天,他們為老人們添電風扇;與此同時,李平、包利華夫妻倆,還主動承擔家裡的主要經濟開支義務,使父母和外爺、外婆,分享他們能夠掙錢了的喜悅。

2005年2月,李進的弟弟李平讀高中最後一期,需准備1000元的學雜費和生活費,而母親何桂英手中只有400元,尚差600元。正當何桂英為無錢而犯愁時,剛回家的李進了解情況後,順手便掏出1000元錢遞給何桂英,「弟弟的1000元雜費我來給,您手中的400元留住自己用。媽,您放心,今後,弟弟如能考上大學,一切費用全都由我來給。」兒子突然的表現,令母親喜極而泣。

「關心弟弟,就是關心父母親。把弟弟的學雜費承擔下來,不讓父母操心,父母才能開心,父母開心了,我們當晚輩的才幸福。」李進承擔弟弟學雜費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評價說,「歷史上的規矩就是一代不管一代,李進為弟弟花錢,一點都劃不著。」而李進對此則理直氣壯地給了回應。一諾千金。自從李平考上大學以後,一切費用,李進都承擔了下來。

李進為自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能為父母分憂解愁時時感到高興,然而,也有令他感到十分傷心和內疚的時候。2007年1月,他的父親李華學,因患肺癌而不幸去世。盡管之前他把父親送到川醫花了10000餘元,也沒能把父親留在人世間,但他覺得他自己已盡夠了當兒子的責任,父親的去世,只是因為病魔無情而也。然而,當李進從母親的口中得知父親去世後,家裡欠下的銀行貸款通過父親的節約已還來只剩下5000元了時,李進當即傷心至極。他不是為父親為他留下了5000元的債務而埋怨父親,而是為自己沒提前摸清家裡的債務而感到內疚。他說,「如果我提前摸清了家裡的債務,並提前還清了帳,父親就不會過度的為家庭操勞牽掛,就不可能不顧身體而大量節約,就不可能有了小病不進醫院治療,就不可能在50多歲的壯年時期離我們而去。」

痛定思痛看未來。「媽,今後,我隨時都保證您的身上揣的錢不低於200元,您一定要好好保養身體,一定要讓我們當兒子的長期感受到有媽在身邊的幸福。」「外爺、外婆,您們也要好好保養身體啊,萬一零花錢不夠用,打一個電話就行了。」認定家庭欠債是導致父親早逝原因的李進,當即掏出錢來讓母親去還帳的同時,面對母親和外爺、外婆,一再叮囑。 (劉樹軍)

⑵ 有關於孝敬老人的標題,寫的多的給採納

1.以人為本先敬老,子孫後代都說好。
2.敬老情系你我他,鄰里互助進萬家。
3.打造溫馨和諧家庭,慰籍老人頤養天年。
4.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
5.尊老敬老是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時代風尚。
6.人間美德忠和孝,世間之交信和誠。
7.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諧社會孝當先。
8.齊家美以孝,立世貴以和。
9.弘揚孝道文化,共建和諧濟寧。
10.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11.贍養老年人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
12.以人為本,善待老人。
13.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
14.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15.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濟困解難。
16.孝親敬老是人類高尚品德的體現。
17.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18.關愛老年人口,弘揚敬老新風。
19.構建和諧社會,弘揚敬老美德。
20.尊老人敬,助老風和,人間美好,社會文明。
21.老人安泰,國家昌盛。
22.老年人的幸福是兒女的光榮。
23.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穩定。
24.加強領導,強化宣傳,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25.黨政領導要做尊老敬老的模範!
26.要努力探討做好新時期老齡工作的新舉措!
27.全社會都要關注支持老齡工作!
28.要努力讓老年人過一個幸福、安寧、保持尊嚴的晚年!
29.要使全社會牢記、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30.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讓我們共同為老人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園!
31.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32.家有老,勝萬寶。
33.爭做敬老模範,共建美好家園。
34.辦好老年事業,促進社會和諧。
35.弘揚敬老好風氣,鞭笞棄老壞作風。
36.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共同創造和諧濟寧。
37.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38.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穩定。
39.敬老人,促和諧,助老人,傳文明。
40.興辦老年教育,滿足老年需求,陶冶老年情操。
41.孔孟風,運河情,孝文化,要傳承。
42.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說好。
43.社區連著你我他,尊老敬老靠大家。
44.鄰裏手拉手,助老獻真情。
45.弘揚尊老敬老美德,構建和諧社會氛圍。
46.倡樹敬老新風,促進社會文明。
47.密切代際關系,促進家庭和睦。
48.關心老人,關愛老人,關懷老人。
49.倡孝揚善,構建和諧。

⑶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你孝順你家裡的老人嗎在未來的日子裡,你應該如何做的更好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應該發揚廣大,我們做子女是應盡的義務,孝敬,愛護,關心,照顧長輩,使老人能開開心心安度晚年。

⑷ 孝敬老人的成語

孝敬老人的成語有慈烏反哺,菽水承歡,綵衣娛親,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一、慈烏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讀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證

元 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譯文是經常談論馬有垂韁,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烏鴉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鳥爭奇》:「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譯文是慈祥的烏鴉反哺,有母子之間的愛。

5、用法:作賓語,定語

二、菽水承歡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2、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證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發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譯文是入則孝,出則弟,如何遠離白發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歡,甜化鹽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歡,貧士養親之樂,義方立教,賢父愛子之心。

5、近義詞有菽水之歡,讀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意思是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三、綵衣娛親

1、意思是指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讀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證

漢 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譯文是老萊子孝順奉養雙親,快七十歲,嬰兒娛樂,穿著五色綵衣,曾經取漿上堂,跌仆,於是躺在地為小孩蹄,有的美鳥鳥在父母身邊。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綵衣娛親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先告辭啦。

5、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2、讀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譯文是不只是將親戚朋友一概拒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早晚問安,一個頭發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雖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5、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五、寸草春暉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2、讀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證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是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師今天出了寸草春暉的作文題,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遠記得父母之恩。

5、用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

⑸ 孝敬老人,老人不知足

不管唄,進敬老院也是付費的,有工作人員管呢!等他們被工作人員管得服服帖帖的,自然會想起你們的好。我想,你3個舅舅1個姨都不管他們,肯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把他們丟到敬老院去就是他們自作自受的結果!
再說,你姥姥姥爺都八九十歲了,你媽媽也肯定上年紀了,各方面都得注意了,別太勞累受氣,小心身體!

⑹ 關心父母,孝敬老人徵文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寬裂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悉者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你也可以投稿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睜巧薯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⑺ 關於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詩歌或文言文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⑻ 關於萊州市的孝敬好人好事事跡材料總結

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裡,打小就孝敬父母, 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著。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床,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贊,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盡量滿足,家裡總是給父親備著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朴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⑼ 如何孝敬老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
能夠孝敬老人,有機會孝敬老人也是種福。無論你窮也罷,富也罷,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真實而美麗地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的珍惜這幸福,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再後悔莫及。
孝敬老人也就是在好好對待自己。古人雲,我孝於親,子還孝 x b22 :
於我。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孝敬老人,那麼在他的身教之下,他的兒女會對他孝敬嗎?
孝敬老人也是社會公德,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就是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歷史上關於孝敬老人的詩歌也有很多。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孝敬老人呢?有些人認為讓老人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是孝順。我覺得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還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更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
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百善孝為先」一個不懂得孝敬老人的人,誰相信他將來會是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呢?

閱讀全文

與好好孝敬老人讓老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換工作父母不讓換怎麼辦 瀏覽:932
父母呼吸困難該怎麼辦 瀏覽:771
50歲充滿做愛 瀏覽:158
贛州補發養老金 瀏覽:404
體檢會有哪些變化 瀏覽:254
大神偽裝成老年人滑板 瀏覽:321
父母多少年可以購房 瀏覽:157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是多少 瀏覽:380
長壽富貴形容什麼動物 瀏覽:809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51
體檢要檢查些什麼 瀏覽:209
深圳社保個人賬戶9萬退休金 瀏覽:123
虎頭鸚鵡的最長壽命是多少 瀏覽:752
退休金1千多能去派游嗎 瀏覽:340
送給農村老人家的禮物 瀏覽:603
重陽節與父母同行為愛行動 瀏覽:927
交失業養老保險要什麼材料 瀏覽:830
做hpv的體檢要注意什麼 瀏覽:791
遇到一對啥也不明說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484
老人經常眼腫是什麼原因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