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動物的孝順的故事

關於動物的孝順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5:15

Ⅰ 關於動物之間的親情的故事

1、羚羊飛渡

有一天,老獵手帶著他心愛的獵槍,追殺著一群約有二十隻山羊,當追到一個懸崖邊的時候,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腳步,懸崖的對面還是一個懸崖,但離這個懸崖有十米多遠,任憑如何矯健的山羊都跳不過去,他得意地看著這群即將任他槍殺的山羊。

過一會兒,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發生了,只見一隻年歲較大的山羊從懸崖邊退了幾步,然後毅然地迅疾地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在這只老山羊剛跳出幾米的剎那間,另一隻年青的山羊隨後也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分兩次起跳。

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頭一隻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那隻老山羊悄不聲息地摔落在萬丈深淵之中。隨後,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個指揮若定的將軍號令下,用同樣的方法和動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獵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萬千。

2、藏羚羊跪拜

大清早,獵人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准備要喝一銅碗酥油茶時,突然瞅見兩步之遙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湧上來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了起來。

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後沖著他前行兩步,用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裡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藏區流行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後仍是跪卧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

他的眼前老是浮現著給他跪拜的那隻藏羚羊。他感到有些蹊蹺,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夜裡躺在地鋪上他也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著。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那隻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上打開了。

他吃驚得出了聲,手中的屠刀咣當一聲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卧著一隻小藏羚羊,它已經成形,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才明白為什麼那隻藏羚羊的身體肥肥壯壯,也才明白它為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獵人留下自己的孩子的一條命呀!

老獵人的開膛破腹半途而停。當天,他沒有出獵,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那沒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他的杈子槍。

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沒人知道他的下落。

3、荊棘鳥

傳說,有那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4、忍飢挨餓,母雀鯛以嘴育兒

在舉世聞名的阿拉伯尼羅河口寬闊的水底世界裡,生長著一種叫雀鯛的魚,這種魚孵卵的方法十分奇特:母魚用嘴含著卵塊孵化小魚。每次母雀鯛產卵20至30粒,產後,立即把受精的卵含在自己的嘴裡,一直到幼魚出世,時間長達兩個星期。

為了避免把兒女誤吞入腹中,在整個孵卵期內,做母親的雀鯛忍飢挨餓,幾乎什麼東西都不敢吃。

5、猴失親兒

石梨貝馬騮山的一隻母猴,手抱著死去已有多天的幼猴,孤零零地呆坐山頭,它只希望親兒有一天能活過來。此情此景,連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為之凄然。

此只極有靈性的母猴,較早時已被每天到石梨貝水塘做晨操的市民發覺,只見它不論日出日落,雨淋日曬,它依然緊緊抱著親兒的屍體,戀戀不舍,恐防有人將它愛兒奪去。據一位市民稱,他在一個多星期前就已看見這只母猴是這般模樣。他當時感到好奇,發覺它手抱的一隻小猴已經死去。

過了幾天後,母猴已經顯得十分憔悴,身體日漸消瘦。這個情景使許多遊客大為感動,引起了惻隱之心,紛紛將水果、花生等食物拋近母猴身旁,使它能夠有糧食充飢,但母猴卻不為所動。

6、熊的情愛

動物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令人感動。加拿大北部森林地區,有一位豪爽的動物學家朗喬。有一天,一頭雌熊被朗喬安置的捕獸機所擒,受了重傷。雌熊的「丈夫」趕來,用雙臂摟抱著雌熊哭泣,全然不顧自己也有被擒獲的危險。

在森林中生活的人是不大會輕易動感情的,但眼見這頭體格巨大、厚毛蓬鬆的兇猛巨獸悲痛欲絕的樣子,朗喬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想救回雌熊一命,已無能為力。自此以後,朗喬再也沒捕殺過其他動物。

Ⅱ 動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動物孝母的故事

廣東東莞陳恭尹隱士,養有一條母狗。他隱居山中時,不與人往來,只有這條狗片刻不離地伴隨著他。
每次出門時,母狗總是跑在前面充當前哨,遇到有豺狼、毒蛇、老虎時,就趕緊返回,咬著陳恭尹的衣服往回拖,不讓他向前走。
陳恭尹明白後轉身撤退,狗就隨後幾十步,大聲叫著保護他。到了夜晚,母狗就在房前屋後巡邏吠叫,通宵達旦都不休息。
幾年之後,母狗生了五隻狗崽。等小狗稍大,陳恭尹就把它們送給左右鄰居。
在最初一年多中,母狗每天都到各家去看望狗崽,有食物時,小狗都爭先恐後地讓給母狗吃。等到小狗長大後,母狗就不再去看望,而這些小狗,每天早晨都會一起到陳家看望母狗。
又過了幾年,母狗生病,身上長癩,瘦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小狗們爭著為母狗舔癩,於是母狗的病就好了。
每年元旦,五條小狗一起跑來搖著尾巴圍繞著母狗,好像是給母狗賀年。後來母狗死了,五條小狗不停地哀叫。陳恭尹心生哀愍,把狗葬在後山。五條小狗每天早晨都會一起到墳前哀叫,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又有一位叫劉時用的人,曾見過一頭孝順的小象:
小象的母親生命垂危,小象取來草料喂養母親,但母親已無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親身體,雙眼淚如泉涌。母象死時,小象哭著縱身向前仆倒。
《聖師錄》記載:
古代,有個名叫鄧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獵,一箭射中了一隻母猿。
這時,有一隻小猿過來為母猿拔箭,吮吸傷口的血,而且取來樹葉塞住瘡口,悲哀不已。
鄧艾看了,丟下弓箭,感嘆地說:「山中野獸尚且如此哀憐母親,做人可以連猿猴都不如嗎?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打獵!」
動物尚且能孝養父母,何況人倫佛子,豈能不報母恩!

這是一種生活在位於地球北端的格陵蘭島的鳥類,「母子」互相牽掛,千里相隨。如果母鳥被逮住,那麼用不了多久,它的「子女」一定會飛來尋找鳥「媽媽」。無論藏在哪裡,總要想方設法與其「團聚」。倘若雛鳥被抓,鳥「媽媽」必定四處尋覓。不論被帶到多遠的地方,都會下決心讓它回到自己的懷抱。這種注重親情、和睦相處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動。

白尾鷲是一種生活在草原上的鳥類,以野馬等動物的屍體為食。 每次發現誘人的「美味佳餚」之後,他們從來不會蜂擁而上,你爭我奪。而是老者優先,給予特別的照顧。老鷲在飽餐一頓之後,便飛到附近的高山上擔負著警戒任務,讓「兒女們」能安全放心的「進餐」。

當老烏鴉飛不動無法覓食時,「子女」會主動地擔負起贍養的職責,在哺育自己後代的同時,不辭辛勞地捕捉昆蟲去喂「父母」,直到它們壽終正寢。為其送終之後,方肯離去。在自然界里,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動人的情景:烏鴉在找到食物後,不是只顧自己飽餐一頓,而要大聲鳴叫,先讓「父母」來享用。待到老烏鴉食用之後,再讓雛鳥慢慢地啄食,自己卻飛往高處「站崗放哨」。
望採納!

Ⅲ 關於動物之間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

2015年3月11日上午10時,英德市大洞鄉農民楊貴寶吃完早飯,攜帶砍柴工具上山打柴,大約到中午12時,當他打好柴准備返回家時,突然從山林中走出一頭約75公斤重的野豬,楊被嚇出一身汗,慌亂中扔掉肩上的柴,一邊喊救命,一邊拚命地往回家路上跑。

不料,野豬緊迫不舍,眼看野豬就要追上了,楊貴寶使出全身力氣,爬上一棵大樹逃命,想不到野豬死死地守在樹下,並用長長的嘴沒命地掘土,企圖把大樹搞倒,楊貴寶嚇得在樹上大喊救命。沒過多久,一條約25公斤重的大蟒從山林中鑽出來,直奔楊貴寶叫喊的方向。

這時,瘋狂的野豬停止了掘土,調轉身子直視著大蟒。只見大蟒擺開身子,高高地豎起頭,張開嘴不停地發出聲響,逼得野豬無可奈何,只好步步後退,最後跑回了山林之中。這時,只見大蟒豎起頭,望瞭望樹上的楊貴寶,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鑽回了山林之中,楊貴寶得救了。

原來在去年12月份,楊貴寶與一同鄉上山打獵時,獵狗在一個土洞內發現了這條大蟒,兩人急忙跑回家拿來鋤頭和麻袋,將大蟒抬回家中。兩天後,同鄉乘楊貴寶上城裡辦事之際,將大蟒以500元的價錢悄悄地賣給了一家酒店。

楊回家得知情況後連夜趕赴酒店,不料酒店老闆又把大蟒賣給了廣州一家酒店,楊不顧疲勞又連夜趕到廣州,終於把大蟒贖了回來,一直精心喂養到今年3月分,才放回原來的森林中,想不到大蟒如此通情達理,真令楊貴寶終身難忘。

故事二:

一個來自肯亞,失蹤了1星期的12歲女孩。她被數個人綁架了,據說是逼婚,要她嫁給他們其中一個。(可憐他們正常談戀愛的時間也沒有)可當被有關當局找到她時,綁架者都不在了,發現的只有她一人,和三隻圍繞著她的獅子。

警方說他們到達時獅子們已經保護了女孩大約半天,不止沒給於她任何傷害,也不讓任何東西接近他。當警察到達時獅子們就離開了,也許離開時咆哮著「收工啦」也說不定。

專家說獅子們會保護女孩也許是因為對女孩的眼淚起了反應,就彷彿是聽到小獅子的叫聲一樣,可我們都知道真正的理由:動物是有靈性的。

故事三:

俄國某牧場一個牧羊人救了一隻受傷的仙鶴,取名「都都」。

「都都」傷愈後,為了報答牧羊人的恩情,再也不願回到同伴那裡去了。從此,它和牧羊人住在一起,幫助牧羊。「都都」對牧羊工作特別認真,守著羊群寸步不離。若有羊離群,「都都」會飛過去伸出長嘴毫不客氣的猛啄,迫使羊歸隊。

故事四:

在一個寒冷冬季的早晨,女主人像往常一樣打開柴屋的門,准備取些木柴做早飯。忽然,她聽到「喵喵」的貓叫聲。奇怪,家裡沒養過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她順著叫聲找過去,竟發現一隻母貓和剛剛生下的六隻小貓。

小貓的眼睛還睜不開,冰冷的地面迫使它們縮成一團,一個勁兒地往母貓身子底下鑽。看到有陌生人來了,疲倦而虛弱的母貓十分警惕,渾身的毛都豎了起來,它地低聲叫著,弓起腰,准備和入侵者拚命。

女主人見此情景,不禁起了憐憫之心,她默默地回去,給母貓一家取來禦寒的舊毛氈和一些吃的。母貓呢,彷彿明白了她的心意,也就毫不客氣地大吃起來。就這樣,一個月、兩個月,小貓漸漸長大,冬季也在這溫暖的呵護中過去。

一天早晨,女主人像往常一樣來喂貓,貓卻全都不見了,它們悄悄地搬走了。後來,發生了很多怪事。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門口總會出現一條魚或者別的什麼。是誰在開這樣的玩笑?剛開始,大家以為是有人惡作劇。

誰知,第二年依然如此。等到第三年的時候,家人覺得實在是太離奇了,於是,在年除夕的晚上,男主人裹了棉被坐在外面,盯著門口,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結果,在半夜的時候,從遠處慢慢走來一隻貓,嘴裡叼著一條魚,它走到這家門口,把魚放下,靜靜地凝視著裡面,過一會兒,才悄然離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原來,是貓在報恩。

故事五:

湖北某山區的一位獵人,有一次出獵,很多天沒遇上一個獵物,於是他心中充滿了怒火。中午時分,他忽然發現不遠處的山坡上走過來一頭肥大的羚羊。

獵人好一陣激動,拿起槍,悄悄接近羚羊,然後端槍瞄準這時,羚羊顯然己經發現了獵人,但她並沒有跑開,而是對著獵人撲騰跪了下來。

獵人楞了一下,因為他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但是殺氣騰騰的獵人哪裡顧得上多想,仍然扣動了扳機美麗而善良的羚羊應聲倒地。獵人沖上去,這才發現,原來是一頭即將臨產的羚羊媽媽,為了孩子,她向敵人下跪求饒。

當災難不可避免的降臨時,她依然用自己的頭顱擋住了罪惡的子彈,讓自己的孩子減少痛苦。獵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屍體,還有他心愛的槍,然後朝著山那面的寺廟走去。

Ⅳ 關於動物母愛的故事

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隻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烏鴉反哺的故事,也是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傳說中,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至今仍是維系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Ⅳ 關於動物之間母愛的簡短故事

1.黃鼠狼的故事發生在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版。這個故事是一權個老農民自述的親身經歷。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這個老農民一家缺乏糧食。於是,他經常下夾子捕捉野獸,夾子有時會捕到狐狸、黃鼠狼之類的小動物。一天清晨,他去收夾子時,看到夾子上夾到了一隻黃鼠狼,拿起一看,他大吃一驚,手裡只是一張黃鼠狼的皮。顯然,黃鼠狼被夾子夾住之後,依靠著強烈的求生本能而忍痛脫皮逃跑了。他想,沒有皮的黃鼠狼肯定死在不遠的什麼地方。於是,他沿著血跡尋去,在河溝里發現黃鼠狼藏身的地洞。挖開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一窩還未睜眼的小黃鼠狼,正趴在脫了皮的已經僵硬了的母黃鼠狼身上,不斷地吸吮著母黃鼠狼的乳汁。這位農民看著這個悲壯的場景,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久久地沉浸在自責的痛苦之中。最後,他將那張黃鼠狼的皮蓋在了母黃鼠狼身上,用土隱藏好地洞,才含悲離去。此後,這位老農再也不下夾子捕捉野獸。

Ⅵ 關於孝的故事(動物)

又有一位叫劉時用的人,曾見過一頭孝順的小象:
小象的母親生命垂危,小象取來草料喂養母親,但母親已無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親身體,雙眼淚如泉涌。母象死時,小象哭著縱身向前仆倒。
《聖師錄》記載:
古代,有個名叫鄧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獵,一箭射中了一隻母猿。
這時,有一隻小猿過來為母猿拔箭,吮吸傷口的血,而且取來樹葉塞住瘡口,悲哀不已。
鄧艾看了,丟下弓箭,感嘆地說:「山中野獸尚且如此哀憐母親,做人可以連猿猴都不如

Ⅶ 有關動物的感恩典故

動物的感恩典故:

一、博比的故事

18世紀50年代中期,蘇格蘭愛丁堡的警察約克·格雷收養了一頭矮腳長毛獅子狗——博比,格雷對它關懷備至,「主僕」天天形影不離。格雷不幸於1858年去世。他死後3天,博比跑到主人經常帶它吃飯的「拉姆齊餐廳」,餐廳老闆扔給它一些它經常吃的麵包,但博比沒有吃,而是把麵包帶回來,放到主人的墓地埋好。

第二天博比又到「拉姆齊餐廳」去領午餐,供給它已死去的主人。在以後的14年中,它天天如此,從不離開主人的墓地一步。博比對已故主人的忠誠,成了傳奇佳話。市政府感動得收養了博比。博比老死後,人們把它埋在主人墓地。

二、義犬的故事

江西九江林業汽修廠全體職工為一條義犬立的雕像,碑文:「賽虎,三歲余,雌性狼狗,育有十三子。2003年11月28日,林業汽修廠晚餐燉一大鍋肉,賽虎一反常態,對鍋狂吠。眾人遂擲肉於地,賽虎不食,依舊哀嚎不已。

眾人不解,准備進餐。賽虎回望主人,悲鳴數聲,吞下地上之肉,隨即七竅流血中毒身亡。此刻,人們終於明白,義犬賽虎以死警示肉中有毒,挽救了三十餘人性命……今葬賀家山,立碑銘志以警世人!」

三、海豹的故事

英國蘇格蘭的一家旅店老闆娘珊麗·莫爾康太太一天到海邊散步。遠遠看見一隻小海豹誤落魚網,拚命掙扎,越掙扎網繩勒得越緊,最後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珊麗急步上前,解開魚網,把它抱回家給它治傷餵食。在珊麗的悉心調護下,小海豹完全康復。珊麗用白漆在它身上寫了「凱蒂」二字,把它送回大海。

一年以後,怎麼也想不到,有天清晨,她打開大門,赫然看到凱蒂卧在石階上。小海豹一見昔日的救命恩人欣喜若狂,興奮的不斷拍打前肢,口中發出愉快的聲音,彷彿是向珊麗表示熱烈問候,感謝救命之恩似的。珊麗驚喜交集,將凱蒂抱進屋內,招待這位猶如遠行歸家的女兒似的小海豹,賓主極盡歡樂。

四、仙鶴的故事

俄國某牧場一個牧羊人救了一隻受傷的仙鶴,取名「都都」。「都都」傷愈後,為了報答牧羊人的恩情,再也不願回到同伴那裡去了。從此,它和牧羊人住在一起,幫助牧羊。「都都」對牧羊工作特別認真,守著羊群寸步不離。若有羊離群,「都都」會飛過去伸出長嘴毫不客氣的猛啄,迫使羊歸隊。

五、牧羊犬的故事

10多年前,一條名叫拉基的牧羊犬在牧場遭到一條公牛的攻擊,正在這危急關頭,67歲的老人羅伊·梅爾頓救下奄奄一息的拉基,並一直護理到狗主人歸來。

3年後,也就是1986年5月的一個深夜,狗主人聽到拉基瘋狂地叫,便急忙跟著前去察看,結果發現牧羊犬的身旁躺著羅伊o梅爾頓。老人由於心臟病猝發,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梅爾頓被及時送往醫院脫險。

閱讀全文

與關於動物的孝順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退休工資一直領到什麼時候 瀏覽:917
長壽湖的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瀏覽:761
對父母寒了心怎麼辦 瀏覽:687
中年女性體檢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594
什麼情況叫不善待父母 瀏覽:55
九江2016退休金調整 瀏覽:222
敬老院分享會 瀏覽:405
說說你有哪些事瞞著父母 瀏覽:765
老人家沒戶口 瀏覽:393
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記錄單 瀏覽:148
想換工作父母不讓換怎麼辦 瀏覽:932
父母呼吸困難該怎麼辦 瀏覽:771
50歲充滿做愛 瀏覽:158
贛州補發養老金 瀏覽:404
體檢會有哪些變化 瀏覽:254
大神偽裝成老年人滑板 瀏覽:321
父母多少年可以購房 瀏覽:157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是多少 瀏覽:380
長壽富貴形容什麼動物 瀏覽:809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