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處了吃重陽糕、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還有什麼
吃大閘蟹
重陽節是大閘蟹上市的時候,此時是全年中最適合吃大閘蟹的時間,蟹肥膏腴,重陽節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大閘蟹也是一件美事。
清蒸大閘蟹做法
材料:大閘蟹、黃酒、薑末、蒜末、醬油、白砂糖、味精、麻油、香醋。
做法:1、將大閘蟹用清水流凈,放在盛器里; 2、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砂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 3、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4、將大閘蟹上籠,用火蒸15~20分鍾,至蟹殼呈鮮紅色,蟹肉成熟時,取出。5、上桌時隨帶油調味和醋。
B. 重陽登高會的飲菊花酒
古時重陽節,飲菊花酒之俗,漢代已經存在,《西京雜記》即載有此事。據說古代的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在重陽時節,採下初開的菊花和青翠的枝葉,與黍米和在一起釀酒,釀成後一直保存到第二年重陽食用。《夢粱錄》則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年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說飲菊花酒可以令人長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益人們的身體健康。重陽佳節,在登高賞菊之餘,飲上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更增添了節日的情趣。
C. 明天就是重陽節。 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是不是跟父母一起。不
隨父母登高賞秋,心曠神怡;
攜全家飲酒品菊,和樂融融;
此天地之道也;
恭賀這個幸福的家庭。
D.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這一天里人們有登高,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習慣是什麼應什
插茱萸,登高,吃年糕。
E.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這一天里人們有登高,賞菊吃重陽花糕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習慣是什麼應什
敬老節,表達對老人尊敬
F. 重陽節習俗知多少:飲菊花酒吃重陽糕 茱萸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G. 9月9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古人有什麼習俗除了佩戴茱萸 飲菊花酒
民間習俗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各地習俗
【江西省】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婺源篁嶺古村還保留較好的「曬秋」生產生活現象,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干貯藏,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景象。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10年中國民協授予南陽市西峽縣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並在西峽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每年農歷九月九日這里都會舉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
H. 在中國盛產很多酒類,為什麼在重陽節偏偏要飲菊花酒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要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的說法。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干寶《搜神記》雲:淮南全椒縣有一丁氏,嫁給同縣姓謝家,由於謝家是大富戶,她婆婆卻凶惡殘暴,虐待丁氏,強迫她干繁重的家務,經常遭到痛罵和毒打。丁氏最終忍受不住,在重陽節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說:"做人家媳婦每天辛苦勞動不得休息,重陽節請婆家不要讓她們再操勞。"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陽日,都讓婦女休息,叫做「休息日」。這位姓丁氏的婦人立祠祭祀,稱為"丁姑祠"。以後,每逢重陽節,父母們要把嫁出去的女兒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將重陽節稱為「女兒節」。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I. 為什麼重陽節要喝菊花酒
因為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9)飲菊花酒是不是重陽節的擴展閱讀: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農歷九月九日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