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校要求做孝老愛親的手抄報,我已經寫了主題,名言,故事,怎樣孝敬老人,還要做一個板塊,做什麼好呢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
『貳』 老電影農村孝敬老人片,好像80年代看過,影片內容是一位農村歸女對公公不孝的故事,公公從地里幹活回
喜盈門
『叄』 木偶奇遇記的主要內容50字左右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會說話的小木偶。小木偶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而貧窮的木匠,回非常疼愛他。可答是小木偶很貪玩,不聽話,還常常撒謊。經過一系列的歷險和小仙女的指點後,小木偶變成了一個乖巧、聽話、孝順的好孩子,並如願變成了真正的小男孩!
(3)孝敬老人的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木偶奇遇記》曾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194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被認為最經典。這並不是該片被第一次改編成真人電影,1996年斯蒂夫·巴倫曾執導過一版,2002年義大利導演羅伯托·貝尼尼也曾推出過一部,最近一部是2008年由小正太羅比·凱飾演的。而去年底一部名為《匹諾曹》的韓國偶像劇,女主角不能說謊的特質也再次讓這個童話故事備受關注。
『肆』 《憶讀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憶讀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通過對自己版親身經歷的講權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讓讀者終身難忘。
(4)孝敬老人的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文章的脈絡
明確:一、(1)總說讀書引出下文。
二、(2—8)以自己幼時的經歷談「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三、(9—11)概括自己讀書後的感觸。
四、(12-13)強調讀書、選書的方法。
1、全文的寫作的重點內容是?說出原因。
明確:讀書好。
(1)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性格和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2)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3)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4)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伍』 弟子規 前三章的內容
前三章的內容:
1、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3、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譯文:
1、入則孝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
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
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
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2、出則弟
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
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
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
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3、謹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牆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
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
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
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5)孝敬老人的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1、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孟母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後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
可是在冬天,哪裡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2、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
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3、董遇巧用三餘
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4、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紀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終於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帶回家讓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過程中,有一次,一個獵人誤認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護送郯子出山,並且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從此國君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原文解:家裡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滿足,更應該考慮到長輩。水果或菜餚也都要和長輩一起分享,不能吃「獨食」。(推而廣之: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親不喜歡的東西,或者我們自身而不好的習慣,都要把它去除掉。
5、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
春秋時,有個叫孫元覺的孩子,十分孝順長輩,可他的父親對祖父極不孝順。有一天,父親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裡去。孫覺元哭著跪倒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爺爺年老了,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
來到了山裡,父親把爺爺放下就要離開。孫元覺一聲不吭地背起抬爺爺的竹筐,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說:「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