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聽話等於孝順

聽話等於孝順

發布時間:2020-12-24 15:51:05

Ⅰ 聽話是孝順的表現嗎

為什麼父母要求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聽話」?因為父母的父親也沒有教他「聽話」是需要以辨別對錯為前提的,在長輩們共同的一本教材里沒有「讓孩子獨立思考」「選擇真理」這些指引。他們情有可原地喪失了這種能力,當然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這樣的分辨能力。你見過哪一隻豬會教豬仔獨立思考嗎?如果有,那就是變種,後果是優先宰殺。 為什麼父母有扼殺孩子明辨是非的權力?因為「孝道」賦予了他們「父為子綱」的崇高地位。父母扼殺孩子的辨別能力可以在「孝道」的牌匾下得到嘉許的小紅花。 大人們都教訓孩子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卻不告訴孩子什麼是「聽話」?在中國人的口中,「聽話」似乎是一個條件反射按鈕,又象是個語焉不詳含糊不清的詞彙,後來我明白了,「聽話」是一種無需考究正確與否的服從,是一種剝奪了獨立辨別權利的接受,是一種上傳下達的命令,是一種培養奴性的養分,是一種執行「孝道」的美德。經過邏輯推導後就得出: 「好孩子」=無需考究正確與否就服從的人=放棄獨立辨別權利就接受的人=培養奴性的人=堅決遵行「孝道」的人――這樣的公式。 當然稍微變化為「孝道」=盲從=拒絕獨立思考=奴性――也不算錯誤的。 通過這些思考,我大致明白了幾點事實: 1,「孝道」是一種單向要求晚輩以長輩為尊的規則,是一種純粹上對下的約束。「孝道」並不嚴厲規范長輩對晚輩行為的尺度; 2,「孝道」的核心邏輯是「原債」――父母對孩子有生養的「天恩」,恩情天高地厚,孩子一出生就是虧欠父母的,就算為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甚至為父母肝腦塗地也是無法報答萬一的。也就是說兒女這一輩子是無望還清債務了,於是就衍生了「做牛做馬」「結草含環」之說。算是對債務人償還時間期限的一種含糊的規定。 3,在古代,如果晚輩膽敢不孝順,不僅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法律條文是可以辦你的。也就是一種由國家暴力機器強制監督執行的行為規范。 2,「孝道」要求晚輩聽長輩的話,也就是說「聽話」的孩子才「乖」才符合「孝道」的標准。致於什麼話該聽什麼話不該聽沒有界定,默認值就是什麼話都要聽。合理的推論結果就是:不辨別的盲從長輩意見就是「乖孩子」,是成為「孝子」的先決條件。 3,「孝道」要求晚輩對長輩好,致於怎麼為「好」的標准則完全根據長輩的喜好而定。也就是說拍馬屁還要拍對位置,位置錯了拍得再好也是不孝的。比如說二十四孝圖中「卧冰求魚」的故事,孩子的後娘愛吃魚,孩子就要弄到魚給後娘吃,這才能讓後娘開心,馬屁拍准了才乖才孝順。如果孩子那時候不到冰面上躺著而是煮了一盆後娘不喜歡吃的兔子肉,就是不孝子,至少孝心打了折扣。 孩子,這些東西聽起來是不是挺無理挺可怕的?可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就是被這么「醬」過來的。包括我自己也未能倖免地被「醬」了一些,惡心了好多年。也許你會問,這么不好的東西它怎能不被推翻反而長盛不衰呢? 要知道,這世上存在的東西未必正確,但卻是可能「合理」的。所謂「合理」是對「結果」「正當性」的一種含糊其詞的肯定。(這背後錯綜復雜的關系我們以後再談) 即使是一種後來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東西,在被完全開膛破肚之前總會被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在維持著錯誤的軌跡,這或許可以認為是歷史的慣性使然。象「孝道」這種被「原債」謊言包裝的枷鎖能夠完整延續千百年大行其道一定有它的存在道理。 到底是誰在背後上下其手?根據「誰從事件中受益誰就是始作俑嫌疑人」的推導原理,我們來看看背後有哪些利弊。

Ⅱ 為什麼小時候頑皮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要比從小懂事聽話的孩子孝順呢

小時聽話的孩子長大了才發現聽話並不一定是對的,所以對自己以前的聽話產生懷疑。小時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不聽話是不對的,所以就變得聽話了

Ⅲ 怎麼理解對父母孝順和聽話的區別孝順等於聽話嗎

孝順很大程度上是等於聽話,聽話是包含在孝順裡面的,不聽父母話的人談不上孝順父母。

Ⅳ 是否「聽話」就等於孝順

為什麼父母要求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聽話」?因為父母的父親也沒有教他「聽話」是需要以辨別對錯為前提的,在長輩們共同的一本教材里沒有「讓孩子獨立思考」「選擇真理」這些指引。他們情有可原地喪失了這種能力,當然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這樣的分辨能力。你見過哪一隻豬會教豬仔獨立思考嗎?如果有,那就是變種,後果是優先宰殺。
為什麼父母有扼殺孩子明辨是非的權力?因為「孝道」賦予了他們「父為子綱」的崇高地位。父母扼殺孩子的辨別能力可以在「孝道」的牌匾下得到嘉許的小紅花。
大人們都教訓孩子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卻不告訴孩子什麼是「聽話」?在中國人的口中,「聽話」似乎是一個條件反射按鈕,又象是個語焉不詳含糊不清的詞彙,後來我明白了,「聽話」是一種無需考究正確與否的服從,是一種剝奪了獨立辨別權利的接受,是一種上傳下達的命令,是一種培養奴性的養分,是一種執行「孝道」的美德。經過邏輯推導後就得出:
「好孩子」=無需考究正確與否就服從的人=放棄獨立辨別權利就接受的人=培養奴性的人=堅決遵行「孝道」的人――這樣的公式。
當然稍微變化為「孝道」=盲從=拒絕獨立思考=奴性――也不算錯誤的。
通過這些思考,我大致明白了幾點事實:
1,「孝道」是一種單向要求晚輩以長輩為尊的規則,是一種純粹上對下的約束。「孝道」並不嚴厲規范長輩對晚輩行為的尺度;
2,「孝道」的核心邏輯是「原債」――父母對孩子有生養的「天恩」,恩情天高地厚,孩子一出生就是虧欠父母的,就算為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甚至為父母肝腦塗地也是無法報答萬一的。也就是說兒女這一輩子是無望還清債務了,於是就衍生了「做牛做馬」「結草含環」之說。算是對債務人償還時間期限的一種含糊的規定。
3,在古代,如果晚輩膽敢不孝順,不僅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法律條文是可以辦你的。也就是一種由國家暴力機器強制監督執行的行為規范。
2,「孝道」要求晚輩聽長輩的話,也就是說「聽話」的孩子才「乖」才符合「孝道」的標准。致於什麼話該聽什麼話不該聽沒有界定,默認值就是什麼話都要聽。合理的推論結果就是:不辨別的盲從長輩意見就是「乖孩子」,是成為「孝子」的先決條件。
3,「孝道」要求晚輩對長輩好,致於怎麼為「好」的標准則完全根據長輩的喜好而定。也就是說拍馬屁還要拍對位置,位置錯了拍得再好也是不孝的。比如說二十四孝圖中「卧冰求魚」的故事,孩子的後娘愛吃魚,孩子就要弄到魚給後娘吃,這才能讓後娘開心,馬屁拍准了才乖才孝順。如果孩子那時候不到冰面上躺著而是煮了一盆後娘不喜歡吃的兔子肉,就是不孝子,至少孝心打了折扣。
孩子,這些東西聽起來是不是挺無理挺可怕的?可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就是被這么「醬」過來的。包括我自己也未能倖免地被「醬」了一些,惡心了好多年。也許你會問,這么不好的東西它怎能不被推翻反而長盛不衰呢?
要知道,這世上存在的東西未必正確,但卻是可能「合理」的。所謂「合理」是對「結果」「正當性」的一種含糊其詞的肯定。(這背後錯綜復雜的關系我們以後再談)
即使是一種後來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東西,在被完全開膛破肚之前總會被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在維持著錯誤的軌跡,這或許可以認為是歷史的慣性使然。象「孝道」這種被「原債」謊言包裝的枷鎖能夠完整延續千百年大行其道一定有它的存在道理。
到底是誰在背後上下其手?根據「誰從事件中受益誰就是始作俑嫌疑人」的推導原理,我們來看看背後有哪些利弊。

Ⅳ 父母覺得,聽話就是孝順,不聽話就是不孝順,唉,這怎麼辦

那你可以聽話,有時迫不得以不聽話,但你也可以跟父母講:我以長大,請不要把我困在籠里,讓我飛吧

Ⅵ 孝順是不是就得聽話

孝順在父母眼裡就是聽話,但是在年輕人眼裡就不一定是聽話了。父母說的話做的事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個時候孩子一味的聽話結果會坑了自己。父母說的你認為對就聽話,不認為對就要想辦法用善意的謊言遮掩過去。

Ⅶ 聽話就等於孝順嗎

孝就是順。順,就算是聽話吧。
老人說什麼,聽著就行了,別激烈爭辯。
,至於怎麼做,那是兒女的事。
意見不統一,就得善意的騙了。但不能做違法的事啊哈哈

Ⅷ 什麼樣的子女才是孝順,才是聽話的

不能頂撞父母,如果你認為這件事情是對的,但你的父母不贊同,你應該先冷靜內下來,容看看是不是自己錯了,如果不是,就試著和父母解釋,我相信,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子女的,如果耐心解釋,我相信父母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但切記不要頂撞父母,因為父母生活在舊時代,文化和思想可能跟不上我們90後,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說真的我的爸媽都為我改變了很多,我真的感覺心這個地方暖暖的~~~~心平氣和的解決和忍讓或許你的父母也會為你改變,也會讓每件事情有更好的結局~~~

Ⅸ 孝順和聽話是一碼事嗎

小時候要聽父母話,別讓二老生氣,就是孝順 等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有時可以采父母意內見,但很多時候容我們自己的想法才是自己的理想 所以不是一味聽話就等於孝順 我前幾天看了<一球成名,建議你下載來看看,會有大的啟發!超前看回答採納率:16.0% 大人覺得是一回事,我覺得兩回事。 )不眠的思緒 寶贔の眼汨↑ 不能說是一碼事的漂流回答採納率:20.0% 不是一碼事,孝順在中國來講是一種文明和精神的傳承!而聽話不聽話是屬於個人行為的事情與孝順沒有任何關系的,這是倆件事情!不能一起而論的!永恆回答採納率:15.5%兩碼事 孝順包含聽話 聽話不包含孝順Mr.F

Ⅹ 所謂孝順就是聽話嗎

為什麼父母要求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聽話」?因為父母的父親也沒有教他「聽話」是需要以辨別對錯為前提的,在長輩們共同的一本教材里沒有「讓孩子獨立思考」「選擇真理」這些指引。他們情有可原地喪失了這種能力,當然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這樣的分辨能力。你見過哪一隻豬會教豬仔獨立思考嗎?如果有,那就是變種,後果是優先宰殺。 為什麼父母有扼殺孩子明辨是非的權力?因為「孝道」賦予了他們「父為子綱」的崇高地位。父母扼殺孩子的辨別能力可以在「孝道」的牌匾下得到嘉許的小紅花。 大人們都教訓孩子要「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卻不告訴孩子什麼是「聽話」?在中國人的口中,「聽話」似乎是一個條件反射按鈕,又象是個語焉不詳含糊不清的詞彙,後來我明白了,「聽話」是一種無需考究正確與否的服從,是一種剝奪了獨立辨別權利的接受,是一種上傳下達的命令,是一種培養奴性的養分,是一種執行「孝道」的美德。經過邏輯推導後就得出: 「好孩子」=無需考究正確與否就服從的人=放棄獨立辨別權利就接受的人=培養奴性的人=堅決遵行「孝道」的人――這樣的公式。 當然稍微變化為「孝道」=盲從=拒絕獨立思考=奴性――也不算錯誤的。 通過這些思考,我大致明白了幾點事實: 1,「孝道」是一種單向要求晚輩以長輩為尊的規則,是一種純粹上對下的約束。「孝道」並不嚴厲規范長輩對晚輩行為的尺度; 2,「孝道」的核心邏輯是「原債」――父母對孩子有生養的「天恩」,恩情天高地厚,孩子一出生就是虧欠父母的,就算為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甚至為父母肝腦塗地也是無法報答萬一的。也就是說兒女這一輩子是無望還清債務了,於是就衍生了「做牛做馬」「結草含環」之說。算是對債務人償還時間期限的一種含糊的規定。 3,在古代,如果晚輩膽敢不孝順,不僅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法律條文是可以辦你的。也就是一種由國家暴力機器強制監督執行的行為規范。 2,「孝道」要求晚輩聽長輩的話,也就是說「聽話」的孩子才「乖」才符合「孝道」的標准。致於什麼話該聽什麼話不該聽沒有界定,默認值就是什麼話都要聽。合理的推論結果就是:不辨別的盲從長輩意見就是「乖孩子」,是成為「孝子」的先決條件。 3,「孝道」要求晚輩對長輩好,致於怎麼為「好」的標准則完全根據長輩的喜好而定。也就是說拍馬屁還要拍對位置,位置錯了拍得再好也是不孝的。比如說二十四孝圖中「卧冰求魚」的故事,孩子的後娘愛吃魚,孩子就要弄到魚給後娘吃,這才能讓後娘開心,馬屁拍准了才乖才孝順。如果孩子那時候不到冰面上躺著而是煮了一盆後娘不喜歡吃的兔子肉,就是不孝子,至少孝心打了折扣。 孩子,這些東西聽起來是不是挺無理挺可怕的?可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就是被這么「醬」過來的。包括我自己也未能倖免地被「醬」了一些,惡心了好多年。也許你會問,這么不好的東西它怎能不被推翻反而長盛不衰呢? 要知道,這世上存在的東西未必正確,但卻是可能「合理」的。所謂「合理」是對「結果」「正當性」的一種含糊其詞的肯定。(這背後錯綜復雜的關系我們以後再談) 即使是一種後來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東西,在被完全開膛破肚之前總會被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在維持著錯誤的軌跡,這或許可以認為是歷史的慣性使然。象「孝道」這種被「原債」謊言包裝的枷鎖能夠完整延續千百年大行其道一定有它的存在道理。 到底是誰在背後上下其手?根據「誰從事件中受益誰就是始作俑嫌疑人」的推導原理,我們來看看背後有哪些利弊。

閱讀全文

與聽話等於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獨生子女退休父母有什麼補助 瀏覽:498
老年大學到敬老院 瀏覽:658
重陽節的簡筆畫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299
義務兵退役養老保險怎麼查 瀏覽:741
父母隨遷入戶有哪些好處 瀏覽:510
企退人員2016年怎樣調整養老金 瀏覽:286
養老保險客戶端需要什麼瀏覽器 瀏覽:361
50歲爺爺做愛 瀏覽:709
滋補養生湯加盟優勢有哪些 瀏覽:515
從化老人乘車優惠卡在哪裡充值 瀏覽:388
老年人小便很臭熏人是什麼原因 瀏覽:696
2018年河北養老金每月多錢 瀏覽:623
老人家老是想吃東西還能挺多久 瀏覽:539
農村老人半保是什麼意思 瀏覽:348
社保所慰問社會化退休人員 瀏覽:718
老人家為什麼有的時候心跳會加快 瀏覽:362
怎麼讓孩子變成智慧型父母 瀏覽:139
退休人員要繳納社保嗎 瀏覽:226
重慶長壽有花谷嗎 瀏覽:15
張藝興父母干什麼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