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孝手抄報內容
難報三春暉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版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權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這個可以上網搜)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或者關於中傳統文化的孝的故事
嘿嘿嘿~笑納🙈
⑵ 以感恩孝敬為主題的手抄報
那呢 你2吧
⑶ 關於孝敬手抄報
孝敬父母的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⑷ 孝敬父母的手抄報
我們不必再去談論父愛如山的厚重,也不必再去議論母愛如海的浩瀚,當你擁有它們的時候,你便是幸福的,當你珍惜時,你便長大了。
愛其實很簡單,只需一句話就可圓滿。
愛其實很實在,只需一件事就可永恆。
孝敬,我們經常掛在嘴上,卻又經常忽略在生活上的細枝末節。一個人小的時侯偎依在母親的懷里,吊在父親的脖子上,他們知道我的所有需要。長大之後卻忘了這些,忘了母親的需要。那好,給他們一個吻吧,挽起他們的手臂給他們一個實實在在的微笑吧!這最好了!
他們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深情的舉動,但他們用自己的汗水起早貪黑的為我們,默默地奉獻著,做女兒的難道不應該好好體味嗎?
讓我們用心作圃,輕輕地摘下一粒愛的種子,用辛勤來澆溉,用堅持和執著來修剪長成一棵樹吧,為生長哺育他的大地投下一片綠蔭。無言的父母將伴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上下求索。
⑸ 關於孝敬的手抄報
孝敬父母的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⑹ 關於孝的手抄報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⑺ 手抄報孝敬父母的手抄報
孝敬父母俗語
我們要給父母"八心"
第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
第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
第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
第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
第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
第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
第七,誠實坦盪,給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恆,給父母安心.
孝敬父母詩歌
《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孝敬父母格言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2.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8.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孝敬父母廣告語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好好愛護老人吧,總有一天,你我都會老去。
3.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請尊老愛幼。
⑻ 孝和感恩的手抄報咋整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才會有一種健康的心態。3、感恩是你對一個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夠親密的人給予你幫助所產生的一種虧欠心理4、對他人給予的恩惠表示感謝。5、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報答,感謝別人。相關文獻:《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唐陳潤《闕題》詩:「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淚。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三國演義》第三九回:「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老舍《茶館》第二幕:「您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唐朝詩人李紳《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供養父母和尚尊師及世間中曾致饒益賴其恩者。應念倍增報恩供養。何以故。以知恩者。雖在生死。不壞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斷滅。作諸惡業。故諸如來。稱贊知恩。毀背恩者。又常愍濟諸苦眾生。菩薩由此廣大善根。永不退失。若人有能勤修福德。常念報恩。悲愍眾生。則為菩提已在其手。編輯本段相關詞語感恩多詞調名。本為唐教坊曲名。雙調有三九﹑四十字兩體。感恩節美國基督教節日。源於北美英國殖民地普利茅斯,該地居民於1621年獲得豐收後,舉行感謝上帝的慶祝活動。後經美國總統華盛頓.林肯等定為全國性節日。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舉行。屆時,教堂舉行感恩禮拜,家庭也舉行集會,通常共食火雞,以紀念其祖先開發美洲新大陸時食用野火雞的往事。感恩戴德【解釋】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出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示例】偶有一個狡滑的民賊出來,略用些小恩小惠來撫弄他,他便歡天喜地~。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三回【近義詞】感激涕零、知恩圖報【反義詞】恩將仇報、忘恩負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感恩圖報(有為「知恩圖報」)[begratefultosb.]感激他人對己所施的恩惠並設法報答。明張居正《答薊鎮巡撫周樂軒書》:「兩河官軍,感恩圖報,當有激於衷矣。」孫中山《敬告同鄉書》:「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其感恩圖報之未遑,豈尚有他哉?」張天翼《萬仞約·兒女們》:「並不是廉大爺賞識了他的學問他才感恩圖報。」感恩珠指神話傳說中鮫人流淚所成之珠(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常用以指受恩施報。唐李群玉《病起別主人》詩:「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恨無泉客淚,盡泣感恩珠。」參見「泣珠」。編輯本段感恩的諺語1.滴水之恩,湧泉相報。2.銜環結草,以恩報德。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4.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5.吃水不忘挖井人。編輯本段解析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借口卻只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里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並蓄的一種傾聽。「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里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溫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里噴湧出的一種欽佩。「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地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種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系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其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編輯本段意義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從小時候起,就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等到上學,有老師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年紀大了之後,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輩的贍養、照顧之恩;大而言之,作為單個的社會成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多層次的社會大環境之中,都首先從這個大環境里獲得了一定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機會,也就是說,社會這個大環境是有恩於我們每個人的。感恩,說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有著正確的認識;報恩,則是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責任感。沒有社會成員的感恩和報恩,很難想像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正視錯誤,互相幫助;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一切情緒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愛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感恩也是一種愛,因而安東尼?羅賓喜歡通過思想或行動,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好好珍惜上天賜給他的、人們給予他的、人生經歷的。如果我們常心存感恩,人生就會過得再快樂不過了,因此請好好經營你那值得經營的人生,讓它充滿了芬芳。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濃意深,我感恩上蒼,給了我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著朋友的溫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走出家門,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紅草綠,鶯飛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無盡美好,感恩上天的無私給予,感恩大地的寬容浩博。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滿著感恩情懷,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承接,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回報。所以,每天,我都有一個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著每一天。我懂得,學會了感恩,才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朋友,對待困難。寬容和感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冰峰為春暖,化干戈為玉帛。對於生活心存感恩,你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為改變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的狹隘和蠻橫,還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最大的痛苦和災難。常懷感恩之心,我們就可以逐漸原諒那些曾和你有過結怨甚至觸及你心靈痛處的那些人,會使我們已有的人生資源變得更加深厚,使我們的心胸更加寬闊。因此,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准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們的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懷有感恩之情,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病入道義上的凈化劑、事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是人的高貴之所在。感恩將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聯系得更緊,感恩將使你對生活、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從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圍。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這個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在佛法中,經常說「報四重恩」:一、感念佛陀攝受我以正法之恩;二、感念父母生養撫育我之恩;三、感念師長啟我懵懂,導我入真理之恩;四、感念施主供養滋潤我色身之恩。我們感念眾生曠劫供我所需之恩,感念自然界,太陽供我光明與熱能,空氣供我呼吸,花草樹木供我賞悅。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陽光,能融化冰雪,讓我們學會感恩,讓這束陽光照耀在我們大家的心底!編輯本段相關名言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5、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6、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蕭楚女7、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8、吃水不忘挖井人。9、前人栽樹後人乘涼。10、知恩圖報,善莫大焉。1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12、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1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14、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15、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1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諺語17、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18、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19、可憐天下父母心。20、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21、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22、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23、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24、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25、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26、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中國諺語27、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28、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洛克29、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尼采30、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盧梭31、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莫泊桑32、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羅素33、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34、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3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前蘇聯諺語36、養兒方知娘艱辛,養女方知謝娘恩。——日本諺語37、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飾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惡德還要厲害。——英國諺語38、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臘諺語39、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國諺語40、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41、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42、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盧梭43、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日本諺語44、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居里夫人
⑼ 孝敬父母有哪些手抄報
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我家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爸爸媽媽要早上兩三點鍾去花市賣貨,十分的辛苦。他們沒有時間照顧我,只好把我送到幼兒園的長托班。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不是爸媽,而是幼兒園的阿姨。漸漸的我開始習慣,開始學會了自立。上完了幼兒園,我就邁入了小學生的隊伍。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變了。我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變成了一個不愛寫作業的淘氣學生。每次我不愛學習的時候,媽媽總會對我大喊大叫,有時候還會來點「暴風雨」。我也知道那是為我好,可是我就是提不起精神來學習。所以上面的情景就會時常發生。這個時候爸爸會耐心的告訴我,要我好好學習,不辜負爸媽的一片期望。現在,我已經是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了,爸媽買了新車,可以天天接我上下學。在爸媽的督促之下,我開始愛學習了,成績也有了提高。是爸媽的辛苦換來了我現在的好生活。孝,其為人之本也。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樣陽光明媚的世界裡感受人生的冷暖,得到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把我們到這個世界,給了我們無盡的愛。子女有了歡笑,就是父母最開心的事,子女有了痛苦,是父母最牽掛的事。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地位高低、知識水平以和個人素質,父母是我們由生以來最大的恩人,是我們永遠永遠值得去愛的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