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敬外國事例

關於孝敬外國事例

發布時間:2020-12-24 06:55:48

❶ 外國人有關於孝順的實例嗎

首先,你來要理解什麼是孝順。自 孝順在中國叫孝順,在西方之間就叫親情. 不管你怎麼稱呼,是人就一定會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羈絆,不是說外國人就冷血無情,也不是說中國人就愚忠孝道。 這只是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 中國人打子女是愛,但外國人卻覺得是暴力。外國人18歲便放任子女是愛,但中國人卻覺得不負責任。 如果說中國人重孝道,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改革開放經濟文化飛速發展帶來的影響很深遠巨大,如今別說不贍養老人,就連父子反目的事也是經常能看到。

❷ 外國孝敬父母的故事二十字左右

不單單在中國,德國思想家恩格斯同樣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親去世專後,留下了一筆可屬觀的遺產,引起了他幾個兄弟之間的財產糾紛,當時正值他的母親身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傷心,他主動放棄了那份屬於他的遺產,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現的糾紛。後來,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財產,但我永遠不會有另一個母親。」是啊,金錢財富固然是誘人的,可是父母卻是永遠的珍寶啊。他們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小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大到教我們做人做事,這些都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因此,我們應當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樣,為了使他母親平靜舒適地度過餘生,他毅然放棄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這種做法,體現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為後人效仿的典範。

❸ 外國關於孝的故事

近日,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應《青年斯大林》傳記作者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的請求,首次解密了斯大林母親的回憶錄,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刊出,引起轟動。
回憶錄中談到,斯大林一共給母親寫過18封信,母親都把它們珍藏起來。透過葡萄藤一樣的喬治亞文,我們可以讀到斯大林對母親的孝順與溫情。「我的媽媽!你好!祝你健康無憂。俗話說得好,活著自己高興,身後也讓故土的蛆蟲高興……你的索索。」(1922年4月16日)
「……過得怎樣?感覺如何?很久沒有收到你的信了,大概是生我氣了吧,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實在是太忙了。……娜佳(斯大林妻子)問你好。祝你長命百歲!」(1929年4月25日)
斯大林沒有對母親隱瞞妻子去世的事情,他在1934年3月24日的信中寫道:「收到你的信還有果醬、面點和無花果。孩子們非常高興,他們向你表示感謝和問候……媽媽,一定要健康!吻你。娜佳死後,我的個人生活很艱難,但不要緊,勇敢的人應當一直都勇敢。」
十月革命後,斯大林將母親接到第比利斯的一座宮殿居住,但她只要了很小的一間房,窗戶很小、光線很暗,她說,這很像老家的那間破屋。她只在1931年去過一次莫斯科,斯大林到喬治亞視察時也屢屢「三過家門而不入」。斯大林數度被捕和流放,葉卡捷琳娜有十多年沒有兒子的音信。她孤身一人,只能在心中祈禱兒子平安順利。
1935年,斯大林在母親生前最後一次探望她。她只知道兒子已是國家「要人」,但對其真實地位並不了解。她問兒子:「約瑟夫,你現在到底是什麼職位?」「蘇共中央總書記。」她不明白總書記是什麼意思。
斯大林告訴她:「媽媽,你還記得沙皇吧?我現在的地位就像沙皇一樣。」
她卻悄悄地在兒子耳邊說:「真遺憾啊,你沒有當成神父。」
望採納

❹ 古今中外,孝順的故事,

1、孝感動天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1962年,陳毅出國訪問回來,心中掛念身患重病的母親,於是抽空前去探望。陳毅之母年老體弱,加之身患重病,癱瘓在床,大小便已經無法自理。陳母看到兒子回來,自然是十分高興。但是轉念又想到自己剛剛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尾,於是就悄悄讓人塞到了床底下。

3、陳毅幫母親洗尿褲

陳毅公事繁忙,久不在母親身邊,自然是十分想念,拉著母親的手,左看右看。說了一會兒體己話,陳毅問母親,在他進來的時候,把什麼塞到了床底下。陳母見瞞不過兒子,只得向陳毅坦白,那是她剛換下的尿褲。

陳毅一聽,忙說:「娘,您病了這么久,而我卻不能陪伴在您的身邊孝敬您,本來就已經很難受了,這褲子根本就不必藏,理應由我來洗。」說著,就要去拿褲子。

旁人一看,就搶著去洗。陳毅見狀,說道:「我小的時候,您給我洗了不知道多少尿褲,我就是洗再多也無法報答您的恩情啊。」於是,陳毅就把褲子以及換下的臟衣服拿出去,全部洗干凈了。陳母看著兒子,感到非常欣慰。

這就是陳毅孝順母親的故事。陳毅雖是一國的領導,但是在面對母親的時候,卻和一般的兒子沒有什麼不同。陳毅與一般人一樣,時刻牢記著要孝順母親,為不能常伴母親身側而感到愧疚。

4、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

5、魯迅孝敬父母

魯迅一生剛正不阿,他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地屈從別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對母親妥協過。魯迅二十多歲時,母親做主給他定了親,並於1906年夏把他從日本召回來,逼他結婚。

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雖極為不滿,但又不願刺痛母親屢遭創傷的心,只好屈從了。魯迅曾說:「當時正處在革命時代,以為自己死無定期,母親願意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了。」

魯迅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盡量使母親過得舒適、安樂一些。他在北京與母親同住期間,雖然工作忙,時間緊,但為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

平時,魯迅在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裡說聲:「阿娘,我出去哉!」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娘,我回來哉!」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❺ 國外有關孝順的素材

歐美社會講究自由,對孝順可以說沒有觀念。。。孝順的素材還真得在我大中華文化圈找

❻ 外國近代孝子故事!!!

0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❼ 外國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❽ 外國名人孝順事例

偶就知道中國人最孝順啦。外國的暫時還不知道,找到再來告訴你~ 外國人不講孝,他們講的只是愛,父母愛子女,子女也愛父母,但和中國的孝順不一樣

❾ 關於孝敬父母的事例 古代的 現代的 國外的 要3例

1.【伯俞泣杖】漢朝的韓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順。他母親的家教很嚴厲。韓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過失。他的母親就要用拐杖打他。韓伯俞總是跪下了。受了母親的打。一些兒也沒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親又拿了拐杖打著兒子。韓伯俞忽然大哭起來。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問他道。從前打你的時候。你老是和顏悅色地受了。沒有一次流著眼淚的。今天打你。為什麼哭了起來呢。韓伯俞說。從前兒子有了過失的事。母親打我的時候。是覺得很痛的。曉得母親的身體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時候。母親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覺得痛了。曉得母親的精力已衰。恐怕後來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覺得悲傷著哭起來了。

2.【朱泰虎殘】宋朝時候有個朱泰。服事母親非常孝順。家裡很窮。他就砍了柴賣了錢養著母親。常常走了幾十里路遠的地方。去買了好的吃食來供奉母親。有一天。朱泰起來得很早。在頭雞啼的時候。就走到山裡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腳邊休息著。忽然來了一隻老虎。把朱泰用前腳攫取。竟銜著走了。這時候、朱泰嚇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漸漸地蘇醒了。就大著喉嚨說。老虎、你作惡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親從此沒有依靠了。他說完了這幾句話。卻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頭來看。好像有人趕著去一樣。朱泰這時候已經不能行走了。就匍匐著慢慢的回到了家裡。鄉村裡的人。因為他的孝順行為。很可以佩服。個個叫他朱虎殘。就是說他是老虎嘴裡剩下來的人。

3.印度有一位名叫凱拉什吉日·布拉馬赤里的印度教信徒,32歲的他為了實現自己和盲人母親共同的朝聖願望,不惜花費8年時間,帶著母親徒步走了3750英里(相當於6034公里),他們一路走一路參觀膜拜,許多人將他們稱為「聖徒」。據英國《泰晤士報》8月31日報道,布拉馬赤里表示,他的朝聖之旅還要進行9年,直到2013年前後才能告一段落。
布拉馬赤里的母親科薩克德維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教徒,她原本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10年前的一場瘟疫中喪命。此後,她和布拉馬赤里在印度北部的一個小村落中相依為命,多年以來,科薩克德維始終希望自己能有機會走遍印度全國上下的古剎,然而由於她一出生就雙目失明,所以朝聖的心願就一直擱淺下來。布拉馬赤里成年以後,科薩克德維曾對他表示:「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到許多地方祈禱過,如今,我已經老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觸摸各大神廟,讓我的心接受洗禮。」從此以後,孝順的布拉馬赤里下定了決心,要圓母親這個朝聖的夢想。
    布拉馬赤里擬訂了一張路線圖,他打算從他們居住的皮帕亞村出發,一路步行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市,再調頭北上,行至印度東北部的瓦臘納西市。他知道母親眼睛不方便,無法長途走路,於是他自己動手用樹枝編了兩個籮筐,再用扁擔把兩個筐挑起來,他的母親坐在一個筐中,禦寒衣物以及部分生活必需品則放到另一個框里。1996年,這對母子終於踏上了朝聖之旅。

4.法國孝子 希克力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名叫馬爾蒂夫的小鎮,這里氣候乾燥,河流稀少,發生過一起嚴重的化工廠毒氣泄漏事故。他的 母親就死於這次事故。更可怕的是,小鎮流行一種罕見的肺病,接連死去的人越來越多,醫生至今也沒有查清病因。 1982年春天,希克力的父親不幸患上這種可怕的肺病,經常咳嗽,胸悶氣短。那年,希克力16歲,他不想失去父親。 一位醫生告訴希克力,病因也許是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太多。如果讓病人生活在空氣新鮮的森林裡,改善呼吸環境,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望著門前一片光禿禿的土地,希克力靈機一動:「為什麼不種一些樹呢?等到樹長大了,父親的病也許就會好起來。」 希克力買回樹苗,在自家門前的泥土上挖坑栽培。 鎮上很多人建議希克力放棄這個「愚蠢」的想法。學校的老師屢次找他談話,勸他不要異想天開。希克力依然我行我素,人們嘲笑他,稱他為怪人。 每天早晨起來,希克力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樹苗長高了多少。遇到天氣惡劣,希克力會在樹苗上搭起帳篷,保護樹苗免遭災害天氣的摧殘。 一年後,他栽下的一百多株樹苗,有43株成活。它們長得非常茁壯,枝頭泛著點點綠色,在這個難得看見綠色植物的小鎮上,顯得格外醒目、生機盎然。也就是在這一年,希克力高中畢業了。 他留在小鎮,當了一名卡車司機,有空的時候,他就護理那些樹苗。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希克力家的門前樹木成林。希克力經常攙扶著父親去林中散步,老人的臉上漸漸有了紅潤,咳嗽比以前少多了,體質大為增強。 1998年秋天,希克力遭受了兩次沉重打擊:妻子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他的樹林發生嚴重的病蟲害,樹木成片枯死。可是,希克力沒有被擊倒,依然頑強的抗爭著。 這時,小鎮上的居民們目睹了希克力創造的奇跡:綠色的樹林,漸漸占據曾經的不毛之地,帶來新鮮的空氣,引來歌唱的小鳥。居民們紛紛投入到種樹行動中,小鎮的樹木越來越多,樹木的面積擴大到數百公頃,放眼望去,小鎮的四周形成了綠色的屏障。 2005年年初,醫學專家對希克力的父親再次診治,發現他不可思議的全愈了。醫生們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一個醫生的話或許能說明原因:「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有時,比任何先進的醫療手段更為有效!」 希克力的行動,感動了法國人民,他被評為「2004年法國最健康和最孝順的男人」。

5.國際在線9月14日報道 埃德·弗里茨勒和伊琳·弗里茨勒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威德縣的一對老夫婦,他們結婚已經有63年。1955年,弗里茨勒夫婦在拉薩爾南部買下了一大塊玉米農場,如今這塊農場由他們的兒子經營著。
在過去9年中,埃德夫婦的兒子格蘭·弗里茨勒和兒媳帕姆每年秋天都要在這塊玉米田中炮製一個「迷宮」,這一玉米田迷宮總是會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格蘭夫婦今年決定在玉米田中炮製出一個父母埃德和伊琳的肖像!
格蘭夫婦首先讓專業迷宮設計師利用父母的照片,在計算機屏幕上設計出虛擬的迷宮圖形,計算機圖形將顯示哪些地方的玉米要被除掉,才能組成這個肖像迷宮。最後,格蘭夫婦在玉米還只有幾英寸高的時候,就通過除草劑殺死了那些為形成肖像而必須被除掉的玉米。等玉米漸漸長高時,格蘭父母的肖像終於在玉米田中清晰地顯露了出來。
9月10日,格蘭夫婦邀請父親埃德、母親伊琳登上一架直升機上天兜風,欣賞一下今年的玉米田迷宮。母親伊琳本來以為兒子採用了她去年建議的一個設計方案,可當他們飛到空中,看到玉米田中浮現出來的夫婦倆的巨大肖像(見圖)時,他們徹底被驚得目瞪口呆,好長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❿ 外國名人孝的故事100字

1860年3月恩格斯的父親去世,留下了一大筆財產。

恩格斯有七個兄弟姐妹,他是家裡的長子,理應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可是兄弟們要他放棄父親在恩格耳斯基爾亨的企業的權利,理由是從1849年起恩格斯就移居國外,作為補償補償是,他們拿出一萬英鎊來鞏固他在英國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地位,使恩格斯能成為該公司的合夥人。

當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使兄弟之間不因財產糾紛反目成仇,他毅然選擇放棄了這筆財產的繼承權,而選擇成為「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合夥人。

一年之後,恩格斯的母親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寫信給母親說:「如果不是因為您,我很難決定走這一步。親愛的媽媽,為了你,我剋制住了這一切以及許多其他事情。世上的任何東西都絲毫不能使我讓你在晚年因家庭遺產糾紛而黯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10)關於孝敬外國事例擴展閱讀

外國人的孝和中國人的孝是不一樣的。

在愛迪生小時候的一天晚上母親生了病,疼痛難忍,父親急忙找來了醫生。診斷後,醫生說病人患上了急性闌尾炎,必須立即開刀做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但那是一個夜晚,那個時候還沒有電燈,只有油燈。而且油燈很暗,很容易開錯刀。

愛迪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聚在一起,後面又放了一個大鏡子,使得燈的光亮聚在一起,順利的幫醫生給母親做完了手術,救了母親一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恩格斯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敬外國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滋補養生湯加盟優勢有哪些 瀏覽:515
從化老人乘車優惠卡在哪裡充值 瀏覽:388
老年人小便很臭熏人是什麼原因 瀏覽:696
2018年河北養老金每月多錢 瀏覽:623
老人家老是想吃東西還能挺多久 瀏覽:539
農村老人半保是什麼意思 瀏覽:348
社保所慰問社會化退休人員 瀏覽:718
老人家為什麼有的時候心跳會加快 瀏覽:362
怎麼讓孩子變成智慧型父母 瀏覽:139
退休人員要繳納社保嗎 瀏覽:226
重慶長壽有花谷嗎 瀏覽:15
張藝興父母干什麼 瀏覽:106
公司每年的體檢感覺沒什麼用 瀏覽:57
福州退休加工資補發了沒有 瀏覽:887
除濕機對老人家有好處嗎 瀏覽:259
多多養老院 瀏覽:786
兒子繼承父母房產需繳納哪些稅費 瀏覽:273
哈爾濱鐵路局退休職工幾號發工資 瀏覽:111
社區開展重陽節送溫暖活動總結 瀏覽:987
健康養生類直播帶貨如何做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