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我們孝順父母做給下一代看怎麼形容

我們孝順父母做給下一代看怎麼形容

發布時間:2020-12-24 03:24:35

『壹』 父母正在用「聽話」毀掉下一代,我們到底該不該聽話

從小我們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在教我們要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但有時,太過聽話,反而會壓抑孩子的自然生長和天性,做家長的對孩子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過分干預!聽話的孩子背後潛藏的問題,作為老師家長的您都知道多少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的讀一讀!

你的一生已碌碌無為,如何指導孩子的人生。乖孩子,是中國父母給予自己子女的最高榮譽。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唯自己之命是從,倘若不「聽話」,幼小之時打罵可收威懾之效;長成之後,情感和道德綁架,往往也是一般子女難以掙脫的牢籠。他們通常認為,從小「聽話懂事」的孩子,將來必有成就。至於說自己活在泥塗還是雲端,是否真有那等智慧,力保孩子未來的輝煌人生,又有什關系?

事實真的如此嗎?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賀含,從小就是乖乖女。她家境不好,父母是國企的下崗職工,每天早晨2點起床,磨豆漿、熬粥,在路口賣早點維持生計。賀含每晚學習到12點,早晨6點就起床看書,後來以643分的成績,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畢業後,賀含拒絕外企,回了家鄉小城,在一家國企做文員。我對她的這個決定百思不得其解。她回來之後,有一次同學聚餐的時候,我問過她這個問題。她說:「爸爸媽媽說想我在身邊,大城市壓力太大,不如回家安穩。」賀含回來之後,3k的月薪,在十年前看來,還是不錯的。工作第二年,同學邀請她去上海一起創業。父母堅決反對,她聽話了。工作第五年,單位改制,賀含又聽了父母的話,留在清閑的老部門維穩。就在今年,老部門被整個裁掉,賀含失業,重復了父母的命運。直到如今,賀含才有所醒悟。有一次悄悄地跟我說:「最後悔,是所有的人生大事,都聽了父母的話。」

法國作家羅曼 · 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太聽話的孩子,她原本可以很好的人生,卻因為聽了父母的話,一次次錯過發展的機會,最後泯然眾人。父母的一生已碌碌無為,如何指導孩子的人生?太聽話的孩子,他的人生,往往拘泥於父母的格局。

不聽話有好多種,如何正確地指導孩子的人生。現在有些家長也醒悟過來了: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可能沒出息。但並不意味著家長不管孩子,放任孩子為所欲為。完全不聽話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問題少年。孩子畢竟年幼,缺乏社會和生活經驗,很容易誤入歧途。

柴靜說過:獨立,不是不聽,而是只聽真理的話。若你的孩子因為有主見而不聽話,那麼恭喜你,他會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鼓勵他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挑戰。法國作家莫泊桑說:天才不過是不斷思索,凡有頭腦的人,都是天才。若孩子因為叛逆而不聽話,家長必須先學會如何「做父母」,悉心與孩子溝通,搭建和孩子之間的心靈橋梁。

我們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燈塔,照耀他的前方,而不能做系絆他們的「安全繩」。中國家長,往往以「別人家聽話的孩子」為榜樣,把聽話看成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准。他們逼著孩子學習,考大學,考公務員,結婚。太聽話的中國孩子,世界最苦,個性被磨滅,創造力被掐死在萌芽狀態,一生反而碌碌無為。

研究表明,中國孩子自控力很好,但缺乏創造力。而創造力,恰恰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懂得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的權利,激發他主觀能動地學習,讓孩子成就自己的夢想,中國家長,任重道遠。

『貳』 我想問你們。你能為你父母做什麼為你自己做什麼為你下一代做什麼

父母要的是我們平安~我們要的是我們快樂*^_^*下一代是希望我們不要隨隨便便就亂生下他們

『叄』 關於孝敬父母,父母關心下一代的文章

尊敬的父母:你們好!

我想,對父母最大的幫助莫過於幫助他們孩子的生命順利成長!作為父母,我和你們有著驚人的一致的想法。

一次,兒子的幾位同學來家吃中午飯,我先生講述了一個古希臘的傳說:有四扇門,分別通向智慧、財富、幸福和健康,條件是你只能選擇一扇門,而放棄其他門扉。故事還沒講完,三個九歲的男孩和一個九歲的女孩就一起討論了起來。很快,他們得出自己的答案:他們都選擇了第四扇門——健康之門。我和先生問:為什麼?兒子說,我本來就擁有智慧,我可以用我的智慧創造財富,也可以把握我的幸福。但是健康卻不是完全能把握的,因為個人的力量有時是不能及的。男孩們肯定地點頭,女孩說:我也這樣認為。

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時擁有這四扇門里的東西呢?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幫助您的孩子達成這些。您看,我們做父母的在願望上是如此的相似,但結果卻往往大相徑庭。

願望和現實之間,有一段漫長的空間距離,這個距離在時間上有18年之久,而最艱難的是頭6年。

現實情況是你現在就能判斷出,一個孩子的未來會擁有什麼。

我舉幾個例子由你來判斷這些孩子將來能獲得什麼。

例一:

一個孩子在沙灘上玩耍,他修了一個長城,還有一個城堡。老師問:沒有騎兵嗎?孩子指著說:在這里。他手指的方向是城堡。老師問:城堡怎麼沒有門?他答:騎兵他們害怕,不敢出來。

這個沒有門的城堡是孩子精神上的避難所,孩子根本沒能建立起安全感。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兒童最需要的。父母如果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未能給他建立,您又如何讓他去贏得那四樣東西呢?

例二:
「你叫什麼名字呢?」
「我叫孫悟空」
「我也叫孫悟空」
「不許你叫孫悟空」
動手打,邊說邊打,「我要打死你,我爸爸很厲害的。我叫我爸爸用鞭子打死你……」
常在家中接觸暴力,父親是權威的象徵,自我未形成,心理能量弱——這就是我們可以看見的留在孩子身上的映射。

例三:
男孩子做在凳子上,吃大拇指,老師過來問:「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完?」啪,一巴掌打掉老師的眼鏡,說:「我是警察,我爸爸也是警察,我們全家都是警察。」
這是一個對成人世界有著巨大的恐懼和敵視,精力都放在防禦上的孩子。

例四:
一個6歲的男孩來到學校,幾天後,他母親問我怎樣幫助他的數學心智,我說,他可能一生都不會擁有這樣的心智了。在我的觀察中,男孩的數學心智根本就被破壞了,或是說在建構的過程中出了問題了。現在這個男孩14歲,初二,數學一塌糊塗。舉這個例子是想說0~6歲是建構心智的年齡,如果在這個階段未能建立心智,又用什麼去吸收知識呢?

所以一生的成長關鍵在頭6年。如果頭6年出了問題,後6年改變的機會就會很小,再過6年去尋求改變,那幾乎就是奇跡了。因為既然做父母的能造成6歲前的問題,6歲後的問題一定是順理成章的。一群四年級的孩子們討論父母,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成人是不可改變的——多麼本質的評價啊!

再回到例子里的那些孩子身上吧。這些孩子的共同特徵是:無法將注意力投放到心智形成上。原因自然是多種多樣的。部分孩子將精力放在個人早期成長的基本需求上,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了對環境的防禦上。基本上是這兩種,而這不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本質上來講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成人。我舉例並不想讓您從例子中判斷您的孩子,而是期望您把握原則。原則總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適用的。

因此,我同您共同分享的第一個內容是:如果您願望很好,您就必須關注孩子成長的法則,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愛。您必須知道0~3歲、3~6歲、6~12歲、12~18歲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精神上是如何成長的,對您的孩子什麼是最重要的,把0~18歲看成一個連續成長的過程,這非常有必要。例如:如果您不能在0~6歲給您的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滿足感,我很難想像一個把大量精力放在獲取這些基本需求,放在防禦和敵對中的孩子該如何建構他的自我和心智,同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幾乎沒有多少時間來完成這一過程,也因此喪失了將來做成人所需的基本的能力。所以,至此以後的一切都是枉然的了,而此時您也許認為知識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這是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因為您很快會發現,您的做法嚴重時甚至會讓孩子自閉。

所以建議是:您必須了解,才能給予。

第二個問題是:您必須了解和明白的是教育是一門科學,而不是一種文化。這很重要,否則您就達不到您的目的。例如:中國文化導致絕大多數的父母認為,從小就學所謂的知識是最重要的。實際父母這樣的觀念來自於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社會也沒給人帶來安全感的焦慮。其中也包括對愛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教育文化像一個巨大的洪流,在這種文化中有對未來的恐懼、巨大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和急功近利。如果您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就很容易被這洪流沖著走,對於孩子漫長的成長來講,您將可能無法扮演一個幫助他、陪伴他慢慢成長的角色,而是孩子的施害者。

第三個問題是:您必須解決您自己的問題。那些有暴力的孩子父母必有暴力的一面;那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也必缺乏安全感;那些尋求關注和無法同他人相處的孩子,父母也必定是這樣。您無須告訴您的孩子應該怎樣,您要做的是改變您自己,不讓您自己成為您童年的俘虜,最終不讓您孩子成為您童年的俘虜。您必須改變您,再改變您,讓您的生活建構起真正的品質,讓您的精神更加積極和愉悅。

我和無數的媽媽一樣,由自己帶孩子。首先我要說的是帶孩子很累,帶出一個正常的孩子一定是苦多於樂,照顧孩子每時每刻的艱辛是不必多言的,但您還是情願擁有孩子。我問一位媽媽,她說:「如果讓我再選擇,我還是要選擇孩子。他讓我成長,讓我努力工作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階層;讓我的意識不斷升華,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為了他,我必須注意我的語言、行為,我必須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他,長期的積累,那些良好的品質就固定在我的身上。當然,我還必須思考現有的很多問題。關注他每月的成長變化,排除謬誤,保證他的成長不偏離那條道,我又被推到了獨立、判斷、思考的道路上。沒有他,我會很懶惰,而樂於享受生活。他迫使我成長得很累,但共同成長給了我喜悅。」她愛她的孩子,問題的關鍵是,她會愛她的孩子。這一點是我最應該同您分享的。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說自己愛孩子,但是當您問她孩子的情況時,她幾乎是一無所知。願望是愛孩子,行動卻是不付出,這不是愛,只是愛的情緒。大部分父母往往都是透過孩子愛自己。

第四個問題,大概也是最難以做到的問題:把「愛、自由、規則」給予孩子。實際身為父母,如果您正常成長過來,您就天然擁有了了解孩子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幾乎都不是。我們可能根本無時間去了解孩子,最直接、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給予孩子「愛和自由」以及「規則」,您的孩子就有了基本成長的保證。因為自由保證了孩子心智成長的空間,給了孩子智能;而愛給了孩子心靈;規則節約了孩子和您的人生成本。

愛和自由的基本保證是規則,規則必須是大家遵守,只要往前邁一步,規則就替代了權力——也就是父母制。這就是規則的意義。規則是:一、尊重他人;二、尊重環境;三、尊重自己。這個規則適用於0~6歲,規則將兒童從權威中解放了出來,也建立了極為良好的個人准則和社會准則,是未來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我們孝順父母做給下一代看怎麼形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公寓給葯 瀏覽:442
一年級重陽節手報 瀏覽:704
老年養護重陽節聯歡活動 瀏覽:771
徐州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瀏覽:938
基本工資8千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720
武漢抗體檢查結果哪裡查 瀏覽:578
如何為老年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 瀏覽:746
孩子孝順點評 瀏覽:696
孝順父母多 瀏覽:76
如何申請司法保全退休金 瀏覽:815
互助養老合作社是怎麼回事 瀏覽:454
20廣東省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243
如何取出養老金 瀏覽:71
女49歲沒交過養老保險 瀏覽:938
東莞清溪換駕照去哪裡體檢 瀏覽:240
子女不在多少孝順就好下一句 瀏覽:514
北京養生店有多少家 瀏覽:42
遵義健康體檢哪裡免費 瀏覽:688
父母村裡統一遷公墓舊碑如何處理 瀏覽:797
社保交了一年就退休了怎麼辦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