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來歷和

重陽節的來歷和

發布時間:2020-12-23 17:35:06

1.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九為陽極數,九九歸真,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重陽節有飲宴祈壽之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據《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古人於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古人擇九九重陽吉日舉行祭祀活動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形式。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1)重陽節的來歷和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起源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

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才被立為老人節。

2.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費長房。

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磨破了無數雙鞋,翻過了無數座山,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費長房。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費長房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他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告別仙長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沒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2)重陽節的來歷和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3.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傳統祭祀節日是,分別是:除夕、清明、盂蘭盆會和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為何會成為民間四大祭祀節日之一。與重陽節的傳統文化有關。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呂氏春秋-古秋紀》中古書談到:九月命冢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還有:」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從這些古書記載的內容來看,古人在農歷的9月9日重陽節,會用秋季豐收時的莊稼和果實等,舉行祭祀天帝、祭奠祖宗等活動。


這是因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重陽節無論從月、日來講,都為老陽之數,不吉利;二是感恩的心情,在秋收成熟的季節後,人們到山中採集果子、葯材等果實,稱為「小秋收」,感恩大自然對人類的回饋。

綜上可見,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民間百姓,都對九九重陽節祭祀活動特別重視,主要目的都是為辟邪求吉、祈盼長壽。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文獻:《中國神話民間傳說》、《中國傳統文化》等;

4.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相傳東漢年間,汝河裡住著一個瘟魔,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附近的村民都病倒了。有個叫恆景的小夥子,立志拜師學武,殺掉這個瘟魔。
恆景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叫做費長房的神仙,於是向他拜師學藝。費長房知道了恆景的來意後,給了他一把青龍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前,費長房讓恆景回鄉為民除害。臨走的時候,費長房又交給他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囑咐「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帶著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葉分給大家,讓瘟魔不敢靠近;又把菊花酒倒出來,讓每人喝一口。

瘟魔剛到山腳下,就被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熏暈了, 桓景從山上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最後用寶劍刺死了瘟魔。

此後,汝河兩岸再也不鬧瘟疫了。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

5.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
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為什麼和老人有關:
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作為老年節。

6. 重陽節的由來,

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意思:命令太宰,在農作物全部收成之後,建立登記五穀的帳簿,把天子籍田中收獲的穀物藏入專門儲藏供祭祀上帝神祗所用穀物的谷倉,必須恭敬嚴正。

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習俗: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慶祝重陽節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6)重陽節的來歷和擴展閱讀

「重陽」名字的由來

「重陽」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

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7. 重陽節的來歷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來講,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民間傳說中的重陽節登高避邪一說,與梁朝吳均編寫的《續齊諧記》一書有關。該書中記載了汝南桓景有關。

桓景四處尋師訪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廣大的仙人。隨後,桓景拜人為師,廢寢忘食的勤學苦練,學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領。

有一天,師父告訴桓景:農歷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家中有災禍 ,趕緊回去,讓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後,與家人帶著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暢飲。


民間還有句諺語:「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

重陽節有地方「吃辣蘿卜湯」。

在山東菏澤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而山東棗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兒,忌諱回娘家過節,這源於「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8.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8)重陽節的來歷和擴展閱讀:

重陽節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來歷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冠防疫為什麼要進行抗體檢測 瀏覽:237
南京閱江樓10月7日重陽節免費嗎 瀏覽:836
養老保險卡的錢怎麼取 瀏覽:742
男朋友父母反對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瀏覽:763
幼兒園重陽節爺爺奶奶 瀏覽:406
長壽城頭 瀏覽:234
老年公寓給葯 瀏覽:442
一年級重陽節手報 瀏覽:704
老年養護重陽節聯歡活動 瀏覽:771
徐州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瀏覽:938
基本工資8千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720
武漢抗體檢查結果哪裡查 瀏覽:578
如何為老年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 瀏覽:746
孩子孝順點評 瀏覽:696
孝順父母多 瀏覽:76
如何申請司法保全退休金 瀏覽:815
互助養老合作社是怎麼回事 瀏覽:454
20廣東省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243
如何取出養老金 瀏覽:71
女49歲沒交過養老保險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