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孝心日記。300字左右
網友回答
2014-11-28
舉報子女對父母的關照、照顧、幫助和扶持叫孝心。古之有孝道,也就是說,孝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品德,是一種高尚事業。行孝,就如同我們在外面做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天下人誰無父母,父母養育之恩,理應回報。當人處在紛紛茫茫的世中,有時會忘記親情、父母之情,一心顧及自己的工作、事業、理想、官職、愛情、金錢,等等。殊不知天底之下,還有更有意義的事,就是行孝,向父母獻孝心。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的很好,它唱出了父母的心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肺腑之聲。讓我們暫且放下工作,放下心中的雜念,回家看看。家裡有父母慈祥的眼神,家裡有父母關切的話語,我們不是也能享受到久違的內心平衡和安慰嗎?
兒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常年在外奔波的時候,也該停一停、歇一歇腳步,去看看父母。幾句交談,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悅;不需要禮物,不需要金錢,父母能看到我們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就是一輩子最大的心願。
烏鴉能知反哺。也許你我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特別照顧,這時更要義不容辭回到身邊,盡可能給父母一些溫暖和幫助,兒女的一點點的行動,都能讓父母高興幾天。不管我們是窮是富,不管我們有無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兒丑,兒女永遠都是老人心目中最好的孩子。
孝心,歸來吧。歸來吧,遠方的遊子。
重陽節到了,正好又逢學校的孝心節。我准備在這個周末為外婆外公以及媽媽幫著做家務。
今天,我起了個大早,看見媽媽已經准備幫我買早飯去了。我連忙說:「媽媽,今天我來買早餐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立即拿著錢跑去買早餐了。
買完早餐回家,我吃完了早飯,做了一會兒作業,看見外婆拿著一袋毛豆去剝了。我跟上去對外婆說:「外婆,我來幫你剝毛豆吧。」外婆說:「不行,你作業還沒做完呢。」我說:「這也算是一個作業呀。你總不能讓我不完成作業吧。」外婆終於答應了。我跟在外婆身後去剝毛豆了。
外婆把袋子放在地上,抓起一把毛豆就開始剝。不一會兒,這一把毛豆就剝完了。我看呆了。外婆推了推我說:「快剝呀。不然我就全部剝完了。我緩過神來,拿了一個毛豆剝起來。我先把口上的線去掉,然後剝開,取出毛豆。可按我這樣的速度,外婆比我快五倍!我趕緊加快速度,可不一小心,手被弄疼了。我疼得差點哭出來。外婆說:「這點怕什麼。我小時候經常這樣都還沒哭呢。堅持下來,好伐?」我點了點頭,重新剝了起來。終於,我花了半個多小時才把這一袋子毛豆剝完了。真累啊!
後來,我又給外公到了一杯茶,給外婆洗碗……這一個孝心日過得真充足啊。我也在這天體驗到了父母的辛苦。
2. 跪求7篇300字左右孝敬日記
http://www.phdhx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0
你看這個網址裡面的行不,你要往下專翻才屬會看到字數多的
3. 5篇孝親日記300字
年 月 日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母愛是那麼的暖,我愛她,因為她也愛我,所以,我不能若無其事。
「媽,我來幫你做菜吧。」「不用,你還是抓緊寫作業吧。」我的第一次孝順被他不知情的委婉地拒絕了。這次我不再啰嗦,直接跑上去推開她那雙粗糙的雙水,我第一次感覺到,她的手是那麼的冰涼,並迅速滲透到我的內心,一陣酸澀湧上心頭,從我的雙眸情不自禁地流出,我趕緊擦幹了。我這是第一次做菜,我發現做菜是那麼的不容易,還令我有一絲的不情願。不知何時,我無意的發現他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我驚訝的看著他的眸子,我看見了,那是愛,是母愛,她在哭,不,她是在笑......
年 月 日
父 母 的 愛
父母的愛對我來說,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形容的,但它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從小雖然由於生活所迫,他們經常不在我的身邊,但他們用行動說明了一切。
記得那是在我開始記事起吧,大概是三歲的時候,我得了一場重病。當時是一個生活艱辛的年代,生活與醫療並不好,而我的病又急需治療,父母在家人勸告下,放棄在大醫院醫治,就到一般地方醫療所醫治,但並沒有醫治好。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我的父母連夜不辭辛苦地背著我去縣城醫院治療。要知道走到縣城,當時的路大概有八十幾里吧。
我終於得到了及時的治療,醫生說,如果來晚三個小時,我就有生命危險。不光是徒步連夜背到醫院,我還在那裡住了大概半個月的院。當時我的情況很糟,時不時地發病,有時把父親或母親的手咬住不放。但父母理解我,關愛我,他們忍住痛,直到我安靜下來。這樣的事,我並沒有印象,是我外婆在我長大後講給我聽的。我現在知道了,母親的手有我留下的傷痕,永遠也不能抹掉……
在母親的精心照顧下,我恢復了健康。感謝我的母親,感謝關心我的人。由於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被迫留下我,到外面打工,但他們還是時時掛念我,給我打電話,問候我。放假時,還接我和他們一起過。
其實父母在我心中是無法用言語來說盡的,只能用簡單的言語說出在記憶中的一些事情。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知恩要圖報,我保證我會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您們的。我親愛的父母,您們辛苦了……
父 母 的 愛
記得自己小時候嘴特別饞,每次和哥哥看見別人家小孩吃什麼,都覺得香,回家後就吵著母親要,母親每次都能給我們滿足。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是那麼幸福。
但如今,每次回家看到母親頭上爬上了絲絲白發,背也有些彎曲了,可還是那麼親切地問我想吃什麼的時候,看著母親,我心裡卻總是很難過。
自己要怎樣做才能報答母親這一生呢?
每周星期六早上,是媽媽打來電話的日子,那一天早晨心情總是非常期待,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看,總怕錯過媽媽的電話,把電話調成振動加鈴聲放在口袋裡,還時不時會再看一下。
以前在家的時候,總是和媽媽鬧別扭,當時覺得好煩。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真是太不應該了,心裡也很後悔。
母親打來電話,總是讓我吃好、穿好,不要那麼省。可是她呢?從來不在我面前說苦,但我心裡很清楚,只是不想說穿,希望自己將來有機會能報答母親。
當我在電話里「抱怨」著母親電話打晚了的時候,母親還是樂呵呵的。可她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在電話這頭眼淚滿眶……
小時候在甘肅老家上學,每天中午放學吃完飯,我們幾個孩子總纏著母親講故事。母親那麼勞累,想睡一會兒,可是我們仍纏著不放,不肯罷休。在下午二點多,那麼熱的天氣,母親仍給做我們喜歡吃的烙餅。想想母親當時滿頭大汗,我心裡都無法用語言表達。
母親啊,女兒怎樣才能回報您呢?
, X X小學X X班的同學們在下午有一個特殊的活動,要去給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拜年。到敬老院後,先把禮物分給老人們,再向他們祝賀。接著又在飯堂大廳里舉行了迎春聯歡會,還打掃了敬老院。 尊老敬老
敬老愛老離我們真的很遠嗎?難道敬老愛老就像報導中那樣送老人們禮物,幫助他們打掃衛生嗎?其實不然,它離我們很近:你給老人的一個微笑,你給老人讓一下座,你有禮貌地招呼一下老人,這都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
可是,我時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公交車上,有一位老奶奶蹣跚著擠上了汽車,周圍的人們有的占著位子卻視而不顧,端坐著那被他(她)占為己有的位子;有的在老奶奶想坐裡面的位子時,他(她)的臉上會出現一種討厭的表情,一路上,也會和老奶奶保持距離,緊緊地拽著自己的包;有的見到老奶奶就會很遠地走開,也不看老奶奶一眼;有的在當她示意自己走開時,就會大叫:「煩死了!」。這時,全車廂的人的目光都向老奶奶投來,讓她無地自容,恨不得有個洞讓她鑽進去。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老年人也有自尊心啊,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到那時別人也對你這樣,你又會怎樣想呢?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老人讓一下座,每個人都能多為老人著想,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看了我的這些話,希望大家能受到一些啟發,但我最想對大家說的話就是:
敬老愛老離我們很近! 一顆感恩的心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體念母親情至忱,
線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頓起心酸淚濕襟。
還有一篇文章:
孝親敬老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並被儒家視為「仁之內核」。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
幾千年來,「磕頭」、「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靈」等儀式一直承載著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內容。而當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更是嚴格保留了很多的傳統孝道儀式和規范。例如在韓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並相互拜年。拜年時,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長者對成年晚輩低頭彎腰答禮。
「一定的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夏學鑾並不否定當代青少年在春節時給父母磕頭的意義。他說,有選擇地恢復一些體現家庭長幼尊卑倫理關系的傳統社會儀式還是必要的,弘揚孝道需要藉助具體的形式。
其實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頭後面的價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個老人內心感到溫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 孝悌並稱不可偏廢;二是無違父母;三是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盡孝,在國必忠。
把孝親當作責任、義務,與從孝親獲得幸福,兩者是可以統一起來的。並且前者正是後者的源頭活水。對於具備起碼道德水準的人來說,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萬苦,所擔的虛驚實怕,所投的真疼至愛,倘不能盡孝心,必深感負疚而痛苦;如能盡孝心,使父母衣食豐足,身體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話,生活幸福,自己難道不會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嗎?
《二十四孝圖說》講,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貧經常吃糠咽菜,「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後,他「南遊於楚」,「積粟萬鍾」,「列鼎而食」,但卻慨然嘆道:現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為親負米」的歲月,也辦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嘆不是因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為他在失去了孝親的可能性之後,對於孝親這樣一種天倫之樂,產生了強烈的懷念。國無憂,民無憂,滿月青山景色幽。春風盪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頭。高風萬古流。在許多忠孝難以兩顧的人的心中,不能孝親或不能經常孝親,是一大遺憾。所以一有孝親的機會,他們便總是盡量彌補———在彌補責任欠缺的同時,也彌補幸福的失落。正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種人生觀是以使別人獲得幸福為幸福的。既然一個人可以從使別人獲得幸福中獲得自己的幸福,那麼,他能因自己孝親使親人獲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麼說不通呢?承認孝親是福,說到底,也就是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在當前形勢下,「孝道」包含著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尊敬和理解。順從是「孝道」的第一境界,聽話、不惹父母生氣就可以說是孝順了;尊敬體現在對父母和長輩的日常態度和行為上,比如吃飯讓長輩先動筷子,出門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去向和回家時間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對「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說錯了,自己受了點小冤枉,也不要當場頂嘴,要暫時接受,等事後再行解釋。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孝親敬老應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題中之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在全社會大興孝親敬老之風。
4. 幫父母照顧一天老人300字日記急
正文:今天陽光明媚,我在敬老院,照顧了一個叫一天的老人,真開心!
5. 孝敬的日記
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氣:x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關於孝敬父母的日記。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6. 體諒長輩,孝敬長輩300字作文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
能夠孝敬老人,有機會孝敬老人也是種福。無論你窮也罷,富也罷,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真實而美麗地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的珍惜這幸福,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再後悔莫及。
孝敬老人也就是在好好對待自己。古人雲,我孝於親,子還孝 x b22 :
孝敬老人也是社會公德,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就是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歷史上關於孝敬老人的詩歌也有很多。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呢?有些人認為讓老人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是孝順。我覺得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還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更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
7. 孝敬父母作文300字左右
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小公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我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媽媽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小公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我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媽媽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還砸起東西來。媽媽很生氣,責備他幾句,他居然對媽媽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氣得媽媽打電話求助於爸爸,你說這個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嗎?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祖國獻出愛心呢?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好公民。
8. 求一篇300字左右的孝敬日記 初中水平
我不會
9. 日記格式(孝敬老人)
xx年xx月xx日星期x天氣:x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專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屬們成長。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