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苗族的風俗習慣有:苗族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具體如下: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區由於交通閉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還有少數苗族地區,如威寧、石門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於受外國傳教士的影響,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總的來看,多數苗族群眾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長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苗族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
(1)重陽節黃河擴展閱讀:
1、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風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苗族的禁忌,據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2、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3、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名族,分別是: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僳族、仡佬族、拉祜族、東鄉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錫伯族、仫佬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Ⅱ 大自然的詩句和美景句子
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內
3.折得一枝香在容手,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12.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Ⅲ 河南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河南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目前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28168處,其中有51處(54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參見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河南共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另外還有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即許昌、禹州、濟源、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鄭、新縣、朱仙鎮、荊紫關鎮、竹溝鎮、社旗、濮陽、湯陰、衛輝、睢縣、鄧州、陳橋、登封、鞏義。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後有1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成為河南主要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庭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中嶽嵩山、滾滾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則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Ⅳ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除開我們平時最多的節日以外,還有這些:
1.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回
《詩經》、《答漢樂府》、《孫子兵法》;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2.傳統節日: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1] 、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梨園戲、歌仔戲、雙簧等。
4.中國建築:亭閣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