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在我心中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毀歲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孝在我心中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一直是個美德,那麼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孝呢?
古人雲『百事孝為先』,可見在很久以前,人們就已經推行、重視孝道了。一個孝字,道出了多少歷史的辛酸與滄桑,古代的賢德明君就推行以『仁孝』治天下,由此可知,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大。自古以來,不孝之人必遭千古罵名。孝,乃一種人倫、道德之孝。看一個人是否孝順父母,就大致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本性善惡如何。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可以不顧,那跟動物有何分別?不管是出於什麼方面的原因,父母畢竟是給我們生命的恩人,我們有責任義不容辭地照顧他們。如果不盡人情地去孝順父母,那麼我想還是那句話,這跟禽畜有什麼區別呢?中國道路之發展,人類之誕生,歷史之變遷。承接著層層血脈關系,譜寫著人類點點滴滴的人性美,正是在這樣進步和發展中,使人類認識到了,血脈親情,血濃於水的關系孝義是不可拋的。
今天,我們是站在21世紀文明的腳下,我們以為不忠不義的事情也已經消失殆盡了,文明的觀念,使得『孝』這個文明傳統已經倍加深入人心。可是我卻要說『NO,NO,NO。』其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少部分不孝之人。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成人,可卻落了個無人送終的下場。他們不顧親情血脈,人情道義,不孝順父母,不贍養父母,不關心父母,不給父母精神上的支持與安慰。這種人相對於孝順的人而言,顯得薄情寡義,是個泯滅人性的動物。『孝』不管任何時候,任何緣由,都要抱以寬恕、理解的態度,因為作為子女,百事孝為先嗎?相反,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他就會從心底上去用心回報父母對他的愛,懂得知恩圖報,會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會給予父母精神上的物質財富,使得父母舒心、快樂。同時,作為一個孝順的人,我認為他還應該懂得去克制自己,不去做違法違規的事,就是不讓父母為他操心過度。今天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我也要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來對『孝』這個字以透徹的理解。
自從人類有了親情開始,孝道便與我們好像永遠脫不了關系了。小時候,我們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的父母就要為我們操勞了,他們日夜不停,無時無刻地守護著我們,生怕我們生出一點毛病來。給我們餵奶,換尿布,一直呵護我們不停。有時候是夜以繼日地操勞著,連個安穩覺都不能睡好。平時不管工作有多忙,有多苦,他們只是『啞巴吃黃連』,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連個怨言也沒有。到了我們漸漸長大的年齡了,我培洞們也許都應該學會懂事了。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父母要為我們更加擔心了,他們擔心我們的學習,健康成長,為我們將來的出路而感到無比擔憂。他們『費盡心機』一切只為我們打算,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與未來,而奔波勞累。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呀。他們的雙鬢已經斑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心去關心、愛護,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父母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他們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是為了讓子女的將來能過得好一點,那樣他們就心滿意足了。雖然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奉獻,但是我們也要像甘露一樣,奉獻出那清澈甜美的可貴的那一面。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面,但是我們也要盡心盡力。
讓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發揚,弘揚『孝』這個美德,讓孝道永遠駐足在我們心中吧。
周末,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了《蘋果留給媽媽吃》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只有9歲的女孩叫倪冬艷,她家裡很貧寒,她的爸爸已經去世了,媽媽又落下了殘疾,家裡的重擔壓在了這個年僅9歲的小冬艷身上,她一直孝敬媽媽,並獲得了敬老獎,當她到城裡去領獎時,服務員遞給她蘋果吃,可她怎麼也捨不得吃,把蘋果留給了媽媽。
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文章中的倪冬艷孝敬母親的情景深深地打動了。一個大人照顧幾歲的孩子容易,而一個幾歲的孩子要照顧一個大人就太難了。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東艷不但做到了,而且還做得那麼好。曾經有人說過要收養倪東艷,但是她拒絕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訴她要照顧好媽媽,而且媽媽的話只纖中睜有她才能聽懂,這是多麼純朴而珍貴的親情!這份情感,正是世間千百年來傳頌著的「孝」啊!
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有的傳統美德。俗話說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連動物都懂得孝敬,我們為什麼不能呢?不,我們不是不能,是沒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們應當孝敬長輩,讓世界的每一對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單,讓他們感受到:世界沒有將他們拋棄。
父母是我們的培養液,又是培養祖國花朵的辛勤園丁。真愛孩子的父母用知識澆灌我們,用關愛滋潤我們,父母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為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們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個孝的故事令我們感動,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歲的時侯,父親就去世了,家裡就只有母親一個人來支撐,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王冕讀書。可是,沒過幾年,由於田地的收成不好。母親再也供不起王冕讀書了,王冕只好給隔壁家放牛。從此,王冕每天就牽著牛到河邊放養,手裡還拿著幾本書,一邊放牛一邊看書。隔壁家對他還好,一天供他兩頓飯,還給他兩個錢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給他的飯里有肉,他不捨得吃,拿回家給母親吃。畫荷花賺錢後就買好東西孝敬母親。
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在那麼惡劣的環境里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們這一代的小孩,不用幹活,不用養家,是多麼幸福啊!我們擁有的這些,不都是我們的父母用汗水換來的嗎?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嗎?然而,我們卻不懂得孝敬父母,就連幫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願意,難道我們不應該為父母做這些嗎?
如今,我們都已經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了,應該懂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了。記得有一次,我爺爺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就住進了醫院。每天,媽媽上班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就連忙煮起飯來,生怕晚一點爺爺肚子餓,我看著媽媽在廚房裡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臉上那勞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連忙挽起袖子,幫媽媽洗菜。媽媽看到這兒,會心地笑了。我們把好吃的飯菜送到了醫院,爺爺吃了我洗的菜,誇我到:「我家的孫女長大了,真是一個會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無價,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要時刻銘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是孩童朗朗上口的《***規》中主修的第一門課——進則孝。是啊,中華幾千年氤氳沉澱的文化及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都主張「百善孝當先」。而《孝在我心中》里的一個又一個孝感動天的故事不禁使我捫心自問,又使所謂的90後,00後深思。
在《孝在我心中》—書里,最使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那《用歌聲創造奇跡》了。一個小女孩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歌聲喚醒處於植物人狀態的父親,小女孩崔彤對父親的孝與愛堆積起來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更使我沉思起來……
崔彤對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跡,她對父親的孝流露於她稚嫩的歌聲里。而現在的90後,00後的「小公主」、「小天子」們又是如何「孝敬」父母和疼愛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呢?大把大把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習慣了一身名牌,卻不知父母從沒買過貴的衣服;為自己的生日吵鬧著要辦一個奢侈的Party。卻不曾記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也不曾想過父母和爺爺奶奶們這一輩子也沒有這般奢侈過。本該是奮斗的年紀,即迷戀了享受。甚至以為父母理所當然地應成為自己的「奴隸」,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作為自己物質追求上得寸進尺的工具……
父母的愛是雨中傾斜於你的傘;父母的愛是遠在他鄉牽掛於你的電話;父母的愛更是點點滴滴難於言表卻真心流露於你的家常小事!可你又給了父母些什麼呢?
善待父母、孝敬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最根本的知己。從呱呱墜地到今天的花樣年華,含辛茹苦的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無論在哪裡,他們都時時刻刻牽掛著我們。可我們是否做到孝敬父母?難道對於父母的愛,我們只索要而不回報?
不,我想,作為祖國未來棟梁的我們不能這樣,不能成為自私自利,不懂孝道的人,不能泯滅那做人的根本啊!或許《孝在我心中》里感人至深的事例我們未曾經歷也還未曾做到,又或許我們沒有用愛用歌聲往創造奇跡,沒有小崔彤的那份恆心與孝心。但,讓我們堅信爸爸媽媽的愛吧,讓我們更加理解他們,體諒他們,也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用細膩的心往體驗那從未曾減少的濃濃的關愛。
對了,我們還要有「孝在我心中」的意識,心裡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事事都想想父母吧!實在父母要的並未幾。也許就是父親放工時,你為他遞上的那杯清茶;哪怕是母親勞累時,你為她揉揉酸疼的肩膀;哪怕是他們生日時,你為父母哼唱的一曲《生日快樂》。
小草尚且知道以茁壯的成長勢頭和鞠躬低頭,表示對陽光雨露的感激。草如同此,人何以堪?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盡我們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地孝敬父母,真心地愛他們,就像他們愛我們一樣!不要等父母離開了人世,再來後悔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將是你一生的悔和痛!
慈鴉尚還哺,
羔羊猶跪足;
希看人世間,
孝愛永相傳。
那朵淡淡茉莉花,沒有玫瑰的妖嬈風姿,卻清新淡雅,如空靈清澈的漣漪;沒有梅花的寒雪傲骨,卻韻味悠長,如古箏琴弦的情曲,;沒有蘭花的高貴灑脫,卻沁人肺腑,如碧玉翠盤中的'明珠;朵朵綻放的花瓣,正向人們詮釋著生命的頌歌和色彩——題記
「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感謝蒼穹,藏理想幻夢??感謝這一切一切的所有。」空中飄灑的歌聲傳遞著人世間的感恩之情:心中有愛,才能感受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被盜,丟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感恩之心能促使我們獲得溫暖,激發我們去挑戰命運,進而發展為人生中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大起大落,去感謝命運,吹去掛在臉上的憂愁,則能讓感恩之心永駐,心之憂無從尋覓,從而擁有完美人格。
「成長路上,父母的恩情,情深似海,血濃於水,我銘記著——「我的心跳就是父母的世界,父母的心跳就是我的世界。」父母之愛,是天地間一種最聖潔、最無私、最仁慈的愛。當我們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就無微不至地呵護著我們,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失敗,第一次游戲??哪一個第一次沒有父母的陪伴?不要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化感激父母的恩情為實際行動吧,一杯熱茶,一聲問候,一張卡片就足以使父母感到欣慰!古語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說的就是要及時行孝啊!那麼,快,快,快行動起來吧!不要再等待,趁現在還來得及,趁現在我們的親人還健在,不要等失去了,徒留遺憾在人間!
是誰為我日夜操勞,熬白了頭發?是誰當我困惑和迷茫時為我指點迷津?是誰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是您——我的老師。在課堂上,您總是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您的微笑就像浮雲,絲絲縷縷地點綴著湛藍的天空,「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老師,您的點點滴滴我都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恩情我會烙在心裡。在我的腦海里,會珍藏著您的微笑,您的容貌,您的濃濃師愛。
學會感恩,努力綻放生命的花瓣,讓陣陣幽香浸潤他人的肺腑。
走過崎嶇的險路,肩上扛著祖國的希望,感謝有你的陪伴,感謝心中有了那朵茉莉花,帶著它沖破岩石的禁錮,融化冰雪的覆蓋,走一條幽徑,展開翅膀,放飛希望,展開翅膀,放飛希望,飛到藍天最高處,不再懼怕猛烈的暴風雨,因為心中永遠有一朵淡淡的茉莉花。
在我很小的時候,曾經和爸爸媽媽一同看過一個電視: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在幫他的奶奶洗腳,小男孩想了想,也學著媽媽的樣子,邁著不穩的步子,端來滿滿的一盆水給媽媽洗腳,媽媽開心的笑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得很入迷,可我卻覺得非常奇怪,想不通這有什麼好看的?
今天,我長大了,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學會了識字,也愛上了閱讀。我讀過很多的書,其中也有很多是有關孝德的真實故事:有獨立照顧媽媽的孝女、有牽掛雙親的奧運冠軍、有為救爸爸而自己受傷的孝子……每一個故事都很感人!讀了這些故事後,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爸爸媽媽會那麼喜歡看那個電視了,那是孩子在盡孝心,對媽媽濃濃的愛啊!
在我們偉大祖國輝煌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孝德文化是極為重要而且是最為值得驕傲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孝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承擔,更是一種責任。孝還是關心尊敬父母,是一種對父母長輩的感恩。一個有孝心的人,他的心地是善良的,是懂得禮讓同時也是勤勉的。
今天,當我也同樣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走到媽媽面前幫媽媽洗腳時,媽媽笑了,說:「寶寶,你懂事了!」我和媽媽相對注視著,都幸福的笑了。這一刻,我們覺得溫暖極了!原來,孝是多麼讓人感到幸福溫暖的一件事啊!
我要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做個有愛心、有孝心、有道德、尊師敬長的好孩子。
一個暑假的早晨,我和媽媽提著籃子,踏著輕快的步伐來到農貿市場。
在市場的一個角落裡,圍了一群人,他們好像在談論著什麼,好奇心使我想弄清事情的原委。我個兒小,一閃身子便鑽了進去。嗬!我還以為是什麼古怪的事呢?原來是一位老爺爺。
只見老爺爺白發蒼蒼,穿著一件破爛的布衫,鞋子連腳趾頭都露出來了,額頭上的皺紋像一條條蚯蚓在爬似的,身旁還有一個包袱。老人滿臉愁容,眼裡含滿淚花。老爺爺這是怎麼回事呢?被車撞了還是迷路了?一團疑雲掠過我的腦海。我一打聽,原來這位老人的的兒女不孝順,見老人老了,沒有勞動能力,嫌棄老人吃閑飯,身體有不好治病還需花錢,所以乾脆把老人從家裡趕出來。老人無家可歸,想著自己辛苦把兒女撫養成人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禁老淚縱橫。啊!太讓人覺得氣憤了。
這時,我內心不由得同情起老人。我心想:如果老人是我的親爺爺,我怎麼忍心看他這樣呢?於是,我走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媽媽,讓老爺爺到我們家住幾天吧?周圍的人一聽,都說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應該向這個孩子學習。我的臉頓時紅的像一隻煮熟的蝦子,但心裡美滋滋的。因為老師經常對我們說:「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可是,我心裡想老人的兒子怎麼不懂這個道理呢?
這時,人群中走出一位精瘦的阿姨對大家說:「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如把老人送回家去,我在民政 部門工作,我給他兒女做做思想工作,在不行我給領導匯報這件事。」
周圍的群眾拍手叫好。
至今,我每每想起老淚縱橫的老爺爺,我就想起「百善孝為先」這句話。
Ⅱ 什麼樣的老人才會在子女面前一天到晚的提「孝順」
當一個老人,充滿了對兒女的愧疚和憐愛之心,他覺得對不起孩子,以前沒給他太多的關愛,也就不會對孩子有什麼要求了。反之,就是你說的那種,在子女面前一天到晚的提「孝順」的老人,他認為他對得起你,他的付出與你的回報不成正比。可能是孩子做的確實過份,也可能是老人太自私。
Ⅲ 公公最近突然給我發了兩個孝順公婆的視頻,他什麼意思
老年人就喜歡把這樣的視頻發給年輕人看,暗示你要孝順他們
然後你直接不搭理就可以了,無視他的這種行為,他也就剛學會轉發視頻,不用理
Ⅳ 我跟我男朋友訂婚了,我未來婆婆總是在朋友圈發兒子要兒媳婦孝順公婆之類的視頻,好像是抖音視頻,而
你跟你男朋友訂婚了,你婆婆總是在朋友圈發兒子兒媳婦兒要孝順公婆之類的,可能是給你們看的,再就是他不希望這些悲劇在他這兒上演。
Ⅳ 孝敬父母的故事文章
一 一篇800字孝敬父母作文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為我付出得太多了,你們也許不放在心上,但我將一輩子記在心裡。
平日里總惹你們生氣,現在向你們說聲:「對不起!」原諒我平日的任性,原諒我常常與你們拌嘴,如今想想當時真不該那麼做。
感謝你們的栽培、撫育。在我生病時,細心照料我的是你們;在我考試失誤時,心平氣和安慰我的也是你們;在我遇到困難時,在一旁鼓勵我的也是你們。爸媽,你們就是我的啟蒙老師,我最愛的人。
媽,每當我放學回到家時,總能看到豐盛的飯在桌子上,當我走到廚房時,總能看見玻璃、地板在閃閃發亮,在此向您說聲:「媽,你辛苦了!」。記得您常常因為自己沒文化,不懂教我做習題而自責。請您不要自責,您知道嗎?您雖不識多少字,但您會講故事,您的故事總能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了才有出息。這些難道不是在教育我們嗎?其實這些比教我們做習題更重要。就是有您的故事,才使我們知道該如何做人,如何珍惜生命!您用愛心使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謝謝您!
爸,您在我心目中和媽一樣重要,也是我最愛的人。您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沒有您的努力也就沒有我們家今日的和睦、安寧。您總是為這個家奔波忙碌,每當看到您幹活回到家那疲勞的樣子,我多麼想對您說:「爸,你辛苦了!」。您對我的關懷,我更是難以用言語表達了。記得小時候您常帶我出去玩,讓我在大自然中陶冶,您知道嗎?我特別喜歡您帶我出去玩,因為我總能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進心頭,謝謝您給我的溫暖!
爸媽,你們辛辛苦苦哺育的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名即將登上初四的中學生了,我會把你們的點滴關愛永記在心中,把它化為動力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們,請你們相信我!
親愛的爸爸媽媽,在此兒子真誠地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二 一張全家福背後的故事作文。 是關於孝順的
華燈初上,燈火輝煌,大紅燈籠高高懸掛街道兩旁,笑容滿面的大姑、小姑、爸爸、媽媽、哥哥和我,簇擁著大病初癒的奶奶。這是我們三年前的全家福。那年國慶節爺爺去世了,這年冬天,奶奶也得了肺結核,她一天天消瘦下去。一向健康的奶奶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我們都擔心,奶奶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奶奶在我家住了近一個月,從未出過門。正月初三這天,我們叫奶奶出門走走。奶奶有氣無力招招手:「你們去,你們去,我走不動……」「媽,我扶你。」大姑、小姑搶著說。奶奶還是搖搖頭。 「外婆,我背你!」哥哥說。「我給你端凳子,你累了,就坐下來休息。」我也勸奶奶。
奶奶好不容易同意跟著我們出門了。哥哥把奶奶背下樓。大姑扶著奶奶的右臂,二姑攙著左臂,奶奶走了兩三步,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我趕忙把凳子放在奶奶身後:「奶奶,你坐下休息一會兒!」
就這樣走走停停,五百米的路程,我們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新業廣場。廣場上人來人往,跳舞的,唱歌的,一家出來遊玩的……很有節日氣氛。「明年,我可能就看不見了……」奶奶傷感地說。
「媽,你別這么說!醫生說,你的病,吃完這個療程的葯,就沒事了!」媽媽連忙安慰奶奶。
奶奶盯著跳舞的老人,露出羨慕的神情。「奶奶,過兩個月,你就能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我對奶奶說道。
「來,來,照一張相。」哥哥請來照相師傅。照相師傅看到我們這一家,由衷地感嘆道:「老人家,你真是好福氣啊!」
「老人家,笑一個!」「咔嚓」一聲,我們的全家福就這樣誕生了。
我把這張照片放大,加洗出來,大伯、姑姑家各送上一張,每家都把它懸掛在牆上。每當我們看到它,就想起我們溫馨和睦的一家。
現在,奶奶在我們精心照料下,完全恢復了健康,幸福地安度她的晚年。
三 弘揚傳統美德,從小孝敬父母500字作文,連標點符號也算上
我是姐姐,不謝
同學們,當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聽老師講課時,當你坐在餐桌前吃著美味的飯菜時,當你吃著可口的冰淇淋,嚼著香噴噴的雞翅時,你可曾想到這一切的幸福都願自於父母,你可曾想到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過有一天要用你的努力來回報他們呢?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禮儀之首便是尊敬父母孝順父母。「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讀過《三字經》,裡面有一則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漢代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他九歲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寒冬臘月,他為父母熱暖被窩再挑燈夜讀;炎炎夏日,父親在外納涼,他就在父親的身旁搖著扇子驅趕蚊蟲。他對父親說:「父親養育之恩孩兒應當終身相報。」長大後黃香當了官,遇上災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祿救濟災民。同學們!黃香如果沒有對父親的摯愛,又怎麼會有對黎民百姓的愛呢?!-
曾聽過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境十分貧寒的他,父親早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堅持要讀研究生,逼著母親要錢,母親只得去賣血……這個故事讓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私的孩子,他的成長,需要母親的鮮血去澆灌!還有一件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一位同學在家一直嬌生慣養,一次,媽媽因生病耽誤了做飯,他竟然大發雷霆。媽媽躺在病床上淚水漣漣,傷心不已。同學們,這位媽媽當時是多麼痛心啊!自己對孩子的拳拳愛心換來了什麼呢?大家請想一想:一個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愛誰呢?如果世界上人人都這樣喪失了愛心的話,老人將流落街頭,孩子將被遺棄荒野……那將是一副副多麼可怕的場景啊!-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烏鴉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們做人更應該感謝父母!父母之愛,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養育,我們才沐浴在愛的陽光下,才使我們能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享受人生。兒女有了快樂,最快樂的就是父母;兒女有了煩惱,最牽掛的也是父母。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愛他們!從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個人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過「孝」的宏願,希望長大後為父母掙大錢,讓父母享清福。可是,大家是否計算過,在我們成長的旅途中,我們讓母親流過多少淚,讓父親生過多少氣呢?時間在無情地流逝,父母會一天天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同學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用一言一行來溫暖父母,用一舉一動來孝敬父母:父母下班了,幫他們接過包,為他們遞上一杯清茶;學習之餘,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當自己犯了錯,父母批評教育自己時耐心傾聽,不要再嫌父母嘮叨……只要你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你回報父母的機會真是太多太多。
同學們,讓我們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生一世牢記父母的恩情吧!我愛我的父母,願普天下的子女都熱愛自己的父母!
四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故事作文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孩子失去了母親,魚兒離開了水,不能夠再存活!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父母對我們的疼愛,在我們一出生時便有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會去愛孩子。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盡自己所能,做到「孝」。
記得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那麼在科技化的21世紀,有多少個這樣的人就有多少個為這樣的人傷心的父母呀。
話說回來「孝」,其實很簡單。有一次,我突然很想給我媽媽洗腳。於是,吃過晚飯,媽媽坐在沙發上,我蹲在地板上給媽媽洗腳。媽媽樂開了花對我說:「孩子你長大了,知道孝敬媽媽了,媽媽真高興!」這一句簡單的話,讓我明白了,孝敬父母,其實並不難,並不需要做一些了不起的來報答父母,往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許就是對父母的孝敬。
是誰把你帶到這世界——是父母。是誰給你家庭的溫暖——是父母。是誰供你上學——是父母。又是誰在你生病的時候,徹夜不眠的陪你——是我們偉大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切的一切。所以,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關心自己的父母!
我們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我們長大!
這是我自己寫的!
五 古代都有哪些陪伴父母,照顧父母、孝順父母的經典故事或文章
大白香象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裡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拚命砍柴,得到的數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後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山谷里去了!
當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現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便再喝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後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山谷的緣故,讓您擔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撫摸兒子的頭發說:「平安回來就好,哪裡摔著了趕緊擦擦葯吧!」
「爸爸,我沒關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山谷後發現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並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 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父親不僅有酒可以喝,因為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後,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後,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孝經故事
孝感動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個普通平民,父親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個瞎子,且品性固執,不懂禮儀.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後母刁頑,常作惡言,並唆使舜父欲殺舜.後母生子名象,為人傲慢,亦對舜仇視.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這麼難得,感動了上天,致使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事跡已傳播很遠,到他三十歲的時候,當時的領袖帝堯為找尋替任的接班人而問計於四岳(四時之官),四岳一齊推薦了舜.於是帝堯決定深入對舜進行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命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工作,觀察他對內對外的為人.
舜成親後,要求妻子孝敬公婆,盡媳婦之道,關照弟弟,盡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貴出身而破壞家庭的規矩.舜對堯的九個兒子要求也很嚴格,一點也不遷就,使他們為人更敦厚謹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態度.
舜在歷山耕作,由於和氣謙讓,同他一起開荒種地的人受到感染,變得能夠互讓,和洽相處,田界也不計較.舜去雷澤釣魚,那裡的人慢慢都能放下爭執, 互敬互讓.舜在河邊造陶器,仔細認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馬虎的人見了,感到慚愧,跟著漸漸也就做得精緻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產生很大感召力,人們都願意親近他.他住的地方本來很偏僻,但一年後就變成村落,兩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堯於是很賞識舜,獎賞給他高級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貴的琴,一群牛羊,又為他修建了糧倉.舜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象看到,很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潔糧倉那高高的上蓋,然後暗中縱火,要燒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預先給舜准備了竹笠,一手一個張開如鳥的翅膀,乘風飄下而不死. 瞽叟又與象設計讓舜修井,然後推下沙泥土塊活埋他,得手之後三個人瓜分舜的財產,象要琴和舜的兩個妻子,而牛羊衣物糧倉歸瞽叟及後母.幸舜在兩個妻子安排下,預先在井旁鑿開一洞,下井後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來的時候,象正占據舜的房子撫弄那架名貴的琴,見到舜而終於感到慚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後母和象合計害他,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孝敬父母,友愛弟弟,並沒有一絲埋怨.
帝堯對舜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讓舜去做,終於認為舜的品德確實好,而且能幹,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願意出來輔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義,母有慈,子女孝順,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遠近的部族都對舜異常尊敬,便將帝位傳給這賢人,這就是歷史上的所謂禪讓.舜以一介平民,一躍而為虞朝的帝王,純是孝與忠所致. 呂純陽師尊在《呂祖全書》中介紹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為「旋轉乾坤,純忠純孝,揖讓大德神聖,有虞大舜帝,無極至尊」,備極尊崇禮敬,要求我道中人,對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堅志奉行,細心體會」,「朝夕拜誦,廣布人間」.
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贊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後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後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後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跡.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庄公因為母後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後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庄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庄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庄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庄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庄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庄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後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綵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六 以一個小故事為開頭的關於孝順的作文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七 關於孝敬父母的作文,要寫的好的,要用一件事情來說明,600字。急需!!!....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八 感恩有禮,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你洗臉、教你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曾記否,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因為我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曾記否,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愛的延續.
曾記否,你討厭父母的嘮叨,無意間,你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可是總要等到失敗後,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記否,翅膀還未硬的你,卻想擺脫父母,展翅飛翔.可是總要等到自己受傷後,才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會用精湛的詞藻來贊揚父母,也不會用唯美動聽的音樂來歌贊父母,我只能用點滴行動來感恩父母.生活中,你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感恩父母.曾聽說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戶家庭的三個兒女每天必做的事是寫一封感謝信,其中的內容確是諸如「昨天爸爸買的匹薩餅真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之類的簡單句,我心頭一震,原來他們給父母寫信,不是因為父母幫了他們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感覺到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也許不知道什麼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聽了這則小故事,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如果有,從現在起,當父母為你嘔心瀝血時,對父母道
九 舉幾個孝敬父母的例子,寫作文要
24孝故事 孔融讓梨
木蘭代父從軍 羊羔跪乳
烏鴉反哺 李密的陳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