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孝敬父母(作文)
孝敬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小公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我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媽媽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還砸起東西來。媽媽很生氣,責備他幾句,他居然對媽媽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氣得媽媽打電話求助於爸爸,你說這個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嗎?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祖國獻出愛心呢?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好公民。
孝敬父母,關愛他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兒子不忘父母恩。我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弟弟和我。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母親既要上班又要帶弟弟,還得搞家務。忙的她經常夜裡12點以後才睡覺。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以在節假日我回到家裡後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幫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然後再幫媽媽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葯店裡買了感冒葯和消炎葯,回到家裡按葯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並且讓媽媽喝了大量的水,然後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後,她的感冒好多了。我記得從我5歲時,凡遇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我總要給媽媽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祝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者是「祝媽媽生日快樂」「節日愉快」!
記得,有一次母親節,我用采條紙給媽媽製作了10個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隻手鐲及一串項鏈,媽媽收到後高興的合不攏嘴。我生日的時候,我總是用我的壓歲錢給媽媽買蛋糕或者點心以表達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在我10歲生時給媽媽買了一條大紅色的絲巾,媽媽那激動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親我的臉上,在媽媽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孝敬母親的孩子。
雷鋒日記中寫到「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重要」對我教育很深。我在努力的去做。走在大街上,我經常碰到要飯的殘疾人,我非常可憐他們,聽說災區兒童上不起學時,把口袋裡僅有的錢捐了出去,又捐了一些書。一次一位同學,在廁所里不小心滑倒扭傷了腳,一時行走困難,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把他從一樓背到了百米外的教室里,他用感激的目光看著我,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我說:「不客氣」。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要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關心他人。
http://www..com/s?wd=%D0%A2%BE%B4%B8%B8%C4%B8%B5%C4%D7%F7%CE%C4&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自己去這里查吧,多得是哦!
㈡ 關於孝敬父母的作文,要寫的好的,要用一件事情來說明,600字。急需!!!....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㈢ 父母感人的故事 作文
父母親情的感人故事篇一
周星馳:我最好的一場戲,是在7歲那年,唯一的觀眾,是我的母親。
母親與父親離異那一年,我才7歲。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給了母親凌寶兒。在1968年的香港,母親帶著我們3個孩子討生活,其艱難可想而知。 為了維持生活,母親一人打了兩份工。我們幾個都特別乖巧懂事,這讓母親很寬慰。尤其是我,由於成績十分優秀,最得母親鍾愛。
那時我們3個孩子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不管多麼困難,每個星期,母親都要稱點肉或買尾魚給我們加餐。每當吃這些豐盛的「大餐」時,菜一上桌,我就把菜 端到自己的身邊,專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卻懂事得很,從不和我爭。但是我的飯量很小,吃了兩塊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我就開始胡鬧,總還要揀兩塊,放到嘴裡嚼 兩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過了的,姐姐妹妹哪還肯吃啊!
為了不浪費,母親只好自己吃。為這事母親沒少批評我,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好在我別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子久了,母親就隨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頑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母親真的生氣了,並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那一次,母親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娘家弄來了一些錢,買了幾只雞腿,燒得金黃噴香。菜剛上 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一邊用手抓起一隻雞腿啃,一邊沖著姐姐妹妹做鬼臉。一不小心,手一滑,雞腿掉地上了,沾滿了塵土,落在了一攤雞屎旁邊。
母親又是生氣又是心疼,買這幾只雞腿容易嗎?再想想我平時的頑皮表現,母親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我十幾下:「讓你頑皮,讓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撲過來把我護在身體下面,母親才放下桑樹條,摟著我們3個抱頭痛哭。
哭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吃飯。母親把雞腿撿了起來,用開水沖洗一下,捨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親撫著我身上的傷痕:「還疼嗎?」「不疼了。」「下次還調皮嗎?」黑暗中,我眨著亮晶晶的眼睛,並「嘻嘻」地笑著:「睡吧,媽,明天我還要上課呢。」
2001年,我和母親做客鳳凰衛視時,又說起了這件往事。
「是的,那時他可真頑皮啊!全不知道,這飯菜來得多不容易,一點也不珍惜。」母親笑容慈祥。
「不,媽媽,我懂得珍惜,」我接過話茬,聲音開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那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您全給了我們姐弟,您成天就吃鹹菜啊!於是我們才想出這辦法,我把幾塊肉嚼得不像樣後,我們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這樣,您才會吃啊!」
聽著這話,母親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其實,我早該想到。你樣樣乖巧懂事,怎麼偏偏吃飯這么頑皮呢?」母親哽咽著掏出手絹擦眼睛。
我掛著兩行淚水滿面微笑。在億萬觀眾的電視面前,我們母子抱在了一起。無數的觀眾也在這一刻,流下淚來。
雖然我演戲無數,但是我要說,我最好的戲,是在7歲那年,演繹的是一份血濃於水骨肉連心的摯愛親情,唯一的觀眾,是我的母親。
父母親情的感人故事篇二
每個母親,最喜歡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女兒家吧,因為那裡,有她最溫暖的牽掛。
文/湯小小
正上班時,婆婆打來電話,說家裡來了客人,問我能不能回家吃午飯。
手頭正忙著呢,實在走不開,但是,中飯不能不陪客人吃啊,要不然太失禮了。於是吩咐婆婆,到餐館點好菜吧,我一下班就趕過去。
結果,電話剛掛,婆婆又打了過來,說,客人說了,就在家隨便做點吃,你要是忙,就不用回來了。
這怎麼能行呢?這太不像話了!
但是,婆婆一報出客人的身份,我就坦然了。客人是母親,既然是母親,那也就不必講究繁文縟節了,怎麼著都行。
於是,那天的午飯,是婆婆和母親一起吃的,兩菜一湯,極其簡單,而我,則約著同事們一起用餐。
晚上下班回家,母親已經離去,客廳里,留著一大堆她帶來的東西,吃的穿的用的,什麼都有。
我看著那些東西,想著母親在我家吃的那頓簡單的飯菜,心裡,忽然就難過起來。
和朋友談起這件事,沒想到,一下子勾起了朋友潮水一般的回憶。
朋友說,她是個不喜歡做家務的人,平時在家裡,連茶杯都懶得拿,但是,家裡一旦來了客人,她就脫胎換骨,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她會給客人沏一杯茶,即使別人說不喝,她也一定要堅持沏上,那些水果零食,她也鼓勵客人隨便扔,不用講究。她覺得,人家到自己家做客,就必須讓人家感覺舒服,不然,下次誰還來呀。
於是,每次客人一離開,她就要忙乎半天,拖地,洗茶杯,收拾茶幾,雖然這些事她不愛做,但為了客人開心,她忍了。
那次,母親來看她,一進門,她就要求母親換拖鞋,給母親拿出水果,卻又生怕弄臟了客廳,就不停地嚷嚷:「媽,小心點,別把汁兒弄到地板上。」吃飯時,也不停地說,別把飯粒灑到地上,別把湯灑到桌子上。
總之,她的要求無止境,弄得母親有些手足無措,為了保持地面干凈,不讓女兒清掃,索性,早早地離開。
母親離開後,看著一塵不染的家,她忽然開始自責起來。
還有位朋友,是個熱心腸,只要有客人來,哪怕只是泛泛之交,她也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全心全意相陪,把當地的小吃吃遍,把名勝古跡游遍,生怕客人不能盡興。
這樣的熱情,自然讓她人緣超好,找她當向導的人,也越來越多。她從來不拒絕,人家千里迢迢奔你而來,怎麼能讓人家掃興而歸呢?
那次,母親從老家來看她,不巧,那幾天她正為工作焦頭爛額,母親就不停地說:「別請假,工作要緊,我都這么大年紀了,不想出去走,你每天晚上回家陪我說說話就好了。」
整整一周,她沒有陪母親逛過一次街,沒有陪母親去看城市裡那些美麗的風景。她以為母親真的不需要,直到母親回家後,她打電話回去,弟弟問:「有沒有陪媽出去轉轉啊,媽說了,這次出去,要好好地看看風景!」
她忽然悲從中來,眼淚大顆大顆地落在電話線上。
每個母親,最喜歡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女兒家吧,因為那裡,有她最溫暖的牽掛。作為家庭主婦的女兒們,總是盡一切努力,讓客人開心快樂,讓客人感到舒適,感到被重視。可是,當母親來做客時,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她開心快樂,讓她覺得舒適覺得被重視。反倒是母親,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客人,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麻煩主人。
在女兒的家裡,母親比任何客人都實心實意,可她從來沒有享受過客人的待遇。想到這些,我的眼淚也止不住大顆大顆地落下來。
父母親情的感人故事篇三
導讀:中年後的每次哭,我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哭,說明我無能。除了今天。
文/林特特
文章的主角是一位2歲孩子的媽媽。孩子兩歲,她有三次情緒失控。
頭一次發生在剛出院時,回到家,她只見母親,不見父親。
臨進產房,她還接到父母的簡訊:「已出發,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
她原以為,他們已在家中等候,雞湯在慢熬,酒釀正發酵,專為下奶的黑魚在瓦罐里飄香——父親聽到敲門聲,應當急匆匆奔出來,「看看我的小外孫」,再急匆匆跑回廚房,「哎呀,我的湯!」
但是沒有。
她抿一口雞湯,問:「我爸呢?」母親支支吾吾,說父親單位有事,過段時間再來。
她勃然大怒:「什麼事比我還重要。」
眾人一言不發,她繼續:「為什麼我爸不來?不相乾的親戚有事,他都撲過去解決……」
月嫂從房間里跑出來,把食指豎在嘴唇中間。她收聲,而母親哭了。
原來,父親在登車前忽然發現半邊臉失去知覺,胳膊、腿麻,繼而不能動,母親把他託付給前來送行的叔叔,「現在,檢查結果是腦梗」。
她呆若木雞,嘴張成O型。
天好像塌了下來。她在心裡飛速計算著,是的,父親腦梗時正是她被推進產房的那一刻。
原有的計劃全部被打亂。
孕期照顧她的公婆本打算撤退,由她的父母照顧月子,現在他們又被留了下來。
公公、婆婆、月嫂,一家三口,還有堅決不走的媽媽,房子里的人空前多。而父親一個人在家鄉,雖說有至親照顧著,但……
月子里,她常睡不著覺。
更重要的是,一個家的平衡從此被打破。
從前,父親是天,所有麻煩匯聚到他那裡解決。現在,他是受照顧的——夫妻30多年,母親還不太會做飯,她直到上大學才會自己洗頭,在父親的呵護下,她們都沒有經驗照顧別人。
快出月子的時候,父親終於來了一趟北京。他說,恢復得很好,「我在腦梗中算很輕很輕的」;但第二天,他又因眼睛劇痛,就近住了院。
「我算很輕很輕的。」父親堅持著,他和母親拎著行李與她作別,仍這么說。
此後,她和父親在網上交流,時間長了,最初的崩潰便慢慢變淡。
奶粉、尿布、濕疹……每天都有新情況,何況,她和父親的談話與過去相似,除了關鍵詞多了「孩子」、「檢查」、「注意飲食」。
一段時間之後,父親重新上班,她天真地以為,生活又恢復了清靜、有序的模樣——視頻中父親笑呵呵的,電話里,母親解釋:「他在家總唉聲嘆氣,說自己沒用,還不如上班。」
一年後的一天,她蓬頭垢面出現在辦公室。
前一夜根本沒睡。
「你知道,凌晨兩點在醫院,掛完號發現前面排著136個人,懷里抱著滾燙的孩子,心裡想著明天還有多少事要做,是什麼感覺嗎?」
她手動,嘴也動,千里之外的父親和辦公室里的同事同時收到她的訊息。
同事附和著。父親則在電腦那頭回應:「我怎麼不知道?你小時候發燒,大雪天,下夜班,我用大衣裹著你,騎車去醫院。下了車,凍得話都說不出來。」
「工作、家庭、孩子、保姆、自己想做的……沒有哪一件我能搞定,隨時都想大哭一場,每次哭,我都感到羞恥——是我無能。」
她打著字,又覺得自己無能,眼淚吧嗒吧嗒掉在鍵盤上。
「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
父親和同事說了差不多的話。
她去衛生間擦了把臉。回到辦公室,QQ上頭像還在閃爍。「有一年,你媽低血糖暈在床上,你也生病,我照顧你們兩個,不也過來了嗎?」父親還在安慰。
她出了會兒神:5歲的那個夜晚,父親一遍遍擦洗她的腋窩、額頭、手心……她都記得。
其實,有孩子後,她常這樣出神,包括昨晚在醫院,前面排著136個人時。她總想:同樣的年紀,遇到同樣的事,她不會比她的父母處理得更好。
電話鈴聲把她拉回現實,眼前還有許多事。她打字:「爸,我忙了。」
日子還得繼續,這些煩惱如很多煩惱一樣,很快被拋在腦後。
幾天後,她在城鐵上無聊,打開手機,看到一條未讀簡訊。「以後有什麼事都跟我說,別跟你爸說。你爸爸已經不是過去頂天立地的爸爸了,你說累、什麼都搞不定,你爸這幾天都沒睡著覺。」
是媽媽。
城鐵空得出奇。她原本坐著,靠著椅背,看疾馳而過的風景。此刻,簡訊里幾十個字如冰淇淋上的巧克力豆,在她心裡慢慢消融又粒粒分明。
她又看了一遍:「你爸爸已經不是過去頂天立地的爸爸了。」
雪地里抱著她的爸爸,給她洗頭洗到高中畢業的爸爸,任由她發火、抱怨、撒嬌的爸爸……
半邊臉失去知覺,胳膊、腿不能動的爸爸,堅持說「很輕很輕」的爸爸,安慰她、轉而睡不著覺的爸爸,在家裡轉來轉去說自己沒用的爸爸……
她雙手捂著臉,在城鐵上嚎啕大哭。
「中年後的每次哭,我都感到羞恥,因為我哭,說明我無能。」她回簡訊給媽媽,「除了今天。」
㈣ 回顧自己父母之間的故事作文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自己」這首歌時時盪漾在我耳邊,久久不能忘懷。也許是在那個感恩的季節,讓我學會了感恩。
(一)
「歲月不饒人」正是如此。想想自己,我當時還是蹣跚學步,摔跤那是必不可少的。是您的雙手,扶起了我。您常常教導我,「百善孝為先」。當時的我並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現在我懂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在以前我總是認為父母給我吃給我喝給我住,那都是理所當然的。
您總是鼓勵我:加油!相信自己,你能行!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鈴鈴鈴,鈴鈴鈴……」下課啦!「語文老師叫你去她辦公室」一位同學對我說。我飛快地跑向辦公室,「老師找我有什麼事嗎?」「老師交給你一個任務好不好」「您請說吧!」「老師要你去參加講故事比賽,一個年級才一個名額,不要讓老師失望哦。」您當時也在場,說「別人想去都沒得去,老師這么信任你。就去吧!」我在一旁小聲嘀咕:為什麼讓我去啊?最後我還是不滿地答應了。回到家裡,您對我說:「孩子,不能浪費機會,機會是爭取的。假如你浪費機會,那就是傻瓜做的決定。別的孩子都想參加,老師為什麼不要別人參加卻讓你參加。這是老師在為你製造機會,你可不要辜負老師一片苦心。」聽了媽媽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我會幫助你的,加油!相信自己,你能行!」吃過晚飯後,您幫我找資料,我找故事書。很快,我們找到了一個含有哲理的故事。我開始想,一下子就背下來。您卻說:「做事不能囫圇吞棗,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做那些事。你要多讀幾遍,然後慢慢地記住故事的內容,用心走進故事情節,這樣就成功了。」我按照您教我的方法去做。時間一天又一天過去了,講故事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坐在台下,看著競爭對手是如何將故事情節講得有聲有色的。很快就輪到我上台了,台下幾百雙眼睛盯著我,我有點兒緊張。我記起您對我說的話:加油!相信自己,你能行!所以我不能讓您失望。我鼓起勇氣將故事流利地講了出來,不知不覺忘我了自我走進故事情節,台下鼓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是您——母親,是您讓我有勇氣面對重重困難。感謝您,母親!
(二)
您的愛是一縷陽光,讓我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您的愛是一泓清泉,讓我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那就是愛的源泉。
您總是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考試成績單剛剛拿到,看了看那張成績單,這也太糟糕了,我頓時傻了眼。想了想您對我的希望,我差點兒哭了出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那安靜的小路上,忽然間下起了傾盆大雨。「這難道是老天在懲罰我嗎?」我昂頭望天,雨嘩啦嘩啦的下著,風呼呼的吹著。原本還是陽光明媚的天空,轉眼間已下起傾盆大雨。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漫步回到了家,我慢慢地收起了傘。踏著沉重的腳步進了房間,悄然無息的鎖上了門。慢慢地拉開書包的拉鏈,取出了成績單。在經過反復思考後,我還是決定誠實的面對您。就在這時您敲響了我房門,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門打開了。「這次,我……我考得不好」我膽怯的說。可我沒想到您卻笑著說:「沒關系的,俗話不是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跌倒了再爬起來。」
也許就是您的那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也許就是您的那句話使我的學習日日進步,也許就是您的那句話使我又擁有了信心。
是您——父親!謝謝您,父親!
㈤ 一篇800字孝敬父母作文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為我付出得太多了,你們也許不放在心上,但我將一輩子記在心裡。
平日里總惹你們生氣,現在向你們說聲:「對不起!」原諒我平日的任性,原諒我常常與你們拌嘴,如今想想當時真不該那麼做。
感謝你們的栽培、撫育。在我生病時,細心照料我的是你們;在我考試失誤時,心平氣和安慰我的也是你們;在我遇到困難時,在一旁鼓勵我的也是你們。爸媽,你們就是我的啟蒙老師,我最愛的人。
媽,每當我放學回到家時,總能看到豐盛的飯在桌子上,當我走到廚房時,總能看見玻璃、地板在閃閃發亮,在此向您說聲:「媽,你辛苦了!」。記得您常常因為自己沒文化,不懂教我做習題而自責。請您不要自責,您知道嗎?您雖不識多少字,但您會講故事,您的故事總能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了才有出息。這些難道不是在教育我們嗎?其實這些比教我們做習題更重要。就是有您的故事,才使我們知道該如何做人,如何珍惜生命!您用愛心使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謝謝您!
爸,您在我心目中和媽一樣重要,也是我最愛的人。您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沒有您的努力也就沒有我們家今日的和睦、安寧。您總是為這個家奔波忙碌,每當看到您幹活回到家那疲勞的樣子,我多麼想對您說:「爸,你辛苦了!」。您對我的關懷,我更是難以用言語表達了。記得小時候您常帶我出去玩,讓我在大自然中陶冶,您知道嗎?我特別喜歡您帶我出去玩,因為我總能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進心頭,謝謝您給我的溫暖!
爸媽,你們辛辛苦苦哺育的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名即將登上初四的中學生了,我會把你們的點滴關愛永記在心中,把它化為動力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們,請你們相信我!
親愛的爸爸媽媽,在此兒子真誠地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㈥ 舉幾個孝敬父母的例子,寫作文要
24孝故事 孔融讓梨
木蘭代父從軍 羊羔跪乳
烏鴉反哺 李密的陳情表
㈦ 寫一個發生在你和父母之間的故事作文(500字)
父親泡好了茶,叫母親:英啊(母親的名字單字英),來喝茶吧。
「等一下,我收拾好了再去。」母親的聲音穿過嘩啦啦的水聲傳到客廳。
父親說話的時候已經把茶倒在母親專用的大杯子里,聽到母親說等下再喝,生氣了:等下,等下,茶都涼了。你就是那樣不懂得變通,先喝再去收拾不行啊?!
我忍不住想笑:父親真可愛,難道就不會先把母親的茶倒給我喝。真不知道不懂得變通的是誰。
「等下,等下就好了。」母親也一樣不懂得變通,不會先放下來喝父親用心給她倒的茶,一起過了三十多年,還是傻傻地在發怒的獅子上再澆油。
「父親,先倒給我吧。」我見情勢不妙(父親已經進入暴風雨前短暫的沉默了,母親還一副不怕死的樣子),趕緊打圓場。
「那是你母親的,你不要碰。你的是那杯。」暈,父親還真的超級固執。
不管了。我喝著屬於自己的那杯茶,悠悠然地等著老一套的戲碼再上演。
母親終於收拾好來到客廳,拿起她的杯子剛要喝。父親爆發了:早涼了,喝涼的你胃會受不了。所以該先來喝嘛,跟你說過多少次你都不接受意見。
母親倒掉手中的茶,也很生氣:叫你先不要給我倒嘛,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你又不聽。白白浪費一杯茶。
「剛泡的茶比較有味道,想給你喝嘛。你不是愛喝濃的嘛。」一如既往,只要母親開口一回擊,父親就會慢慢降低音量。父親說話時,又打開新的一包茶葉,重新給母親倒了一杯濃濃的第一泡的茶。
吵架到此結束,接下來是心平氣和地品茶。
我已經習慣了父親和母親的相處方式,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害怕了,而且我很明白,不管他們吵得多激烈,只要一有事情,他們會馬上停下來,齊心合力地去面對。
等有空了,再吵。
品完茶,邀父親母親下樓到公園散步。
剛走進公園大門,父親看著走路一陣風的母親,又生氣了:散步是悠閑的,你走得像要避雨逃命似的,害得別人一點感覺都沒有。
「我從來都是這樣走的,散步就要由著自己喜歡,規定這規定那,那有什麼意思。」母親開口回擊了。
「你和黑丫散步吧,我去彩票站看看。」父親聲音馬上回到正常的狀態。
望著慢慢走遠的父親,母親很是遺憾:唉,三十多年了,我和你父親總是無法很和諧。你外公當初就預言我們的性格不能很融洽。你外公真銳眼。
父親,是那種胸中有大海的男人,那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三十多年,你們已經一起走過了艱難困苦和風風雨雨,養育了我們姐妹三個,至今還攜著手共同面對將來,已經很不容易,很成功了。困難前攜手面對,其他時間保留自己個性的天地,真的不用處處都和諧。
父親去研究他喜歡的彩票,我和母親繼續進行逃命似的飛快的散步。
㈧ 這就是孝,發現身邊孝的故事的作文1000字
我們怎能不孝
親愛的同學們,不知大家是否聽過一首韓紅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她那動人的歌聲背後,隱藏著這樣一個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廣西貴州麻嶺風景區,正運行在數十米高空的纜車突然墜落,36名乘客中有14名不幸遇難。而就在這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父母,在纜車墜毀的瞬間,不約而同的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年輕的父母卻失去了生命。是什麼救了這個孩子?是父母對孩子那偉大而無私的愛啊。
父母的愛,是我們失意的避風港,時時接納我們,包容我們,鼓勵我們。
父母的愛,是我們生命中的加油站,讓我們奮發向上,勇敢的接受任何挑戰。
從小到大,是誰用甘甜的乳汁養育了我們?是誰在深夜輕壓我們蹬開的被角?是誰頂著寒風送我們去學校?又是誰在我們的遇到挫折的時候把我們擁入懷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生我們、養我們,他們用各種方式愛護我們,保護我們,造就我們。他們竭盡所能,不求任何回報,作為兒女,我們怎能不孝。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孟子的成長學習,不惜奔波、擇良而居,雖然辛苦,也無怨無悔。我們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他的祖國和人民。
古往今來,親人間通過捐腎延續病人生命的故事屢見不鮮,但絕大部分是父親或母親捐腎給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間捐獻身體器官。在今天,一個名叫田世國的叔叔為了挽救68歲母親的生命,將他38歲健康又年輕的腎捐獻給了母親,他用自己「捐腎救母」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孝心之歌。聽了這個故事,我想我們都應該試著問一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父母長輩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做到嗎?
是的,父母不曾要求我們回報什麼,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為含辛茹苦的父母做些什麼嗎?讓我們想一想,是否昨天還曾和父母頂嘴,想一想回家後是否端坐桌前,等待父母端上香噴噴的飯菜,想一想我們有誰能記住父母的生日?我們不該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嗎?
盡一份孝心,也許是在父母生病時端上的一杯熱水,也許是用小手輕錘那日漸蒼老的脊背,也許是作業本上的優加紅星,也許是父母生日時的一句祝福。或許這些小小的孝心之舉,就可以讓父母感到一絲慰籍。我們能不能認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讓父母少一些牽掛、少一些操勞,這都是表達孝心最好的方法,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聲。
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把它傳承。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孝敬我們的長輩。讓我們對著爸爸媽媽大聲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㈨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故事作文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孩子失去了母親,魚兒離開了水,不能夠再存活!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父母對我們的疼愛,在我們一出生時便有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會去愛孩子。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盡自己所能,做到「孝」。
記得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那麼在科技化的21世紀,有多少個這樣的人就有多少個為這樣的人傷心的父母呀。
話說回來「孝」,其實很簡單。有一次,我突然很想給我媽媽洗腳。於是,吃過晚飯,媽媽坐在沙發上,我蹲在地板上給媽媽洗腳。媽媽樂開了花對我說:「孩子你長大了,知道孝敬媽媽了,媽媽真高興!」這一句簡單的話,讓我明白了,孝敬父母,其實並不難,並不需要做一些了不起的來報答父母,往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許就是對父母的孝敬。
是誰把你帶到這世界——是父母。是誰給你家庭的溫暖——是父母。是誰供你上學——是父母。又是誰在你生病的時候,徹夜不眠的陪你——是我們偉大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切的一切。所以,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關心自己的父母!
我們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我們長大!
這是我自己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