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自媒體孝敬父母文章

自媒體孝敬父母文章

發布時間:2025-10-01 17:06:02

① 養兒防老是父母們最大的笑話,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在我國流傳千百年的思想中,養兒防老一直都是傳統。但是在現下兒女拒絕養老的事件多不勝數。大家都覺得當子女不孝順,“養兒防老”就是父母們最大的笑話。所以“養老”也成為當下社會聚焦關注的重點話題。

老人最重要事情其實就是對自己負責,活在當下,知足常樂!作為子女應該盡可能的讓父母安享晚年。

② 孝順是指什麼

一、能行孝的人,就是順應天道,人生才會順利。

孝敬父母,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大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能夠及時行孝,就是順應自然,順應情理,順應天意。孝順父母的人,沒有人不尊敬,沒有人不贊揚,孝順父母,就是為自己贏得未來。而那些不孝父母的人,就等於自毀前程,即使眼前有那麼一點福報,也一定不會長久,現實中這種事例很多,大家可以仔細觀察。

三年前,父親生病住院,我開始回老家照顧父親。在這之前,已經做了一年自媒體,雖然每天廢寢忘食,竭盡全力,卻沒什麼起色,做視頻不行,寫文章也不行,還要靠兼職送外賣維持生活。父親生病後,就經常看病、住院,我就沒有精力用在自媒體和送外賣上了,只是每天堅持抽時間寫一篇更新,所以很多文章都是在病房裡用筆記本寫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賬號卻連續通過原創、優質、達人等標簽,收入也得到穩步增長,基本可以維持生活需要了。


二、孝順父母,就是在行不言之教,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確實很嚴重。孩子叛逆、不聽話、不愛學習等等這些,都是令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孝子賢孫,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看到的,所以現在社會上的家長課堂很流行,很多家長除了工作上班,還要去上課,學怎麼教育孩子。

其實教育孩子很簡單,就是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如果家長做不到,任你怎麼說,講得再頭頭是道,孩子也不會聽從,因為他心裡不服氣,「你們都做不到,憑什麼讓我去做?」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首先就是自己能夠孝順父母,做個樣子給孩子看,不用你教育,不用你天天說,孩子自然就變好了。

得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學校里,變得有責任有擔當,不再怨天尤人;在家裡,還知道照顧奶奶了,替我分擔家務了。這就是不言之教,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就學會了。

③ 在當今時代如何實現孝道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良傳統,它強調幼敬長、下尊上,要求晚輩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老人,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不少有識之士大聲呼籲: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否則,就無異於大道廢棄,純朴破產,人心墮落,社會倒退.烏鴉尚有反哺(用口銜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時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況人乎?試想,父母既有養育之恩,更有數十年如一日的教誨,為人子女者,能不義無反顧予以回饋么?尤其當父母處於垂老之年、貧病交迫之際,不盡子女的孝道,能說得過去么?可惜,這些淺而易見的道理,過去是因受「左」傾思想的奚落、當今是因「金錢至上」而被迫「靠邊」.因此,提倡並弘揚孝道,恢復它的本來面目,應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來抓,切實讓孝道文化這一傳統文化在新的形勢下得以發揚光大.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愛老、養老列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我們略做考證便可得出結論,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敬老養老觀念由家庭推廣到社會,並通過社會教化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有效地營造了一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愛護和關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兒童,以推動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當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關心對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大道理,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關心父母、愛護父母.顯見,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會安定;只有社會安定才能經濟繁榮;只有經濟繁榮才能國富民強.很多事例證明,孝敬父母絕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礎的道德教育.一個孩子,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怎麼能去愛他人愛集體呢?如果一個孩子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怎麼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這方面,有不少小學學校開展了以「五心」教育活動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系列活動(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他們通過「五心」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胸懷大志,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服務的精神.他們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孝心獎章」爭章活動.這一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的反響,也是傳統孝道文化在新形勢下得以弘揚的有力證明.
其三,弘揚孝道文化,提高全體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孝道也是形成現代人際關系和諧的價值淵源,還可以說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親行孝,歷來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情基礎和道德基礎.古代的孔孟儒學提倡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從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和面臨的現實看,正處在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轉型期,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舊的道德規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與重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道德文化體系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倫理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所面臨的道德選擇.傳統孝道文化中倡導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對加強中華各民族的團結、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溯宗歸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當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出發點.盡管在當代社會,人們似乎更加註重社會角色和社會道德,而不甚重視其家庭私德,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國古代視孝道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種更為深刻而淵源的思想觀念,是一種不宜移易的理念.現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後卻大辦喪事,有權有勢者甚至圈地築墳,車隊簇擁,絡繹不絕,連日宴席,以顯示其能「光宗耀祖」.這決不是什麼孝道,而是借著父母的牌位顯示自己的「榮耀」.這種現象是對傳統孝道文化的歪曲和瀆褻!而通過對這種「孝道」的批判,也正顯示弘揚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
其四,在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倡導孝道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已逾1.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國的老年人口基數大、來勢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迎來了人口老齡化.據有關資料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8億,約占總人口的20%,8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也將達2500萬人.到那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兩倍於日本的總人口,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將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可見,如何安排和解決好億萬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是我國21世紀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為此,我們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國倡導和弘揚孝道文化的重大意義.
中國的養老方式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模式.中國的老年人口70%以上還生活在農村,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還比較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必須依靠家庭成員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養老是我國普遍認同的養老模式,它賴依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的孝道觀念.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家庭養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趨勢,傳統的孝道觀念也開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時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宣揚傳統的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方面,黨和國家已經認識並採取了積極的舉措.如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對敬老養老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的規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把尊老愛幼作為每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最近,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也指出,「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也是貫徹江總書記提出的「以德治國」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對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都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閱讀全文

與自媒體孝敬父母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餘杭區老年大學 瀏覽:654
沈陽健康體檢哪個地方好 瀏覽:449
養老院醫療管理制度 瀏覽:844
孝敬父母歌曲創作背景 瀏覽:865
地質隊退休金是多少錢 瀏覽:279
八十四歲的女老人家總是摔跤 瀏覽:580
長壽潤脂油哪裡有 瀏覽:973
年邁老人腳水腫像水泡怎麼辦 瀏覽:790
怎麼說服父母讓我買車 瀏覽:335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512
老人帶什麼款式玉墜好 瀏覽:517
怎樣讓長壽花葉片肥大 瀏覽:111
50歲退休要准備多少錢 瀏覽:363
老年人冬季發燒怎麼治療 瀏覽:541
自媒體孝敬父母文章 瀏覽:301
50歲司機找工作 瀏覽:178
父母借了銀行很多錢怎麼辦 瀏覽:963
什麼地方可以掛養老保險 瀏覽:921
招聘體檢表檢查有哪些項目 瀏覽:535
蕪湖市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