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母親病逝女兒應該怎樣戴孝,戴孝有什麼講究的嗎
披麻戴孝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孝道也是一種禮儀習俗,雖然現在國家規定喪葬應該簡化,但是在不少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喪葬習俗。喪葬在古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說在古代白事的規模不一定比喜事的規模小,甚至更大更隆重,以顯示死者為大,表示對死者的尊重。❷ 在農村,女兒普遍比兒子孝順,原因是什麼
說起女兒和兒子,這就回到了最原始的一個話題,是生男孩子還是女孩子?記得,曾經有這么一個段子,說生男孩,是高興兩天,傷心一輩子。高興的是兒子出生的那天和兒子結婚的那天。生女孩,是傷心兩天,開心一輩子。傷心的是女兒出生的那天和女兒結婚的那天。
在農村,女兒普遍比兒子孝順,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能夠出現,我感覺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國家國情和民俗決定的。認為女兒是要出嫁的,是別人家的人。娘家只負責把女兒養大,然後陪送嫁妝風風光光的出嫁。然後家裡父母辛苦一輩子的家產,是要留給男孩子的。而女兒結婚之後,就不會為了娘家的財產和自家兄弟爭來爭去,而父母如果有病,女兒就會去照顧。需要用錢的時候,女兒就會竭盡所能給予幫助。而男孩子,想到的是父母的錢。許多事情都要建立在財產和基礎之上。
另一個原因,我感覺就是女人的天性決定的。上天賜給女人一個最偉大的工作,那就是成為媽媽。一個女人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後會辛苦把孩子撫養成人。這個過程勝過太多書本和口頭的教育,甚至勝過於父母的言傳身教。許多事情,只有自己親自體驗過了,才明白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是多麼的不容易。而男孩子,成家立業之後,主要就負責養家,對於孩子的撫養很少參與。所以有的時候會感受不深。
我想這應該就是女兒和兒子的區別吧。但是雖然性別不同,但孩子孝順與否,我感覺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
❸ 農村女兒贍養老人應和兒子平攤嗎
法律分析: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義務,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子女作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兒子和女兒都有義務贍養父母。
不管兒子、女兒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兄弟姐妹之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好好協商如何一起贍養好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不管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是用物質和金錢可以衡量的。為人父母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面也盡量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這樣也可以減少子女之間、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按照兒女擁有同樣的繼承權等平等權利外,那麼贍養老人兒女也應該平等,當然誰家條件好可以多出一些,這個可以協商。權利和義務是在一起的,盡管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還是依靠兒子的多。
條件好的一方,可以相應地多承擔一點(當然是自願或協商決定)。
❹ 農村出嫁的女兒,該不該和兒子一起贍養老人
農村出嫁的女兒也應該和兒子一起贍養父母,只不過在父母養老的過程中女兒承擔的責任比兒子少一些,畢竟父母的家產積蓄將來都是留給兒子的,女兒是嫁出去的,她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但是女兒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贍養責任,畢竟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
希望為人兒女都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好好贍養自己的父母,讓他們能夠老有所依,安享晚年。當然父母們也不應該因此而偏袒自己的兒子,忽視自己的女兒,畢竟孝不孝順不由性別決定,我們也經常會見到很多不孝子以及一些孝順的女兒,所以更重要的是教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的人,而不是根據孩子的性別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