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合《孝經》談談你如何理解「孝敬父母」的內涵
尊敬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是一種「善事父母」的日常倫理意識、規范和實踐,實際上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整個中國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響之大、涵蓋之廣,既深且遠。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集道德觀、人生觀、宇宙觀為一體的核心和首要觀念。孝是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起點與諸道德之首。對當代中國影響深遠且發展至今又具有新的時代特點。
孝的一般意義是孝敬父母,其具體內容在儒家經典—《孝經》中有明確說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又謂:「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子如何事親呢?「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貳』 關於「孝敬父母的」難題求解。
看到您的文字,很是高興,知道您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認真思考了關於孝敬的問題。
關於您提出的問題,我的理解如下:
孝敬首先要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認不是,不找父母的不對。不論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沒孝;不問兄弟義不義,但問自己悌沒悌;不管別人好不好,但問自己誠不誠。志誠感動佛,意誠感動神,心誠感動人,身誠感動物。別人不滿意你,是你無能。別人不贊成你,是你無用。但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無量。尤其對待父母的問題上,你看到父母身上的不足,你不那樣做就好了,子女比父母強,這就是父母的德。
天下父母有幾個是聖賢?父母如有錯的地方,兒女能補上才算盡孝。當人不好是不知命,叫做丟命。事做不好是不知「道」,叫做丟道。都是不孝的人。真孝敬父母,就得自己比老人強,超過父母所做的,才算真孝敬。比如父母沒能以身作則,是父母有漏;那我們就應該補上這個漏,我們以身作則,這就是真孝敬啊。
以上是我的幾點看法,算是拋磚引玉吧。相信您在未來會有比我更深刻的體會,與您共勉。
祝願您和您的父母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