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節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的主要寓意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的發展史
20世紀80年
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清代
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明代
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宋代
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 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唐朝
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晉代
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三國時代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漢代
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春秋戰國時期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② 重陽節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這里的重陽有什麼歷史典故
③ 重陽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國農歷的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每逢這天,人們都會扶老攜幼,賞菊登山,還要插茱萸(茱萸是一種芳香的葯用植物),吃花糕。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後,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於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准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辦法。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裡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裡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中國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古詩就描寫了重陽節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朝(618-907)大詩人王維的 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 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當時,十幾歲的王維客居在京城,不免要時時想家,尤其逢到節日,看到別 人家歡聚一堂,不禁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了。重陽節時,京城每家每戶都佩茱萸 ,而自己家中卻少了一個佩茱萸的人,這就是自己呀。
重陽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吃重陽糕,在漢語發音中,糕與「高」同音,含步步高升、興旺發達之意。人們用江米、黃米、小棗等原料做成蒸糕,上面還插上五色小旗,稱之為「花糕」。住在平原的百姓,重陽節無高可登,吃了花糕,以示登高。
古時重陽節還被賦予「長壽」的內容。因為人們認為重陽節的這些習俗「能令人長壽」。
現在,人們仍保持著在重陽節登高賞菊的習慣,商店也會在這天出售花糕。而且近些年,人們還取「九月九日」是「久久」的諧音,把這天定為「老人節」,這既包括了重陽節原有的內涵,也表達了人們敬老愛老、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