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時期,宋朝人是如何過重陽節的
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節日。原先只是紀念特殊的氣候現象,後來又被賦予了尊敬老人、團圓聚會的意義。
題主的問題是專問宋朝,那麼我們就說說宋朝人們是怎麼過重陽節的呢?
放假很多人以為古代的學子都比較辛苦,其實不然,他們連重陽節都可以放假休息。
北宋初年,宋太祖就頒布過重陽節休務一日的詔令,等到神宗時期,又將假期延續至兩日,如果是偏遠地區或者鄉村的私塾等地,假期的時間可達四日之久。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知道了會不會羨慕嫉妒。
問題來了,那時候的學子們,不但有假放,而且作業還比現在少,你說氣人不?那麼他們放假時期幹嘛呢?於是民間就出現了一些習俗。
根據《歲時雜記》記載,那時候的人們為了討吉利,給小孩的脖子上掛一根紅線,繫上一枚大蒜,這樣的裝飾,在那時候已經成為了出門的必備品,說是這樣寓意著會計算(系蒜)。
還有的用一根竹竿,綁上一棵蔥,從窗戶裡面往外捅,將糊在上面的窗戶紙給捅破,這樣敗家的行為,居然是寓意是聰明(蔥明)。
還有一趣事,在《新編醉翁談錄》中記載,在九月初九天剛亮的時候,大人們早早地蒸好重陽糕,會先切一片放涼,等到孩子起床後,將這片重陽糕和一枚柿子貼到孩子的頭上,讓孩子掰著吃,據說這是寓意著百事高(掰柿糕)。
本文乃原創作品,謝絕轉載,文中圖片轉至網路,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