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心日記50字
子女對父母的關照、照顧、幫助和扶持叫孝心。古之有孝道,也就是說,孝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品德,是一種高尚事業。行孝,就如同我們在外面做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天下人誰無父母,父母養育之恩,理應回報。當人處在紛紛茫茫的世中,有時會忘記親情、父母之情,一心顧及自己的工作、事業、理想、官職、愛情、金錢,等等。殊不知天底之下,還有更有意義的事,就是行孝,向父母獻孝心。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的很好,它唱出了父母的心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肺腑之聲。讓我們暫且放下工作,放下心中的雜念,回家看看。家裡有父母慈祥的眼神,家裡有父母關切的話語,我們不是也能享受到久違的內心平衡和安慰嗎?
兒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常年在外奔波的時候,也該停一停、歇一歇腳步,去看看父母。幾句交談,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悅;不需要禮物,不需要金錢,父母能看到我們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就是一輩子最大的心願。
烏鴉能知反哺。也許你我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特別照顧,這時更要義不容辭回到身邊,盡可能給父母一些溫暖和幫助,兒女的一點點的行動,都能讓父母高興幾天。不管我們是窮是富,不管我們有無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兒丑,兒女永遠都是老人心目中最好的孩子。
孝心,歸來吧。歸來吧,遠方的遊子。
不要總抄襲,這樣也算不孝,因為父母知道了會生氣
2. 關於跟父母說的孝心的話50字
爸,媽媽,在此我先對你們說一聲謝謝!為的是感謝你們的養育之恩,我還要道一聲,你們辛苦了,為的是感謝你們為了我奔波勞累。
3. 孝心讀後感50字急需
範文一:
《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畢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開始舉得兩個關於「孝」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種求學的苦孩子,一種離家的遊子,作者並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的確,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媽媽後對「父母」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為兒女全心全意,盡管深知兒女對父母的愛會大打折扣,但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因此控制自己的「愛心」。有了做父母的體會,和媽媽之間的交流也多了這方面的內容。村裡誰家的兒女孝順了,誰家的孩子對老人不好了,家長里短成了媽媽的世界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聽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兒子妻管嚴,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認為這種情況責任還是在兒子身上,歸根到底,是兒子不孝順。
二、啃老族,父母不斷給予,在兒女看來是理所應當,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在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則很默然。
三、上樑不正下樑歪,用媽的話來說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對待父母的行徑令人發指……
反思一下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覺許多「不孝」的行為是由於缺乏家教,父母溺愛、縱容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愛,體會不到愛,更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眼裡,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做的,而兒女的義務呢,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從媽媽的嘮叨中,我也聽出來了,與過去的窮日子相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了經濟條件的支撐,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許多。但「孝」的界定僅僅與「金錢」有關嗎?由此,又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什麼是「孝」?
曾經讀過《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應該體諒的。我們不能因此不屑於傾聽父母「淺薄」的談論,剝奪他們傾聽兒女「高深」理論的權利。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夠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嗎?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分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意願不願意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我們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又沒有什麼固定的標准,一款珠寶是孝心,一雙襪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於物質的高低,而在於你的心。
憑心而論,要說「孝」,我遠不如對象。他的心思細,兩頭的老人需要什麼,他都會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變化。結婚前幾年,每次回公婆家(對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個晚上都會通宵達旦地和父母秉燭夜談。我很是奇怪地問他:說什麼說一個晚上?是啊,無非就是說工作,說生活,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幾個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沒什麼說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現在已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媽就比較慣我,有了孩子後,媽媽也一直照顧著我們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卻很少和媽媽溝通,可能物質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點,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給媽媽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絕長大,很少陪母親說說話,寬慰母親的一些心結。因為在我眼裡,有時候和媽媽簡直是無法溝通,她說的我不感興趣,我說的媽媽又聽不明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真是個「不孝子」啊!
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經常談要孝順父母,請問你准備什麼時間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說要等到長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事了以後,每天忙忙碌碌,面對比競爭的壓力,你那有時間去孝敬父母?等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邊,說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實不如說你是讓父母幫你養孩子,幫你整理煩亂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還是父母用無私的愛再次為你支撐起一片安靜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長大了,你終於有了時間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過嗎,此時的父母是70還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堅持到80多歲,90多歲,即使堅持到八、九十歲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飯-------朋友們,孝敬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總有是守侯在父母身邊,趁我們現在可以經常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敞開心扉告訴父母你應該說的話,對父母說你深深的愛著他們,也感謝他們深深的愛著你;做現在有能力為父母做的事情,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聽聽父母好象很煩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時間是一條單行道啊……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誰都不會知道老人心裡想些什麼,老人心裡有什麼需求。但我想我們能做的盡力去做:給他們買件喜歡的衣服,買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聽他們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一些「新聞」,盡管你對此絲毫沒有興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們說說,盡管他們可能並不能體會你的艱辛……這樣,才不會在老人離開我們的時候,留下遺憾或者懊悔。
「孝心無價」,從自己做起吧!
範文二:
今天,我讀了《花季信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家境貧寒,整日揭不開鍋,只能以胡蘿卜充飢,父親得了浮腫病。一日,作者發現大櫥中有一紙包,便好奇打開發現是紅棗,他難忍飢餓而偷偷吃了。最後父親發現便痛打一頓,並告知是要寄給遠方的奶奶吃的。
讀完全文,我被文中爸爸的那份孝心深深感動了。盡管自己生活艱難,朝不保夕。可是,他心中卻想著自己的生他養他的老母親。我想:他在動手打自己孩子的同時,自己的心也在哭泣,他又何嘗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那份可貴的孝心卻戰勝了自我,怎麼不讓人感動?
讀著讀著,我眼前不由出現了這樣一幕:一間低矮的小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無助的坐在桌旁,孤獨、寂寞……外面禮花此起彼伏,有那麼一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歡聲傳遍整間屋子。那就是我的一家,這位老人就是生了三個兒子的奶奶。
奶奶生活在艱苦的年代,爺爺病逝,奶奶為了三個兒子沒有改嫁。艱難的度過了那段歲月,為三個兒子娶妻。可是,她老了,三個兒子不知置老人於何處。最後,大伯母提議為老人蓋了一間小屋。大伯雖有不忍,但迫於壓力點頭贊同。從此,三家全心全意賺錢撫養自己的孩子。奶奶常說:當初她帶三個孩子完全是一條心,而現在三個兒子卻三條心,一個媽也養不活。
讀了本文,我想大伯兄弟幾人總有一天你們也要老,自己的孩子也要娶妻生子,到那時你們的境遇也會和奶奶一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天下的子女,我真想讓你也來看看《花季信風》中的那位父親,那份可貴的孝心,記住: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參天大樹,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我們。千萬不要忘本。衷心的希望天下的家長都有讓自己滿意的兒女,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更懂事。
4. 孝敬父母的作文50字
感動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媽媽過於啰嗦。但請記住,那並不一定是她對你的恨,而更多的是像羊一樣單純的愛。她們深知,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我曾經經常和媽媽爭吵,甚至離家出走。看到媽媽焦急地尋找我,我心痛不已。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更加孝順父母。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天使,我們的依靠。
5. 對父母說一段感恩的話,50字左右
對父母說一段感恩的話:
1、年又一年,風風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落日起。父親的厚愛滲入我的心底。敬上一杯真摯的酒,祝父親安康長壽,歡欣無比。
2、感恩敬孝,一直是中華傳統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准則。胸懷感恩敬孝之心,飲水思源,進而知恩盡孝不忘本,均乃中華孝道之本,也為徳之本。敬孝不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國人品德形成基礎,更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7、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父母關愛的海洋中。父母的愛,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寬厚;父母的愛,就像那樹根,堅定而深沉;父母的愛,就像那百花釀成的蜜,馨香而甜蜜。
6. 子游問孝感想50字,急
參考:
一般人認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我不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孝順了,只是這個孝順只限於父母罷了.雖然這種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現在,這種看法也許會被人否認,因為許多家長都曾對孩子說:你要真的孝順我,就拿出點成績來.雖然現在已不是什麼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時代了,但知識卻是要的,事業也總是要的.許多貧困山區的父母寧可累死餓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點成績來,那也是可謂盡孝了.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孝順的為什麼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養育了我們,也許我們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我們需要盡孝道.但我們又能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嗎?不能.可為什麼我們不對老師也盡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能力,給了我們機會,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培養出了大批的人才,我們為什麼就不對老師盡孝道呢?我們是應該的,我們需要以優秀的成績來回報老師的努力,我們需要才華來回報老師的培育,同樣需要以成就事業來證明自己.
孝道,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應該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育了你,你是應該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該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該盡孝的.
成就事業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該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並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然後在自己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