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陽節為老人做些什麼
重陽節為老人做的事情有:帶老人登高、帶老人賞菊、給老人買重陽糕、給老人買菊花酒、給老人買羊肉面。
1、帶老人登高: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重陽節「登高」俗與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內在的聯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陽節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時間,所以道教傳說中多選擇九月九日「升天成仙」。道家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
Ⅱ 重陽節我們應該去爺爺奶奶家幫他們幹些什麼呢
1、在重陽節,1至2年級的學生可以組織「故事會」活動。每個學生可以給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准備一件親手製作的小禮物,同時,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事,持續一個月,以此培養孝順父母的習慣,並參與「小孝星」評選。
2、3至6年級的學生可以舉行「孝親主題班會」。在重陽節當天,學生可以自製賀卡送給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此外,可以開展一系列「八個一」活動,包括講一個孝親故事、唱一首孝親歌曲、為父母揉肩捶背、做一個月家務、寫一篇孝親作文、看一本孝親故事書等,以此深化孝親敬長的意識。
延伸閱讀:重陽節,古時候稱為「九九相重」的節日,「九」在數學中代表最大數,象徵長久和長壽。1989年,我國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意在推崇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在平時,許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將照顧孩子的責任託付給長輩,他們不畏艱辛,全心全意地照顧孫輩,盡管面臨各種困難。然而,孩子們往往對此習以為常,甚至有時會對長輩發脾氣。這次活動旨在教育孩子理解並感激長輩的付出,培養他們的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