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的詩句
1、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2、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3、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唐·李商隱《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1)友善孝敬節儉經典詩文擴展閱讀:
現代孝道: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討論此話題,是因為在生活中無法避免此類問題,因而需要探討一個符合理性的處理方法。
善巧的維持平衡,父母子女的關系才能維持的長久,不要拘束於世俗禮教的教條,追求一味的付出,那可能會換來 一方變得理所當然的冷漠,以及自己的竹籃打水式的寒心,最終所導致的是抑鬱與憤怒。
孝道和世間萬法一樣,也是有條件的,有因有緣,有賴於父母和自己共同維系。把孝道看作是單方面的無條件的,在邏輯上,違背了因緣法則,敢問,有為法有非因緣和合而成者?如此便落入了「無因生」的外道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道
(1) 參天大樹挺拔聳立; 靠的是深扎大地的跟默默支撐; 凌雲高樓氣勢撼人; 靠的是厚重堅硬的基石無語的支撐; 那麼,人又是靠什麼來支撐無比睿智的人生呢? 那就是-----誠信! 誠信是一朵馨香的花朵; 讓他人快樂,使自己陶醉; 誠信是一首古老的詩歌; 讓他人品味,使自己高尚; 面容上有自尊; 眼睛裡有自信; 行動中有把握; 生活中有朋友; 一個人可以沒有財富,只要他活得坦盪; 一個人可以沒有名望,只要他問心無愧; 但一個人不能沒有誠信,否則一無所有; 學習,因為誠信而進步; 工作,因為誠信而成功; 人生,因為誠信而精彩; 社會,因為誠信而和諧; 莘莘學子,誠信為本; 言而無信,不和其可; 誠自心,信自行,心行合一; 讓我們用心靈呼喚誠信; 讓我們的人生以誠信為基石; 讓我們的風采以誠信為旗幟; 讓誠信成為你寒冷時身邊紅紅的爐火; 讓誠信成為烈日下你同頂的一片綠蔭; 身沐一片燦爛; 心繫一份執著; 帶著誠信上路; 踏著一路風光; 我們呼喚誠信,擁抱誠信,堅守誠信!(2) 誠信的人呀就在我心中。
在學校,他愛老師,他刻苦學習很用功。 他愛公物,他愛勞動,他處處幫助小同學。
他樂為集體爭光榮。 誠信早已播種在心中。
誠信如同一團火! 誠信如同一棵松! 誠信如同一面鏡! 誠信如同一盞燈! 誠信的人,有力量。 有了誠信事竟成。
有了誠信成英雄。 我有誠信事事通。
讓我們從誠信走向明天! (3) 我是人類美好品德之一 欺詐、財富、聲譽總與我格格不入 我走過城市與村莊 穿過沙漠,躍過大海 經過集市、商店、學校 自發的扣擊著每一扇心靈之門 如果誰想欺詐 他會很快嘗到後果 如果誰為了財富、聲譽而把我晾在一旁 他將很快失去財富與聲譽 這是我的職責、權利,也是我的義務 所有跟隨我的人,就會得到人們的敬仰 而那些鄙視和懷疑我的人 只會落得貧困、悲傷和失敗 我不是想存心折磨人 我只是在盡我應盡的責任 如果每個人都能把我這一美好品德記住 也許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4) 誠信是金。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一個人有了誠信, 他的生命就會閃光。
誠信是真。 有時候, 幸福圍繞在我們周圍, 可我們常不自知, 因為我們需要一雙慧眼來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真真切切, 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需要誠信, 來達到彼此相互了解, 相互融洽, 相互真誠。
誠信是美, 當代人都追求美, 追求外表的華麗, 漂亮,卻忘掉了心靈美, 其實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漫漫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 中華文化哺育著中華兒女。
誠信是德, 人們常說:"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而我卻要說:"誠信也是人與人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種美德。" 生活有了誠信才更加燦爛。
人生有了誠信才更加迷人。 參考資料:誠信的詩歌 內誠於心,外信於人 君婦誠之為貴 民無信不應 誠者,夫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 走上台,鞠個躬。
說說誠信我真輕松! 咋說輕松呢? 因為呀,那個一輕松。 誠信的人呀就在我心中。
在學校,他愛老師,他刻苦學習很用功。 他愛公物,他愛勞動,他處處幫助小同學。
他樂為集體爭光榮。 誠信早已播種在心中。
誠信如同一團火! 誠信如同一棵松! 誠信如同一面鏡! 誠信如同一盞燈! 誠信的人,有力量。 有了誠信事竟成。
有了誠信成英雄。 我有誠信事事通。
讓我們從誠信走向明天! 七律·誠信 立木懸金取信民,王遵國法統先秦。 若非結義桃園拜,何苦單騎古堡尋。
漢使流年居北海,南雁帶書上苑林。 唯夫久別妻甭望,變石難圓未了心。
誠信是金。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個人有了誠信,他的生命就會閃光。
誠信是真。有時候,幸福圍繞在我們周圍,可我們常不自知,因為我們需要一雙慧眼來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但最重要的是彼此都需要誠信,來達到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融洽,相互真誠。
誠信是美,當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華麗,漂亮,卻忘掉了心靈美,其實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在漫漫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哺育著中華兒女。
誠信是德,人們常說:"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卻要說:"誠信也是人與人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種美德。" 生活有了誠信才更加燦爛。
人生有了誠信才更加迷人。
1、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2、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3、唐·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4、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1)友善孝敬節儉經典詩文擴展閱讀:現代孝道: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討論此話題,是因為在生活中無法避免此類問題,因而需要探討一個符合理性的處理方法。
善巧的維持平衡,父母子女的關系才能維持的長久,不要拘束於世俗禮教的教條,追求一味的付出,那可能會換來 一方變得理所當然的冷漠,以及自己的竹籃打水式的寒心,最終所導致的是抑鬱與憤怒。孝道和世間萬法一樣,也是有條件的,有因有緣,有賴於父母和自己共同維系。
把孝道看作是單方面的無條件的,在邏輯上,違背了因緣法則,敢問,有為法有非因緣和合而成者?如此便落入了「無因生」的外道論。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道。
陳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1、《弟子規》
作者:李毓秀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
2、《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墨萱圖·其一》
作者: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4、《別老母》
作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5、《豫章行》
作者: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豫章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別老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墨萱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遊子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弟子規
傳遞關愛
小時候母親總是對我說
鳥兒在天空自由地飛翔
我們不要傷害它
花兒在大地上盛開
我們不要摘掉它
草兒綠油油的可愛
我們不要踐踏它
尊敬老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多少年後我才明白
母親樸素的語言蘊藏著很深的哲理
當一個人擁有一顆能容下世間萬物的心時
他就能感化世人教化世人
讓愛在這個世間生生不息的傳遞
母親將關愛傳遞
我也學會將關愛傳遞
傳遞關愛愛就能滿人間
愛滿人間
這是母親的哲學
其實它也是這個社會需要的哲學
中華民族的美德有很多: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等等。其中之一是節儉。成由節儉敗由奢。積少成多,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節約電能等等,從我做起,從點滴開始,從小事做起。節儉養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儉,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好作風。
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水,人人節約資源,國家資源就可持續,節儉了,就培養了我們良好的品德。
傳遞關愛
小時候母親總是對我說
鳥兒在天空自由地飛翔
我們不要傷害它
花兒在大地上盛開
我們不要摘掉它
草兒綠油油的可愛
我們不要踐踏它
尊敬老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多少年後我才明白
母親樸素的語言蘊藏著很深的哲理
當一個人擁有一顆能容下世間萬物的心時
他就能感化世人教化世人
讓愛在這個世間生生不息的傳遞
母親將關愛傳遞
我也學會將關愛傳遞
傳遞關愛愛就能滿人間
愛滿人間
這是母親的哲學
其實它也是這個社會需要的哲學
㈡ 小學開展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內容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為切實做好未來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源,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秀水小學各中隊開展了分別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在誦讀活動中,各中隊通過清純儒雅的低誦將《弟子規》等優秀的詩文展示出來,讓隊員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中華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浸潤。
此活動的開展,讓隊員們在潛移默化中懂得了如何孝敬長輩,如何做到友善,應以節儉為榮,更應誠信待人,既是一種無形的熏陶、影響和潤澤,又彰顯秀小「潤澤」文化,發揚「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秀小精神。
㈢ 關於孝敬,友善的中華經典詩文有哪些
關於孝敬,友善的中華經典詩文
有
孝敬的詩文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友善的詩文
1、至念道臻,寂感真誠。——《漢武帝內傳》
2、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4、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5、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
6、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7、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8、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9、衛霍真誠奉主,貔虎十萬一身。——唐 盧群 《淮西席上醉歌》
10、為而不矜,作而不恃。 ——皮日休
㈣ 家風家訓怎麼寫
家風家訓主要是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家風家訓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
1、注重家法、國法。
2、和睦宗族、鄉里。
3、孝順父母、敬長輩。
4、合乎禮教、正名分。
5、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4)友善孝敬節儉經典詩文擴展閱讀
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指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更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
古人家風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長輩與子孫的學行,而不是背誦「家訓」。就對書法教育來講,古人更是以抄寫家訓為教育後輩子孫的必要方式之一。習之堂為滿足大眾在書法學習與傳統培訓教學契合的需求特點,推出了家風家訓系列書法描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個人、家庭、教育機構在自學與培訓上不同的條件與學習環境要求,並能更容易的結合起來,使書法教學與學習變得如此簡單。
㈤ 以"孝敬,友善,節儉,誠信"誦讀活動的讀後感怎麼寫
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全園教師和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感受「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我們開展了為期一個周的「詩文朗誦」活動。
本次朗誦活動,倡議書一發出,就引起了教師和幼兒的積極響應,各年齡段的幼兒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年齡特色,一批選材貼切、內涵豐富、創意獨特的經典誦讀節目脫穎而出。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選材於中華千古流傳的著名詩詞,以唱誦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了磅薄氣勢;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朗誦表演創意獨具匠心,准備充分;而小班年段的幼兒,更是邀請了家長友情客串,共同演出。孩子們的表演活潑可愛,卻又活而不亂,確實難得。教師們也根據主題廣泛學習經典詩文,觀看《全國孝心十佳少年的先進事跡》等影片,大家深情並茂地朗誦《孝心無價》等經典詩篇,師生們的呈現了表演精彩,實屬精品。
通過這次的詩文誦讀活動,我們發現教師、孩子們對「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有了一定的感受。通過一首首弘揚「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中華傳統美德的詩歌,他們了解了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受到仁愛孝敬、誠信報恩、勤儉朴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的另一個收獲和成功。在今後,我們將不斷為教師、幼兒提供這樣的平台,讓師生們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自信,獲得成功.
㈥ 友善篇誦讀經典愛我中華古詩文
我眼中咆哮而去來的白天和自黑夜 我胸中洶涌而來的綠草和黃金 炎帝的龍袍皇帝的內經 泥沙俱下的淚水和表情 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陰 我萬馬齊喑的血脈呼吸 當我手執銅壺燙暖一河熱淚 誰是你醉而不歸的舟子 壓抑怦然心動的胸口 我展望斟滿雷聲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