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古人怎樣孝順父母

古人怎樣孝順父母

發布時間:2025-08-26 20:33:36

① 中國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1. 卧冰求鯉
王祥為了讓母親得到魚,竟卧在冰上,冰塊自裂,躍出兩條鯉魚。這一中國古代孝道故事,凸顯了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盡孝都是至高無上的行為。它也成為了教育與文化的重要內容。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為母煎葯,親自品嘗,以確保葯湯的溫度和苦味適中,才讓母親服用。這一故事體現了孝子的精神,即關心照顧父母。在現代,親嘗湯葯的精神依然重要,提醒我們要關注父母的健康。
3. 百里負米
仲由為孝順父母,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盡管父母在嚴冬寒風中為他勞累,仲由依然堅持孝順。這故事告訴我們,盡孝不單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內心的誠敬。
4. 聞雷泣墓
王裒因父親被殺害,隱居教學,終身不面向西坐。每當雷聲響起,他便到母親墓前,安慰說「裒兒在此,母親莫怕」。這故事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人對雷的敬畏。
5. 扼虎救父
楊香十四歲時,在田間遇虎,為救父,他毫不猶豫地扼住猛虎咽喉。這勇敢的行為,體現了孝子的精神,是高尚品德的展現。
6. 嚙指痛心
曾參少年時,母親咬指指引他學習,他日後的成就,歸功於這份深刻的母愛。這故事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展現了孝子對母親的深厚情感。
7. 恣蚊飽血
吳猛為讓父親安睡,赤身於床,讓蚊子吸自己的血。這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我們要珍惜家庭和親情。
8. 鹿乳奉親
郯子為孝敬父母,冒險取鹿乳。他的仁孝之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值得傳承的優良傳統。
9. 哭竹生筍
孟宗為母治病,哭竹生筍。這故事告訴我們,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子女應盡孝道,關心照顧父母。
10. 蘆衣順母
閔損雖受繼母虐待,卻始終順從。當繼母犯錯將被休時,他跪求父親,感化了母親。這故事強調了尊重和關愛老人的重要性。

② 歷史上有那些孝順父母的故事,求解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③ 古代人所推崇的孝順的方式和出發點

古代人所推崇的孝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出發點也各有側重

  1. 孝順的方式

    • 尊敬父母:在古代,孝順的首要表現是對父母的尊敬。這包括言語上的敬重、行為上的順從以及態度上的謙恭。
    • 侍奉父母:孝順還體現在對父母日常生活的照顧上,如為父母提供衣物、食物、住所等,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 傳承家族傳統:在古代社會,孝順還包括傳承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如繼承家業、延續香火等。
    • 光宗耀祖:通過個人的努力和成就,為家族帶來榮譽和地位,也是孝順的一種體現。
  2. 孝順的出發點

    • 感恩之心:孝順的出發點之一是感恩之心。古人認為,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和養育之恩,因此應該盡自己所能去報答和孝順父母。
    • 道德義務:在古代社會,孝順被視為一種道德義務。孝順父母被視為個人品德的體現,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 社會期望:孝順還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期望。在古代社會,孝順被視為一種美德和榜樣,能夠激勵人們去踐行孝道,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 家國情懷:將孝順父母與忠誠國家相聯系,認為孝順是治理國家和立身理家的基礎。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孝順不僅僅局限於家庭內部,還擴展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層面。

綜上所述,古代人所推崇的孝順方式和出發點具有多樣性和深刻性,既體現了個人對家庭的責任感,也反映了社會對道德規范的重視。

④ 古人關於孝順的語錄

以下是古人關於孝順的語錄:

  1.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 這句話表達了動物尚且知道感恩和回報,人更應有孝順之心。
  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意為子女難以報答母親如春天陽光般深厚的恩情,強調了孝順的重要性。
  3.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 這句話批評了那些看重錢財而輕視父母的人,認為這樣的人不配為人子。
  4.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 真正的孝子不會過分奉承父母,而是真誠地侍奉,這是作為臣子的最高境界之一。
  5.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 這句話強調了孝順與個人品質的關系,即使地位再高,不孝順也是卑劣的。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這句話提倡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還要關愛天下的老人,體現了孝順的廣泛含義。
  7.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子女應尊重並喜愛父母所喜愛和尊敬的人和事物,這是孝順的一種表現。
  8.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 對長輩的詢問要真誠回答,不欺騙;對長輩的命令要迅速執行,不拖延;對長輩的賜予要恭敬接受,不推辭。這是孝順長輩的具體行為准則。

⑤ 古人有哪些孝順父母的故事

搜索一下二十四孝的故事,雖然不適合現代,但也會 有所啟發

閱讀全文

與古人怎樣孝順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凱養生說如何養肝 瀏覽:427
84年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68
外地人在北京交社保可以退休嗎 瀏覽:455
老年人說胡話怎麼治 瀏覽:135
買斷後沒買社保能辦退休嗎 瀏覽:464
建行代發養老金 瀏覽:756
李先生60歲個體經營 瀏覽:290
80歲老年人心率不齊 瀏覽:222
軍人父母住院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瀏覽:887
老年人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化療 瀏覽:62
軍嫂的養老保險 瀏覽:136
長壽區徵收中心在哪裡 瀏覽:882
退伍老兵60歲養老補貼 瀏覽:306
鑒別老年痴呆的圖片 瀏覽:822
春節長壽花不開怎麼辦 瀏覽:803
柳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多少 瀏覽:107
一月存多少錢才能養老婆 瀏覽:295
孝順故事課件 瀏覽:827
幼兒小朋友重陽節講話 瀏覽:269
高考體檢暈血是什麼後果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