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師要我們辦一張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
你可以模仿著這個版圖,內容自己在網上搜下,
詩詞: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節日簡介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插茱萸和簪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這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風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貳』 古詩配畫重陽節節日手抄報 古詩配畫手抄報
重陽節詩配畫手抄報詩配畫手抄報
小學二年級重陽節詩配畫手抄報 小學二年級手抄報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林中心小學一年3班 重陽節孩子們的手抄報
重陽登高圖片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古詩360資訊搜索
重陽節四開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
重陽節來歷 傳說 風俗活動附35篇古詩詞 手抄報模板收藏
我們的節日重陽節手抄報-採桑子重陽-5068兒童網
重陽節詩配畫好看又簡單手抄報 詩配畫手抄報
重陽節來歷 傳說 風俗活動附重陽節35篇古詩詞 手抄報模板家長老師
抗戰詩歌手抄報
『叄』 重陽節詩歌
重陽節到了,想采擷秋菊的芬芳,祝福父母身體安康;想共飲清冽的美酒,願友人情意天長地久;更想送一段誠摯的文字,傾述遠在異鄉的人,那沉甸甸的相思!以下是我整理的重陽節兒歌詩歌(通用6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高體弱步蹣跚,
身佝發白皺紋臉,
記憶做事常顛倒,
孤獨冷落自興嘆。
也曾為國出過力,
建設國家有貢獻,
忠誠事業無私慾,
先進模範有過咱。
也曾身強體魄健,
肩挑重擔從無怨,
酸甜苦辣多磨礪,
越是艱險越向前。
也曾是家頂樑柱,
撫老育兒無消閑,
勤儉持家常吃苦,
艱難委屈默默擔。
年少莫把老笑談,
美好青春幾十年,
人生道路同一轍,
相知相識都是緣。
莫笑老朽咳嗽喘,
當年也是堅強漢,
歷盡艱辛不怕苦,
國富家興是心願。
莫笑老嫗嘮叨煩,
當年俊俏人人贊,
為家受盡千般累,
總把兒女掛心間。
兒女莫把老人嫌,
沒有父母哪有源,
為使老人得寬慰,
抽空常回家看看。
兒女盡孝在眼前,
莫把孝順當空談,
兒欲孝老老不待,
哭斷肝腸後悔晚。
百書《孝經》乃為先,
中華孝道代代傳,
承傳美德人人孝,
社會和諧家美滿。
今日攥緊風俗,拾階而上
將舊時光從容展開,以敘述鄉愁
一馬平川的原野,也有秋水蒼茫
也有長天一色
雁陣低旋銜來七彩晚霞
溫一盞陳釀,只一盞
讓柔軟的心靈擺脫瑟瑟涼秋
適逢霜降,不用遍插茱萸也能想像
故鄉的燈火闌珊。菊花盛裝打扮
站滿向陽的山坡,揮手作別南遷的候鳥
一切都已透明,只是不忍道破
飲一口浸滿桂香的往事
小醉入夢,簡單抵達你的傳說
在那本唐詩泛黃的扉頁上
找尋你的痕跡
彈指一揮間,風雨又幾重
多少秦時明月漢時關
只剩滄桑青苔色,渲染世態炎涼
從此,必須懷揣重陽,登高,飲酒
咫尺天涯,再無離愁。
我忙碌在別人的故鄉里
離家很遠。那裡
有我所有童年的回憶
無論酸甜,都釀自我的家鄉
散發一些思鄉的清香
在這里,繁華處縈繞重陽的
是聲聲呼喚——
歸來,歸來
慢慢降落。一些淡淡的
思緒,像故鄉的片片薄雪
輕輕覆蓋住我的根部
這樣的黃昏
我的大片思維都被
回憶佔有,獨自一個人
路過我的童年
我恍然看見,我在他們中間
頭頸上遍插菊花
撮土為香,演繹三國
遙望遠方的城市,充滿遐想
那是我後來
賴以存身的地方
有一陣子,我似乎是睡了
睡在名利的慾望中
夢里到處是冷漠的`人情
直到我醒來,把鄉愁重新清洗
裝滿故鄉的秋天。古樸的村莊上空
一張張親人的臉
在我的面前盪漾慈祥
他們登高眺望
在心裡呼喚我的乳名
而我身處城市的嘈雜
擁擠在在名利中,驀然回首
鄉情越來越濃。重陽
我把故鄉放在酒里
一口飲下燒灼的眩暈
然後回味
我這樣接近重陽
接近我的故鄉,把自己幻想成
一隻南飛的大雁
在我的家園上空撲動
疲累的翅膀,尋找降落的
地方
『肆』 重陽節詩歌手抄報
重陽節詩歌手抄報: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清代: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綉榻閑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場。遺容在,只靈飆—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浣溪沙·重九舊韻
宋代: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