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陽節的簡短小故事20字
20字的重陽節的簡短小故事:恆景在重陽日,用茱萸、菊花酒,降服瘟魔,拯救鄉民。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恆景回到家鄉,在重陽這天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
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瘟魔刺死,瘟疫消除。
把故事濃縮起來,就是:恆景在重陽日,用茱萸、菊花酒,降服瘟魔,拯救鄉民。
重陽節的習俗
1、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而重陽登高也成為中國詩畫中一個永恆題材。
2、賞菊、飲菊花酒
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也極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陽節又稱「菊花節」。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同時,菊花也被稱作延年益壽的花,有很多畫菊花的國畫作品都題為「長壽」。
3、親朋歡聚暢飲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吃喝玩樂也是古時重陽節的主題。在古代,人們喜歡去寺院進行重陽節活動,在風景名勝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風、賞賞菊,喝點小酒助興,可謂愜意之極。
㈡ 重陽節的小故事簡短
重陽節的小故事簡短概述如下:
桓景學藝:東漢時期,汝南縣桓景的父母因瘟疫去世。他聽說瘟疫是由汝河中的瘟魔作惡引起,於是決定為民除害。桓景前往東南山,拜費長房大仙為師,日夜苦練武藝。
大仙指點:一年後,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將再次作惡。大仙給了桓景一包茱萸葉子和一瓶菊花酒,讓他帶領鄉親們登高避禍。隨後,桓景騎上仙鶴返回汝南。
登高避禍:九月九日,桓景帶領父老鄉親登上附近的高山,分發茱萸葉用以驅瘟魔,並讓每人呷一口菊花酒以防瘟疫。安排好鄉親們後,桓景獨自回家,准備與瘟魔交戰。
這個小故事體現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以及茱萸和菊花在傳統文化中驅邪避疫的象徵意義。
㈢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
重陽節起源於古代民間對天象的崇拜,後來融合了多種民俗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