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媳婦應該出錢孝敬婆婆黃越綏:要給也是給她娘家媽媽
作者\黃越綏
傳統觀念中,媳婦嫁了過來就是夫家的人,所以就算夫家經濟情況好,但做媳婦的還是不應該拿錢接濟娘家。台灣人常常卡在這種婆家和娘家之間,公不公平的問題,如果娘家有男丁,做媳婦的拿錢回家孝敬父母就更是罪大惡極了。雖然大家都知道現代人生活不容易,養兒已不能防老,但台灣人就是會卡在傳統和新趨勢中。
媳婦其實沒必要孝順你
這個問題不是「應不應」而是「機率大不大」,如果指望媳婦會主動定期出錢孝敬婆婆,那麼情況大概只有兩個:若不是同住在一起必須分擔、補貼伙食費,要不然就是婆婆幫媳婦托兒的代價,另外就是兒子要孝敬母親,而透過媳婦代為處理。媳婦如果有私房錢的話,會孝敬的對象也是她娘家的母親,而不是夫家的婆婆。但如果婆媳之間關系好的話,每逢婆婆的生日、母親節或過年,做媳婦的大概也會主動禮貌性地包紅包,或購買禮物作為孝敬的表示。
透過我的臉書,有位網友問說:當她的丈夫要求她每個月必須出三千塊錢給她婆婆時,她心理上很不能平衡,於是反嗆:「為什麼是你媽而不是我媽?我如果要孝敬,對象也是生我養我對我有恩的母親,而不是沒有什麼感情的婆婆,難不成只因我們結了婚?」
推薦閱讀:「婆媳不合」的真正原因?柯文哲神解答
理論上,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可是大家在婚姻中都疏忽了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一旦結了婚,牽涉的層面已是兩個家族以上的事。婚後,才是親情大考驗有不少的男性在婚前對女友表現得唯唯諾諾,但結了婚以後,馬上就以大男人主義的姿態出現,也有不少的女性為了爭取到對方同意結婚,而什麼事都願意配合婆家,可是等到結婚後,只要稍微不能稱心如意,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拿娘家來和婆家做比較,而且動不動一生氣就往娘家跑,還繼續在耍婚前的小姐脾氣,非得要丈夫先認錯道歉後,再去接她重返婆家。
但通常這種戲碼演多了只會得到老公的一個冷冷的回應:「你知道地址,自己搭公車或計程車都可以回來。」如果還不知趣,不懂得給自己找台階下的話的再繼續拿翹的結果只要超過一個星期或半個月後,緊張而急著要把你送回婆家的,恐怕會是娘家的人了。當娘家的人看到你在婚姻中受到委屈,通常都會給你安慰和鼓勵,甚至父兄們還會拍胸脯嗆說:「沒有問題,大不了回來,我們會養你。」
但這些都純屬一時情緒上的氣話,千萬不要太天真而當真,除了少數的案例外,否則一般的娘家對於嫁出去的女兒,通常在心理上都存有「救急不救窮」的底線。多少離過婚的女性回到娘家後,真的需要家人伸出援手的時候,那種冷暖人情的滋味,恐怕只有真的體驗過的人才能了解。結了婚以後,由娘家到婆家的過程,在角色扮演上的轉換和適應如果沒有拿捏得好,常會因小而失大。
推薦閱讀:婆媳過招:沒有不孝順的媳婦,只有不懂事的兒子
晚輩不奉養家中的老人嗎?
三千元並不算多,但如果在心態上沒有辦法接受的話,就會變成是一個非常龐大且有壓力的數目。事實上,你表面配合拿三千元給婆婆,而只要自己能力上夠的話,私下再多給你母親五千元,如此一來,在心理上不就能夠平衡了嗎?其實很多的女性也未必就真的那麼孝順自己的母親,只是因為太討厭婆婆,而拿它來當代罪羔羊罷了。
明理的婆婆只要想到自己親生兒女都未必真的會孝順,怎麼能夠要求媳婦這個別人家的陌生女兒會來孝敬你呢?與其希望媳婦能來孝敬你,不如你先少為他們做牛做馬的付出,而改換成自己孝敬自己,還比較輕松愉快。
本文摘自台灣商務《婆媳學問大:黃越綏解答世代婆媳問題》
⑵ 孝敬父母就是好媳婦標准好媳婦應該具備哪些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我們都應該具有的傳統美德,作為女性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在生活中別因一件小事危害婆媳關系之間的關系。絕大多數婆媳之間都是有一定一方不明白的謙讓所造成的,因此在生活中多交流多溝通辦事禮讓和睦共處,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
⑶ 贊美「媳婦孝順」的古詩都有哪些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內。
老吾老以及容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⑷ 結婚了怎麼孝敬父母
1. 女人結婚以後如何孝敬父母
現代社會,交通通訊十分便捷,結婚後如果你遠離父母,仍然可以以多種方式孝敬父母。
及時給愛你疼你時時刻刻牽掛你的父母送去一份關愛。 如果你的父母無依無靠自理能力差:你可以好好和老公溝通,把父母接到身邊來。
直接照應他們。 如果你的父母有自理能力。
他們樂意在老家生活:你應該經常和他們通話,多說一些讓他們開心愉悅的話題。讓他們能夠及時舒緩牽掛你思念你的心情。
節假日,和老公一起回家看望他們。帶上一些他們愛吃的食品或生活用品,多陪他們說說話,向他們回報你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趣聞軼事,讓他們和你們一起高興! 其實,現在做父母的並不缺少物質。
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享受。結婚後,不管你的小家在他們附近還是遠在他鄉。
只要你時時刻刻把他們放在心上。只要你注意常和他們聯系,多給他們關心:多做一些能夠為他們分憂解難的實實在在的事情就是對他們最貼心的孝敬! 祝你成功!祝你的父母健康長壽。
2. 農村兩女出嫁後,如何做到孝順的贍養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
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
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
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
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
3. 結婚後怎麼處理和對方父母關系
情況一:經常看到雜志上或者電視劇中說,男(女)結婚以後 就不養父母了,以前也在電視上聽說過一個男的,婚後唯妻子是從,什麼也不聽父母的,多次為了妻子和父母 吵架,最後妻子挑撥離間,把癱瘓在床的老母親活活餓死了,幾天後才知道。
這樣的人父母養了他們這么多年,養條狗也通人性啊!情況二:有的人結婚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照樣孝敬父母,對老婆或者老公好,但是有的母親怕媳婦搶走了兒子,處處和媳婦做對,而丈夫又處處聽從婆婆的,從而使夫妻兩人的關系惡化,最近因此分手的人也不在少數。在這里不是要說結婚後男的怎麼怎麼樣,只是看到這樣的事情了,隨便說說,女的例子可能也有,看過一本小說,是蒲菖寫的相思門,大意是一女的為報殺父和殺哥之仇,找到了仇人卻愛上了他,多年後原來當初哥並沒有死,並且以為妹妹多年忍辱負重為的就是將來親手殺了仇人,於是正好找上門來,想一起殺了他。
結果愛情戰勝了親情,為了做丈夫的好妻子,她做了親手殺人哥哥的妹妹,報不了父仇的女兒。看完了雖然小說是假的,但是這樣的事情的真實性,我估計還是有的吧。
因此想討論一下,結婚或者關系確實以後你會怎麼樣處理和父母之前的關系呢?也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才這樣想的,只是想知道大家怎麼想的。
剛開始有對象時,有什麼事情都是聽父母的,因為還沒達到互相信任的程度,慢慢感情深了以後,就覺得有些事情處理起來挺的,我是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樣想的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
4. 女兒出嫁後如何孝敬父母不會讓婆家不高興
首先要和老公溝通一下,說出你的想法和難處,爭取他的支持。雖然說自己有能力掙錢,但現在畢竟有了自己的小家,老公的支持很重要喲。
第二要讓婆家人明白兩邊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如果婆家有了難處自己也會責無旁貸。這個就要靠自己平時的表現了,而不是一連句話就能解決的。特別是對自己的婆婆一定要好,設身處地的替她著想,常陪她逛逛街,偶爾買點衣服之類的。千萬別偏心,應當讓婆婆有充分的優越感。關系一好,什麼都好說。
只要老公支持,你就可以先按你們商量的結果做。和婆婆慢慢培養感情,以後再讓她們慢慢知道也不遲。
切忌:別背著婆家人,特別是老公,往娘家拿錢或是拿東西,一旦被他們發現就會讓他們對你產生不信任感,而這種感覺一旦形成就很難改,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會讓人覺得你有事瞞著。吵吵鬧鬧也就難免了喲。
5. 怎樣去孝敬老公的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天下孝順的順序是:
第一孝順自己,第二孝順夫妻兒女,第三孝敬老人
原因:沒有第1還說什麼2和3?沒有第2你成老人後誰來孝敬你?第1和2都好了,不做第3,將來後人會孝敬你嗎?
我們這地方的傳統:父母管孩子生活到結婚吃完滿月酒,老人就算完成任務。
什麼是親、什麼是孝?把錢當做流水,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就是親,就是孝;反過來就是不親、不孝!
如果父母有能力自己生活,過年過節探望即可,如果父母能力不能自立了,養活他們即是孝
奉送婚姻守則:給夫妻、父母、子女
一句話:學習做丈夫妻子、父母兒女、翁岳婿媳、兄弟姐妹。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大家都需要學習。
如何幸福生活:當成一家人,大家一家親;索取不奉獻,至親也不親!【莫讓愛成為負擔】
父母子女如何做:親嚴姻慈。
⑸ 媳婦孝敬父母的標准
子女孝敬父母,就應深入理解、體會父母在養育自己過程中所耗費的大量精力和血汗,以及他們表現出的最真誠、最偉大、最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懷著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敬愛之心,去關心、照顧、侍奉父母,使他們感到舒心、愉悅和滿足。具體的說來就是: 首先關心、照顧父母的生活,盡贍養父母的義務。作子女的,對父母的起居、衣食、勞作都要悉心考慮,周到安排,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精力充沛地工作或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父母生病,應想法及時診治,精心照料。逢年過節或父母誕辰,要買一些適合他們口味的食品,表達子女的一點孝心。如果父母有困難,子女應當全力幫助,寧肯自己困難些,也決不能讓父母作難.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