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兒子給母親下跪

孝順兒子給母親下跪

發布時間:2025-06-21 13:27:55

1. 什麼是孝子

孝子就是孝順父母的兒子。

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版雙親的孝子平時權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過世時,要以最哀痛的心情來追思父母。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古人一直提倡百行孝為先。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1)孝順兒子給母親下跪擴展閱讀:

歷史孝子

1、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

2、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3、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2. 演藝圈十大孝子閆學晶,為何哭著給母親下跪

因為覺得自己對母親的關心不夠多,所以導致母親悶悶不樂,她覺得很愧疚,她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

3.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

故事是指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1】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2】古代 曾國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託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後來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參並列,而且阿膠位居高麗參之上,可見當時社會風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參還難得。

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那麼,阿膠對老年人的滋補功效,在醫理上有何依據?

對老年人來說,健康長壽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麼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內經》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長久」。

很顯然,氣血虛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緩衰老,就要從氣血兩字入手。而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補虛,除風化痰清肺,利小便,潤大腸。這些滋補功效確實十分適合老年人滋補。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3】關於 方觀承千里探親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

4. 兒子在母親跟前下跪應該是雙膝嗎

必須是雙膝跪下,這是為人子在簡單不過的道理了,母親生你養你,一定是雙膝跪下,雙膝跪下是跪母親,單膝跪下是對妻子,這是不同的

5. 孝的故事

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可能整理不全

名人故事——許世友五跪慈母

許世友非常孝順,曾經五跪慈母。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磨尺,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田世國——捐腎救母
他為身患尿毒瞎爛高症晚期的母親捐腎,延續了母親生命,演繹了一段當代孝子的佳話(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頒獎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孝的傳統深深植根於中國人心中,在現代社會也得到很好的發揚。當代學生劉霆考入浙江林學院以後,把患有尿毒症而無人照料的母親帶在身邊。他在校外租了一間小屋,為母親打針、量血壓、洗衣、做飯,背著母親曬太陽……幾乎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照顧她。得知他的這種孝行後,無數好心人被感動並給他以資助,這說明,孝的種子其實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我記得浙江還是哪個地方。
有個大學生背著媽媽上大學的。很感人.
找了一個報道給樓主.

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劉霆是浙江林學院的一名大學生,今年 19歲。他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是工人,媽媽是裁縫,自己從小成績優異。然而,六年前母親患上了尿毒症,為了給母親治病,家裡不僅耗盡了所有積蓄,連房子也賣掉了,不堪重負的父親離家出走,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頃刻變成了母子相依為命。

今年9月,邊照顧母親邊發奮學習的劉霆,以超過重點線的高考成績考上了浙江林學院,為了既能上學,又能照顧母親, 19歲的他只好背著母親上大學,每月靠著在學校勤工儉學的 50元補貼過著艱難的生歷謹活。近日新報記者來到了浙江林學院,走近了這位大學生。

學校食堂打工收入50元

做飯敷葯租房侍奉病母

11月 17日下午 6點,在浙江林學院的學生食堂里,劉霆正忙碌著給學生們盛湯,此時正是學生用晚餐的高峰期,學生絡繹不絕。見到同班同學他也會打一聲招呼,然後便又陰沉著臉。每天放學之後劉霆都要到學生食堂勤工助學,他的任務就是負責盛湯,之後,幫助師傅們打掃食堂衛生。在這里「工作」,除了一日三餐免費之外,每月他還能領到 50元的工資。

劉霆和師傅們做完衛生時,已是晚上七點一刻,劉霆拎著一盒菜急匆匆趕回「家」——校外出租房裡,身患尿毒症的母親還等著他做飯、敷葯。

路燈下,劉霆步履匆匆,他戴著一副深度眼鏡,身著一套校服,面容清秀而靦腆,乍一看很像個女生。可能過於勞累和憂愁,這位19歲的男孩身體過於單薄、瘦弱。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孩子,能為母親撐起一個家。

劉霆急走到校門口時,眼前情景讓他吃了一驚:媽媽就站在學校門口的馬路對面。她穿著一件棉衣,拖著一雙棉鞋,頭發零亂,面容憔悴,身體虛弱。她時不時地向著校門口張望,此時見到兒子回來,她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媽,你怎麼一個人跑出來了?病情會加重的。」劉霆有些埋怨。

「你這么晚都不回來,我不放心呀!」母親低聲說道。

由於很晚沒見兒子回家,母親放心不下便「一步一挪」來到了校門口等他。劉霆是校學生會的幹事,同時還兼任校團委新聞中心的記者。今天劉霆在學生食堂搞勤工助學後,又去校學生會拿了一份材料,晚回家了半個小時,母親放心不下便硬撐著來校門口等候。

劉霆背著他媽媽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四樓的出租房裡走。

「孩子,這樣下去我會拖累你的。」在劉霆背上母親哽咽著。

「媽媽,你一定要活著,只要你活著,我就能堅持下去!」說這話的時候劉霆已是淚流滿面,看到兒子哭泣,母親也禁不住失聲痛哭。

劉霆母子租住的房子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個胡同里,出租房與學校僅隔一條馬路,距離校門口大約 100米。順著一個陰暗潮濕堆滿雜物的樓道,記者跟隨上了四樓。

一個將近 80平方米的套間,四間屋子分別出租給四戶人家。劉霆掏出鑰匙打開一間房子,一股濃重的葯味撲面而來,劉霆輕輕把母親放在床上,給她蓋好被子,待她情緒有些穩定,他立刻刷鍋做飯,給母親煮粥。

劉霆學校食堂打工

小屋裡放著一張小鋼絲床、兩條被子,一個小書桌上放著一堆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和一些葯品。房間的一角電飯鍋在噝噝地冒白汽,彌漫著整個房間。實際上,這間10多平方米的屋子仍顯得空空盪盪。二十分鍾後,劉霆給母親餵了一碗粥,給她量過血壓後,劉霆背著書包又趕去上晚自習了……

一份飯兩人吃同睡一張床

打針測血壓成「半個醫生」

「劉霆每天都回來得很晚,有時候他媽媽等急了就會出去等他。我們經常勸她:自己生病不要老出去,她老聽不進去。在樓道里經常見到劉霆背著他媽媽上下樓,手裡還提個書包,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劉霆本身還是個孩子呀!這娘倆過的真是不容易……」住在對門的王大姐說。

對於劉霆來說,他的生活每天都是緊張而忙碌的,自己繁重的學習壓力,母親的一日三餐、昂貴的醫療費……這一切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而所有這些,旁人是不大了解的。

劉霆的母親告訴記者,劉霆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晨6:30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就給母親煮一碗米粥當早餐,給母親量血壓。7:00去上早自習,主要朗讀英語,並預習當天的功課。第二節課結束後,又趕回家中給媽媽量血壓,順便把米泡上。然後再去上課或者是去圖書館。

上完一天的課後,劉霆就要趕緊回到家裡,整理家務和清洗衣服,做完一切後,他又要回到學校食堂搞勤工助學。有時候實在太忙,他就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一半自己吃,另一半帶回去給媽媽。晚自習結束鈴聲一響,他又匆匆趕回出租房裡,在這里,身患尿毒症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正等著他敷葯、打針。

晚上,劉霆和媽媽同睡一張鋼絲床,媽媽睡這頭,他睡那頭,劉霆說跟媽媽躺在一張床上,可以更好地照顧她。「每天至少要給媽媽量三次血壓,早晨、中午、晚上各量一次,有時候她身體不舒服了,爬起來就可以給她測血壓,給她打針吃葯。要是單睡,晚上媽媽犯病了,自己還迷迷糊糊的。」

今年暑假劉霆帶母親去山東濰坊一家腎病醫院治療了 10天,花完了賣房子剩下的 4萬元錢,現在病情已經初步得到控制,按醫生的要求,劉霆媽媽必須住院治療才有希望康復。然而,除了每個月勤工儉學的 50元收入以外,劉霆和母親沒有任何收入,根本支付不起昂貴的住院費用。

現在劉霆媽媽就在家裡療治,劉霆在醫生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電療設備,學會了給母親打針、量血壓。現在他每天都要按時給母親打針、吃葯、測量血壓。劉霆的媽媽告訴記者,劉霆已經是「半個醫生」了。

為人處世孝為本
有這么3個兒子,當父親瞌然長逝時,他們趕回家裡,但不是為了料理後事,而是翻箱倒櫃,看父親有沒有留下值錢的東西。其中一個兒子找到了3000元現金,便欲奪門而走,母親上前阻攔說,這僅有的錢,是為安葬父親用的,殊不知兒子一聽僅有二字,更是加快離去,其餘二子亦聞而追出,了無影蹤。可憐的老母親在街道辦事處及親鄰的幫助下才了卻葬夫之事。
這3個兒子置親情、孝順於不顧,其行為有悖於家庭美德,簡直達到了寡廉鮮恥的地步,實為世人所不齒。為什麼在我們當前文明禮貌十分濃烈的氛圍下,仍會出現這類喪失人倫道德的現象?我認為是自私心理作怪。後來我還聽說這3個兒子每逢清明節,便湊錢買上小金豬,攜妻帶兒到父親的墳前拜祭,這個祈禱陞官發財,那個希望生意興隆。你看,生前不講孝順,死後仍奢求其父在天之靈給予保佑,實在是自私到了極點,聞之令人唏噓不已。
孝順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祖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孝順是一朵朵亮麗的浪花,澆灌了中華民族的興盛和昌隆,孝順的美談好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遠的不說,單說我們現代的許世友將軍。他身經百戰,為新中國的建立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一位叱吒風雲的高級將領,但刻在他心頭有一道永遠的痛,那就是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將母親丟在大別山麓而不能盡孝,盡管有一段時間他將母親接到身邊,但他母親卻住不慣大城市,不久又回到家鄉。生性直率而又充滿孝心的許世友,私下向毛澤東主席提出了生前盡忠,死後盡孝的請求,即是死後不火化,葬在母親的墳旁以盡孝心。時值壯年的毛主席,對著同樣壯年的許世友一笑了之。
1985年,許世友逝世後,鄧小平同志親自簽發了一個特殊的通行證,了卻許世友將軍長眠母親墳旁盡孝的心願。許世友將軍真是大忠大孝的典型模範。
可以說,孝順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不孝順的人絕不會十全十美,而且為人處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為人處世,孝順為本。人們啊!少幾分私心、多幾分孝順吧!這樣才能拉近文明與我們的距離。

美國一名企業管理人員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以下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一、 要想有朋友,就應該能為他人著想,從自我做起。
二、人們最大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在與人相處時要注意尊重對方,使對方覺得自己被人需要。
三、善良是最高尚的品德,一個人不可能愛所有的人,但應該善待每個人。
四、不應總想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應該讓別人多發表意見。
五、要富有熱情,無熱情難以成就大業。
六、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人具有吸引力,死氣沉沉的人令人反感。
七、不應在背後議論他人,多嘴多舌只會降低自己的威性,而無損於你想詆毀的人。
八、應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讓周圍的人感到愉快。
九、與人交談時可以經常稱呼對方的名字,這樣顯得親切。
十、交往中難免會產矛盾和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應保持冷靜,行萬不要粗暴沖動。要知道,禮貌友好的態度有助於消除矛盾和沖突。
十一、如果你想取笑他人,就應想他人取笑你時你有何感覺。
十二、微笑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卻能帶來很好的回報。微笑不僅使自己心情愉快,而且能使他人感到舒服。
十三、遇到熟人時應主動打招呼,不要等別人來招呼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這是一條黃金定律。

閱讀全文

與孝順兒子給母親下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退休金增加的條例 瀏覽:625
老年人顛病 瀏覽:603
乙肝甲肝血清抗體檢查要多少錢 瀏覽:393
老年人降溫 瀏覽:838
思南農民養老金查詢 瀏覽:212
深圳四海情老年大學網址 瀏覽:790
結婚體檢都檢查什麼女性上海 瀏覽:469
50歲最難忘王祖賢 瀏覽:70
街道重陽節文藝演出稿件 瀏覽:622
重陽節周計劃家長工作 瀏覽:660
到退休年齡末滿15年可以往前補嗎 瀏覽:910
沭陽農村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177
老年人檢查hpvtct 瀏覽:917
60歲女人如何購買社保 瀏覽:872
養老目標基金一年多少錢 瀏覽:84
如何幫家屬查老人疫苗記錄 瀏覽:249
2016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新規定 瀏覽:883
父母的父結構是什麼 瀏覽:770
公婆叫什麼父母 瀏覽:628
好的養生桶有什麼用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