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不一般的孝順

不一般的孝順

發布時間:2025-06-15 00:22:49

『壹』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來看看哪幾種孩子最孝順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來看看哪幾種孩子最孝順?

1.明白心痛父母的孩子

都覺得「窮苦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多半是因為這種孩子可以看見父母生活的無奈和掙錢的不容易,她們自然也就明白了生活不容易,明白了克勤克儉。有些孩子只能跟父母鬧脾氣,要這個要哪個,一不符合就鬧的天翻地覆。

而有些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可以在父母工作中回家送上一杯熱茶,給父母端水清洗腳,捶腿揉肩,在父母不在家裡幫助做做家務等。這類孩子心理狀態一般都比較成熟,都是之後很容易孝順父母的種類。

『貳』 人老之後兒女不孝順 一般是哪5種「小狀況」致使的

人老之後兒女不孝順,往往由以下5種「小狀況」導致。
一是偏愛不均。父母在多個子女間厚此薄彼,對某個孩子過度關愛,資源分配嚴重失衡,被忽視的子女易心生怨懟,影響日後對父母的態度。
二是教育缺失。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父母若缺乏正確引導,未培養其感恩、孝順的品德,孩子長大後可能不懂回報父母養育之恩。
三是親情淡漠。父母早年因工作等原因長期缺席子女成長,親子間缺乏深度情感交流與互動,關系疏遠,年老後子女自然缺乏照顧的熱情。
四是財產糾紛。在財產分配、繼承問題上處理不當,引發子女間矛盾,甚至將對彼此的不滿遷怒到父母身上,導致孝順大打折扣。
五是言傳身教。父母自身對長輩不孝順,為子女樹立了不良榜樣,子女有樣學樣,在父母年老時也不懂得盡孝。

『叄』 什麼是孝道,孝分,小孝,中孝,大孝還有大大孝嗎

孝順父母是天下兒女天經地義的職責,但是孝順有小孝順、中孝順、大孝順之分。

善事父母為孝。讓父母衣食無憂是孝父母之身。讓父母精神快樂是孝父母之心。讓父母願望實現是孝父母之志。讓父母智慧增長是孝父母之慧。孝身是小孝,孝心是中孝,孝志是大孝,孝慧是大大孝。

小孝順:整天圍著父母轉,給父母端飯洗腳,父母一發話,就誠惶誠恐地執行父母的意志。

中孝順:自己先解決好自己的一系列問題,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

大孝順:事業有成,讓父母為你而自豪和驕傲。

超級孝順:積累功德,然後把自己的功德轉讓一部分給父母,讓父母從此脫離輪回之苦,永享人生和生命樂趣。

孝順父母的意義: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曾以七種比喻來說明父母恩德深重,難以報答:

一、肩擔父母,繞須彌山,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二、遭飢饉劫,臠割碎壞,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三、手執利刃,剜眼供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於己身,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七、吞熱鐵丸,遍身焦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3)不一般的孝順擴展閱讀: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

一般的人對父母甘旨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一、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二、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始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三、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

參考資料:網路-孝道

『肆』 中國孝親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1、蘆衣順母

孔子有個弟子叫閔損,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2、親嘗湯葯

劉恆,漢高祖和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葯必親嘗。

3、埋兒奉母

漢朝有個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

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

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

『伍』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感動天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閱讀全文

與不一般的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降溫 瀏覽:838
思南農民養老金查詢 瀏覽:212
深圳四海情老年大學網址 瀏覽:790
結婚體檢都檢查什麼女性上海 瀏覽:469
50歲最難忘王祖賢 瀏覽:70
街道重陽節文藝演出稿件 瀏覽:622
重陽節周計劃家長工作 瀏覽:660
到退休年齡末滿15年可以往前補嗎 瀏覽:910
沭陽農村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177
老年人檢查hpvtct 瀏覽:917
60歲女人如何購買社保 瀏覽:872
養老目標基金一年多少錢 瀏覽:84
如何幫家屬查老人疫苗記錄 瀏覽:249
2016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新規定 瀏覽:883
父母的父結構是什麼 瀏覽:770
公婆叫什麼父母 瀏覽:628
好的養生桶有什麼用 瀏覽:882
老人遙控器藍屏怎麼解決 瀏覽:574
體檢中dr和ct什麼區別 瀏覽:363
病退人員的養老金如何調整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