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我們該如何繁榮重陽節文化

我們該如何繁榮重陽節文化

發布時間:2025-06-14 23:53:45

A. 我們應該怎樣幫老人過重陽節

  1. 朗誦不需要很多技巧性的表演,朗誦看起來好像並無特色,但是它的特色在於它所傾注的感情,聲音的抑揚頓挫與氣息的不同更會讓老人家感興趣。

  2. 唱歌既然是唱給老人聽,歌曲類型我們不能按我們的喜好來選擇,應該選擇老人們喜歡的歌曲。當然也可以現場讓老人家點歌,互動之外也讓老人心情愉悅。

  3. 晚上過重陽節,並喜愛享用蕎麥熬羊肉,吃過晚飯後三三兩兩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燃起火光,談天說地,還會采一點野菊花帶回家插在女兒頭上,以之辟邪。

  4. 請記得抽出一點時間回去看看家裡倚門盼歸的老人。

B. 我們如何傳承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
「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游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於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如何傳承重陽節習俗,自然是一代一代習俗相傳;文字記載也是重要的傳承媒介。可以說,文字記載與習俗相傳是相輔相成的。
重陽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後來屈原的《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當然這個重陽還是祭天、祭祖活動,不是後來興起的九九重陽節。
三國時期曹丕寫下的《九日與鍾繇書》句子:「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里明確了重九、重陽的特殊意義。「九九」與「久久」諧音,而「九」在數字中最大,有長久、長壽之意,又適逢秋收的黃金季節,故以享宴高會。其活動范圍已擴大了。
到了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讀陶淵明的作品就有所體驗。
到了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插茱萸和簪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唐代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從此以後,全國上下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總之,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的。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閱讀全文

與我們該如何繁榮重陽節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感恩善良重要嗎 瀏覽:211
女生家裡老人得癌症了怎麼安慰 瀏覽:430
老人機如何打開蓋子 瀏覽:354
女處級幹部退休年齡92 瀏覽:423
張家港重陽節習俗 瀏覽:17
無錫中橋周邊有哪些養老院 瀏覽:582
重陽節登高活動主題題目 瀏覽:408
福州a3要去哪裡體檢 瀏覽:263
老年大學鋼琴班匯演 瀏覽:865
長壽路200號電話 瀏覽:629
養老院都干什麼活工作 瀏覽:866
甘肅直招士官院校學生體檢在哪裡 瀏覽:756
養老金能代領嗎 瀏覽:649
檢查老年大學工作開展情況 瀏覽:206
交了40年養老保險 瀏覽:693
小孩的父母很感謝他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972
怎麼登錄六十歲農村養老金 瀏覽:833
免費體檢景點哪裡好 瀏覽:368
50歲女人的卵泡質量 瀏覽:300
企業退休金增加的條例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