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善良孝順的小故事

善良孝順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5-05-14 03:35:20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

童話,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字眼,一種令所有 兒童 歡欣鼓舞的文學體裁,它承載了兒童多少美妙的 奇思妙想 ,寄託了兒童多少神奇的 精神體驗 。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孝敬父母的 童話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一:孝順的小狗
小朋友,狗忠實於自己主人的故事你們也許都聽過了。但是,小狗孝順自己媽媽的故事,你們聽過沒有呢?下面,我就給你們講這樣的一個故事。

好多好多年以前,在廣東省的東莞縣有一個人名叫陳恭隱。他家養了一條狗,這條狗渾身的毛都是雪白雪白的,但四隻蹄子卻是黑色的,好像是穿了四隻黑靴子。而尾巴呢,又是棕紅色的,真是好玩極了。陳恭隱是個讀過書有學問的人,由於他的父親是被奸臣害死的。所以他發誓這輩子永遠也不作官,也不跟那些當官的人來往,於是他就把家搬到了深山裡。

他養的那條三種顏色的狗非常聰明,十分懂事。每當陳恭隱出去散步的時候,狗就會在前面為他探路。一旦發現山裡有豺狼啊老虎啊什麼的,便馬上跑回來,叼住主人的衣服往回拽,然後又掉過頭去大聲地吼叫,嚇唬那些野獸。到了夜間,這只忠心的狗還總是在主人的屋前屋後溜達,為主人守夜呢。

過了幾年,這只狗生了五隻小狗,都長得跟媽媽一樣好看。小狗長了大一些的時候,陳恭隱把它們送給了幾家鄰居。這些小狗都能像它們的媽媽一樣,為主人看守門戶。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動物長大以後,都自動地離開媽媽,去過自己的生活,而它們的媽媽也不再去照顧她們了。它們分開以後,各不來往,像不認識似的。但陳恭隱養的這只狗卻很特別,小狗被送到各家以後,狗媽媽常常抽空去看望它們。教它們怎樣守衛門戶,怎樣防範敵人。而小狗見媽媽來了,都高興得不得了,又是蹦又是跳,擺著尾巴,請媽媽吃自己碗里的東西。

過了很久,五隻小狗都長得很大、很壯實了。而狗媽媽卻已經老了,身體很弱,背上還長了許多癩瘡,她不能像以前那樣逐個去看望她的孩子了。這時候,小狗很為媽媽擔心呢,它們每天早晨都趕回來看媽媽,爭著為媽媽舔干凈身上的臟東西。每到新年,小狗就會一起回來給狗媽媽拜年呢,它們一個勁地朝著媽媽擺著尾巴。狗媽媽坐在中間,一會兒親親這個,一會兒舔舔那個,好像在說:“噢,你們真乖,我的好孩子。”

終於有一天,這只忠實的狗老死了。五隻小狗圍著她,嗚嗚地哀叫著。它們是在哭嗎?它們多麼希望媽媽能睜開善良的眼睛,再看看她們一眼,希望媽媽能再親親它們呀。主人陳恭隱也非常非常地難過,他蹲在一旁嘆了好多好多口氣,輕輕地對小狗說:“唉,行了,人死不能復生,狗也一樣啊。你們的主人都等著你們呢,回去吧,啊……。”但是小狗還是不肯走,陳恭隱把狗媽媽搬到山上一棵大樹下,用鋤頭挖好坑後,把這只陪伴他多年的狗埋葬了。以後,五隻小狗經常來到這小土墳前,來來回回地走著,叫著,多少年了都是這樣。

小朋友,你們說,這五隻小狗,像不像孝順父母的孩子呀?你們喜歡它們嗎?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二:孝順的小烏鴉
很久以前,烏鴉媽媽生了一隻可愛的小烏鴉。

烏鴉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去捉蟲子喂他。

在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小烏鴉漸漸長大了。

一天,烏鴉媽媽對小烏鴉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生活了。”

小烏鴉點了點頭,告別了媽媽,開始了獨立生活。

在動物世界中,大多數動物在長大後都要和父母分開,獨立生活。

小烏鴉身體強壯,很快就成了一個捉蟲能手。

一天,他正在吃東西,忽然看見媽媽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在追一隻小蟲子。

小烏鴉喊了一聲媽媽,就撲了過去。烏鴉媽媽拉著小烏鴉的手,關切地問:“孩子,你現在過得好嗎?有沒有挨餓?”

烏鴉是益鳥,可以吃大量的害蟲,保護莊稼更好地生長。很多西方國家把烏鴉當做吉祥和長壽的象徵。

小烏鴉看著衰老的母親,哽咽著說:“媽媽,我很好。您現在年紀大了,該享享清福了。以後,我來養活您,一定讓您吃得飽飽的!”

從此以後,小烏鴉天天都去捉蟲給媽媽吃,人們都誇小烏鴉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三:愛心香蕉
松鼠兄弟去探望生病的老考拉。

最近,老考拉的肚子好大,便秘很厲害。

老考拉摸著“化糞池”般的肚子,說現在就想吃香蕉。

森林裡,只有猴子大叔有一片香蕉林,可是大夥都知道,猴子大叔脾氣不好,很難從它那兒得到香蕉。

松鼠兄弟急了,老考拉無兒無女,行動又不便,該怎麼辦呢?

哥倆找到猴子大叔,想用自己最好的東西,去換猴子的香蕉。

松鼠哥哥先問:

“猴子大叔,我用兩袋最香最脆的堅果換你一串香蕉,好不好?”

“不行!”猴子不耐煩地說,“我牙痛,吃不了堅果,你還是自己留著吧!”

“那麼,我用幾枚新鮮美味的鳥蛋換你一串香蕉,行不行?”松鼠弟弟試探著問。

“不行!我現在吃素,不吃這玩意兒。”,猴子火氣非常大,“再說,你偷了人家的蛋,鳥媽媽會很傷心的!”

“猴子大叔,”松鼠哥哥靈機一動,問,“我能用一樣東西換你的香蕉嗎?”

“你還有什麼寶貝?”

“其實是一個消息——老考拉得了嚴重的便秘,它想吃香蕉通通便……”

一聽這話,猴子臉色大變,一時沒吭聲。

“如果這香蕉是給松鼠爺爺吃,我會送你一串;但要是給老考拉吃……”它突然轉口說,“我就送你一筐!”

“太感謝了!為什麼呀?”松鼠兄弟喜出望外,不解地問。

“因為孝敬父母大多數人都能做到,那是孝心;”猴子頓了頓接著說,“但能善待他人的父母卻非常難得,那是愛心!我猴子生平最敬重的,就是這樣的人……”

猴子說完,摘了一筐黃橙橙的香蕉,送給了松鼠哥倆兒。

松鼠兄弟抬著香蕉,既興奮又感動。它們要告訴老考拉,這是用一種叫“愛心”的東西,從猴子大叔那兒換來的“愛”心香蕉。

猜你喜歡:

1. 簡短的親情小故事

2. 親情的童話故事

3. 幼兒經典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4. 中國古代孝道故事

5. 母愛為題材的童話故事

Ⅱ 關於孝順的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1,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

2: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3: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

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4: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5: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Ⅲ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1、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

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2、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

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3)善良孝順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形式,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界還有「孝」之一字!

Ⅳ 孝心故事

ding

Ⅳ 有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哪些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5、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Ⅵ 孝敬父母的例子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Ⅶ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大全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類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尊老孝老的現代 故事 ,供大家參考。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1

每個家庭中,幾乎都有三四位老人,老人是家庭中最辛苦的,他們養育了我們父母那一代,也養育了我們這一代,所以一定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和幫助老人。家裡的爺爺奶奶,撫養大了父母,如今父母已經獨立生活,爺爺奶奶只有孤單得帶在家裡,說起這些,我不禁想起一句歌詞:「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出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是呀,常回家看看,讓老人感到溫暖,感受晚年的溫馨。

我們不光要尊敬家裡的老人,還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孔子所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在我們和父母上街的時候,坐公交車,看見年邁的老奶奶、老爺爺,主動讓個座,一個小小的舉動,換來一片笑臉。如果我們也站著,沒有人肯讓座,就攙扶一下爺爺或奶奶,不要讓他們摔倒。有條件的話,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一起去敬老院,來慰問一下那些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唱 唱歌 、跳跳舞,在歡歌笑語中度過一天。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還會更加努力,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2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每個年輕人應該做的事。——題記

時光有如落葉,悄悄而過。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忘不了的還是對奶奶的不敬,對於

這個我深感愧疚。

奶奶從小對我就好,十分疼愛我,事事都為我想。可我卻覺得奶奶太嘮叨了。每天在我耳邊嘮叨,就像唐僧念「緊箍咒」似的,好像我耳朵都長繭了。從這開始,我就十分討厭奶奶,恨不得馬上遠離她。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在桌上吃飯,每個人都獅子大張開,吃的津津有味,有的人狼吞虎咽。可飯桌上唯獨奶奶吃的最慢,而且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於是,我大發雷霆,對奶奶說:「為什麼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樣子和你的樣子一點也不一樣,到底是不是一家人呀?」奶奶直瞪瞪地看著我,後來什麼也沒說。這件事惡化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媽媽 教育 我說:「老人都是長輩,作為年輕人應該去尊敬老人,更何況是親人哪。」媽媽的一番話,我沒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爸爸傷心地對我說:「瑤瑤,你奶奶去世了。」我有點驚訝,但也什麼沒說。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有點開始想念奶奶了,想起了與奶奶的爭吵,想起了奶奶對我的無私的愛,想起了我對奶奶的大不敬,我的眼眶有點澀,似乎也有點濕……

通過我自身的這件事,更讓我明白 :「世間上的老人,青春已被歲月偷走,再也不會回來,他們的生命即將到頭,我們作為年輕人,更應該讓老人感受溫暖開心地離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年輕人都應該 關愛老人,尊敬老人。直到今天,我對敬老有了比較深的理解了,可是,我那親愛的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

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雨點打到窗前,放眼一望,是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畫面。

一個老奶奶倚著拐杖,正在過馬路。她的背顯得有些駝,行動起來相當不便。老奶奶的老花鏡掛在鼻子上一看就是眼睛不好使 。她准備過馬路了,由於下過雨的地很滑,老奶奶不小心滑倒了。我打算跑過去把老奶奶扶起來,在那刻有一個小女孩也跑了過來,她連忙把老奶奶給扶了起來。而且還掂量了老奶奶全身,看到老奶奶沒事,她放心多了。這是多麼善良的小女孩啊!懂得去敬老愛老 我頓時感到十分後悔,我對奶奶那樣不敬,小女孩願意去幫助一個與她素昧生平的老人,這種精神值得贊嘆。

不論祖輩、還是父輩,我們都要去敬愛他們。他們的一生付出很多,他們的青春都已不在,留下的是那一根根銀白發。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青春,而是有人去幫助自己,關愛自己,敬重自己 。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以前留下的遺憾彌補回來,大膽的去做,敬重、尊敬老人吧!讓他們心中留下一絲溫暖!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3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題記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 標語 ;請為老人讓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原因在於人們尊老愛老的意識已經薄弱,沒有這個意識了。

從古到今,有多少敬老、愛老的故事了。如漢文帝奉湯葯、彭德懷不忘老恩人......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成長嘔心瀝血,是多麼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晚輩們的尊敬,敬老愛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也學會了敬老愛老。

以前,我在家裡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不懂尊敬長輩,爸爸媽媽總是讓著我。五一放假時,爺爺因白內障到醫院做手術後,需要休息和補充營養。我就把什麼好吃的都給了他,爺爺要上葯,我就不厭其煩幫助他。我每天給爺爺的房間打掃衛生,把桌子,椅子擦得乾乾凈凈,還幫他整理床鋪,洗衣服。

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爸爸端著一隻雞腿笑嘻嘻地對我說:「子璇,這是特意為你准備的,趁熱吃吧!」我一看到雞腿,恨不得一口把它吃掉。可我剛想吃,想到爺爺,善待和關愛老人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我怎麼能自己吃呢?於是,我說:「爺爺,還是您吃吧,您老身體不好需要補補。」爺爺說:「我年紀大了,牙不好使了,這雞腿我吃不動了,還是給子璇吃吧!」我聽後連忙說:「平時我吃的多了,現在您生病了需要補充營養,我怎麼能說呢?再說孝敬長輩是應該的。」這時,媽媽走過來說:「是啊,子璇長大了知道尊敬老人,這個雞腿還是你吃吧。」爺爺會心地笑了,說:「孫女懂事了,變得孝順了。」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讓我們學會敬老愛老吧,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4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愛老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難想像他會熱愛人民。古人也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我們不僅要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還應該關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就拿黃香來說: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於寫 文章 。當時人們都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可貴的,就是他從小就知道孝順父親。

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悲痛欲絕,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一個夏夜,天氣炎熱,他就用手持著蒲扇,對著父親的枕席使勁扇著,直到枕席冰涼為止。冬夜裡,天氣十分寒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等到父親的被窩熱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黃香長大後,朝廷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就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到了特大水災的襲擊,百姓們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救濟災民,百姓們沒有一個不感動的。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種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也聽過這樣的故事:

彭彩金是廣東梅州一個小鎮上的女孩。1922年出生,才30多天的小彩金,被大山裡膝下無子的善良的養父養母抱養。但是,養父養母家境並不富裕:兩間破舊的小瓦房,三分菜地,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小彩金的養母早年得了重病,全家就靠養父為別人修鎖掙來的一點微薄的收入來勉強維持生活。小彩金一天天長大了,因為家境貧寒,她在學習上比別人更加倍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證明了自己。不幸的是,養父在小彩金9歲的時候,不慎在家門口摔成了癱瘓。二老心疼小彩金沒人照顧,讓人幫忙尋找小彩金的親生父母,把她領回去。這時,小彩金已熱淚盈眶:「你們辛辛苦苦把我養大了,現在,你們比親生父母都更需要我。我是不會離開的,我要留下來照顧你們!」從此,彩金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年僅9歲的她,攬下了家裡所有的活:種地、耕田、洗菜、挑水、洗衣、做飯、撿柴......除了當地政府給的每月40元的特困補貼外,一家生計就靠小彩金種地維持著。

因為沒有錢,小彩金學會了配置葯水幫養父打針。一日三餐,小彩金要把飯做好,端到二老的床前;每天還要幫養父母擦身、服侍二老上下廁所......每天早上5點到半夜,小彩金都像個陀螺似的忙個不停。但,她並沒有因為家務繁忙而放棄學業,依然每天都精心照料父母,直到二老都相繼去世......

聽到了這個故事,我鼻子一酸,潸然淚下:小彩金的孝順太讓人感動了,我也應該做個孝順之人!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高尚品質;是我們所應該傳承和發揚的美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來關愛老人吧!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5

敬老愛老是我們每天所津津樂道的,但真正的敬老愛老又是怎樣的呢?

周一的早上總是匆忙的毫無理頭,在好不容易擠上公交車後,我悠閑的坐在公交車後排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逸悠哉。無意間看到前排的一個老人,兩鬢斑白,幾根頭發可憐兮兮的趴在頭頂,少的可憐。他張開胯子,手臂搭在大腿上,暈乎乎的坐著。

公交車在不太平坦的路上上下起伏,老人的身體隨著上下搖晃,一個光的可憐的腦袋在我面前不斷晃悠一上一下一上一下,頭頂的幾個雜發在陽光的反射下顯得格外刺眼。不一會兒我發現老人竟然迷糊得睡著了。聽見他輕微的鼾聲,我「撲哧」的笑了出來

老人正睡的安穩,不料一個剎車,我的身體從座位上彈起來,老人也因為慣性一頭撞向前排的椅子,撲了個狗吃屎,「哎喲」他嘶啞的叫了一聲,用手揉了揉腦門。

全車都在驚魂未定的情況下,老人的腦袋又開始搖晃,瘦弱的身子令人看著就擔心,一前一後一前一後,眼看又要撞上椅子了。一個身體支撐下了他,定神一看,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用自己的身體墊住了老人的腦袋。

汽車輕微地起伏,老人卻倚在年輕人身上睡的安詳,打起了鼾。老人的頭略向前傾年輕人也就隨著移了移身子。

一個轉彎,老人的腦袋脫離了年輕人的身子,向一邊傾去。年輕人急中生智,把手臂一轉接住了老人就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手持著旁邊的鐵桿,用力地把身子向老人那裡靠好讓老人睡著更加舒服。他向窗外望瞭望,有低頭看了看正在酣睡的老人,會心的笑了笑。早上的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氤氳著整車的人。一位年輕人給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當人肉睡墊真是一道獨特又美麗的風景。

一個提供給老人溫暖的依靠不正詮釋著「愛老敬老」嗎?把自己的身子讓給老人做肉墊,也許是因為想起自己的親長,也許也是因為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可無論如何,公交車上的一幕是叫人如此心暖。在這個滿是人情世故的生活中敬老愛老就體現在舉手之勞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小事中多給身邊的老人溫暖與關愛,捧著滿腔的溫情對待他們!


尊老孝老的現代 故事大全 相關文章:

★ 2021孝親敬老感人小故事

★ 有關孝老敬老作文400字

★ 誠信現代故事五篇大全

★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大全

★ 現代勵志故事大全

★ 尊老敬老的800字作文範文5篇

★ 2020重陽節陪伴老人的作文5篇

★ 現代故事2020匯總大全

★ 現代故事2020精選大全

★ 關於尊老愛老孝老倡議書參考範文素材大全

閱讀全文

與善良孝順的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原來的寓意 瀏覽:745
江西高考體檢費大概是多少 瀏覽:519
養生湯水是什麼做的 瀏覽:121
不做父母不能為兒女做些什麼 瀏覽:364
15年04個月能領多少退休金啊 瀏覽:879
五福中什麼是指長壽 瀏覽:804
普通的入職體檢項目多少錢 瀏覽:436
50歲型男穿衣搭配 瀏覽:79
祝90歲外婆生日快樂 瀏覽:231
關於孝順的經典詩句 瀏覽:737
昌平區陽光之城養老院電話 瀏覽:576
養老院護工私下怎麼收費 瀏覽:260
阜寧縣養老保險 瀏覽:661
黑龍江養老金15年 瀏覽:106
父母的愛心怎麼寫 瀏覽:2
子女和父母住如何管錢 瀏覽:218
辦理佛山戶口最低退休金 瀏覽:977
老年痴呆手淫 瀏覽:261
出生到現在多少歲退休工資 瀏覽:725
想讓孩子長大給父母買東西怎麼說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