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故的內容是什麼,什麼含義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含義是周公為了招覽天下賢才,接待求見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著頭發,一餐飯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來,後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飯三吐」等表示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為招納人才而操心忙碌。
相關典故內容: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
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
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吧。"
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
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
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1)懂事孝順的成語擴展閱讀:
一、相關成語周公吐哺釋義:
周公吐哺,成語,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典出《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後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二、成語典故: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
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
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② 形容母愛的四字詞語
孟母三遷、曾母投杼、父母恩勤、寒泉之思、寸草春暉、無微不至、恩逾慈母、和藹可親、含辛茹苦、體貼入微、哀哀父母、畫荻和丸、畫荻丸熊、咽苦吐甘、昊天罔極、三遷之教、畫荻教子、斷織之誡、老牛舐犢。部分詞語解釋:
1、孟母三遷
意思是: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譯文:孟子出生有美善的品質,從小為選擇良好的環境被母親三次遷居。
例子: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父母不妨也學習一下孟母三遷。
2、寸草春暉
【解釋】: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出自】: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般的慈愛呢?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比喻父母養育之恩難報答
【近義詞】春暉寸草、反哺之私
【反義詞】六親不認
3、無微不至
【解釋】:微:微細;至:到。沒有一處細微的地方不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還是在劍波十八歲的時候,要到戰斗部隊去,姐姐對這將要離開自己的弟弟,照顧得無微不至。 」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精細入微、體貼入妙、仁至義盡、關懷備至、賓至如歸、體貼入微、無所不至、一應俱全、感同身受
【反義詞】置之不理、坐井觀天、漠不關心
4、和藹可親
【解釋】: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假若有人願意來看他,他是個頂和藹可親的人。 」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態度謙和
【近義詞】平易近人、冬日可愛、菩薩低眉、藹然可親、一團和氣、和藹可掬、平易近民、和善可親、心懷若谷、和顏悅色、慈眉善目、大慈大悲、藹然仁者、悲天憫人
【反義詞】拒人千里、冷若冰霜、灸手可熱、凜若冰霜、盛氣凌人、惡聲惡氣
5、含辛茹苦
【解釋】: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出自】:茅盾《一個女性》:「他想起母親十多年來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現在她將不再看見他的兒子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忍受千辛萬苦
【近義詞】千辛萬苦、飽經風霜、堅苦卓絕、歷盡艱辛、披荊斬棘、含辛忍苦
【反義詞】無憂無慮、養尊處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