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敬父母 尊敬老師》演講稿
做孝敬父母、尊敬老師的好孩子
各位老師、各們同學:
早晨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尊敬老師。
我們成為人,是父母製造。我們成為才,靠老師培養。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
,老師給了我們的智慧。是父母,給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老師,讓我們成
為胸懷理想的知識少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要忘記老師的教育之恩,
否則就是忘恩負義。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就是做人的根本!父母情,情深似海;父母恩,恩重如山。她是有情世界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世界上最聖潔、最廣博、最深厚的愛;她是一個弱小的新生命降臨世間時所得到的第一件最珍貴的饋贈。人類由此而產生的第一個善念,那就是孝心,此孝心經過不斷地培養、成長、擴展,就會產生許多的美好情感,最後形成了一個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可惜,面對父母的湧泉之恩,我們少數同學卻不願意滴水相報。十月懷胎的辛勞加十多年養育的恩德都換不來子女的一聲問候。換不來子女對父母說話的恭敬的態度,這是一種不道德的忤逆行為。 作為中學生,孝敬父母,並不是要為我們父母做多少事情。重要的是,對父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更重要的是要刻苦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不要辜負父母的期望。
同樣道理,我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必須尊敬老師。老師每天不辭勞苦的教我們學知識、學文化,是老師把我們領進知識的殿堂,成為人才。 老師如同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了我們,帶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殿堂,引導著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有句古話說的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我們要尊敬老師,理解老師!
我今天的演講可謂是句句發自肺腑,希望它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也真誠的祝願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尊敬師長,成績節節高;孝敬父母,親情日日濃。
最後,祝我們尊敬的師長和父母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❷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尊敬老師、孝敬父母、改變自己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來多元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精神被淡忘和受到一定沖擊,「感恩」一詞在有些人看來已經起過時了。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襄樊5名受助大學生的冷漠,逐漸讓資助者寒心,最終,這五名貧困大學生由於不感恩被取消繼續受助的資格。另有一篇題為《他們為何忘掉恩人》的報道,講的是沈陽瀋河區84歲的老人王儒臣捐資助學,遭到所助學子冷落的事情。13年來,老人先後資助了40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其中有10名是大學生。如今他雙目失明,卧病在床,卻從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學業的大學畢業生的來信,更別說來人探望了。還有一報道說,一初中生為了抗議父親的嚴厲管教,在飯里下毒葯害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甚至還有學生傷害老師的事件不只一次地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最近,我在學校的一個班上作了一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為父母生日送過祝福的佔30%不到,記得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麼節日(母親節)的佔20%不到。
作為班主任的我,經常有孩子家長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小時候很聽話,長大以後就不聽話了呢?特別是升初中以後,一天比一天調皮,一天比一天不聽我的話了,越來越不懂事了,個性也越來越強了」。還有些家長乾脆就「全權」拜託老師:「我已經管不了他,只能靠老師您了」。
大量的事實讓人不能不深思:其中的症結究竟在哪裡呢?我認為問題出在我們的教育不健全,教育的現狀是絕大部分學校過多地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而淡化德育。特別是感恩教育這個主題,有的完全是流於形式,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著重的只是材料寫得好不好,匯報講得好不好,而沒有注重實效。這種狀況的存在與我們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怎樣才能把感恩教育這一主題貫穿到我們教育工作中去呢?
本人認為,感恩教育的基礎是孝敬父母和尊敬師長,因為孩子接受最早而又最多的教育是來自家長與老師,不孝敬父母和尊敬師長的孩子是絕對不懂得感恩的。所以我們要從孝敬父母和尊敬師長開始,從小進行感恩教育。
我們提倡「孝」和「敬」,不是懷古倒退,而是對中國優秀傳統美德的繼承;它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以及尊重子女權利基礎上的「孝」和「敬」,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提倡「孝」、「敬」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立和諧社會體系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那麼,怎樣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呢?
第一,告訴孩子孝敬父母是立身處世的根基。要讓孩子知曉,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孩子在家裡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人,那麼上學以後就會尊敬老師,長大成人到社會上就會尊敬領導、尊重同事,立身處世就有了根基。很難想像,一個對自己以血肉之軀、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不思報答的孩子,在一個集體中生活或工作時,能助人為樂、舍己為人,能有多少奉獻精神?因此,及早將孝敬父母的優良傳統注入孩子的血脈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第二,利用典故、富於情趣的故事教育孩子。講述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來教育孩子很有說服力。像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張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陳情報祖母等傳說和故事在神州大地可謂家喻戶曉,特別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可以選些名人敬母的故事,像郭沫若教子種「媽媽樹」,讓孩子寄託一片愛母之情,以祈媽媽早日康復;陳毅敬母——為生病母親洗尿褲之事;老舍的「母親給我的是生命教育」;這些故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也可講我們身邊的故事,如湖南懷化學院的大學生洪戰輝,十多年來,他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撿來的小妹妹,最後他被評為「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身邊的人物教育身邊的人,往往事半功倍。
第三,教育孩子孝敬家庭外的長輩和老人。在老一輩中,無論事業上貢獻很大的人,還是平凡崗位上工作著的人,都值得社會尊敬。他們在長期實踐中養成的優秀品質和作風,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知識,都是孩子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理應受到我們的尊敬。孩子們對長輩說話有禮貌,舉止文明,讓路讓座,這是一個有良好教養的表現。任何對老年人粗魯的態度或虐待、遺棄老人的惡劣行為,不但要受到輿論批評和譴責,嚴重的還要繩之以法。
第四,教育孩子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比如,幫助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努力學習,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父母爭光,分擔父母的勞苦和憂愁,父母病了或身體不舒服要主動探望照顧。從小多為父母著想,長大了就會孝敬父母。因此,我經常在班上組織一些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其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是「用行動感謝父母」。同學們把自己父母的生日都寫在一個備忘錄上,然後分月統計,每月定期檢查有父母生日的同學的感恩行動,並在班會上評選出最有孝心的學生,作為班上的學生標兵,特別突出的推薦到學校,並適當獎勵。
第五,教育孩子還需要老師、家長以身作則。即身教重於言傳,要讓孩子實實在在地感到你自己就是孝敬父母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是知恩圖報的人,這樣無形中就為孩子樹立了典範。
第六,教育孩子還需要家長、老師建立一個和諧家庭與校園。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就給了孩子一個良好的影響,這種影響本身也是一種教育。
中國有句古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就要求我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還要尊敬師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名人,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如漢明帝敬師: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徐特立先生,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還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注重尊敬師長。那麼怎樣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呢?
首先,作為教育者要尊重孩子。孩子在整個生存環境中,是一群弱勢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語氣對孩子:「你再這樣,我要揍你了。」「你胡說八道什麼呀!」這種言語明顯帶有諷刺和不尊重的味道,因為孩子的弱小,他們只能接受,無從選擇。去年的五一黃金周,我帶兒子去北京旅遊,那時,他才八歲。我們帶了很多的行李,一路上很辛苦。到了機場,我讓兒子背自己的行李,然後很信任的把大包的行李交給他,讓他推著行李車去打包托運。我則在旁邊默默地看著兒子是怎樣做的。終於,在機場服務人員的幫助下,過了半小時,這位充滿信心的小男子漢終於圓滿完成任務,他很大聲、很自信地向服務小姐說了聲:謝謝阿姨!事後我故意問他:「你為什麼要謝謝阿姨呢?」出乎意料,他很自然地告訴我說:「阿姨很有禮貌,還誇我能幹呢!」之後上了飛機,空姐幫他系安全帶或倒飲料時,他都會像個小紳士一樣,彬彬有禮地說一聲「謝謝。」通過這件小事,可以看出:正因為孩子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他才會珍視自己,才會覺得在別人的眼裡,他也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會激發孩子去尊重他人。
其次,言教、身教和境教也是培養孩子尊敬師長的重要途徑。所謂言教,就是說平時應該灌輸給孩子尊重人的思想和辨別是非的准則,哪些行為是有禮貌的,哪些行為是粗魯的,沒有教養的。在孩子發生不禮貌的行為時,應該立刻指出,並與以糾正。身教對孩子來說是最關鍵的。父母和老師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他們的言行,言傳不如身教。從自我做起,自身做一件實實在在的道德規范的事要比對孩子苦口婆心說教十句、百句更有意義,更有說服力。我們每天早上出門上班時,都會和自己的老人說一聲再見,時間長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進出家門主動和長輩打聲招呼,並且還形成了習慣,根本無需我們的教導。尊重他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可以傳授的,可以成為習慣的一種品質。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就是指的境教。因為年齡特徵,孩子不可能具有成年人那樣的識別能力和控制能力,他們會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言行舉止。古代的「孟母三遷」也就是說明了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總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良好的社會風尚和個人品德修養好壞的表現。我們的孩子只有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才能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能為我們的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來源於羅友國博客
❸ 學生應該怎樣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1. 學生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孝敬父母,例如幫助家務、關心父母的健康和情感需求,以及在他們需要時提供支持。
2. 尊敬師長體現在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尊重,包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認真聽取教導、對教師有禮貌,並感激他們的教育和指導。
❹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同學
雖然我不知道你想問什麼,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學生而言這些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東西,但要捫心自問很少有人能夠都做到。
尊敬師長:老師是我們學生時代接觸最多的人。面對不同的老師我們或許對其中的個別貼別喜愛,有對裡面有些不是很喜歡。但是尊重老師並不是你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你應該不做的事情。即便這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再怎麼不合理,對學生也沒好氣,你也應該尊重他,因為他交給你只是讓你懂得做人。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不免有喜歡和不喜歡,你面對這樣的老師就應該學會把自己的不喜歡變成一種學習。即使不喜歡也要學者去尊重。社會上這樣的事情是很多的。難道以後你遇到不喜歡的老闆就不尊重他嗎?那他立馬就讓你走人,管你呢?到時候吃虧的只會是自己,所以遇到這樣的老師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有時候換個角度講講這反而是你鍛煉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孝敬父母: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和父母起爭執。為了成績,為了瑣事……但是我覺得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論他們是怎麼樣的父母,他們對你是好是壞,是關心還是忽略。這個是他們的事情,錯在他們。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孝敬他們,我們永遠是對的。不要拿什麼來報復你的父母,那樣你們就都錯了。父母辛苦地養育你,他們之前可能不像現在這樣冷淡,他們之間也有愛情,可是為了你,他們放棄了很多。他們學著去柴米油鹽,去給你洗尿布,哄你睡覺。當他們迎接你的時候他們是多麼高興啊。所以父母是我們永遠的港灣,不要恨他們。
團結同學:這點我相信不用我多說很多人也明白,學生在學校裡面如果和自己的同學發生了什麼爭執的話,被孤立起來的感覺是很難受的。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有多對,別人有多錯。有時候別人對你的行為,你應該想想自己的原因。畢竟同學是和你一樣的,他們才不會像父母和老師那樣謙讓你。為人處事很多時候都不是你所想的,想發怒就發怒,撕破臉沒什麼?這些都太幼稚,有時候要長遠了看。如果同學間撕破臉,以後相見的時間還有的是,有什麼意思呢,弄的像仇人。你一時的忍受,可能換來長久的快樂,別人也會覺得你是一個善良的人。沉默和微笑是最好的交際良葯。
或許我的話並不是你所想要,但也希望對你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