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找有關中學生孝敬父母的事跡
6月7日,高考第一天。等兒子張曉為自己穿好衣服,洗完臉,把自個兒挪到床邊坐好,曹雪紅目送兒子離開,開始「胡思亂想」。
兒子的考試結果怎麼樣,尚不知曉。可一旦兒子考上了,「那可怎麼辦?我不能再讓兒子背著我去上學,我不能再成為兒子的累贅。」
曹雪紅越想越自責:我沒有盡到一點兒母親的責任,相反拖累了孩子14年。兒子的童年被我剝奪了,少年時代也被我剝奪了,我不能再剝奪兒子的青年時代!
淚如雨下,曹雪紅用完全變形的手艱難地拽過一張卷紙,低頭擦拭淚水。
抬起頭,曹雪紅說出自己的心願:「陰歷八月十五,是我兒18歲生日,我想為他做最後一件事,在很大的范圍內告訴我兒:媽對不起你!」
「我再大,我還是你兒」
考場內的張曉無從知曉母親的心思,但他對母親的惦記一時一刻也沒有放下。考試當天中午,他還是沒有聽從母親的囑咐,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為母親接尿、遞水。
張曉不言,但有書信為證:「因家中發生不幸,我親愛的爸爸離開了我們。那是1993年的事了,那時我才4歲。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媽媽由於悲痛病倒了。住院命保住了,可留下了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可惡的病魔奪走了媽媽的自由權……」
10歲的張曉第一次寫信向別人求救,也是最後一次。
爸爸因車禍去世後,不出一月,母親高燒不退,七八天說不出話來,千方百計保住性命,從此生活卻無法自理。
住院兩個多月,家中的積蓄全部花完,還欠下了外債。不得已,外公外婆將張曉母子從內蒙古額濟納旗接回了甘肅平涼老家,借住在親戚家。可時間不長,他們就成了親戚眼中的包袱。一輛破舊的手推車將母子倆拉出了親戚家。眼看要流落街頭,好心的大媽騰出自家看守菜地、不足3平方米的小草房,供二人棲身。
兩年光景,他們又被清出搖搖欲墜的草房,租住在另一家四處透風、不足5平方米的伙房內。6年後再次搬家,擠進稍為寬敞的磚房。房東看他們可憐,將房租由50元降到20元。這樣,他們一樣也承受不起,在社區的幫助下,又是兩次搬家。
筆記本上,張曉寫下激勵自己的話語:「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
14年,張曉含淚奔跑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付出。
常年卧床的母親,剛開始尚能挪動,攙扶著可以自己上廁所。隨後病情越來越重,她一度大小便失禁。張曉每天都要幫母親穿衣、洗臉、刷牙、梳頭,時間稍長,要洗腳、洗澡、剪指甲。生火,做飯,洗衣服,也都是他的事。
曹雪紅記得,兒子四五歲時,開始學著煮飯。面條做不了,就煮粥吃。鍋台高,夠不著,踩著小凳,趴在鍋台上。時不時被沸出的米湯燙傷小胳膊。
上了小學,張曉就開始連揉帶搓地洗衣服。張曉總是讓媽媽穿得乾乾凈凈。
兒子一天天長成了大小伙兒,曹雪紅感到多有不便,不再讓兒子給自己擦洗全身,這讓張曉著了急,常年卧床容易生褥瘡,不洗不行。長大的兒子反過來勸說媽媽:「我再大,就算把媳婦娶了,娃生了,我還是你兒。」
身處青春期的張曉不是沒有一點心理障礙,可他不止一次地在內心告訴自己:「那是我的母親,我為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我是娘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福。」熟悉曹雪紅母子的寶塔社區主任李萍說,張曉活生生地演繹了《寶蓮燈》里母子倆的患難真情。
「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娘餓著」
「母親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母親,我奮斗下去還有什麼意義?」每當別人誇獎自己孝順,張曉總這樣說。
「久病床前無孝子。」常有人驚嘆張曉的14年是如何堅守下來的?
張曉卻說:「這都是生活中的常事、瑣事。我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雖然生活艱辛,但張曉很少哭。「眼淚能侵蝕人的脊樑,讓你直不起腰。」張曉總把腰板挺得直直的。
不願過多的提起過去,但對於最為艱難的日子,張曉刻骨銘心。那是2000年前。母子倆靠拾別人的菜葉子糊口。沒有面吃,就吃拾來的菜,沒鹽、沒醋,白水煮菜,時間稍長,肚子脹得受不了,娘倆兒口吐綠水。
「我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我娘餓著。」張曉自小倔強。鄰居送他一個饅頭,他要留給母親。別人給的好吃的,他總能找出自己不喜歡吃的理由,讓給母親吃。
5歲直到高中,張曉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撿柴火。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張曉外出撿柴。天黑下來,仍不見兒子的蹤影,曹雪紅拄著拐棍踉踉蹌蹌挪到路口等待,只見兒子吃力地將一大捆柴火往回拖。將兒子摟入懷中,曹雪紅失聲痛哭。
苦難沒有壓倒張曉。小學階段的張曉,年年是學校的「三好學生」。進入初中、高中,學習也不曾落下。臨近高考,還是班上的十一二名。
張曉打小懂事,知道保護母親,不給母親添麻煩。
最初住在菜園子的草房,狹小的空間容不下兩個人同時站立。冬日的風時常把木條拼起的「門板」掀翻。年僅四五歲的張曉用小鏟子在地上挖個坑,再找來木棍將門板死死頂住。
從菜園子搬出後,家中一度分文沒有,房東又催要房租。沒法子,曹雪紅忍痛賣掉丈夫生前留下的一條毛毯和自己結婚時一幅床罩、一對枕巾。
生活依舊難以維計。因為欠交幾十元房租、電費,房東掐了他們的電。悲憤交加,曹雪紅決定外出乞討。
拄著拐杖,在兒子的攙扶下,曹雪紅爬上長途汽車去了西安。可真坐在了西安的街頭,她怎麼也張不開嘴,伸不出手。一連3天,沒要到一分錢,也沒吃上一口飯。狠狠心,母子倆花3.5元買了一碗面。可娘倆你讓我,我讓你,誰也不先動筷子。
回到平涼,在好心人的指點下,張曉給時任甘肅平涼武警8670部隊政委的劉春灝寫了一封求救信。
很快,劉政委來到張曉家,送來米、面和慰問金,幫他們渡過了難關。此後多年,劉政委和部隊官兵將張曉一家列入重點幫扶對象,一直關心著張曉的成長,有物質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在張曉幼小的心靈里,軍人的堅強和勇往直前,深深地感染了他。
每位好心人的幫助,都被曹雪紅記入自家《恩人簿》。曹雪紅時常拿這些教育張曉,教育他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我也有想放棄生命的時候」
「總有同齡人問我:這么苦,這么累,你就沒有郁悶、痛苦、扛不住的時候嗎?」張曉坦言:「我也有郁悶、痛苦,甚至想放棄生命的時候……」
記得一天晚自習後,推著自行車趕往家中,腳步越來越沉重,10多年的艱辛一幕幕湧上心頭,越想越煩躁,張曉索性把自行車撇在了路邊。
天開始打雷,雨傾盆而下。張曉跪在馬路上放聲大哭:「蒼天啊,你咋就這么殘酷。」
此時,一道刺眼的閃電擊到一棵大樹上,樹著火。那一刻,張曉的腦子里突然閃過「鳳凰涅 ,浴火重生」的念頭,精神為之一振。
平時,脾氣不好的母親少不了嘮叨,打罵也是有的。理解母親的病痛,張曉總是默默地忍著,要麼轉身忙自己的事情,從不當母親的面發脾氣,也不訴苦。
可2007年春節的前一天,張曉感到自己再也挺不住了,甚至想到了放棄生命。
年關將至,屋外的鞭炮聲不斷,張曉心亂如麻。房東一遍遍催要房租,學校的110元補課費遲遲沒有著落,高考又要臨近,真不知會怎樣。他鼓足勇氣向母親要錢時,又招來心煩的母親一頓責罵……
左思右想,「撲通」一聲,張曉面向病床上的母親跪倒在地,他覺得再也挺不住了,「媽,你不孝的兒子,先走一步……」
張曉沒命地磕頭,邊磕邊訴說:「媽呀,做兒的沒能力,我本想掙錢給您看病,給您買好衣服,可如今一座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再也背不動了。饒恕你不孝的兒吧,我不想再做任何沒有意義的努力了……」
這是張曉第一次有了輕生的念頭,也是第一次向母親訴苦。病床上的曹雪紅心如刀絞,哽咽難語:「兒呀,媽多少次都有這樣的想法了,只是撂不下你啊……」
「媽呀,我也是放不下您啊……」
哭訴讓張曉漸漸地冷靜了下來。悄聲直起腰,擦乾眼淚,他走進廚房,他為母親做了一頓特別的年夜飯。
回首往事,張曉淚流滿面。可他不後悔,苦難的生活、好心人的幫助,以及母親樸素的教誨,讓自己學會了堅強。
班主任老師劉建軍稱贊張曉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對母親的孝行、對母愛的感悟,能凈化人的靈魂。以我的閱歷,沒有人能比。」
70多歲的鄰居大媽,感慨自己活了那麼大的歲數,沒見過張曉這樣的孩子。
自從一次志願服務活動中認識了張曉,團平涼市委就默默地呵護著張曉。高考前,為讓張曉有一個平靜的學習環境,團市委設立專門的救助基金,把許多好心人的慰問擋了下來,個別媒體的采訪也推到高考之後。前不久,張曉獲得了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團市委把喜訊也留在了他高考之後。
團平涼市委決定在全市66萬名青少年中發起向張曉學習的行動。
這兩天,高考後的許多同學在忙著填報志願。而成績不錯的張曉,想的不是上哪所大學,而是如何不去上大學:「上大學,母親怎麼辦?我又需要好心人的資助。他們給予我的太多了,我不能再接受他們的幫助。我這么大了,應該自己照顧母親,支撐起這個家。」
張曉一心想的是參軍,之後在部隊考軍校,「這樣我可以把別人的幫助降到最低,在部隊上軍校,盡早為社會作貢獻。」(記者 狄多華 實習生 張鵬)
采訪手記:有擔當方能頂天立地
在平涼,談及張曉,記者聽到最多的字眼是「大孝」。有人感嘆:「一天兩天的孝叫小孝,長年累月的孝就是大孝。」
一個不滿18周歲的男孩,用自己14年的行動實踐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孝敬、堅強、樂觀」,張曉身上這些可貴的品質恰恰是不少同齡人所缺失的,甚至是一些成年人難以做到的。
「80後」、「90後」的孩子,個個是父母掌上明珠。天長日久,許多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應當,不懂得感恩、回報。而張曉卻把照料母親視作理所應當。
張曉的遭遇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苦難的生活,好心人的幫助,加上母親樸素的教育,讓他始終在心智健康地成長,而不是自暴自棄,走向社會的對立面。
張曉面對苦難自立自強,勇於擔當。僅僅以母子感情去理解他尚不全面,這中間還有責任感。一個熱愛母親的人,必然會擔當更多。有所擔當,方能頂天立地。將來有一天,張曉會明白,他是母親的全部。而母親是他生活的極重要一部分,卻不是他的全部。
⑵ 中學生孝敬父母的事例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幾乎一月才回家兩次,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為弟弟妹妹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次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因為,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雖然我們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愛與感恩。定會被我們的感恩行為所感動。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
⑶ 中學生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學生孝敬父母的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是父母把我帶到這個世界,是父母讓我感到幸福,是父母讓我每一天都開開心心的。我的父母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我,所以我感到很不理解和孤單。常常責備他們沒有時間陪我。
暑假的那兩個月,我隨著父母來到他們工作的地方——義烏。我想我最終能夠天天見到他們了,可不幸的是跟以前一樣,他們與點多出去吃早飯,那時我還沒有起床,晚上他們又很晚回來,這使我感到這跟我以前的生活沒什麼兩樣。可是,我講的是真的,我懂得了他們起早貪黑的原因。七月的下旬的某一天,爸爸六點多回家,我高興地跳到爸爸的身上,爸爸卻做出了很累的樣貌,咳了咳嗽,就說:「爸爸太累了,別鬧了」。「好吧」我撇撇嘴。
我們全家洗了澡,吃了晚飯。我很奇怪爸爸為什麼不出去玩了我去了他的房間一看,爸爸正躺在床上睡覺呢看來它真的是累了,我看看他那張略帶幾天皺紋的臉上摸了摸,咦好燙發燒了嗎我去喊來媽媽,媽媽就說:「你爸爸必須是幹活幹得太累了」。然後媽媽就披上衣服出去買了一些發燒葯,我讓爸爸服下。過了一會兒,爸爸就語重心長的說:「爸爸媽媽沒時間陪你,努力賺錢,為的就是讓你過上好的生活,所以你要好高學習啊」!「我明白了,爸爸」。這時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爸爸媽媽真的是太辛苦了。
經過這件事我再也不責備爸爸媽媽沒有時間配我了,我也懂得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啊!我必須要做個懂事,聽話,懂禮貌的好孩子,也會好好學習不讓你們失望。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將來我要做個有出息的人,掙好多好多的錢,讓你們過上好生活,那你們就再也不用在炎炎夏日,嚴寒的冬日為了我而辛苦了,多謝你們,我的爸爸媽媽。從這以後,我跟我的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深。我要好好孝敬你們。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人總是在長大。在長大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
自小,我一向認為父母為孩子洗衣服、做飯,忙這忙那是天經地義的。但從那天起,我最終明白了,在天經地義的背後,是父母一向在付出……
那天,許多同學到家裡玩。人都走了後,只見房間里亂七八糟,什麼碎紙、書本、圓珠筆……滿地都是。我正想叫媽媽快幫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還是自我來吧!
極少做過類似勞動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裡的東西好像故意跟自我過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還有那書,東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湊齊。
把東西放好,掃地,用抹布擦……我幹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房間最終打掃好了。可此時的我,已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盡。誇張點,差不多要癱瘓了!我是按照媽媽平時的步驟做的呀!沒想到那麼累!再看看手錶,用了將近2個小時呢!
我只明白讓媽媽無償為我做這樣,忙那樣,可從來沒說過聲「多謝」,只明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挑三揀四的,一點也不會體諒。
我真慚愧!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會第一個想到我們的父母,可以說父母付出了很多,而我們也是需要去孝敬父母,去感謝他們的付出,而讓我們得到更好的成長,有了更多的一個收獲。孝敬父母也是不僅僅我們在這說,而是要我們去落實到一個行動裡面去。
去做好學習就是我們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父母是期盼著我們去成長的,而做好學習也是我們目前這個階段最為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在將來去孝敬父母,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我們目前也是沒有太多的能力可以去為父母做一些事情,也是無法去支撐起家庭的壓力,可是我們確是可以把父母的愛好好的去落到實處,讓我們的學習成績去給父母做好匯報,讓他們看到付出是有結果的,而且只有好的成績其實也是讓我們更加的懂得父母的辛苦,父母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的學習其實也是不容易,大家去做好學習的時候其實更是可以感受到父母他們更加的不易。
平時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來孝敬父母的,像過節的時候和父母說一聲節日快樂,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去小小的自己做的禮物,在家的時候做一些家務來緩解父母的辛苦,沒事的時候也是要少玩一些游戲,而是多陪著父母一起聊聊天,和他們更多一些的溝通,去了解父母,去讓父母知道你的關心,孝敬不是我們這口頭說的,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去行動起來,去讓我們更好的為父母做些小事,讓我們成長的更好,為以後給父母孝敬而做好一個准備。同學們我想我們都是知道父母的辛苦,那回想下我們是否在平時有去多體諒下父母,有去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有多陪陪他們,時間少用在一些自己玩樂的上面,而是多去陪伴我們年老的父母。
孝敬父母要去做好,我們就是需要從自己去做起,平時可以做一些我們能做的事情,在學校的時候不要去讓父母操心,去把學習給認真的搞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成長。同時也是要對父母多一些的關心,去了解他們的辛苦,回到家裡做好作業,父母回來了也是要多和他們談談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去了解他們工作上的'一些困難,或許我們目前幫不了太多,但是卻是可以把自己的關心去給到,讓我們一起做好,去孝敬父母。謝謝!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少年的時光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而其中有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歡樂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煩惱而愁在心頭。我明白,父母是在盼望著我有一個好成績。
可是,我又能為他們做什麼呢?我不明白。
可就在昨日,我突然明白了。昨日,媽媽很累,我想:人們總是說捶腿能夠緩解疲勞,我說:「您累了一天了,我給您捶捶腿吧。」「好呀!」我猜,媽媽正想著呢。於是,我就捶了起來。
「媽媽,疼嗎?」「不疼不疼,兒子捶得真好。」「那舒服嗎?」「當然,可舒服啦!」「我用力了。」我聽說用力效果更好,就用了力。這捶捶、那拍拍。媽媽更是不亦樂乎。這腿捶完,又捶那腿。「啪啪啪」地聲音一陣又一陣。「媽媽,你的哪條腿最疼?」「右腿。」媽媽回答。
這是,我想小錘子似的向媽媽的右腿發起「進攻」。
我先找到適宜的力度,就開始「錘」。「媽媽,你哪裡疼,我多捶幾下。」我的「噓寒問暖」讓媽媽心境大好。
捶完腿後,我又給媽媽洗了腳。
我倒好水,問媽媽:「媽媽,這水燙嗎?」「不燙不燙,正好。」媽媽喜笑顏開。這時,我的心境也很好,只是累了些。我突然想起了媽媽平常乾的家務活比這要多出很多倍,我不禁說了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說著,我洗起了腳。
這次,是我第一次給被人洗腳,也是洗的最盡心盡力的一次。
「兒子,你真是長大了。你的懂事,認真,提高,我都看在眼裡。加油,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那一刻,我明白了,有時孝敬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物質,只需要一顆真心,一顆能夠為長輩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心!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早晨,我們如約相聚在國旗下,吹拂著縷縷清風,懷著感恩的心情庄嚴地注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說起感恩,不知同學們是否知道昨天是什麼日子,是的,昨天是父親節。那麼你是否有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孝順呢。今天,在庄嚴的國旗下,我就是要跟大家說說孝順的話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命里,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是爸爸;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是媽媽;有兩個人最偉大,那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皺紋深了,卻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們,他們的手腳粗了,卻把溫暖的陽光給了我們;他們的腰肢彎了,卻把挺直的脊樑給了我們;他們的眼睛花了,卻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們。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父母的辛勤養育之恩,終生難以回報。正因為如此,從古至今演繹著多少像沈雲英忠孝兩全,狄仁傑望雲思親,王祥卧冰求鯉這樣動人的孝敬之歌。
有人說,不孝順父母的人絕不是一個能夠信賴的朋友,這句話是對的,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一個學習成績再好的學生,如果不孝敬父母也不能算是一個好學生,正因為如此,我國著名的北京大學,在選拔人才時,就把孝順放在了第一位。當然,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必須在行動中,母親節時,為媽媽送上一張親手製作的賀卡或打一個祝福的電話;父親節時為爸爸送一張感恩的字畫或獻上一杯香濃的熱茶。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家務、一頓飯菜、一次洗腳、勤奮學習、點滴進步……..只要是發於我們的內心,再稚拙的禮物和行動也是我們孝心的表達,都可以換來爸媽綻放的笑臉,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幸福相伴!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評選出來的小孝星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們告訴我們,孝順父母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我們要體貼父母,尊敬長輩,講文明,講禮貌,讓父母舒心;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勞苦,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讓父母省心;我們要勤儉樸素,懂得保護自己,安全放心中,讓父母放心;我們要勤奮學習,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取得優異的成績,讓父母稱心;我們要同父母經常交流溝通,聽從父母勸告,讓父母順心;我們要謙虛謹慎,嚴於律己,真誠待人,讓父母開心。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千古流傳的一種美德,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同學們!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吧!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許多道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我也懂得了要孝敬父母。
記得小時候,我很調皮,結果弄傷了手。在醫院里,我號啕大哭,怎樣哄也哄不乖。沒辦法,媽媽只好來到商場買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蛋糕。看到美味的草莓蛋糕,我這個小饞貓立刻就被誘人的食物吸引住了,很快便不哭了。
可是,因為我的手受傷了,沒法吃東西,於是可憐巴巴的望著媽媽,說:「媽媽,我的手好疼,你喂我吃,好不好?」說著,我還抬起手無助的看著媽媽。媽媽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笑了笑,然後坐到我的床邊,開始給我拆蛋糕的包裝盒,又拿起小勺子,先勺起最上層的一個草莓,喂我吃。草莓酸酸甜甜的,一咬下去,酸甜可口的汁就涌了出來,充斥著整個口腔。草莓真好吃啊!我舔了舔嘴唇,回味的咂咂嘴。媽媽又勺起上頭白色的奶油,送到我的嘴裡,一股甜甜的味道,和冰淇淋上層的奶油一樣的好吃美味,啊,真是人間極品!
這時,媽媽又勺了滿滿一勺的蛋糕,我正准備吃,突然,一旁一向一言不發的爸爸說起了話來:「星穎啊,不明白我們老了之後還能不能享到清福呀?」我頓時愣住了,是呀,這些日子,一向都是爸爸媽媽在為我奔波勞碌,而我卻什麼也沒做,就只光顧著享受,是不是太說可是去了?想著,我把蛋糕推到媽媽身邊,媽媽欣慰的笑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必須要好好孝敬父母,做個好孩子。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記得我在上三年級的時候,語文教師布置了一項異常的作業——給父母洗腳。也許有些同學已經把這件事忘記了,可是我卻記憶猶新……
那時一個午時,火紅的太陽收斂起她的衣服,迎來了溫柔的黃昏。「同學們,放學了,今日學的知識都記住了嗎?如果沒有,那就快快回家練習吧!」下課鈴響了,王教師臨走時說:「今日的作業很異常,要給父母洗腳,並讓父母寫一張憑條。」
回家後,我左想右想,琢磨著怎樣才能給媽媽一個驚喜。突然,我眼前一亮,心想:我能夠在媽媽回來前把水燒好呀!燒完水,我便裝作若無其事一樣地坐在沙發上看書,從外表看似平淡,但我心裡卻十分激動。
呀,最終聽到媽媽上樓的聲音了,我的心不禁怦怦地亂跳起來,彷彿有一隻小兔子在我懷里跳來跳去,門開了,「咦?你怎樣還沒做作業?」媽媽問我。「我們教師布置了一項異常的作業,不是手寫的。」「那你寫完了嗎?」「沒有,不是在等你回來幫忙嗎?」我故作玄虛地說。
媽媽去廚房做飯了,我再也忍不住,跑到房間里偷笑。
吃完晚飯,我再拿起書本作掩護,眼睛卻盯著媽媽的一舉一動。等我洗漱完,媽媽就開始洗。「你怎樣還不去睡?站在這兒幹嘛?」「媽媽我作業還沒做完呢,怎樣能安心睡覺呀!」「你怎樣作業還沒做完哪?」「作業是給媽媽洗腳!」我大聲地說。
媽媽恍然大悟,對我說:「我不明白啊,你趕快去睡,我給你寫一個條子就行了,你快去睡吧!」「嗯——不行,我如果去睡了,那作業還沒做呢。那是虛假的作業,你不是常教我要認真完成作業嗎?怎樣自我就變了呢?」媽媽被我弄得無話可說了,只好順從。
盤子、毛巾,一切都准備好了,我讓媽媽把腳放進水裡,然後學著媽媽洗腳時用的動作,媽媽把手放在我的頭上,說:「我的寶貝真懂事啊!」「嗯——媽媽,這是我應當做的啦!」媽媽開心,我也很開心!
我心裡一向美滋滋的: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給媽媽洗腳,可是我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這一次的作業我收獲很大,還使我明白了一個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嚴峻的道理:孝敬父母是人類發自內心的美麗。我必須會更加孝敬父母,讓父母更加幸福。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他們是我們的恩人,也是我們的親人,養育了我們,也教導了我們,而且為了讓我們更好成長,努力工作。他們不求回報,也不在乎我們知不知道,只是在我們的背後默默的幫助我們。
父母之恩永生不忘,作為兒女,這份恩情,我們不但要銘記在心,同時也應該做到孝敬父母,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下,不給爸媽添麻煩,讓爸媽開心,做好子女該做的事情。或許有些同學會說,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讓他們高興?只需要我們平常的時候,幫爸媽端茶倒水,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簡單卻也屬於盡孝心,也能夠為爸媽減輕壓力。有的同學也會覺得現在我還小,不能幫助父母,因為我還在學習,等畢業後找到好工作,有一番事業再報答父母。想法不錯,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暫時不能給爸媽什麼大幫助,就覺得自己不需要孝敬父母,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做到的幫助爸媽做好,盡一份心也是好的。
我們爸媽雖然不在乎我們的報答,也不在乎我們是不是孝順,他們依然會默默的養育我們,但作為子女,最起碼的禮義廉恥我們必須要具備,有些道理必須要明白,孝順父母,照顧爸媽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古代以孝治天下,而今雖然科技發達,國家也幫助老人,更有養老院,退休金,但是這是國家的幫助,不是我們做的。
孝順父母從不過時,哪怕幾千年過去了,孝順依然是一個品德高尚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我們子女必須具備的高尚德行。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也不要讓我們爸媽傷心,他們養育了我們一輩子,照顧了我們,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幾十年下來,爸媽付出了多少心酸淚水又有幾人知道,我們應該孝順爸媽,要照顧好他們。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已經長大,明事理,知進退,更是知道該如何做,不要讓爸媽傷心,因為他們已經為我們操勞太多,孝順爸媽,讓他們開心,在求學中,我們有時間,就應該給爸媽打電話聯系,放假了也因該回家看看,同時不能讓他們擔心,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這些都是孝順。
我們都是祖國新一代,我們就應該具備新一代人具備的優秀品德,孝順父母,不給他們添麻煩,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應該做好,讓我們的爸媽開開心心,好好孝順他們,盡自己的責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