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敬父母的作文20個字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專育我們成長。是父母的屬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B. 孝敬老人的故事20字左右
丁順娣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崗女工,但在桃城社區卻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不是因為她有多麼精明能幹,而是她尊老愛幼,對雙目失明的殘疾養父母幾十年如一日的贍養和無微不至的照顧,那種孝順老人的美德讓人們稱頌。
丁順娣今年四十七歲,年輕人都愛叫她丁大姐,她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在社區里還義務的幫社區做了很多事情,每次社區的活動她也都積極的參與,鄰里有困難她也都熱心的幫助,從她樂觀的外表絲毫看不出她的不幸。小時因為家裡窮,被一對老夫婦收養,這對老人膝下無子,並且是一對殘疾人,男的雙目失明,女的是侏儒,身高不到一米五。丁大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就很懂事,在別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已經挑起家庭的重擔。長大結婚後,對養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好心人給她的好吃好喝的,她不捨得吃都帶回來給了兩位老人。後來養母因病去世後,丁大姐傷心了好一陣子,對養父更是照顧有加,每天都噓寒問暖,並時常改善老人的伙食,害怕老人有個頭痛腦熱,丁大姐總是忙前忙後,盡量讓老人享受到天倫之樂。
「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1月丁大姐在農業發展銀行做門衛的丈夫因腦溢血突發而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她一人身上,兒子在讀書,養父雙目失明,上有老下有小,全部都靠她一人撐著,精神與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丁大姐下崗後在市場上收攤位費,每月500元的工資支撐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社區考慮到實際情況,與上級民政部門協調,想讓老人進敬老院,減輕丁大姐的負擔,丁大姐猶豫了好一陣子才勉強答應,家裡實在是太困難了。送老人到敬老院的時候丁大姐滿臉都是淚水,並不時地跟老父親說,如果不習慣就打電話回來,反正路不遠,到時候接你回來住。果然,老人在敬老院住了幾天,丁大姐就放心不下,總是牽腸掛肚,擔心老人的衣食起居,是否住得習慣,馬上到社區要求,不管家裡有多困難,還是將老父親接回家來住。回來後,老人見人就說:「還是家裡好,我這女兒可沒白養啊」!
丁大姐一家雖然過得很清貧,卻也其樂融融,她常說,父親從小養育自己非常不容易,這份恩情重似山,現在老父親到了晚年,生活又不便,照顧好他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時常在陋室里傳出的笑聲是幸福的「回聲」,鄰居們都說丁大姐是他們學習的好榜樣。
C. 關於孝順的小故事20字必須
《孝女沈青》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韓國,有個小女孩,名字叫沈青,母親因生她難產而早逝,和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她從小就很孝順,長相漂亮,氣質優雅,父親很愛妻子,因念妻心切,不幸哭瞎了眼,本就困苦的家庭更是添了一層風霜,幸好,好心的鄰居們都幫助他們,以此來度日。
漸漸地隨著時光流逝,沈青長大了,知道家裡貧困的她,開始去富人家找了份工作,一日回家,父親對她說:「只要捐三百袋米給廟中,我眼睛就能看見了。」
但家沒錢能買三袋米,那時很多人都以祭祀來祈願降福,都知道祭祀會讓人失去生命,正好有一個被選中的女孩不願做犧牲品,沈青自願去做祭品,就能換錢買米捐了救父親,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扔下海,所有人都以為她必死無疑,所謂孝感動天,奇跡居然發生了。
龍王看她長的漂亮可人,把她留了下來,但是她捨不得家中眼瞎的父親,懇請龍王送她回家,龍王被感動,將熟睡的她放進了一朵蓮花中,飄到了岸邊,被一個打魚的漁夫所撿到,把她送給了國王,國王看到她長相漂亮,氣質優雅,就娶了她,也幫她找回了父親,父親的眼睛呢,果然也能重見光明了,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D. 二十四孝指哪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感動天、 戲綵娛親(又名老萊娛親)、 鹿乳奉親、 百里負米、 嚙指痛心、 蘆衣順母、 親嘗湯葯、 拾葚異器、 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 懷橘遺親、 扇枕溫衾。
行佣供母、 聞雷泣墓、 哭竹生筍、 卧冰求鯉、 扼虎救父、 恣蚊飽血、 嘗糞憂心、 乳姑不怠、 滌親溺器、 棄官尋母。
1、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今四川德陽,後出任江陽令,卒於官),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2、 懷橘遺親
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3、 扇枕溫衾
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
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4、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5、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
E. 歷史上的孝敬父母的故事(20字)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F. 20個同學替去世男孩孝敬父母,你身邊有這樣的同學嗎
在我身來邊還是可以遇到這樣源的事情的,我們家周圍有一名同學,她和她玩的很好的一個小夥伴,在早期因為生病去世了,她倆關系特別鐵,然後現在那個女孩子每個月回家都會去看望對方的父母,然後給對方父母准備一些必備的東西。
G. 講一個孝敬的小故事不超過二十字
1、陸績懷橘
陸績六歲時,在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讓人(招待)他吃橘子。陸績在懷里藏了三個橘子。臨走時,陸績(彎腰)告辭袁術,橘子掉落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績,你來別人家做客,懷里怎麼還藏著橘子?」陸績跪在地上,回答道:「橘子很甜,我留給母親吃。」
2、蘆衣順母
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兩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3、刻木事親
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向他人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4、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 姿態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假裝自己跌了一跤,於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嗚嗚」聲[1],二老大笑。
5、孝感動天
舜的母親早亡,繼母生子名象。繼母與弟象對舜心懷嫉恨。舜的父親眼瞎,又不辨善惡,偏聽偏信,對舜虐待,以至加害於舜。有一次,他們要舜去修倉,待舜登上倉頂,他們卻抽去梯子,放火焚燒。舜挾著兩個斗笠,從倉頂飄然而落,毫發無損。
又有一次,他們要舜去淘井,舜剛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滾落,舜從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繼母及弟象十分驚恐。盡管他們對舜屢次加害,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弟象依然友好。
6、百里負米
孔子的學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為人非常節儉。經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H. 「孝敬長輩」 的 班會主持稿 【20分+(可加分)】~!
主題班會結束了。
真是一節難忘的主題班隊會:多名家長在給孩子講成長的故事時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孩子落淚了,聽課的老師們也眼睛紅紅的,有許多家長到處摸口袋,找手絹.......「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隨著孩子們優美的歌聲,家長們激動不已。班會結束時,許多家長向自己投來感激地微笑,還有許多男家長在很遠的地方向自己揮手。每一位家長都面帶微笑的離開多媒體教室......
坐在電腦旁邊,我的腦海中回憶的最多的就是剛剛結束的《學會感恩》主題班會課。這個班會開的很艱難---我三改主題設計方案,四位小主持人直到當天中午才拿到我最終的方案的第三次主持稿。我想,這樣執著的修改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延續去年的全校第一名,更多的是我想尋找一條新的主題班隊會的設計及思路。當我冥思苦想,煎熬了數日後,終於想出了較為理想的方案,並下定決心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班的主題班隊會。
我與家長們做了許多工作:第一,收集了多張學生們小時候的照片。第二,家長回憶孩子小時候感人的故事或者是養育孩子的艱辛。第三,布置學生進行家庭收入調查。記錄下父母的月收入,及自己一個月的消費。........在拿到家長們的故事後,在所有的故事中選擇不同類型的內容:第一類,照片故事。第二類:孩子成長中父母付出的辛苦。第三類:孩子感恩、孝敬長輩的感人事跡,為編寫主題方案奠定了基礎。
學生方面,開學至今全班同學已經背誦了弟子規,這次專門表演背誦「孝敬篇」。自編生活小品劇「怎麼受傷的總是我?」(受李銘玖同學總是摔傷的真實事件啟發而思出來的題目上),自編真實在線「回到家中」,幫助家長做家務。古詩:遊子吟,備用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改編歌曲《感謝父母》等。
程序設計:第一主題:美好的童年回憶(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第二部分:我的成長家長說(神秘園音樂)第三部分:欣賞報恩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談體會。第四部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感恩?第五分部:游戲「摸出爸爸媽媽的手」 第六部分:獻給父母的歌《感恩的心》 結束部分:「擁抱媽媽,說謝謝」及全體感謝。
這個主題班會時間超了很多,也許會因此被扣分,但只要目的達到了,我真的沒有什麼遺憾。有的學生在第二天的日記上寫道:這次主題班會會永遠的印在我的心裡,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還有的學生寫道:媽媽在班會上發言的時候哭了,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那麼多,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答他們。也有的學生寫:我的家長沒有來,但張老師告訴我,我的爸爸媽媽不是不愛我,他們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讓我們生活的更幸福......
方良金的媽媽當天晚上就給我發來了簡訊,稱班會開的很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采,還說自己是個優秀的班主任...看到簡訊我覺得很臉紅,因為我擔任班主任工作還不滿兩年,班主任工作方面並沒什麼經驗,距離優秀還有不少的距離。
這次主題班會讓我進一步提高了組織大型活動的能力,五十一名學生家長足足來了四十多位,聽課的教師也來的最多的,多科組的教師幾乎全到齊了,秀秀也特意跑來為我助威了......有這么多家長和教師的支持,說「死而無憾」有些誇張,但是實在是令我感動、激動和終身難忘!
也許跟許多學生一樣,這次班會會永遠地印在我的心裡!永遠、永遠......
I. 有關尊敬長輩,老師和父母的名言警句20條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