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敬父母的時候,感覺真好 作文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⑵ 想孝順的時候,老人已經不在了,用什麼成語來形容
孝子賢孫
xiào zǐ xián sūn
〖解釋〗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孝子慈孫
xiào zǐ cí sūn
〖解釋〗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愛日
xiào zǐ ài rì
〖解釋〗指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孝思不匱
xiào sī bù kuì
〖解釋〗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出處〗《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示例〗還是你的~,原該如此.但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車斷走不得.★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關於孝順的成語:
舐犢情深.椿萱並茂.義方之道.義方教子、教子有道、義方之訓、趨庭之教
.寸草春暉.罔極之恩、昊天罔極、無忝所生.不辱椿萱、揚名顯親.養生送死.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綵衣娛親.承歡膝下、冬溫夏凊、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菽水承歡.菽水之義、口體之養、承歡膝下、孝子賢孫 忠孝兩全 移孝為忠 孝子愛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帶孝 忠孝節義、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梓、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舐犢情深 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寸草春暉 慈烏反哺。
形容不孝順老人的成語.
逆子賊臣 逆臣賊子 鴞鳥生翼 衣冠梟獍
⑶ 意思是想孝順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死了的文言文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釋義:【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出處:孔子集語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閑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等待」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先字面解釋:樹希望能夠靜止的不動,但是風卻不能停止,風吹不止,樹也就無法靜止。兒子長大了,希望能夠奉養雙親,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但二老卻早已離世,使子女的心願無法實現,留下了終生遺憾!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
總體來說就是指:事情的發展往往不能隨著人的願望。也就是自己所希望的與現實有時會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事上人們身不由己!
這句話非常出名。尤其是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忠臣孝子!平時多注意關心體貼一下父母吧!莫要真到父母不在的時候後悔莫及!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⑷ 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就有的三個特徵,你家寶寶有嗎
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就有的三個特徵,你家寶寶有嗎?
孝順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其實現在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不孝順的人可以說已經非常少了,而且有的人也非常感恩自己小的時候父母為自己的付出,會很盡心的照顧自己的父母,但是如果你的寶寶在三歲前有這樣三種表現的話,長大一定會非常的孝順你的。
一,特別懂父母的不容易,也非常感謝父母的付出。
有的孩子從小比較受寵,可能家長對他的關愛和照顧會被當做理所當然,但是也有的寶寶特別理解父母賺錢的不容易,不會對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而且特別珍惜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在父母回來之後,也特別懂得去感謝他們,可能是一杯水,也可能是父母勞累時幫忙敲幾下肩膀,都讓父母覺得非常的溫暖。長大之後也會特別的孝順父母。
二,對待周圍的人也會充滿愛意和友好。
生活中有特別多的小朋友,碰見別人總是笑哈哈的,很喜歡和別人打招呼,對待小朋友也特別友好,總是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他們肯定是在充滿愛意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整個人內心也是充滿著對世界和別人的愛,這樣的寶寶不但能夠讓大家都非常的喜歡,同時也特別樂意去幫助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東西,如果平時碰見受傷的流浪小貓小狗,也會去給它們買一些吃的,治療它們的疾病。這樣能從小就給別人幫助特別有愛心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一定會特別的孝順父母。
三,懂得尊重其他人。
我們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獲得大家的尊重和理解,如果你的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去認識到尊重的重要性,去理解尊重其他人,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話,感受別人的小情緒,在他們難過的時候給予他們安慰和鼓勵。這樣的寶寶不但在長大後會非常的孝順,在他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會有比較好的成就。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個小縮寫,所以你要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孝敬父母懂得回饋的人,你自己也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尊重自己的父母,經常回家去看望老人,這樣在你的言行影響下,你的寶寶也會變得和你一樣體貼。
⑸ 在孝順老人時,有人主張活著時孝順,死後的一切皆是空,對嗎
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是錯的。
首先孝順老人,扮培拆活著的時候需精心伺候,生活起舉細心照料,經常噓寒問暖,談心舒情,面對面交流,心與心靠近,情與情盤活,理與義疏通,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周全考慮,盡到責任,有情有義就行,不必攀比,也無需強求。
如果老人一但去逝,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誰也無力逆天。坦然面對,順勢而為,節哀順便,親情依舊,隨鄉入俗,理順人情,端正風俗,不必要嬌揉造作虛張聲勢,也無需要大操大辦鋪漲浪費。心到意到,孝到禮到就好。
親人去後,七七載載,節日節點,應時常懷念,以表情意,宣誓孝道,雖不必誇張,也不能無視。只有禮儀翩翩,才能彰顯情意綿綿。上傳下孝,風氣使然,切不可無視或偏廢。
完全正確。我是唯物主義者,死後上天堂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而祭拜、掃墓是人們對逝去親人的一種追思。紀念先烈英雄是為了繼承他們的意志、精神,並且教育後人。
死後一切皆空,說明已永遠離開了人世,你再怎樣表示,他也不會知道,祭祀的廳棗禮品再豐厚他也享受不到。
做為家中的長中沖輩至親,在他們活著的時候,用他們的愛把兒女養大成人,用自己的辛勞助兒女獨立生活。這份恩情做為兒女當永世相報,待他們年老身體衰弱之時,理應盡孝侍奉,是人之常倫,對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慰籍。
有的人生前不養老人,死後大做排場,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一是為了賺取一個好的名聲,向人宣示。二是成本低廉,視財如命,因為死後孝敬花不了太多的錢,而生前養老卻是無底深淵,因而不願承擔。這種人應受到良心譴責。
我本人非常認同這種做法 ,我們都是無神論 ,做為子女 ,老人在世 你盡了孝道 就問心無愧 ,老人去世了 ,葬禮再講排場 ,那隻是求得自己一點心理安慰 ,或者是做給別人看的 。
就拿我們家來說,親生父母走的早 ,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孝敬他們 ,沒來得及回報的時候 ,父母就離開了我們 ,非常遺 憾 ,子欲養親不待 。
每到掃墓的節日 ,我們幾姊妹 都要到父母墳上 ,祭拜 ,表達哀思 ,那又有什麼用 ,只能表達活人的哀思 。
我婆婆公公有所不同 ,婚後我們一直住在一起 ,我們對二位老人也算盡到了孝心 。
二位老人生前都立下遺囑 ,走後不留骨灰 ,不講排場 ,讓我們一定照辦 ,我們還是按遺囑照辦 了。
雖然外人有些不理解 ,但是我們問心無愧 ,生前孝敬老人 ,沒必要管外人說什麼 。
所以我的觀點也是 ,生前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 ,死了,死了,人死後, 一切皆為空
⑹ 作為一個大孝子,古天樂究竟有哪些孝順父母的時候
古天樂陪父母出去吃飯時,很照顧媽媽的口味,並且邊吃邊給媽媽夾菜;還有當他父親病危的時候,並沒有嫌棄,而是耐心地照顧;還有花巨資只為讓母親看煙火。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他是我們的典範。
古仔時不時都會帶父母出國旅遊,即使父親經常不受控制,但他依然堅持盡孝。「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到巴黎參觀凡爾賽宮,就在王宮的後花園,景色如畫,爸爸趁著我一時沒留意,拉開褲鏈准備小便,嚇得我趕快阻止他,哈哈哈。」從他的描述中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孝順的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是認真的踐行者。無論你有多成名,都不該忘了父母,畢竟養育之恩大於天,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⑺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的含義 理解比爾蓋茨這句話
我總感覺這句話好像不是來自於比爾蓋茨吧,更像我們東方的一種文化傳統。就說趁父母年輕的時候多做些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