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老人有沒有誤工費的賠償
一、誤工費的概念 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癒這一期間(誤工時間)內,因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而實際減少的收入。 二、退休人員是否有誤工費 我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 醫療費 、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這里的公民應理解為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自然人;誤工中的工應理解為社會勞動,包括在職人員的正常工作和退休人員退休後的有償勞動。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應視為耽誤一切勞動或工作而減少的收入,包括耽誤退休人員所從事的正常有償勞動而減少的收入。因此,退休人員受傷後造成退休費用之外的其他勞動收入減少,屬於因誤工減少的收入,負賠償義務的責任者應比照行業人員的收入標准予以賠償。 三、無業人員是否有資格得到誤工費 無業人員、達到 退休年齡 的農民的誤工費應當賠償。 賠償標准 ,《 人身損害賠償 解釋》第20條第3款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 工資 計算》」。也可以參照一般家庭服務人員或者護工的平均工資標准進行賠償。無業人員,如家庭主婦雖然沒有收入但他們為家庭提供的勞動也是有經濟價值的,並且他們所承擔的家務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務工收入而言,是有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在其遭受侵害而無法正常從事家務勞動時,整個家庭的收入和開支勢必受到影響。如果僅以其無收入而對其不予賠償,顯然有失公平。 四、誤工費計算標准 1、固定收入,是指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的人員本應按期得到的、卻因 醫療事故 就醫造成耽誤工作而喪失的工資、獎金、津貼、特殊工種的補助費等合法收入。一般以單位出具的收入證明和工資表為准,獎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單位人均獎金計算,超過獎金稅起征點的以起征點為限。需要注意的是,個人獨資、 合夥企業 等私營企業以及財務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別是證明患者「固定收入」高於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收入證明,不到單獨作為認定依據,須結合稅務機關的 個人所得稅 納稅證明等材料方能認定。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2、無固定收入包括兩類人員,一是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的農村村民;二是有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有關憑證,在醫療事故發生前從事某種勞動,其收入能維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承包經營戶、城鄉個體工商戶、打工者(散工、短工、臨工)、家庭勞動服務人員等。均按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3、誤工日期的認定。根據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3條「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並參照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或 法醫鑒定 等認定」的規定,誤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數和出院後治療醫院出具證明的休養天數兩部分組成, 從醫療事故發生的當日開始計算,遇國家 法定節假日 均不扣減。治療終結後無正當理由拒不出院或無相關證明擅自休養的,不予計算誤工費。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殘疾的,自專家鑒定組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後不再計算誤工費,即殘疾者定殘之後不再賠償誤工費。 4、患者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以合理賠償。患者系未成年人等本身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 5、 離退休人員的誤工費計算。對此,國家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部分地方法院的「工作指導意見」中有相關內容。如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受害人是另謀職業的離退休人員,其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區別以下情況處理:法律、政策明確認可的,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予以賠償;法律、政策未明確認可,也未明令禁止的,參照原在崗工資標准予以賠償,但新的收入低於在崗工資的,按照新的收入予以賠償;違反法律、政策規定而減少的收入,不予賠償。 6、《條例》規定與最高法院《若干意見》有一定的差異。前者的計算標准已如上所述,而後者是這樣規定的:受害人誤工費賠償費用的標准,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資標准或者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受害人是承包經營戶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計算標准,可以參照受害人一定期限內的平均收入酌定。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的賠償標准高於《條例》規定。由於《條例》僅僅是國務院頒布的行政 法規 ,因此,人民法院在確認該項賠償額時有可能按照《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進行審理。同時,醫院還應注意部分省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此項賠償額的計算有專門的規定。 7、誤工費 賠償金 額=誤工時間×收入標准(患者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 綜上所述, 退休老人有沒有誤工費 呢?答案是肯定的,退休人員、無業人員同樣有資格獲取一定量的誤工賠償。具體賠償金額需要根據當事人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標准下的計算。
⑵ 農村居民受傷其年齡超過60歲誤工費如何計算
有關誤工費確定的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至殘持續誤工,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
計算公式: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2、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計算公式:誤工費=誤工時間(天)*相同、相近行業的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天/元)。
患者依法從事第二職業的,其實際減少的收入,應予以合理賠償。患者系未成年人等本身無勞動收入而要求賠償誤工費的,不予支持。
誤工時間: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癒這一期間內。
(2)70歲老人打工受傷有誤工費嗎擴展閱讀:
一、時間計算
1、非持續性的誤工
這種誤工的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
2、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
這種誤工的時間從受到傷害耽擱工作之日計算至定殘之日的前一天。
3、受害人因傷害死亡的
從侵權行為開始計算,至受害人死亡之時止(或有的因受害人死亡不計算誤工費,因死亡賠償金已補償預期收入)。
二、包含項目
1、誤工費包括:工資、資金、津貼、課酬等。
2、誤工費包含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職工作收入。
3、須以「實際減少」的收入賠償依據(差額賠償原則)。
如:受害人為某些單位人員時,其因受傷而誤工時,單位並不一定會扣發部分或全部收入。
4、受害人為企業經營者時不包括其所喪失的企業經營利益損失。
因為企業經營利益並非單純企業經營者勞動所創造,其還包括資金、設備、組織管理、知識產權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企業經營者在其不能工作的時間內僱傭與自己具有相同能力的人管理企業或財產的費用則應作誤工費予以賠償。
⑶ 退休打工人員受傷誤工費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退休打工人員受傷誤工費的規定:誤工費與收入有關。有固定收入的,根據減少的收入計算,沒有固定收入的,可以參照近三年平均收入,或者參照相近的行業收入。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 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是,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