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教育方案

孝敬教育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12:53:57

❶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孩子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稱贊。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越來越缺失,於是家長在問,要,孩子不孝順該怎麼辦。1.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並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用愛心故事來感染 幼兒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自我中心階段,難免會表現出「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免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孩子的情感又是與認知相結合的,情感的產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豐富孩子有關孝敬長輩的知識,多給孩子講述《孔融讓梨》之類有愛心故事。並讓孩子分析大家為什麼表揚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 父母用言行做表率 平時,父母在言行方面應為孩子做出孝敬長輩的表率,如平時在家中要建立一種長幼有序的家庭關系。要尊重老人,懂得關心體貼老人,有了好吃的東西要主動先送給老人吃,老人生病時要耐心服侍老人,為老人做飯、捶背、洗衣服等。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純真的心,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一顆愛的種子,孩子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才會漸漸形成。 2.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 「孝順教育」應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孝順。作為家長應善於觀察幼兒,抓住教育時機進行隨即教育,如:當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吃時,家長只是在一邊看時,家長就應該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心;媽媽在給孩子做飯,洗衣服時,讓孩子看到媽媽頭上的汗水,手上磨出的老繭。總之,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真切的愛,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愛。 3.移情教育—讓孩子真正理解、體驗父母的苦與樂 移情是指個體想像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的思想及行動的能力,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

❷ 三寬教育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學習內容

三寬教育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的孩子,孝敬父母的孩子,這個孝順的孩子他是不需要怎麼特殊的培養的,平時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吧,可能學到一些。

❸ 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孝順

現在的孩子,由於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家長的百般寵愛,大多存在「自我中心」的傾向,專橫、霸道、任性,長大後成為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的人。 一、以身作則,父母做榜樣作為父母要嚴於律己,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孝順長輩、關心親朋;在孩子面前不議論別人的長短,盡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氣的同情心。逢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都要讓孩子知道並試著讓孩子參與買東西。同時,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孩子時常處在恐懼、憂郁、仇視的環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呢? 二、教育孩子學習與人分享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關心、幫助、尊敬別人。好吃的與人分享,好玩的大家一起玩,別人病了去關心,別人痛苦給予安慰體貼,別人休息不去打擾,別人收拾干凈的房間不去弄亂等。孩子稍大一些,還要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珍惜父母的勞動等。此外,家長在為孩子的生活起居考慮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如父母在休息或學習時,不吵吵鬧鬧等。 三、教孩子運用「角色互換」,弱化「自我中心」心理「角色互換」就是轉換與他人的位置,實際體會別人的需求、感受與悲歡苦愁。當家長帶著孩子在公園玩了―天,已經該回家而孩子還要繼續玩其他玩具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如:爸爸媽媽陪你玩了一天,身體很疲勞,需要休息,或玩得太晚家裡的爺爺奶奶會牽掛、著急等,讓孩子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當孩子做了對不住別人的事,家長應要求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另一方是自己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就會使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不安、羞愧。「角色互換」能很好地起到弱化「自我中心」的作用,幫助孩子從自己角度出發轉為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教育孩子將自己融入集體中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為集體出力,將自己融入集體中去接受鍛煉和提高。特別應該用孩子身邊的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榜樣教育孩子,因為對孩子有親切感的榜樣,孩子才易學肯學。

❹ 孝敬父母的教育要從哪些小事做起呢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那種「只愛自己的媽媽,不愛丈夫的媽媽」的現象,在年輕媽媽中相當普遍。我可以明確地告訴這些媽媽,在婆婆面前,你不稱呼「媽媽」,在婆婆背後,你稱孩子的奶奶叫「老東西」,總有一天,你的兒媳也會稱你為「老東西」.到那時,你的兒子肯定會覺得理所當然!
我的女兒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爺病逝,有人說,孩子離家比較遠,又馬上面臨高考,就不讓她回來吧。我們毅然決定讓孩子回來參加她姥爺的發喪、火化、弔唁、追悼會、下葬等活動。我讓她自始至終陪伴著她的媽媽,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媽媽哭得柔腸寸斷、死去活來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內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親人時是怎樣的痛斷肝腸。我認為,這種親情體驗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在現在的不少家庭中,愛只是父母對子女的單向傾斜,而不能實現愛的雙向交流,那麼這種愛就是畸形的愛。孩子只有把父母給他的愛轉化為他對父母的愛,這種愛的種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種人間大愛正是這樣得以傳承的。當年幼的孩子學會了關愛父母之後,才有可能在她長大以後去愛國愛民,去尊老愛幼,去愛天下蒼生。
於是,爸爸坐在車架上,李雷雙手緊握車把,用力蹬動腳踏,車輪滾滾向前。可孩子畢竟還小,騎了七八百米之後,就有些體力不支了,額頭上也滲出了汗珠。最後他喘著氣停了下來,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每天騎車帶我上學也這么費力嗎?」爸爸說:「我雖然力氣大些,不過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邊那個上坡更費力氣。」
到了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騎著自行車送兒子上學。騎到上坡時,坐在後邊的李雷忽然跳了下來,用手推著車。爸爸非常欣慰。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應理直氣壯。
當家長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時,要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做他應該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葯或陪同就醫,不要怕耽誤他學習時間。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從要從引導孩子為父母做這些小事入手。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不敬重的言行時,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道理,不必多計較他的言行過錯,等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這種認識肯定是錯誤的。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讓孩子主持給爸爸媽媽過生日。家長不要只給孩子過生日,不給自己過生日,這對孩子並不好。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時和父母道別,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時先讓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和父母說話應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遜。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時,告訴孩子不能發脾氣,要體諒、理解父母的難處。孩子如果發脾氣或死磨硬纏,家長要始終堅持原則。家長千萬不要起初不答應孩子要求,孩子發脾氣了,家長讓步了;孩子死磨硬纏了,家長讓步了。這等於鼓勵了孩子不斷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苦。
總之是讓孩子看到、體驗到父母的難處,而不是只讓他聽父母說「我很辛苦」。
7、耳鬢廝磨中建立親情。
在孩子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要求孩子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親情培養,很多時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從這方面說,我不贊成孩子從上幼兒園或上小學起就到離家較遠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學校,因為這不利於親情培養。親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鬢廝磨中建立起來的。
8、用親情故事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家長一定要定期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談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難處和家裡的難處有選擇地告訴孩子。通過談話,可以讓孩子體驗親情,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女兒和媽媽吵架了,一氣之下,女兒轉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長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個面攤,這才感覺到肚子餓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卻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面攤的主人是一個很和藹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裡,就問:「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
「沒關系,我請你吃。」
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她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很感激您。我們不認識,而您對我這么好,可我媽媽,竟然常跟我吵架,還罵我。」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餛飩,開始往家走去,當走到家門附近時,一眼就看見疲憊不堪的媽媽正在路口張望……媽媽看到她,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來吃飯吧,再不回來飯都涼了。」這時,女孩的眼淚又掉下來了。
這個故事就很能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❺ 如何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做醫生久了,這樣的人也見了很多,當我們在許願的時候,往往會祝願自己的家人身體健康,但在我做醫生的這22年中,也見到過兩例,是催著我們盡快把病人弄死的家屬。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家屬要求快點弄死病人肯定也有很多難言之隱,但是讓一個醫務人員來結束一個生命,這絕對不是易事!

這兩個病人一個40多歲,一個60多歲,都還沒到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尤其是60多歲那個病人完全是有手術機會的。

所以健康最好還要掌握在自己手裡,超過40歲,每年做一次胸部ct,隔年做一次胃腸鏡。注意不抽煙,不酗酒,不要吃過熱過燙的食物,不要吃太多腌製品,讓健康與自己相伴。

還好在臨床上我們見到的多數都是與病人不離不棄的家屬,讓這些病友在最艱難的時刻,得到最堅強的支持!

❻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前些時候電視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部隊的一位軍醫,利用自己的積蓄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並親自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並積極支持丈夫的做法。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父母的言行,使他們8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從父母那裡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尊重、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雖小,不僅懂得關心父母,尊重老人,還經常到敬老院去給老人們講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這孩子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那樣的朴實而簡單。「我向爸爸和媽媽學習的還不夠。」這正是身教重於言教。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尤其要注重身教。

❼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我的女兒13歲,來對爺爺奶奶十源分孝敬,有什麼吃的,總忘不了他們,從來不頂撞老人,因此贏得了左鄰右舍的一致好評。這是因為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效仿"晨則省,昏則定"的古訓,但平時確實比較注重對她進行正面引導的緣故。記得從上幼兒園時,孩子還不太懂事,每次出門時,我們總是提醒她和爺爺奶奶說再見;放學回家,也不忘記提醒她和爺爺奶奶打招呼……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與爺爺奶奶的感情不斷加深。有一次,姑姑對孩子說:"你奶奶為了節約,每次飯剛好就把插頭拔掉,飯都燒成夾生的,好難吃呀。"誰知我女兒一本正經地告訴姑姑說:"姑姑,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話呢?奶奶幫我們做家務很辛苦的。"這件看起來很小的事,在我心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孩子心裡有爺爺奶奶,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

閱讀全文

與孝敬教育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老年人必吃的健康食物 瀏覽:93
醫院怎麼開失能老人證明 瀏覽:618
2013年沈陽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160
你們有退休金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440
70歲的人刑事犯罪規定 瀏覽:223
國家政策對軍人父母有哪些好處 瀏覽:899
70歲老人手指抽筋怎麼辦 瀏覽:170
幼兒繪畫重陽節 瀏覽:603
豐富老年黨支部活動 瀏覽:328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每月交多少錢 瀏覽:591
黃岡哪個地方有養老院 瀏覽:412
安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56
高考體檢檢查有紋身怎麼辦 瀏覽:476
孝順的感人 瀏覽:379
哪裡有養生葯貼 瀏覽:187
聘請退休人員用交社保嗎 瀏覽:502
廈門60歲以上 瀏覽:408
遼陽逸和居老年公寓離哪近 瀏覽:104
父母的親屬卡遺失怎麼補辦 瀏覽:989
60歲可以貸款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