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要燒紙嗎

重陽節要燒紙嗎

發布時間:2020-12-20 05:59:35

① 陰歷重陽節可以去給老人燒紙嗎

應該在七月十五燒紙。
重陽節,應該是孝敬健在的老人,是活著的老人的節日。
陰陽兩界是有區別的,怎可以混餚?

②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③ 重陽節要給去世的老人燒紙嗎

九九重陽,是提醒世人要記得家中的長輩,憶起哺乳之恩,又因為九為圓滿之數,九九又代表祝願老人的意思,這是給在世的老人的節日,不需要燒紙祭奠已逝先人,不然是畫蛇添足,因為九月為戌月,火庫之月,陽氣十足,燒也沒用,陰人不敢來收。如要追憶逝者,可以清明,中元,臘月時祭奠,可採取燒紙錢的方式,因為那時是陰氣之月,古人認為那時送紙錢,可以收到。

④ 重陽節還燒紙嗎

不燒紙。。只有清明節和農歷十月一號寒衣節才燒。。

⑤ 今天是重陽節給死去的父親燒點紙錢好嗎

燒紙錢這就是迷信呢!對祖先沒有一點點作用,給自己就一點心裡安慰而內已。真正有幫助的,容是為祖先持咒念經,為他們消除業障、祈福消災,不僅不花一分錢,而且效果比你燒100萬元的紙錢都要好。
——不過你要一定去迷信的話,根據民俗,燒紙及上祭品的時候念叨亡者或你要送給他的名字,他們就可以收到。如果你需要正規的祭祀儀軌,我也發在下面供你參考:

一、上供(五供、五穀、五果):
1、擺香案,神佛像居中,前面擺五供(香爐1具居中,插三枝香;左右2花瓶,插鮮花三枝或五枝,以單數為宜;左右燭台一對,插紅蠟燭。合稱「五供」)。
2、五供前面擺五穀(五種顏色的穀物,如大米、黑豆、綠豆、黃豆、花生等)、五果(五色水果如蘋果、橘子、香蕉、葡萄、梨子等),三杯清茶等,切記不可以放葷腥,否則有損神佛福德(因為成神則「不食人間煙火之物」)、也損害自己的福報。
二、點香(三枝香即可)。這個儀式一定是最先開始的。
三、跪拜(三叩九拜)
四、念祭文(這個可以簡短的說明祭祀的原因)
五、獻花;
六、獻果;
七、獻酒(若是佛教儀式,此處改為獻茶。一杯清茶即可)。將酒或茶從左到右灑在地上,同時心裡念神佛祖師的姓名。
八、禮成。

⑥ 冬至、除夕、初一、初三、重陽、到底給故人燒不燒紙

燒紙是寄託哀思,如果你想念故人,就燒,不想則不燒
並沒有文化上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
冬至、除夕、初一、初三這幾個都要燒
重陽,這個可能南方比較中,北方則不那麼重,特別是陝西,山西一帶

⑦ 重陽節能去世一個半月的中年人燒紙嗎

七月半即七月十五,這個說法源於佛教的孟蘭節,盂蘭節原意是敬賀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佛經《枷藍經》中有這段記載: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強的弟子,木蓮,他的母親生前作惡太多,死後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間苦。木蓮雖然神通力最強,卻始終要看著母親受苦,無能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讓木蓮宴請十方僧侶齋食,等十方僧侶為木蓮的母親誦經超度,也為騷擾木蓮母親的冤魂超度,讓木蓮母親可以得到安寧。因為七月十五接近收獲的季節,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熱也不冷的時候,所以最適合超度游離的冤魂。
後世便跟相仿效,統統在七月十五這一天齋宴十方僧侶,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後得到超度安寧。
這個故事和習俗自達摩先師傳到中國。中國人卻出奇地想到,與其請僧侶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纏繞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一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只是一個片面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游盪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鬼門正式大開的日子,應該是農歷的七月初二。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個至陰大穴就會打開,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間為他們而准備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點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機會等到鬼門重開,又歷游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們,最應該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擺開祭品,否則就會讓先祖餓了幾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們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時會認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緣,而忘記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後的那天,鬼門又會再開一次,讓鬼魂再次游歷人間。大概這兩次鬼門大開,就是地府的寒暑兩個假期吧

⑧ 重陽節能燒紙嗎

重陽節不應該燒紙。因為這個節日是中國的老人節,當然如果老人故去或是祭日就另當別論了。

⑨ 祭祖屬於什麼禮

祭祖屬於古代五禮中的吉禮,五禮分別是:吉禮,凶禮,軍禮,專賓禮,嘉禮。

吉禮:吉禮是五屬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關系、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凶禮: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凶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9)重陽節要燒紙嗎擴展閱讀: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漢族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

⑩ 九月九當天能不能去燒紙

這是不可以的。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要燒紙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養老金投保檔交哪檔合算 瀏覽:330
農村養老保險一次性繳納文件出處6 瀏覽:633
小米電視2S老年人用 瀏覽:735
養老帳戶總額是什麼 瀏覽:641
省市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瀏覽:842
乾隆的子女都不怎麼長壽 瀏覽:306
孝順父母壓住煩心事 瀏覽:475
統籌賬戶和養老金有什麼關系 瀏覽:411
安徽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633
關於養生類專業專科有什麼 瀏覽:834
去敬老院演出的心得 瀏覽:315
三亞的養老院哪個好 瀏覽:204
父親犯病如何照顧老人 瀏覽:992
20歲女存款60萬 瀏覽:825
詩經中有關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古代詩詞 瀏覽:843
家訓孝敬老人教育是教育子女 瀏覽:938
杭州周六哪裡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561
外籍華人退休金 瀏覽:673
最好的養老院有啥 瀏覽:735
桐鄉市老年大學官網站搖號名單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