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怎樣孝敬父母
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便輕而易舉地換來了兩個人對你一生的細心呵護。且不說幼時勤換尿布,童年時代燈下悉心教導,青年時代日夜牽掛,也不說平日里噓寒問暖,撒嬌包容;就說父母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討得一點糊口養命錢,便全數付與了子女,人世間,難道還有比為人父母更虧本的買賣嗎?
時光苒苒青春不再,轉眼間父母已霜鬢微白,看著父母一天天的蒼老,許多有孝心的年輕人也想通過努力讓父母「扭虧為盈」,給他們的余暉添點溫度與色彩。只是大多人會覺得無從孝順起,加上兒女們正青春年少,或求學外地,或謀生在外,或成家立業,肩負更多的責任與壓力,生活的煩惱與壓力已無暇顧及。於是,很多人會一邊感嘆「樹欲止而風不靜,子欲養而親不待」,一邊把孝順這件事兒壓到思維的某個角落,只在某個不經意間才會想起。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父母給自己的不夠多,但我們捫心自問,自己對父母的愛足夠多嗎?如此,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說自己的父母不好的呢?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保護我們的,當自己成長時,會有許多因為工作學習而無法回到家中與父母一同吃飯談心,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老人寂寞著,順是我們最基本的品質,是讓我們把孝順父母放在最首要的位置。然而,孝順難道就只是提供衣食住行嗎?其實不然,父母都是善良的天使,一個眼神,一句暖語,一點點禮品,早已讓他們開心不已。
其實,只要你真正的想去行孝,在哪裡,用什麼方式,都能夠表現出我們這顆孝心來,這個一定要落在心裡上,那麼,行孝具體應該從哪幾方面開始去做呢?
1、悅親(禮敬父母)
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是順還是逆,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對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是孝順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頂撞,不耐煩,都會極大的減損我們的福報。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了,真啰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等等這樣的話。這種行為言氣最傷父母的心,切記,在任何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要禮敬父母,尊重父母體會他們的感受。
於丹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說過,孝敬父母什麼最難?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有人認為,買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就是孝順父母,其實,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我們要經常對父母微笑,經常敬重地對待他們,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每天認認真真看著父母的眼睛,跟父母交談幾分鍾,不嫌棄,不抱怨,想對父母發脾氣時克制一下,始終和顏悅色對待父母,她們就會生活得開開心心的。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好臉色不用花錢去買,不用向誰去借,也不用交學費去學,更不需要什麼力氣;可現實中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2、幫父母做家務
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田。我們在為父母做家務,其實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報,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地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那就更要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多為父母做家務分擔辛勞。
3、常懷恭敬之心
在父母面前要常懷恭敬之心,做人懂得禮敬退讓,也懂得心懷感恩,很多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不需要父母照顧了,就不在理會父母,即使偶爾想起來,也只是象徵性的給父母買點衣服,送點錢,覺得自己孝順父母了,其實這種行為就是最大的不孝。真正的孝順不在貧窮,不在物質,不論何時何地,貴在那顆心。
4、幫父母洗腳
談到給父母洗腳,可能很多人覺得有些難為情,事實上我們哪怕只給父母洗一次腳,感覺就會很不一樣。古語說:「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老根先衰,人老腳先衰。」我們為父母洗腳一方面可以讓父母變得更加健康,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在找自己做人的根,那就是我們的父母。相信大家平時,可能都覺得自己很愛父母,也會給父母錢,給父母買東西,做這些當然也很好,然而這都不及為父母洗一次腳來的真實、貼心、真切。想想父母為我們操勞了多少心,受過了多少罪,洗腳實在算不了什麼。
孝,為德之本,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謹慎遵守的;百善孝為先,行孝道不僅是作為兒女應盡的本分,也是在培養自己的福德。人生於天地之間,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切記一定要行孝道。
2. 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怎麼樣孝敬父母
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 (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 只要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 ,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這么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
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是從小就不抵觸父母的人,因為他從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氣生助,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說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壞話,一說就完蛋,別想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
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
供養父母,則是增長資財最快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 不管一個人怎樣說自己的心地孝順,一個人不供養父母,他這個窮字非常大的寫在臉上。
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啊。
平時多少都要拿出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借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借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抵觸頂撞父母的人,怎樣改過來呢?
1. 佛像前好好懺悔自己抵觸頂撞父母師長, 一件一件事的想, 一件一件的懺悔. 你想得出來的, 馬上懺悔. 造業後要盡早懺悔, 能懺悔多少懺悔多少.
然後把你感覺到父母對自己好的事一件一件的想, 一件一件對佛說
然後來重點了, 開始磕頭, 磕頭磕下去一個, 別急著起來, 要說一句: 弟子從今以後再也不抵觸頂撞父母了. 要磕頭108個, 磕一個要說一句.
2. 得到父母原諒, 這一點至關重要.
打個電話給父母, 怕你不好意思說肉麻煽情話(其實就是應該說的時候了, 因為這就是解怨結真言啊), 你閑聊式的不經意說說也好, 比如: 我覺得以前老是抵觸頂撞你們真是不對, 哎, 對不起噢. 以前我經常惹你們生氣, 讓你們身體都不夠好, 哎, 對不起噢, 我覺得我要是有我這樣的小孩, 我一定經常都堵氣在心裡經常都不開心.
我朋友這樣來一句, 從來都惡聲氣對他的父母很意外, 然後說: 沒有對不起, 其實你小時候很乖. 結果變成父母開始贊美他, 他更意外.
3. 經常發簡訊關心父母, 比如爸爸晚上早點睡, 少喝點酒.
我敢肯定你的父母會把這條簡訊偷偷反復看上無數遍.
從小抵觸頂撞父母的人, 要每天發一條簡訊關心父母, 或者問候父母, 或者說點幽默話逗笑父母, 每天都要.
4. 從此再也不要抵觸頂撞嗔恨父母, 多對父母笑笑.
父母說話我的嘴角要像上彎, 綳著臉最笨了. 而高聲發氣, 聲音會比狼叫還難聽.
父母說得對, 我就說對.
說得不對, 我也說對, 有道理.
說得實在我接受不了, 我就無奈又可愛的笑笑. 叫我裝個頑皮可愛, 不是難事吧?
口舌上爭什麼呢? 口舌爭從來解決不了問題, 只會讓父母難過.
想不想將來的小孩子高聲抵觸頂撞擺臉色你? 不想就趕快改過來, 不然這個因果逃不掉, 每天都被小孩惹一肚子氣, 至少二十年如此, 夠嗆.
5. 不抵觸頂撞父母, 也不要再抵觸頂撞其他長輩, 上司. 我要貴, 就一定要尊長, 否則我貴不起來的. 我抵觸頂撞父母的時候, 要明白, 這就是古人說的"賤", 這就是定貴賤的地方.
菩薩為什麼恆順眾生?
因為他福大, 智慧大, 所以他不會去做折福事.
我們沒福氣的人, 就老是做折福事, 而且 抵觸頂撞父母的人, 就是最沒福報的人, 生活中沒有一樣順遂的, 我見過就算聰明讀書成績好, 可關鍵考試卻會砸.
伸手不打笑臉人. 笑一笑很重要, 父母嗔我笑, 父母怒我笑, 父母不高興, 我連忙軟語上前謙虛可愛的問有什麼事. 我這樣柔順可愛笑容的對待父母, 父母怎麼可能對我沖得起來? 連批評我都不好意思.這個是轉父母最重要, 最有效的方法. 我朋友的母親看她就發怒發嗔, 什麼話傷人就說什麼, 歇斯底里得很, 就這樣已經二十年了, 可是她就做了一個月對父母始終是笑顏軟面軟語, 搞定了, 母親看她可順眼了, 一點兒不想批評她.
我要有轉父母的態度, 我就用柔順可愛笑容民主去轉他們. 而不是他們發氣, 我就頂, 我這是被轉了, 入魔了. 如果不理睬父母, 讓父母有氣憋心中, 下面馬上會提到, 很嚴重.
經常在心裡一遍一遍的對父母說對不起, 一遍一遍真誠的對師長, 對自己傷害過的眾生說對不起.
8、父母如果不高興我說的話. 我切記不要讓父母留氣在心中, 因為這樣其實很嚴重.
父母心中堵一絲氣, 我當天的工作, 考試, 乃至般般事, 都不會順利的. 而且父母自己憋氣在心, 他自己要生病, 我自己要生頭痛病. 我要是知道父母有氣不管, 那真是太嚴重了, 這就是長期倒霉日子的預兆. 古人看你氣色就知道你什麼不順, 你抵觸頂撞父母,臉上馬上大大的寫上貧賤, 讓會看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父母掛我的電話,摔我的電話,我要盡量短的合適時間就打過去,盡早的消除父母的氣,我一定要陪好話,要記住: 目的就是化解父母心裡的氣, 我說什麼不重要,父母說什麼,不重要.
9. 過去自己如此抵觸頂撞父母, 輕賤尊長毀滅的福德太巨大了.要把福德找回來,只有每天帶著孝順感恩的心給父母洗腳, 自己端水倒水, 要細致的洗, 洗干凈要用乾爽的毛巾擦很乾(擦不幹容易爛表皮), 把父母的襪子穿好, 注意襪子不要穿出褶皺, 不然咯腳的, 穿好襪子褲腳要放下來,要細心,要溫柔,要有愛。
10. 每個月的工資無論如何都要抽部分出來供養父母. 恭敬孝順拿財物供養父母對改財運是非同一般的好.
11.爸媽叫我們,我們要馬上應聲,不能拖拉。爸媽叫我們做事,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
如果一個人生活上般般都不如意, 受盡各種痛苦折磨, 這一般都是因為從小抵觸頂撞父母.
我觀察到網路上很多女孩子最痛苦的就是感情.
姻緣本來就是和合二字, 經常抵觸頂撞父母, 是絲毫和合氣都沒有的, 搞到全身戾氣, 所以無法有順遂和睦的感情.
父母, 長輩, 上司是什麼呢
父母生我, 所以是生助我;
長輩, 上司, 長生幼, 也是生助我;
感情對象是什麼呢
對象, 對象, 相對之象, 就是對沖我;
沒有父母師長生助你, 對象來和你較量, 你就要受欺負.
所以想要姻緣好, 第一個就是不要再抵觸頂撞父母師長, 經常讓父母師長喜悅, 讓父母師長來生助你, 這樣感情就欺負不了你
現在開始, 立刻改, 不出一年, 好姻緣就到 。
孝順父母生出的氣蘊,是天地間至貴至珍生氣最強的氣蘊,養得住一切福德,鎮得住生活中各種不順包括擔心憂愁恐懼.
3. 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4.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
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體諒父母
5. 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應做到哪幾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聽從父母的教誨,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2)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3)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 (4)贍養父母。(物質,精神) |
6. 生活中你是怎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親談一談
孝敬父母除了精神和情感上以外,我認為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內也很重容要,因為老年人年邁體弱,已不能象年輕人那樣隨心所欲的從事日常生活活動,比如坐高椅子彎不下腰,洗不到腳掌腳趾縫,坐矮凳子站不起來,還會因體位性低血壓而跌倒造成意外傷害。給父母洗一次腳不如能夠讓父母睡前洗洗腳。
7. 日常生活中,你都是如何孝敬自己父母的
百行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從小到大牢記在心的責任。小時候我們無能為力,所以我們才要努力學習,為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前途,還有父母的期待和恩情。這個世界上能夠無條件為自己付出的恐怕只有父母了,所以無論我們是否有作為,孝敬父母的步伐永遠不會停止。而我們孝敬父母最好的途徑就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僅僅在物質上,更多的是心靈。孝敬父母不僅僅在嘴上,更多的是實際行動,試著了解父母需要什麼,然後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在日常生活上的小小陪伴,他們也會很開心。隨著年紀越大,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質,而是陪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