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恭賀圖

重陽節恭賀圖

發布時間:2024-12-17 18:26:30

Ⅰ 中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

拓展資料

形成: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由猿到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文獻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得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完成,後來得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源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

Ⅱ 九月九節日的來歷

九月九即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恭賀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度擔心父母是什麼症狀 瀏覽:161
軍隊退休幹部退休工資包括哪些 瀏覽:194
怎麼給全家辦體檢 瀏覽:915
汽車駕駛證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744
單位養老基數怎麼改 瀏覽:719
農村養老保險脫保該咋辦 瀏覽:129
2o18年四川企業退休工人漲工資 瀏覽:452
2016湖北省養老金漲幅 瀏覽:89
幼兒緣60歲生雙胞胎視頻 瀏覽:661
吉林怎麼查個人養老賬戶 瀏覽:183
富陽社保退休電話 瀏覽:138
測老年痴呆答案 瀏覽:470
60歲後每個月的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315
無錫補發的養老金什麼時候發 瀏覽:883
老年人三高如何養生保健 瀏覽:153
老年人總是頭暈是怎麼回事 瀏覽:521
失智老年人的行為和精神症狀簡稱什麼 瀏覽:929
女孩重陽節出生好不好 瀏覽:402
解決民生養老機構的對策 瀏覽:826
社保領退休養老金死亡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