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什麼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4-12-12 10:02:41

①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傳數千年。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其意為:「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尊重他人的長輩,呵護自己的子女,進而愛護他人的子女。若能如是,國泰民安的理想就如掌中之物般容易實現。」
一天,帶兒子在在影劇院附近吃烤肉,一個步履蹣跚,滿臉皺紋的老人,手裡提著幾袋子苜蓿、蒲公英、小蒜潺潺弱弱的走到餐桌跟前,用微弱的聲音問:「一袋2元,有人要嗎?」隔壁桌的一個中年男人,吃著烤肉喝著啤酒極其不耐煩的拜拜手,大聲地呵斥著老人:「走開,我們不需要。」表現出對老人極大地不尊重。看著老人離去的背影,我的內心非常難過,老人一定是生活所迫不得已才出來賺點零花錢。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足夠的尊重?作為老人的子女是不是應該多關心關心老人,至少讓他衣食無憂?我們終將也有老去的那一天。
尊老、愛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孩童時代,也都有衰老的一天。與此同時,尊老愛幼又是一種社會責任。因為尊老愛幼是保證家庭的和睦幸福的保障。而家庭又是構成人類社會的細胞。和睦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讓我們從今天起,從自己的身邊做起,關心自己的長輩,孝敬父母,尊敬身邊的老人。讓老人們度過一個幸福、祥和的晚年。

② 「孝親敬老」是什麼意思

③ 孝親敬老春節民間習俗

敬老習俗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說過:「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載於道路矣。」意思是學校要重視用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去教育學生。少者行路時遇見頭發花白的老人,不論相識與否,應幫助老人攜帶背負頭頂之物。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即不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還應尊敬別人家的老人。

為了使敬老、養老形成風氣,歷代封建王朝對尊敬老人、贍養老人,都作過一些具體的規定。

據史書記載,周朝每年都大規模地舉行一二次「鄉飲酒禮」,其目的是「正齒位,序人倫,敬老重賢,息事端,敦睦鄉里」。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民無寧日,但仍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老人全家免賦役。

漢代尊敬老人更是蔚然成風。漢文帝明確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大米1石、肉20斤、酒5斗。同時規定:「凡孝子親者人帛5匹」。由於漢代統治者大力提倡敬老,因而敬老之俗,屢見於史書。《漢書•食貨志》曰:「人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斑白不提攜。」《漢書•地理志》記載,山東新泰、泰安一帶,瀕臨洙水和泗水河,過河時,年少者常攙扶老人過河,並代他們攜帶東西。久而久之,「長老不自安,與幼少相讓」。

唐代規定:「男人七十,女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給一子侍。」

明代對老人有三種優待,一是「尊高年」,二是「設里正」,三是「優致仕」。

清朝的「千叟宴」更為後人津津樂道。1772年,康熙帝69歲生日時,曾邀請全國70歲以上老人赴京應宴,參加者有2417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更加重視尊老敬老,並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從法律和政策上作了明確的規定和有力的保障。

④ 為什麼要孝親敬老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當今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孝親敬老的意思是孝敬老人、敬愛老人、親近老人。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一種良好情感的傳承與發展。
「孝」最核心的內涵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重老人,關愛老人精神及物質生活。孝文化所強調的對父母的愛心、感恩之心,是一個人道德行為的開端,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所在。
我們如今的成長離不開當年長輩的辛勤養育,辛勤教導。

閱讀全文

與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老師的標准 瀏覽:742
一個孝順的兒子和他的父親英語怎麼說 瀏覽:738
孝順的都不是 瀏覽:486
退休返聘人員是否需要交社保 瀏覽:190
50歲男生 瀏覽:376
今天我學會了孝敬 瀏覽:142
老年人腳麻腿軟是什麼原因 瀏覽:51
老人為什麼會長紫色斑 瀏覽:241
老年人血栓治療 瀏覽:415
廣州老年大學2019年春季招生 瀏覽:840
50歲了生孩子怎麼還出奶啊 瀏覽:551
南沙養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253
東營美年大體檢怎麼樣 瀏覽:408
2017年安徽退休養老金調整 瀏覽:27
慈鉻體檢中心國內有多少家 瀏覽:260
東莞老年大學設計單位 瀏覽:647
徐州結婚女方要給男方父母買什麼 瀏覽:569
老年大學二胡班科班 瀏覽:481
你認為哪個地方適合養老 瀏覽:162
重陽節在秋季的什麼秋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