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茱萸插在哪裡

重陽節的茱萸插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4-08-23 07:43:55

1. 重陽節插茱萸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插茱萸的寓意:能驅邪治病。

插茱萸是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

民俗特色:

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相傳始於東漢,晉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歷史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秋高氣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茱萸被認為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或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興,並把重陽節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

直至民國時期,一些文人秋季聚會請貼的常用款式為:「×月×日,登高萸觴,候光。」到民國以後,茱萸風俗逐漸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著。

2. 唐代時期,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十分普遍,這有何養生之意

插吳茱萸的習俗始於東漢,流行於晉代。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認為山茱萸能驅除疾病,帶來庇護。所以重陽節的時候會採集山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門前,有的簡單加工做成香囊,還可以用來釀酒保健。

山茱萸的別稱「驅邪」是重陽節的重要象徵。人們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包。把山茱萸放進去戴上。叫考努斯的眼袋,頭上插著東西。古人認為重陽節爬山插吳茱萸可以驅蟲、防潮、防風。於是人們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或磨成香囊,或戴在頭上。大部分是婦孺穿的,有些地方也有男士穿的。

3. 為什麼古代重陽節要插茱萸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與茱萸數態的關系,最早見於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3)重陽節的茱萸插在哪裡擴展閱讀:

茱萸雅號「辟邪翁」薯哪源,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解。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緩沒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茱萸插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西老年大學2019年招生計劃 瀏覽:519
沒有多少父母會承認自己錯了 瀏覽:388
養生堂萎縮胃病吃什麼葯 瀏覽:462
關於重陽節尊老愛親的正文 瀏覽:124
退休金2015新政策子女代領 瀏覽:442
自由買社保55可以退休 瀏覽:593
70歲閃婚 瀏覽:588
老人婆過生日應該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835
兄弟父母過世如何發信息安慰 瀏覽:53
上海老年大學素描班招生 瀏覽:939
老年人吐血拉血 瀏覽:850
尊龍孝敬養母嗎 瀏覽:545
怎麼照顧晚期艾滋病父母 瀏覽:724
假裝養生怎麼做好 瀏覽:981
養老保險6萬多元退休開多少錢 瀏覽:285
2019秋季同濟老年大學招生目錄 瀏覽:128
60歲打鐵 瀏覽:704
父母犯錯了你該如何勸說 瀏覽:175
老年人騎多少英寸自行車 瀏覽:958
揚州中醫院170體檢查哪些項目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