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有感作文90多字
重陽節有感
夏日的午後如不是烈日當空,風吝惜每一絲去趕走熱氣,那便是氤氤氳氳,天空中的雲陰沉地游盪著,悶熱地透不過氣來,格外地引人入眠,連知了也沒有了那份好興致——在樹上 鳴叫,在這樣的一個午後„„
暑假的最後一天,放下昨日摸底考試的緊張嚴肅。我出乎尋常地有心情隨著外婆去探望一位高齡86的老太太,外婆從前的同事。漫步在彌漫著濃郁浪漫氣息的衡山路上,兩旁茁壯的法國梧桐遮擋天空,路過綠蔭密布,庄嚴幽靜的國際禮拜堂:走過異國風情的酒吧:起身於路邊歐式的鐵制長椅,我們來到了一家掛著「梧桐情侶茶座」標牌,古色古香的建築旁,轉入一個社區。真是別有洞天啊!沒有了街上的繁華,卻是別有的幽靜質朴。走到路的盡頭,一扇鐵質的小門已被綠色爬滿,裡面竟是一幢幢一模一樣小巧玲瓏的別墅,真是要尋尋覓覓一番,好不容易找到了66號,到了樓下按響了紅色木門上一個寫著「周」字的門鈴,等呀等,約摸過了4、5分鍾,我已不耐煩地在門前踱來踱去。終於門吱呀呀地開了,從裡面出現了一位身著藍色布衣的老太太,滿頭銀發,步履蹣跚,可是卻一點也瞧不出頹唐的神情,眼睛依舊炯炯有神。當她一開口,我不由得下了一大跳,她說話十分緩慢,一個字一個字地斷開,好似有什麼卡在喉嚨中,我不免感嘆又是一位可憐的老太太,歲月滄桑啊!當我們手腳便利地上了樓梯,老太太卻一步步的爬著,外婆直喊小心。走進她的家,二室一廳干凈整潔,步入客廳,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便是三個美麗姑娘的照片,十分引人注目。外婆們開始了話題,久別重逢,自是特別激動。我雖然不是文靜內向的個性卻也坐下來慢慢的傾聽。 原來,照片上的三人是老太太的女兒,個個出色優秀,在異國他鄉,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們,而且十分優秀,他的一個外孫女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會主席,照片上的獎牌閃閃發光,博士帽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榮譽,說到這里場外的天空依舊陰沉,老太太的眼裡卻閃出無限自豪驕傲的神采,可是不一會又黯淡了。她日日盼,天天念,一年也就只有一次團圓吧,!大部分時間也只能對著照片思索往日美好的回憶,望洋興嘆。女兒們功成身就,卻要母親一人空守房屋,在中秋佳節「舉杯空邀月」,這太殘忍了,窗外閃過了一道閃電,隨即便是隆隆雷響,「嘩」瓢潑大雨傾盆而下。我因為疲倦,合上了雙眼。一覺起來,時鍾已從1點滑到了3點。老太太還在敘述著自己的往事。
雨還在下,老人還在談,夏日的午後我聽著一個人的人生感言。當我們長大後,羽翼豐滿,有了自己的天地。我們是否還會回到父母的懷中?一生忙碌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又何嘗不希望他們留在身邊共享天倫之樂呢?內心中充滿了矛盾。當我們在異國他鄉,是否會想到至親至愛的父母呢?都說「誰言寸草心,報答三春暉。」人們啊,千萬不要忘記報答父母,一句關懷的話語,時時通訊比任何金山銀山都要打動人心。至少將來,我的父母不會像老太太一樣 或許這就是夏日的午後,我的隨想吧!
回想起在夏日的感想,在重陽節之時別有感慨吧。
2. 九九重陽節班會觀後感作文
《每天進步一點點》這篇文章是我從《文萃》雜志上看到的。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使我們充滿力量,不會被困難擊敗。
這篇文章乍一看不長,仔細一讀,卻發現它竟蘊涵著如此深厚的哲理。《易經》上說:日新之謂盛德;《尚書》上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名言都講述了同樣的道理:每天都進步的人,是不會被困難擊倒的。
記得每次臨近期末會考時,我總會信心滿滿地列出復習計劃。今天做這本練習冊,明天做那個模擬試卷,後天背誦幾篇課文……猛地一看,覺得自己的復習計劃很圓滿,幾乎所有內容都包括在內。誰知,第一天、第二天還可以按照計劃復習,可從第三天開始,新鮮勁兒過了,便開始找各種理由偷懶,自己糊弄自己,到最後乾脆放棄計劃,不幹了!
現在想想,我其實是一次次放棄了使自己進步的機會。我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卻忘記了應該踏踏實實地去做每一件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由於比別人聰明多少,而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堅持不懈地改進自己。"想起書中的這句話,我覺得是那麼貼切。是啊,沒有人不想成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其實,成功的秘訣無非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它會使你每天都品嘗到新鮮的滋味,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一種快樂。
3. 求重陽節的來歷觀後感作文一篇
and he always text to his friends or received so many sms.More is answer some calling what make us can't learn attention at blackboard.
I have two suggestions.First,prohibit used mobile phones in the school.the second is if you need bring it in the school,must be shut down ring the class.
thanks
my sincere
Li Ping
4.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初中作文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後又重陽,它代表
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後,不管多麼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
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裡默默想著:怎麼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
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
句話:「奶,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麼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於說出了那句話。
「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
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發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彷彿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並不會帶走爺爺奶奶
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5. 初中暑假作業 5篇讀後感,300字左右即可.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
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們取得真經靠的是,堅強的意志,不屈不撓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這樣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蝦雖小,卻能游過大海。燕子雖小,也能飛越垂江。」沒有什麼做不到的,關鍵是要肯做,要有恆心,堅強的意志。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精神:堅強,恆心……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水滸傳》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是部龐大、復雜的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並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結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們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狠勁的批判一下萬惡的封建主義對人性的摧殘。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小說中的人物不下於七十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小說著重刻畫了覺新這個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的熏染的人物。他的一生陷入極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強了這個人物的悲劇力量。 我問自己,家是什麼,家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不可以回答,但我可以肯定,家的真正含義一定不會是《家》裡面所寫的那種壓抑,封建,勢利……那種時代早已過去,那樣的家庭也該成為歷史。《家》無情地鞭撻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罪惡,同時也昭示了那積極,熱烈的青春,惟有那旺盛的青春才會敢於追尋那美好的夢想!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6. 重陽節感想的作文怎麼寫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更代表著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
這個節日裡面,不止這個節日里,無非就是給老人捶捶背,斟一杯茶,幫他們洗洗衣什麼的,多多孝敬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除了做做些家務,做做一些菜,也不會為我們做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最疼我們了。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吃的留給自己吃,沒見過他們大手大腳地花錢,沒見過他們很少給自己添過新衣。他們都省的省的,拿好的給我們,那衣服補了又補,看著心酸……
秋風起,天氣涼。奶奶總問我:「穿這么少,冷不冷啊?」這時,我便變得不耐煩的轉過頭去,很煩躁的說:「不冷不冷!」。心想:奶奶可夠啰里啰嗦的了。有時往往沒等奶奶說完,我就會不耐煩的說上一句:「行了行了,整天說這句話,耳朵都快長出繭子了。」「誒誒」奶奶邊說邊吸著鼻子,好像有什麼纏著她的鼻子一樣。這時,我終於忍不了了,說出了我這些年對她的意見像苦水一樣倒了出來:「吸什麼吸,不覺得難聽嗎?還有,您能不能洗手別那麼省水,現在又不是不給你洗手,就是您的節約,就讓我覺得心酸,衣服為什麼要補了又補,您可以叫爸媽買啊……」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奶奶聽了,沒有罵我,只是眼中閃著淚光,走開了。這時,媽媽聽見了,馬上下樓扇了我兩巴掌,拉我到房間,開始教育我:「你不可以這么沒禮貌,她是你奶奶,你爸爸的媽媽,你不可以說你自己的奶奶壞話,這么多年來,你都不知道她為你付出了多少……」跟著,媽媽說了奶奶為我做的那些感動的事情,我聽了,眼淚不聽話的落下……回到過去想想,都是我的臭脾氣作怪,我在這對我親愛的奶奶說:「奶奶,對不起!」
歸根到底,也就是要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讓他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能感受到我們的重陽敬老的美德!古代有孔融讓梨,現代有許多敬老楷模,就讓我也加入進去這個美德行動中去吧!
7. 初中300字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這本小說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親身經歷。保爾?柯察金是書中的男主角。保爾經歷了工作、生活、家庭、愛情、朋友種種考驗,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變成了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最後在殘忍的戰爭中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卻始終保持著樂觀開朗、無私無畏,為革命事來奮不顧身拜態度,他的精神是可佳的,永不被後世所遺忘。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段曾為無數父輩、祖輩所宗信的話,在今時今日意義仍在,它可以激勵人們珍惜光陰,重新感悟一遍人生的真諦和價值,在走每一步前擁有堅實的基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通過烈火煉成。在冶煉的過程中總不免要遭受各種焚燒,但千萬不要抱怨世事的無常,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應該感謝上蒼賜予我們這些困難與磨煉,終有一天,我們會通過困難長大。正如同保爾一樣,他雖然曾被朋友出賣,被戀人拋棄,但正因著這些風吹雨打,才使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念豐厚了,成為了一個信念崇高,志趣高尚的偉人。
8. 讀後感四年級三百八十字重陽節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裡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游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里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裡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考試吧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說阿囡啊……放學後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過年奶奶為了勸說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松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後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9. 讀後感:寫在重陽節之後
[讀後感:寫在重陽節之後]
重陽節的第二天偶爾看到張惠雯的《垂老別》,寫的是在太平年代下王老漢晚年的悲慘生活,不僅潸然淚下,讀後感:寫在重陽節之後。即可恨王老漢兩個的兒子媳婦的自私無德,又可嘆我們國家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
小說的題目應該取自杜甫《垂老別》,在杜甫筆下,主人公因為戰亂,膝下子孫均已戰亡,不得不泣別老妻去應征。「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棚室居,塌然摧肺肝」。
文中的王老漢和老伴拼盡一生心血,幫助倆個兒子成家自立,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卻落得無立錐之地,只好在野地里搭了間小泥屋艱難度日。老伴死後窩棚也被風雪壓塌,而比風雪更無情的是,倆個兒子把他當做累贅包袱一樣推來推去。最終王老漢在垂暮之年,以老邁之軀,無奈悲涼地背井離鄉。造成王老漢悲劇的不是戰爭,不是貧窮,而是在現實利益操控下的人心的荒蕪、親情的凋零、良知的泯滅。我們的社會在GDP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的同時,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去節節敗退,我們正得到著並失去著。
小說以第三人稱方式來描述王老漢和他的心理活動,就是為了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充分感受他的內心世界而產生強烈的同情,讀後感《讀後感:寫在重陽節之後》。王老漢不願自己成為兒子們的「累贅」,不願他們的家庭為了他而起紛爭,所以他面對任何人都誠惶誠恐,陪盡小心。他的心裡又充滿了無限的凄涼辛酸,最典型的情景,他在二兒子家的沙發上卷縮了一夜無眠,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聯想,回憶,幻想:童年時媽媽送給他一塊熱騰騰的饃饃;青年時渾身冒著汗拉著父親去求醫;明天即將發生的兄弟反目;已過世的老伴的滿面愁容;出門自己偷偷死掉的大黃貓;可以尋死的光禿禿的林子……人生的溫暖與冷落,歡欣與悲苦,眷戀與訣別,萬千的滋味煎熬著主人公和讀者的心,不由得你不淚如雨下。
最後王老漢決定以不辭而別的方式離家出走,出走前他來到老伴的墳前添上一把黃土,陪著上學的小孫子走上一段,以及最後對老牛的細細叮嚀,直看得人塌然摧肺肝。
小說以一句「不能怕走路,路還長著呢,多著呢。」結尾。讓讀者似乎看到一個年邁老人疲憊蒼涼的背影邁著沉重遲滯的腳步漸行漸遠。如一根現實的長鞭抽打在每個讀者心上。
〔讀後感:寫在重陽節之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0. 重陽節的傳說讀後感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1] 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