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山麻糍節的來歷
江山麻糍節起源於當地勞動人民秋收後慶豐收祭拜天地神靈的儀式,已經沿襲了數百回年。按照傳統儀答式,家家戶戶都要擺酒席,准備祭祀用品,扛著神像遊街。
一些村民說,「老佛節」向來是村裡最熱鬧的事,也是最「鬧心」的事。前幾年,「老佛節」都成了比面子的日子:誰家的客人多,誰家的面子就大。曾經有人家連擺一個星期的酒席,宴請客人數百之眾。
(1)重陽節麻糍香擴展閱讀
麻糍節的習俗就是吃麻糍,吃完了還得帶著麻糍回家給家人吃。所以,大家是吃了在肚裡,還帶著手裡的。人們常常都說「打麻糍過中秋」。
麻糍節的實意是讓親朋好友有個相聚的機會,由於麻糍與當地方言無事同音,有平安無事之意,也寄託著親人平平安安,事事順心,同時,也寓意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美好的嚮往。
㈡ 怎麼自製麻糍好吃,4種家常麻糍的做法
用料
黃豆紅糖粉
糯米粉
玉米粉
麻糍的做法
黃豆洗凈,小火炒香,微焦。用料理機磨成回粉。加入紅糖拌答勻
玉米粉用開水燙成團,再加入糯米粉,依據干濕情況酌量加水。玉米粉量不用太多
面團揉到不粘手即可。按自己的喜歡搓成團子
鍋里燒開水,下團子。用勺子不是攪拌下,防止粘連
煮至團子浮起,再點兩次冷水
將煮熟的團子撈出滾上黃豆紅糖粉就可以開動了
㈢ 麻糍怎麼做好吃
麻糍為宜豐、潭山、天寶、同安、鼓浪嶼、花橋等地傳統米餜,麻糍由當地特產糯米做原料。其米粒粗而短,粘性介於糯米和梗米之間。該麻糍具有軟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飽食不膩等特點。先將糯米碾白、洗凈,浸一天一晚,濾干蒸熟,倒入竹盤內拌適量鹼水,米飯成金黃色後,用甑蒸第二次,上大氣後倒入石臼內,用竹(木)桿舂至不見米粒,表面光滑時,取出搓條,切成長8寸、寬1寸半、厚1寸左右的長條,或填入有花紋的模具內壓成圓形餅狀,冷卻後漂入鹼水內。吃時切成片,放入鮮湯內煮熟,加大蒜、辣椒、醬油、味精等調料,或水煮、油炒後,拌白糖或加食鹽皆可。做麻糍得先將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脹足後淘盡瀝干、上蒸桶蒸熟後,放在石臼內搗爛成團後起舂,再趁熱拉成厚薄相當的粉團,然後嵌以餡。做清明麻糍時間遲早因用場而異。要上新墳的最早,春分後三天就要做了。做麻糍時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勞力。因此,常常與兄弟叔伯或鄰居相約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現身手,既忙碌又鬧熱。年輕力壯的男子在輪番用搗杵(有檀樹和石頭兩種)用力搗麻糍,還有一人專門負責在搗的時候加水。
麻糍,搗的人大汗淋漓,掭的人熱得不時發出噝噝聲。主婦和幫忙的女人們也在張羅著燒火上蒸,准備好攤麻糍用的團背(竹籩)、面板以及調理好餡等。在這里最湊熱鬧的主角要算是小孩子,他們硬是擠在一起圍在石臼邊看熱鬧,等著吃熱麻糍。年紀大一點的長輩也大多在那裡,抽著煙,喝著茶談笑風生……
用來嵌麻糍的餡種類不少。有豆沙、豇豆、油麻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用鹹菜餡或其它混合餡,也有將山裡的棉花青(紹興稱艾)預先剁成碎末搗進去做成青麻糍的。麻糍的吃法也很多,可油煎、可火烤……
㈣ 紅糖麻糍的做法
台州小吃紅糖麻糍製作方法
紅糖麻糍原料:糯米粉 1斤澄面 0.4斤紅糖白芝麻蒸4分鍾 1、用溫水揉好糯米粉。 2、用開水揉好澄面。 3、將糯米粉和澄面合揉成一團。 4、將面團分成兩塊,壓扁放在碟里(碟子表面刷層油,以免粘住),放在蒸鍋里蒸4分鍾(時間不能太長,太長面團會變軟)。 5、將蒸熟的麻糍放在鍋里煎至兩邊發黃,鋪一層紅糖和炒熟的芝麻,捲成筒,切成塊。
糯米5000克,花生仁1250克,白芝麻250克,白/紅糖2000克,蜂蠟50克,花生油1500克(約耗100克)。
麻糍的特色:
嫩糯香甜,餡料細膩松化,頗有風味。
教您麻糍怎麼做,如何做麻糍
1. 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撈出,加入適量清水磨成米漿,盛入凈布袋內,扎牢口,壓干水分(約3小時取出),倒出,將干漿掰散。
2. 籠內鋪上凈紗布,倒入干漿粉攤平,用旺火蒸約30分鍾取出,倒在鋁盤內,晾涼揉20分鍾,製成熟粉團。
3. 小鐵鍋置中火上,舀入花生油50克燒熱,放入蜂蠟煮化,起鍋泛卻,凝結成蜂蠟油塊,然後雙手抹勻蠟油,將熟粉團搓成圓長條,摘成200個小丸子,每個重約37.5克,搓圓後稍按扁,成麻糍塊,疊在盤上。
4. 炒鍋內加清水500克,放入白/紅糖熬成濃液,倒入鋁盤內撥散,待冷卻凝固後,搗碎,研成"糖砂"。
5. 炒鍋置中火上,將花生油燒熱,放入花生仁,炸酥後倒入漏勺,瀝去油,晾涼,去紅皮,研成末與糖砂一起攪勻,盛入大盤內。白芝麻洗凈,用笊籬撈起,瀝干水分,下鍋炒酥,取出,研成末,另裝入盤內。
6. 每塊麻糍團用小刀從中間切開,填入糖砂花生末(約16.5克),然後合攏包好,捏成圓枕形,滾勻一層芝麻末即成。
麻糍的製作要領:
熬糖液、炒芝麻要用微火。
㈤ 麻糍怎麼做
1、准備好餡料,如芝麻花生粉加上糖拌好搓成一個個小球;2、用糯米粉調些水,揉到不粘手、光滑就行;3、把揉好的粉分成一個個等份,每個包上餡,搓圓,其實我就沒搓圓,只要不漏就好了;4、煮一鍋水,燒開下丸子煮到浮起來就是熟了;5撈起丸子放到一些干椰絲里滾得丸子全包上就行了,也可以用黃豆粉
1、奶黃糯米糍
奶黃餡,做法是20g油或butter,適量按口味的糖,我放了大概3~4TBSP,先攪拌均勻,然後打進一個雞蛋,大概是50~60ml的牛奶, 全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custard powder, cornflour,澄粉各1tbsp放進奶黃糊里,細細的攪拌均勻,隔水加熱,直至奶黃糊結團!!然後晾涼,放冰箱里
糯米皮的做法:275克的糯米粉,1 1/2杯溫水,就是這兩樣混合成面團!~
然後就桿皮包了!~~~包好了就象胖娃娃一樣,蹦到水裡咕咚咕咚的煮好了,然後就是在椰蓉里滾上雪衣,就可以
2、韭菜糯米糍
材料:1糯米粉250克,水200克,椰絲適量,
2豬絞肉150克,韭菜30克、鹽糖適量
做法:1韭菜切成粒狀
2將豬絞肉、韭菜、糖、鹽混合攪拌均勻成內餡
3材料1混合搓成面團,然後分出每個約30克的小塊
4小塊擀成圓形片,然後包入餡料
5搓成圓形,入蒸籠蒸15分鍾
6最後在表面沾上椰絲(面團表面塗小許水可以更容易沾上椰絲)
3、【芋香糯米糍】
材料: 芋頭粉
煉乳
糯米粉(或者叫元宵粉,都一樣)
椰絲
2)做糯米糍的方法:
糯米粉120克,椰汁100克,淡奶100克,煉乳2勺,糖40克,將全部用料混合攪拌成粉漿,要有耐心,一定不要有疙瘩。然後把粉漿倒入不粘的有一定深度的盤中,上蒸鍋大火蒸40分鍾。
蒸好的糯米面已經熟了,稍微涼一下,就用木鏟開始攪拌,原方子是用手來攪拌的,我覺得太燙了。一直攪拌直到面涼透,這個很麻煩需要耐心,因為面團很粘,會粘在木鏟上,所以攪拌需要點力氣。
做芋頭餡的方法:
因為要區別白色的糯米糕,餡料一定要有顏色.我先沖了一杯草莓茶,代替色素。就是那種超市裡可以買到的果味茶葉包.這樣,茶水的顏色就是紅的發紫了.
把紅色茶水放在小鍋里,加3勺煉乳,2勺牛奶,半杯椰汁.煮開.這時鍋里的液體已經變成淺紫色,就是芋頭的顏色.
拿一個碗,放4-5勺芋頭粉(或者澱粉,無所謂啦),做成水澱粉.澆在開鍋的淺紫色液體中,離開火,用勺子攪拌,就變成了超級粘的淺紫色固體. 放在一旁涼置,就會更硬一點
包糯米糍:
這時候要用手了,"芋頭餡"搓成小球。揪一塊面團在手裡也搓成球然後壓扁象包小包子那樣把餡球包進去,然後再搓成球。在椰蓉里滾一滾就好了
㈥ 麻糍油炸怎麼做,麻糍就是糯米粉蒸熟的團子
麻糍的製作材料:
糯米5000克,花生仁1250克,白芝麻250克,白糖2000克,蜂蠟50克,花生油1500克(約耗100克)。
麻糍的特色:
嫩糯香甜,餡料細膩松化,頗有風味。
教您麻糍怎麼做,如何做麻糍
1.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撈出,加入適量清水磨成米漿,盛入凈布袋內,扎牢口,壓干水分(約3小時取出),倒出,將干漿掰散。
2.籠內鋪上凈紗布,倒入干漿粉攤平,用旺火蒸約30分鍾取出,倒在鋁盤內,晾涼揉20分鍾,製成熟粉團。
3.小鐵鍋置中火上,舀入花生油50克燒熱,放入蜂蠟煮化,起鍋泛卻,凝結成蜂蠟油塊,然後雙手抹勻蠟油,將熟粉團搓成圓長條,摘成200個小丸子,每個重約37.5克,搓圓後稍按扁,成麻糍塊,疊在盤上。
4.炒鍋內加清水500克,放入白糖熬成濃液,倒入鋁盤內撥散,待冷卻凝固後,搗碎,研成"糖砂"。
5.炒鍋置中火上,將花生油燒熱,放入花生仁,炸酥後倒入漏勺,瀝去油,晾涼,去紅皮,研成末與糖砂一起攪勻,盛入大盤內。白芝麻洗凈,用笊籬撈起,瀝干水分,下鍋炒酥,取出,研成末,另裝入盤內。
6.每塊麻糍團用小刀從中間切開,填入糖砂花生末(約16.5克),然後合攏包好,捏成圓枕形,滾勻一層芝麻末即成。
㈦ 自製麻糍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分享,百味人生
用料 糯米粉:粘米粉 約2:1 開水 鹽 少許(可不加)
自製麻糍的做法
將糯米粉與粘米粉倒版入不銹鋼盆里,加權少許鹽,然後倒入剛燒開的開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粉類大概只剩三分之一的乾粉就可以停止倒開水,等稍涼涼用手揉,揉到軟硬適中即可。(如果太干就再加點水,太濕就再加點粉)
粉揉到最後會有少許粘手,如果粘的話,手上沾少許食用油。操作台上抹少許食用油防沾,然後將粉團放在操作台上用手按扁,無需擀麵杖,厚薄隨意,不要太薄,然後用刀切成長方形或正方形。
平底鍋倒少許油,開小火將麻糍兩面都煎到淺金黃至熟即可。喜歡甜的,可以蘸紅糖或者加紅糖再煎一下,喜歡鹹的,就再與雞蛋一起煎,很香很美味。
㈧ 江西宜春的麻糍怎麼做
1、准備好餡料,如芝麻花生粉加上糖拌好搓成一個個小球;2、用糯米粉調些水,揉到不粘手、光滑就行;3、把揉好的粉分成一個個等份,每個包上餡,搓圓,其實我就沒搓圓,只要不漏就好了;4、煮一鍋水,燒開下丸子煮到浮起來就是熟了;5撈起丸子放到一些干椰絲里滾得丸子全包上就行了,也可以用黃豆粉
1、奶黃糯米糍
奶黃餡,做法是20g油或butter,適量按口味的糖,我放了大概3~4TBSP,先攪拌均勻,然後打進一個雞蛋,大概是50~60ml的牛奶, 全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custard powder, cornflour,澄粉各1tbsp放進奶黃糊里,細細的攪拌均勻,隔水加熱,直至奶黃糊結團!!然後晾涼,放冰箱里
糯米皮的做法:275克的糯米粉,1 1/2杯溫水,就是這兩樣混合成面團!~
然後就桿皮包了!~~~包好了就象胖娃娃一樣,蹦到水裡咕咚咕咚的煮好了,然後就是在椰蓉里滾上雪衣,就可以
2、韭菜糯米糍
材料:1糯米粉250克,水200克,椰絲適量,
2豬絞肉150克,韭菜30克、鹽糖適量
做法:1韭菜切成粒狀
2將豬絞肉、韭菜、糖、鹽混合攪拌均勻成內餡
3材料1混合搓成面團,然後分出每個約30克的小塊
4小塊擀成圓形片,然後包入餡料
5搓成圓形,入蒸籠蒸15分鍾
6最後在表面沾上椰絲(面團表面塗小許水可以更容易沾上椰絲)
3、【芋香糯米糍】
材料: 芋頭粉
煉乳
糯米粉(或者叫元宵粉,都一樣)
椰絲
2)做糯米糍的方法:
糯米粉120克,椰汁100克,淡奶100克,煉乳2勺,糖40克,將全部用料混合攪拌成粉漿,要有耐心,一定不要有疙瘩。然後把粉漿倒入不粘的有一定深度的盤中,上蒸鍋大火蒸40分鍾。
蒸好的糯米面已經熟了,稍微涼一下,就用木鏟開始攪拌,原方子是用手來攪拌的,我覺得太燙了。一直攪拌直到面涼透,這個很麻煩需要耐心,因為面團很粘,會粘在木鏟上,所以攪拌需要點力氣。
做芋頭餡的方法:
因為要區別白色的糯米糕,餡料一定要有顏色.我先沖了一杯草莓茶,代替色素。就是那種超市裡可以買到的果味茶葉包.這樣,茶水的顏色就是紅的發紫了.
把紅色茶水放在小鍋里,加3勺煉乳,2勺牛奶,半杯椰汁.煮開.這時鍋里的液體已經變成淺紫色,就是芋頭的顏色.
拿一個碗,放4-5勺芋頭粉(或者澱粉,無所謂啦),做成水澱粉.澆在開鍋的淺紫色液體中,離開火,用勺子攪拌,就變成了超級粘的淺紫色固體. 放在一旁涼置,就會更硬一點
包糯米糍:
這時候要用手了,"芋頭餡"搓成小球。揪一塊面團在手裡也搓成球然後壓扁象包小包子那樣把餡球包進去,然後再搓成球。在椰蓉里滾一滾就好了
㈨ 重陽節溫嶺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又名「老人節」、「敬老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
在溫嶺,過重陽節主要慶祝活動有敬老、祭祖、插茱萸(漸漸消逝)、賞菊、喝酒、吃糕和登高。敬老,它的來源是與「九」相關的。「九」在個數位屬於「至陽」。重陽節的敬老習俗,其主要活動是請家中長者坐北朝南,子嗣頂禮膜拜,祝賀長壽。後來演變為祭祖。活動與清明掃墓大同小異。
賞菊,菊花,是重陽節節花,「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形容菊花在重陽節盛開的古詩。臨海一帶,至今還有一些地方的老者還有重陽節當天頭上戴花的習俗(民間也有頭戴茱萸之風)。
重陽節喝酒和登高、吃糕。酒,即喝菊花酒。登高,包括賞菊、飲酒、看遠景和吃重陽糕。葛洪《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蓋相傳自古未知其由。」關乎菊花酒的釀造,葛洪說,菊花酒是採集去歲的含苞即開的菊花和莖葉,並和黍米、酒粬,與一般發酵釀酒工藝差不多,到了重陽節時熟飲。
吃重陽糕。人們會在重陽節這天,邊登高處,邊飲酒,邊吃糕點,以寓「高途」。重陽糕,俗名糯米糖糕。其之所以能進入重陽節取「糕」諧「高」音,祝福前途節節拔高。
除此之外,溫嶺等地有些地方,如臨海、黃岩、三門等地還存在重陽節搗麻糍的習俗。一般都是在廟觀等宗教場所里。在溫嶺石橋頭等鄉鎮,至今還有子女,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兒,在重陽節當天回到娘家省親。所以,現在很多溫嶺老人還把「重陽節」叫作「囡節」、「女兒節」。
㈩ 艾香紅糖麻糍的做法有哪些
用料:糯米粉適量、水適量、鹽少許、紅糖適量、水適量、生薑3-4片
紅糖麻糍的做法
鹽加到一內小碗水中,容攪拌均勻。准備你要的糯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