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伊斯蘭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上星期日﹐許多地方的媒體報道﹐是西方的「母親節」﹐於是乎﹐做生意的人又迎來了招財進寶的好機會﹐鼓勵不常回家的兒女們給媽媽送禮物﹐一支康乃馨或餐館一頓飯﹐表示「孝敬」。 據說「母親節」源自古希臘﹐還有許多伴隨的希臘神話故事﹐但被歐洲人一忘就是三千年。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有人為了多掙錢﹐也有人為了貪圖享受和個人自由﹐傳統的家庭觀念遭到嚴重破壞﹐把老媽媽丟在老家無人問津。
西方市場經濟演變的結果﹐講究法制﹐不講道德﹐所以孤獨的老母在家﹐餓死凍死﹐兒子不承擔法律責任﹐歸根結底還是資本家得利。 但是﹐教會還是講良心的﹐因為須遵循《聖經》的傳統道德﹐可以對拜金社會帶來的破壞給一點可憐的補償。 所以﹐最初在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英格蘭的教會提出外出打工或發財的兒女們不要忘記家有老母﹐把基督教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定為「母親日」﹐要孩子們回家看看。
近代的美國教會﹐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第一次在1872年﹐波斯頓的教友們舉行母親節集會。 又經歷了35年﹐在1907年﹐費城的教會宣布﹐把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公眾的「母親節」。 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殘酷競爭和拼搏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世人的母親們總算得到被翅膀硬了飛出去的兒女們在一年之中有一天想到她們。 我們歡呼美國教會﹐在母親們遭受市場經濟沖擊而兒女們遠走高飛的艱難歲月里﹐喚醒民眾的良心﹐騰出一點點時間思念他們的母親﹐就這一天﹐給老母親送去一點人間的溫暖。
現在我們來看看﹐伊斯蘭關於對父母的關系。 首先﹐根據伊斯蘭﹐孝敬父母是每個信士的天職﹐父母應受到崇敬的地位僅次於崇拜真主。 其次﹐伊斯蘭沒有特定的某日「母親節」﹐而堅持把孝敬父母化解為每天的實際行動﹐就像當年父母養育兒女那樣。 《古蘭經》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 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年邁﹐那麼﹐你不要對他倆說﹕『呸﹗』 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 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 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17﹕23-24)
在《古蘭經》中﹐真主以命令的形式指示信士孝敬父母有十一次﹐明確的經文出現在不同的情節中。 每次經文﹐都在告誡信士﹐不可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和他們為兒女付出的幾十年辛苦﹐如﹕「我曾命人孝敬父母。」(29﹕8) 「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親辛苦的懷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斷乳的時期﹐共三十個月。」(46﹕15)
第一﹐在人類的自由行動中﹐真主曾經同人類締約﹐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孝敬父母。 人類文明的道德原則﹐第一是崇拜真主﹐其次就是孝敬父母。 《古蘭經》說﹕「當時﹐我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說﹕『你們應當只崇拜真主﹐並當孝敬父母﹐和睦親戚﹐憐憫孤兒……。』」(2﹕83)
第二﹐人生存在社會中﹐必須善待所有的人﹐首要就是孝敬父母。 如果孝敬父母有缺陷﹐其他善功難以成立﹐因此孝敬父母佔有伊斯蘭的道德准則第一位。 《古蘭經》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憫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近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款待奴僕。 真主確是不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4﹕36)
第三﹐天下事﹐必有是非﹐壞事和醜事不可為﹐而在人間關系中﹐孝敬父母是首善﹐俗話說﹕「萬事孝為先」﹐是一切善功的關鍵﹐提綱挈領﹐帶動全面。 《古蘭經》說﹕「你說﹕『你們來吧﹐來聽我宣讀你們的主所禁戒你們的事項﹕你們不要以物配主﹐你們當孝敬父母﹔你們不要因為貧窮而殺害自己的兒女﹐我供給你們和他們﹔你們不要臨近明顯的和隱微的醜事﹔你們不要違背真主的禁令而殺人﹐除非因為正義。 他將這些事囑咐你們﹐以便你們了解。』」(6﹕151)
伊斯蘭道德原則規定﹐孝敬父母為人間第一要務和最基本的善功。 而在父母兩位長輩之中﹐母親的地位高於父親。 據阿布‧胡萊伊拉傳述﹐有弟子前來向先知穆聖請教﹐他首先應當侍奉誰﹖ 先知穆聖回答說﹕「你的母親。」 他又問﹕「那麼﹐其次呢﹖」 先知穆聖說﹕「你的母親。」 他再問﹕「再其次應當侍奉誰呢﹖」 先知穆聖回答說﹕「還是你的母親。」 如果按形象的排列來比方﹐母親應受到的侍奉和尊敬﹐不僅是第一位﹐而是佔有前三位﹐在第四個位置上﹐才輪到也應受侍奉的父親。
孝敬父母﹐並非絕對服從﹐在認主獨一的原則性問題上﹐ 須劃清信仰的界線﹐不能退讓﹐但不影響對老人的侍奉和尊敬﹐這是伊斯蘭的孝敬價值觀。 《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 ---- 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奶﹐是在兩年之中 ---- (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唯我是最後的歸宿。 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指的道路﹔唯我是你們的歸宿﹐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31﹕14-15)
人生在世﹐遵循許多原則﹐成為生活的指南。 所謂「原則」﹐就是行事﹑說話和思考問題的法則﹑標准和價值觀﹐是非分明﹐主次明確。 在伊斯蘭的生活原則中﹐第一是認主獨一﹐其次是孝敬父母﹐第三是弘揚為主道奮斗的精神。 一次﹐兵臨城下﹐先知穆聖組織全城男子漢拿起武器﹐奔赴前線﹐保衛城內人的生命安全。 當時﹐他叫住了一名士兵﹐命令他回家去﹐照料他卧床不起病中的老母。 這名士兵向先知穆聖請求﹐要求上前線﹐先知穆聖對他說﹐現在對你來說﹐照顧老母比上前線為真主而戰更為重要。
根據拉赫曼‧馬蘇德的傳述﹐他說﹕「我曾經向真主的使者請教﹐什麼是最重要的行為﹖ 他回答說﹕『按時禮拜。』 我問﹕『其次呢﹖』 他說﹕『孝敬父母。』 我又問﹕『再其次呢﹖』 先知穆聖回答說﹕『為主道而奮斗 ---- 吉哈德。』」
伊斯蘭對父母的尊敬是具體的行為。 現代的俗話說﹕「(對待人)真心﹐假心﹐看他是否捨得花錢。」 有些人把漂亮的話說盡﹐而是少有實際行動﹐所謂忠心耿耿﹑毫無私心﹑對父母盡全孝的「大孝子」﹐多數只是說說而已﹐經不起實踐考驗。 根據伊斯蘭的法制﹐父母對兒女的全部財產擁有主權。 根據聖妻阿依莎傳述﹐有一個人到先知穆聖這里來告狀﹐說他父親欠他的債務不還﹐怎麼辦﹖ 先知穆聖回答他說﹕「你和你的全部財產﹐都屬於你父親所有。」
伊斯蘭的孝道﹐不限於父母老人活著的時候﹐他們歸真之後﹐兒女還應繼續向已故父母表示孝敬。 以下是對歸真後父母盡孝道的可行方法﹕
一﹐ 每天禮拜之後﹐為父母做都阿宜﹐向真主為他們求饒恕﹔
二﹐ 以已故父母之名施捨﹐做善功﹔
三﹐ 以已故父母之名﹐做公益事業﹐如建造清真寺﹑圖書館﹑橋梁道路﹑慈善機構﹔
四﹐ 以已故父母之名朝覲﹐或出資請別人代為朝覲﹔
五﹐ 以已故父母之名﹐誦讀《古蘭經》﹔
六﹐ 以紀念已故父母之名﹐製作和散發宣教品﹐弘揚正道。
在今日西方社會宣傳「母親節」的商業氣氛中﹐穆斯林也應當思考對父母的孝敬﹐但我們遵循伊斯蘭的原則﹐不是今天一日給老媽媽買禮物﹑搥背﹑洗腳﹑做家務﹐晚上告辭﹐說明年的今天再來。 穆斯林應當對父母時刻關懷和安撫﹐照顧日常生活﹐滿足物質和感情上的需要。 對父母的孝敬﹐是必修善功的頭等大事﹐可以取得真主的喜悅。 我們祈求真主引導我們做孝敬的兒女﹐祈求真主恩賜我們父母身體健康﹐如果他們已歸真﹐求真主恩賜他們安寧﹐提高他們在後世的品級。 阿敏。
(阿里編譯自Say not even 「Fie」 to Parents by Dr Ahmad Sakr)
2. 為什麼孝敬父母是穆斯林頭等善功
人為萬物之靈。由於真主的造化之恩,父母的生養之恩,人類社會才綿延發達起來。但一個人人於老境,勞動能力降低,漸至難以自養和自理,就要依靠子女們的贍養和照顧。中國穆斯林素有尊老敬長的傳統,現就講述伊斯蘭教所奉行的孝道。 孝敬父母是天命。《古蘭經》上多處提到,
伊斯蘭教是兼重天道和人道的。
崇拜真主安拉,
是天道的基本;
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因此,
《古蘭經》中常常把這兩件事相提
並論。如
2
章
83
節說:
「
當時,我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說,
「你們
應當只崇拜真主,並當孝敬父母„„
」
4
章
36
節說:
「
你們當崇拜真
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是兼重天道和人道的。崇拜真主安拉,是天道的基本;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因此,《古蘭經》中常常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如2章83節說:「當時,我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說,「你們應當只崇拜真主,並當孝敬父母„„」4章36節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
) 在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時代,一個人請求穆聖允許他參加遠征的軍隊,穆聖就問他是否有母親,此人說有,穆聖就說:「你留在母親身邊吧,因為天堂就在母親的腳下。」
安拉給予母親的責任是巨大的,甚至是難以承擔的,因此,堅守正道的母親的報酬就應該是天堂,在今世,母親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愛戴。 誰是值得我們相伴的人? 在眾多聖訓中有這么一段聖訓:一個人來見安拉的使者,說:「在人們中間,誰是最值得我相伴的?」穆聖說:「你的母親」,這個人又問:「然後是誰?」穆聖回答:「你的母親。」這人又問:「然後是誰?」穆聖依然回答:「你的母親。」此人再一次問:「然後是誰?」穆聖回答:「你的父親。」
從兩大聖訓集所傳述的這段聖訓中,我們就能看到母親在伊斯蘭中的崇高地位。但是,在這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人們很容易忘記安拉賦予我們的尊重父母,特別是尊重母親的責任。有時我們發現自己在說一些抱怨父母的話。如果我們仔細審查一下我們的生活,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與伊斯蘭的教導背道而馳。 安拉告訴了我們一些孝敬父母的楷模。先知葉哈雅(約翰,以洗禮而聞名)是孝敬父母,愛護父母、順從父母的楷模。《古蘭經》指出: 「『葉哈雅(約翰)啊,你應當堅持經典。』在童年時代我已賞賜他智慧,與從我發出的恩惠和純潔。他是敬畏的。是孝敬雙親的,不是霸道的,不是忤逆的。」(《古蘭經》19:12-14) 我們還在《古蘭經》中,見到先知爾薩(耶穌)所說的話,他順從安拉,孝敬母親麥爾彥(瑪麗婭),他描述自己說: 「我確是安拉的僕人,他要把經典賞賜我,要使我做先知,要使我無論在那裡,都是有福的,並且囑咐我,只要活著就要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他使我]孝敬我的母親,他沒有使我做霸道的、薄命的人。」(《古蘭經》19:30-32) 盡管今日的我們很忙碌,但如果我們回頭看看先知們的生活,看看在正道上逝去的先輩的生活,了解一下他們是怎樣做到孝敬父母的,特別怎樣善待他們的母親的,那麼這將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合理的陪伴父母 阿卜杜拉·本·歐麥爾堪稱是聖門子弟當中學者。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人背著母親環游天房克爾白,沒有絲毫埋怨的跡象。相反,他還嘴裡哼著一首詩,把自己比作母親的坐騎——溫馴的駱駝。此人看見阿卜杜拉·本·歐麥爾後,就問他這樣做是否可以報答母親的恩情,阿卜杜拉回答說:「不,連她生你時陣痛之下的一聲呻吟都報答不上。」 伊斯蘭早期,有一位聖門弟子祖比耶·本·阿里·埃斯蘇芮和他的母親一起旅行到麥加,路途遙遠,天氣又十分炎熱。在旅途中,他經常在路邊挖個小坑,坑裡灌滿涼水,然後對母親說:「母親,在水裡涼快一會兒吧。」 順從安拉的穆斯林從來不會疏忽關心父母和善待父母。孝敬父母的人,特別是孝敬母親的人自然會得到安拉的巨大報酬;忤逆父母的人必然會受到安拉的嚴厲警告。下面一段聖訓說明了不孝敬父母的危險。 一個人來到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跟前說:「一位年輕人就要死了,人們讓他說『除安拉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主』,但是他說不出來。」先知問:「這個人過去禮拜嗎?」他說:此人堅持禮拜。然後先知親自去看這個年輕人,鼓勵他說出「清真言」,但他還是說不出來。然後先知讓人找來此人的母親。原來這位年輕人是一個不孝敬母親的人。 當年輕人的母親來先知跟前時,先知就問他:「尊敬的母親,他是你兒子嗎?」她說是,先知又問:「尊敬的母親,如果我們把你的兒子扔進火坑,你願意為他做饒恕罪行的祈禱嗎?」她說她會祈求安拉饒恕他的。然後先知對她說:「你說,安拉和我做你的見證人,你現在喜悅你的兒子了。」這位老母親說:「安拉啊,你和你的使者是我的見證者,我原諒了我親愛的兒子。」然後先知轉身對著快要去世的年輕人,叫他誦讀:「我見證: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獨一無二,沒有匹敵;我見證:穆罕默德是他的僕人與使者。」(塔巴拉尼、艾哈邁德輯錄) 因為他的母親原諒了他,所以這位年輕人才能夠說出清真言和作證言。但願安拉饒恕他,使他能夠進入樂園。顯而易見,孝敬父母就是進入樂園的鑰匙;相反,忤逆父母則是通向火獄的路上的鋪路石,忤逆父母者將在火獄中遭受嚴厲的懲罰。
3. 伊斯蘭教孝敬父母對親朋好的人怎麼還有病著罪,年輕輕的就無常了。我迷茫
孝敬父母對親朋好是應該的,不信神的人也是這么做,活著的人要尋求神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