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復興重陽節

復興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4-03-23 12:02:00

重陽節要賞菊,有哪些賞菊的好去處值得推薦呢

中國的重陽節,自古就有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以前人們有後花園,自然可以種菊花來欣賞幾枝。但是,現代人住在高樓大廈里,沒有後花園,自然要到其他地方去欣賞。那麼,在中國有哪些地方可以欣賞菊花呢?

我推薦的第一個地方是濟南,因為我就在濟南。每年的重陽節,濟南的植物園里都會有大量的菊花。這是最值得欣賞菊花的季節。而去看菊花的時候,可以和家裡的老人一起去,也可以和親戚朋友一起去。欣賞是關鍵,菊花也能助性。

北京。北京不僅是中國的文化和經濟中心,也是欣賞菊花的好地方。如果你能在很多詩歌和文學書籍中找到,北京是菊花生長最多的地方。因此,去北京的各大公園欣賞菊花,同時欣賞中國首都的繁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桐鄉。這是另一個要提到的菊花鎮,只是這里的菊花鎮是中國的白菊花。對於白菊花,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歡,因為它畢竟是白色的,但其實白菊花是很珍貴的,而且顏色特別,更適合在凄涼的秋天欣賞,掌中拿杯酒,看盡白菊花,更顯清涼。

蘇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蘇州看菊花,在這里,其實賞菊的地方很多,因為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特點和特色,所以沒有固定的地方推薦給大家,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多去欣賞。

㈡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1

一,活動背景

傳統民俗節日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重陽節所傳承的飲食文化傳統節日是在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出於對神靈的尊崇,在節日到來之前,人們都會根據各種神靈的「嗜好」,為他准備各種各樣的美食,人們在祭祀之後,也會分享到一份美餐。在缺吃少穿的年代,節日幾乎成了人類傳承其秀之飲食文化的惟一時段。這種情況在享樂主義思潮蔓延的唐宋元明清諸代,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無論是初一還是十五,除去其從不間斷地傳承著古老的精神文明外,奢華的儀式背後,還為人類保留下了相當豐富的物質文明。重陽糕,菊花酒等獨具特點的節日食俗,就是許多成龍配套的宴會佳餚,也無一不是從重陽飯、祭神、祭祖等大型祭奠食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保護傳統節日飲食,就是保護傳統飲食文化精華。

二,活動目的

為了喚醒同學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的保護意識,進一步讓同學們對我們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感興趣。傳統的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東西,是一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會自然形成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在裡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審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響力是巨大的。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來包裝著我們。所以,特策劃此活動。豐富我校同學美食文化生活,為廣大同學提供一套高品位的重陽節文化美食大餐。於20xx年重陽節舉辦「重陽節美食節」,旨在通過系列美食文化主題活動,力主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休閑娛樂充滿歡樂、祥和的納涼氛圍,同時進一步定位,展示高品位美食文化節名片。本屆美食節在總結上二屆美食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尋求和探索一條以系列主題活動為發展的有效途徑,更好地將美食文化、群眾娛樂休閑文化以及名品展示、展銷等有機結合,其規模更大,水平更高,品種更多,是一次盛大的美食文化節慶活動,是一次質的飛躍,也是餐飲會展的一次挑戰,

三、活動主題

品菊花糕、飲菊花酒、制茱萸佩、美食達人

四,美食節活動構思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貴州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承辦單位:職業技術學院旅遊管理071班

協辦單位:經濟管理系

策劃單位:旅遊管理071班班級委員會

特邀嘉賓:劉淑萍老師、黃婭老師

參與群體:不限

(二)主題活動構思

1、確定該次美食節特色定位

2、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式

3、「美女廚房」評選「女煮角」

借鑒香港美食節目《TVB美女廚房》的做法,在活動中心場地上,現場舉行「美女廚房」活動,並現場評選出「女煮角」。

4、本次活動「美食使者」評選

為推動我們餐飲酒店服務人員的素質,在此次美食節期間還將舉辦一次別開生面的「美食使者」大賽。每個參與本次美食節的團隊推舉1名佳麗,參與「美食使者」的評選。在開幕式當天舉行見面會,進行推介。美食節期間,在各參與團隊中進行拉票。於美食節閉幕式上進行表演及評選。

5、「美食大贏家」評選

凡參與本次美食節活動的參與者,在參與時均可領取一份《20xx貴州省美食指南》,該刊物尾頁附一張「消費記錄卡」,卡中明示消費單位、消費項目、消費金額等內容。待活動結束時,憑卡參與「美食大贏家」的評選活動,前十名者依名次獲不同獎品。

6、閉幕式

五、經費來源

本次活動由貴陽天天飲食連鎖集團全力贊助

六、宣傳形式

重點推廣重陽節美食文化、展示美食品種和知名美食。分階段在校園內各大媒體上刊登廣告,專題報道;在美食節現場懸掛彩旗、橫幅、廣告氣球、廣告牌等;編印美食節宣傳單向遊人及有關社團免費發放;在會場航架上設大投影連續播放企業宣傳片。

七、活動時間、地點

活動時間:20xx年重陽節8:00——————13:00

活動地點:逸夫學術交流中心廣場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2

主題產生:

國慶節過後就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人憑吊先人、敬老尊賢的傳統節日。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了一個多元性的節日,並存在多種習俗,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拜訪老人等等,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節日。我們能從中挖掘出許多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第一、引導幼兒加深對老人的尊敬與熱愛,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老人;第二、感知體驗重陽節的各種習俗,從多個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習俗。第三、增強家園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家長參與活動的熱情與指導幼兒活動的能力。

環境創設:

1、用小朋友做的重陽旗裝點教室.

2、牆面布置出重陽節的氣氛,有和爺爺奶奶的照片,爺爺奶奶吃的重陽糕,為爺爺奶奶做的事情的記錄表等等。

主題網路:

重陽節

關心老人

重陽節傳說

重陽節的詩歌

重陽節的習俗

我為爺爺奶奶做什麼

給爺爺奶奶敲背捶腿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重陽節的旗

重陽節的故事

我為爺爺奶奶做什麼

活動內容:

活動一:我為爺爺奶奶做什麼

目標:學慣用簡單的符號來記錄自己想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

准備:記錄紙,筆

過程:

一、引起興趣

明天就是重陽節,是誰的節日,爺爺奶奶怎麼樣疼愛我們的?

討論:你想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

二、幼兒記錄

三、互相交流

活動二:重陽節故事

目標:在故事中了解重陽節的由來和人們的習俗,對傳統節日有探索的興趣。

准備:記號筆,紙,故事資料

過程:

一、傳統重陽節的.習俗

1、教師寫出文字,數字,了解重陽節在哪一天?

2、重陽節這天會做什麼事?

二、故事:重陽節的由來

你聽到了什麼?引出重陽節的五大習俗

三、討論:如何一直做爺爺奶奶的小幫手

活動三: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目標:在愉快的歌曲中體驗為爺爺奶奶敲背捶腿的樂趣

准備:錄音機,鋼琴,爺爺奶奶的頭飾

過程:

一韻律活動

幼兒輪流按節奏:敲背,捶腿

二欣賞歌曲請幼兒聽聽歌曲里唱了些什麼,並表演出來

三幼兒表演唱

請部分幼兒扮演爺爺奶奶,另一部分幼兒表演寶寶進行表演唱。

活動四:關心奶奶

目標:

1、在情境游戲中懂得關心奶奶,照顧奶奶

2、培養幼兒尊敬老人的情感

准備:小床,電視機,竹竿

過程:

一、情境表演:

1、看電視:幼兒自己坐在沙發上,奶奶作腰酸痛狀,奶奶生病了,誰來看望

奶奶?啟發幼兒將一句關心老人的話。

2、奶奶晾衣服,幼兒幫奶奶晾衣服

三、談談自己在家中是怎麼樣關心奶奶的

活動五: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到作者作詩的用意

2 、知道古人在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

材料:古詩一首(錄音),故事一個

過程:

一、傾聽故事

師:作者是誰?故事中講了些什麼?

二、聽錄音(古詩)

1、理解詞語:異鄉,賓客

2、理解什麼是插茱萸

3、學念詩歌數遍:集體,分組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3

一、活動目的:

1、知道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懂得關愛爺爺、奶奶們。

2、讓爺爺、奶奶們感受到節日的溫馨,使孩子們體驗到了尊老愛老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時間:20xx年10月22日下午

三、活動地點:各班教室

四、預先准備:邀請各大班幼兒的爺爺或奶奶們。

五、參加對象:大班年級組全體幼兒、老師

六、活動准備:

1、各班列印好《家長簽到表》

2、園里預先訂購若干桔子

3、班裡安排好桌椅的擺放

七、活動過程安排:

1、主持人致辭

主持人講話,幼兒向班裡的爺爺或奶奶們問好並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2、幼兒獻歌給老人

幼兒為爺爺、奶奶們唱歌曲,如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各班老師而定。

3、觀看爺爺、奶奶們的精彩表演

1、事先邀請好個別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2、請爺爺、奶奶們與孩子一起表演節目。

4、桔子真好吃

1、每人一個桔子,開展剝桔子比賽。

2、幼兒親手喂爺爺、奶奶們吃。

3、爺爺、奶奶們喂孩子吃。

5、開展游戲「擊鼓傳花」

圍成一個圓圈,事先說好游戲規則,幼兒與爺爺、奶奶們進行擊鼓傳花。

6、教師總結

幼兒送祝福,教師進行總結並向爺爺、奶奶們告別。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4

一、指導思想

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敬老主題活動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展現社會尊老敬老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侍老、助老的社會風尚。

二、活動時間:10月XX日

三、活動對象:川匯區委老幹部局全體幹部職工

四、活動過程及內容

(一)「感恩的心」重陽節文藝匯演

1、時間:20xx年9月26日上午8:30

2、地點:原川匯區人民政府廣場

3、參加人員:川匯區委老幹部局全體幹部職工

4、活動准備及工作分工

(1)會場牆面背景、橫幅製作:老幹部活動中心

(2)主席台會場布置:老幹部活動中心辦公室

(3)音響設備、會場音樂准備:老幹部活動中心

(4)演職人員位置安排:老幹部活動中心

(5)活動宣傳報道:辦公室

攝影:川匯區委宣傳部

6、主持人:苑昆鵬周佳

7、議程

(1)主持人宣布文藝匯演開始

(2)參加文藝匯演的川匯區委老幹部局局長致辭

重陽節特色活動策劃5

【活動時間】 :10月19日晚7:00至9:00

【活動背景】: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活動目的】:

紀念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增進社員間交流了解,增強社員對傳統節日與文化的認同感。

【活動地點】 :教三(具體教室有待申請)

【前期准備】:

地點確定:由實踐部的社員選定合適的活動地點,並負責向教三管理員申請教室。

社員通知:由宣傳部負責,對於老社員可以在qq群上發布公告或者簡訊告知,對於新社員則簡訊通知。

物品采購及准備:活動中主要涉及的物品如菊花茶、一次性杯子、重陽糕等,由幾位負責人集體采購。

現場布置:由於要用到ppt,多媒體設備的調試工作在會前預先安排好,以便活動開始後能順利進行

【活動具體內容】:

1、正式活動開始前,由社長組織社員向家中長輩打電話祝福

2、由社長對社員介紹重陽節,進行簡單的知識講解

3、新老社員根據事先准備好的內容上台演講,並與台下的社員進行交流

4、重陽美文誦讀

5、社員間進行重陽節相關知識的一次小游戲(詳情見附錄)

【附錄】:

游戲規則:

1、抽簽,5人一組,以「歡慶重陽節」5個字分組抽簽決定,抽到相同字的為一組

2、 5個組分別進行游戲,游戲以所抽到的「歡」、「慶」、「重」、「陽」、「節」為順序。每組5人協商答題,共答5題。每題時間不限,但每組答題的時間最多為10分鍾,時間到後計算答對的題數,以最多的為勝者。

3、若答對題數相同,則再答一輪,每輪每組3題,直到決出最後的勝者。

4、未參加的社員在台下喝菊花茶,吃重陽糕,也可幫助答題

5、勝者有額外的獎品贈送。

㈢ 求節日對於民族有何關系的名言(急)

傳統節日與民族的文化認同
仲富蘭

近來,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話題在媒體上形成了熱門話題。繼去年亞洲某國家正准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祭」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全國人大代表紀寶成為傳統節日呼籲之後,在今年的兩會上,許多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紛紛建議,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節為我國法定節日和假日。有不少民俗學者近日還建議:應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通過官方干預,復興傳統節日。他們認為,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很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香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為五大傳統節日,被規定為法定假日。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形式多樣,喜聞樂見,還是各家各戶乃至全民族都喜歡參與的節日,能發揮涵養中華民族之根,弘揚民族之魂的作用。還有人認為要建立一個經濟強國,必須要有強大的文化做支撐,過傳統節日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但也有不少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傳統節日之所以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明顯的農耕時代特色,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人們對節日的需求。由於平時工作的繁忙和勞累,現代社會人們對節日的需求是溫馨浪漫,是徹底放鬆,是過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個性。但傳統節日帶給人們的正好相反,旅途的勞累和社交的應酬,老套的習俗和勢利的攀比,經常使人的個性淹沒在世俗的共性之中,將人搞得疲憊不堪,毫無樂趣可言。衰落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值此沸沸揚揚的保護中國民俗節日和傳統節日必然衰落的議論聲,筆者無意加入這兩種意見的爭論,只是想從另外的角度進行思考,提出一些問題,向學者通人請教。
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與我們民族歷史上政治、文化、宗教、特別是經濟等諸種因素糾纏在一起,盡管各個節日產生的背景各異,但一般而言,一經產生,它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往往一種節日風俗的產生,與民族心理特徵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所以年年相襲、代代相傳。以過春節而言,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庶民百姓,無不同日而慶。
中國傳統節日在中國民眾農耕生活中經過了幾千年的自在的、自發的傳承,早已經形成了世世代代傳習不斷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每一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完美和諧的特徵,表現出巨大的文化價值。
中國人生產與勞作的獨特印記。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歲時節令」的具體內容,在農耕文明語境中的節日是由年月日時和氣候寒暑變化相結合排定的節氣時令,它是以農作物生長周期的循環往復規律確認的。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經看到了十分完備的古代歷法紀年。與古老的天文、歷法、節氣、物候知識組成一個碩大的復合系統。古人說「四時八節」,其中二十四節氣時令在民俗節日構成中至關重要。在這里,「節」的概念正是把歲時季候的漸變過程分解成像草節、竹節一樣的間距,把節氣相互交接的時間叫做「交節」,由此轉意為「節日」。幾千年來,保持著農耕文化生產生活節奏與大自然季節氣象的節律、生態環境完美和諧的特徵。
中國人和合與圓滿的理念追求。回望中國的各種傳統節日,幾乎都與太陽與月亮的運行有關。歷史上民俗節日的排定,特別注重一年十二個月的朔望,這幾乎是中國農耕社會過節的最基本的約定俗成標記。望日月圓,是一個月的十五。古代秦漢時期的方士、道家測算月歷時,另有「三元」之說,認為「天官」之神主管「賜福」,生日在正月十五,是為「上元」,於是古代約定每一年的第一個望日為「上元節」,大慶大祭,發展成為「元宵節」。又認為「地官」之神主管「赦罪」,生日在七月十五,是為「中元」,古代約定為「中元節」,家家舉行祖先大祭,成為大節。又認為「水官」之神主管「解厄」消災,生日在十月十五,是為「下元」,古代約定為「下元節」,也曾發展為節日。 最值得注意的是八月中秋,本來「仲秋」只指八月,後因八月望日正是三秋之中,於是八月十五成為「中秋節」。天上的一輪滿月,可以使壯夫垂淚;每年的新春佳節,天涯海角的遊子都要回家團聚。中國人幾千年來把自己的生活節拍與大自然的月圓月缺緊密協調起來,構成了完美和諧的節日文化。應當說這是人類優秀的文化傳統和寶貴的非物質遺產。
中國人思維與記憶的符號代碼。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歷法一直使用「干支」紀年、紀月、紀日法排列月日,十分繁復,許多被看作是吉日或祭日的日子,難以記憶逐漸消失;但是,人們卻在許多零散的吉日、祭日中習慣性地選定了月日代碼數字相互重疊的日子,作為節日流傳下來。於是就有了「正月正」大年節;「二月二」春龍節,俗稱「龍抬頭」日;「三月三」上巳節,也是許多少數民族的歌節;「五月五」端午節;「六月六」天貺節,俗稱「曬蟲節」;「七月七」七夕節,俗稱乞巧節;「九月九」重陽節。在中國人的節日觀念中月日數字代碼的重疊是吉祥的神秘數字,其中「五五端陽節」、「九九重陽節」被看作是除年節以外的重大節日。
為什麼要有節日呢?不過節,地球不是照樣轉動,太陽不是每天升起又落下嗎?是的,我琢磨這個「節日」的最根本的意義,還是在這個「節」字了。它與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節奏律動有關。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在以農立國的國家裡,節日的起源往往與農事活動有關。「四時八節」,像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除夕城鄉人民共度的民俗節日,它們的起源都離不開農事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時序推移,人們的生活要有節奏,並以此來適應大自然的節奏。「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民間的節日正是體現著這生活的節奏。節日之所以出現,除了種種動聽的傳說,美妙的闡釋之外,最基本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辛勤勞作的人們,需要調劑、休息和娛樂,節日是民眾為調節自己的生活而自然形成的一系列緩沖機制,人們也正是通過各種傳統的節日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悅與祝願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可以說,節日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與物質生活的需要,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沒有自己的傳統民間節日。
現實的巨大反差
傳統的歲時節日是人們通過對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節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動,春節、元宵、清明……都是通過歷史傳承下來的,有幾千年的歷史,這些節日有的表達了人們對歷史人物的紀念,有的是配合農業生產和勞動生活的,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傳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總之,這些傳統的節令風俗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及道德風貌等,傳統節日是歷代民眾共同創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澱,是中華民族的「根」。
說傳統節日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一回事,但現實中的巨大的文化反差又是一回事。事實上,新時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與傳統節日漸行漸遠,有許多傳統節日如今變成「美食節」,或者是商人促銷的「推銷節」,如今過節,商業炒作越來越火,通常都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節日本身的意義卻被越來越多的人遺忘。為拉動消費,勞動節、國慶節變成了黃金周,春節是「吃喝節」,「三·八」婦女節是購物節,西方的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更是商家的必爭之日。節日民俗是一個民族的盛典,它絕對不是簡單的吃喝穿戴,或者簡單的物質消費。
大家都知道,人們對節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價值是節日里最主要的核心,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講表現得更為鮮明,更具特色,比如老百姓必定要吃的中秋團圓飯和春節年夜飯,即使不能來也要「千里共嬋娟」,心也是要在一起的,這也是中秋節和春節產生和被重視的原因,這個需求是一種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是我們這個民族五千年來聚而不散的最大的精神內核。
一個節日是有很多載體的,它必需有傳說,必需有故事,比如中秋節有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端午節有屈原投江。二是它必須有活動和儀式,如歌舞、賽龍舟、踏青、登高、插柳、插艾、插茱萸等等。每一個節日都有豐富的內容,而且這些都是能創造和表現出中華民族那種文雅、雍容、浪漫的氣質。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這些節日是與大自然相和諧的,是天人合一的,在這些節日里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需求,寄予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願,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
隨著社會的變革,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面對全球化和商業化的沖擊,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的很多傳統節日中斷了,有些甚至已經名存實亡。一些傳統節日之所以中斷乃至消亡,實際上是它的精神內涵被人們忘記了,它的精神載體不復存在了。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中秋節是要賞月的,古時過節,人們在種滿桂花樹的院子里賞月,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對月高歌,把酒問天,是非常美的。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亮起來的城市,到處是閃耀的霓虹燈和林立的高樓大廈,被遮擋住的月亮不容易看到了,人和月亮疏遠了,所以人們賞月這種興趣也就漸漸地淡了。二是人們沒有自覺地認識到傳統節日的精神價值。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節日不過就是吃點好東西,穿些好衣裳,由於忽視了這些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這些節日被我們人為地淡化了,尤其是進入商業化社會以後,傳統節日被推向了市場,成了商人賺錢的一個時機,這樣的結果使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斷了,這是我們追求物化的結果。
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的傳統文化內涵被掏空了,注入了商業內容,貼上了「經濟」的標簽。鞭炮禁止了,年味兒也淡了,隨著節日興趣的衰減和節日氛圍的日益稀釋,傳統節日在人們眼中也變得單薄蒼白。現在很多時候老百姓過節時常常感到很失落,最多的感慨就是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不知道節該怎麼過了,這種失落實際上是一種精神上的失落。許多人還埋怨年輕人,其實是埋怨不得的,它和整個民族的精神力量緊密相聯,摒棄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除夕之夜就是年夜飯;中秋節就是月餅;端午節成為粽子的展銷,元宵節成為湯圓的展示……你說,每一個節日都只剩下一種食品,即便它再有悠遠的歷史、動人的傳說、美好的儀式,老百姓也不會拿它當回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再多的學者通人、民俗專家出面呼籲,請求國家立法保護,效果又會如何呢?真是發人深思。
傳統節日蘊涵的文化認同
在不同文化中,傳統節日都是特定文化的一種表徵,帶有自身文化的特色。比如,西方的聖誕節和中國的春節就具有明顯的文化差別。聖誕節與宗教傳統緊密相關,春節則是農耕文明和家族主義的產物;聖誕節是在宗教紀念日展開,體現為公共場所中的群體性狂歡,春節則在收獲後的農耕間歇期進行,體現為私人空間中的家庭聚會;聖誕節表達的是對人格神的崇拜,春節表達的則是對農業神和祖先的感激,等等。這種差別使過節成為不同的族群表達各自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
然而,近年來,中國人對過春節的興趣和熱情已經大大減少了,常常會聽到人們對年味兒淡了所發出的無奈感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聖誕節在中國民間似乎已經逐漸成為部分民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這種文化景觀的背後,商家和媒體的推波助瀾是很明顯的,巨大的商業利益使他們不遺餘力地發動一切力量來營造這些文化慶典的火熱氛圍。然而,中國民間並不缺乏節日文化資源,而且從經濟的可開發性來看,這些節日也並不比洋節差,在缺乏西方文化傳統的中國,洋節應該是處於劣勢的。如此一來,洋節在中國民間的盛行就有點令人匪夷所思了。
文化認同的問題只有在不同文化相遇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出現,也就是說,只有在面對不同於自己的「他者」時,人們才會有「我是誰」的問題意識。通常的情況是,在不同文化的比照之下,對「我是誰」的追問非常容易在排他性情感的驅使下強化文化的自我認同,並表現為通過貶損其他文化來強調自己文化的優越性。不過,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殊情況是,當他者異常強大並被想像為學習或模仿的榜樣時,就可能使人們過分美化他者,甚至造成對自己的過度反思,從而形成一種「愛恨交加」的自我認同。從本質上來看,洋節在中國民間的興起,正是這種特殊自我認同的具體表現,雖然它是以比較溫和的面貌出現,而沒有過多地表現出對自己文化的明顯厭棄。
當然,如此看待當前中國民間的過洋節現象,似乎有過度解釋和小題大作之嫌,畢竟現在已不同於洋節初興之時,人們更多是抱著對異國風俗的好奇來「過把洋癮」,而且,他們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就已經被商家與媒體推到了興高采烈過洋節的狂歡之中了。但是,不加思考與過度反思同樣是有害的,很難想像一個缺乏文化自覺的民族會在以文化多元為基本特徵的世界中健康發展。因此,對於那些熱衷於過洋節的中國人而言,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是極為必要的。
這種思考不僅應該針對過洋節本身,而且應該在根源上對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就需要培養民眾樹立起文化自覺的意識,使其以理性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和他人的文化。就當前我國的總體發展而言,物質文化上的相對落後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然而,盡管西方發達的物質文化不斷刺痛我們的自尊心,但是奮起直追並不意味著必然要以放棄作為民族根底的精神文化為代價。
或許我們不必過多指責民眾對洋節表現出的熱情,但是,對此進行深刻的思考卻是必要的。我認為,在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喚醒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是一個根本性的任務。唯有如此,理性的文化認同才能得以實現,民族文化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對過節模式要革故鼎新
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形成了自己有節律的排序,並分別擁有各自的豐富內涵,所以中國這部萬世一系的「農家歷」,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作,它本身連同它的重大民俗節日都應當列為重點保護的對象。它將繼續保持著它固有的文化活力。我以為眼下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認識和建設我們的節日,要研究我們的節日文化,創造我們的節日文化,通過多種形式還原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還它們一個「本真面目」。一個民族的文化光靠幾個人呼籲是沒有用的,它需要整個民族的一種自覺,這種自覺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自覺。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驛站,是用來承載民族認同感的,更是傳承民族文化生命、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從去年「百餘委員建議增清明中秋等民族節日為法定假日」到考慮將傳統節日打包集體申報「世遺」等等,我們在復興傳統節日的時候,慣性地用「法」、拿制度來鋪設復興的道路,卻忽略了對傳統節日的根基——文化淵源的守護。
薪火相傳的節日總有一些含情脈脈的東西使我們的心變得柔軟,使人間充盈著溫情與暖意。傳統節日彰顯的儀節繁復、風雅精緻、彬彬有禮、視教養為文化生命、有高度審美的民族標識背後是高度的傳統文化認同。如端午節緬懷屈原,龍舟競渡,民謠所唱:「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種類似的節日自豪感遍及古典文化的每個角落。我們在怨尤現代人「崇洋節」時應該看到:正是不少人對自身文化的認知缺乏熱情,在文化理念上缺乏自信,才使得傳統節日「土氣十足」。文化自信心的強弱又與吸納外來文明的能力成正比,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方有海納百川的文化品格,而不至於「棄我崇洋」。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國人的生活節奏日漸加快,高速公路、手機、電腦等辦公通訊用具的使用,由此帶來的便利雖然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卻也增加了每一個具體生命的負荷;各種名利場上風風火火趕場的窘迫,就業、職稱、升遷與養家糊口的種種壓力,加上日常的柴米油鹽,迎來送往……徜徉於城市的街頭,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一路上的好景色沒仔細琢磨,回到家裡還照樣推碾子拉礳……再也不能這樣活!」人們在疲於奔命中渴望能有一點閑暇,放下一顆浮躁的心;渴望走出鋼筋水泥的喧囂城區,在大自然的靜謐中細品一回人生滋味……總之,渴望生活多一點餘裕。
對傳統節日的過節模式來一番革故鼎新,關鍵是喚醒我們的文化自覺意識。春節是「法定」了,假日經濟也如火如荼了,但春節文化傳統的復興仍任重道遠。如果清明不上墳,中秋不賞月,重陽不登高,這樣的「法定」假日能復興什麼呢?文化是相連的,文化也是衍生的。缺乏文化自覺狀態下全面、系統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法定」只能淪為形式主義的一次文化操演——因為節日,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傳統的節日總是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聯系在一起的,無法靠制度的壁壘延傳。我們要尋找、恢復的是歷史遺響,喚醒遺存的民間文化。
如果只是固執於自己的傳統,而沒有對新的異己文化吐故納新的本領的話,傳統節日文化只能貧困、萎縮。「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是三千年前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度。節日的流傳是漫長歷史選擇的結果,社會發展了,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也要發展。如果我們不改進過節的節日理念和方式,依然吃喝當頭、人情送禮當道,那麼,即使法定了傳統節日,無非是又給了我們一個吃喝的借口和人情往來的理由、無非讓商家多了幾個狂歡節,把傳統節日的文化功能閹割殆盡,使之成為不倫不類的經濟獵物。在不同文化間的接觸與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喚醒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理性的文化認同才能得以實現,復興傳統節日、重建禮樂神州才不只是夢想。如果只求熱鬧,只問經濟,忽略節日的文化內涵,缺乏文化自覺,我們該拿什麼復興傳統節日呢?
目前我國的法定假日中,春節、五一節和國慶節三個「黃金周」,只有春節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其他的傳統節日,雖然民間有所保留,但並未被規定為官方法定節日。根本出路在於革新傳統節日的過節模式,讓傳統節日更放鬆休閑,給人們更多的自由娛樂的時間和空間,讓其更加符合現代人對節日的需求。而傳統節日法定化,只是將傳統節日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而已,根本無法改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好或者厭煩。既然人們對傳統節日缺乏興趣,想通過官方干預,讓傳統節日法定化,達到復興傳統節日的目的,自然無從談起。

(本文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㈣ 重陽節聯歡會節目串詞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今又重陽,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聯歡會節目串詞」,歡迎閱讀。

重陽節聯歡會節目串詞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舞友:大家晚上好!在XX大勝利閉幕歡喜的日子裡,在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XX社區舞蹈團的姐妹們歡聚一堂,歡慶我們的節日!

此時此刻,我們懷著無比激動興奮的心情,對各位領導和姐妹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祝大家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節日快樂!下面,我宣布:XX社區廣場舞舞蹈團「喜迎重旦段陽節,放歌中國夢」聯歡會現在開始!

一《悠悠舞蹈情》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XX社區運動場地上,有一群颯爽英姿的姐妹妹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那優美的舞姿像雄鷹飛翔,似秋菊怒放。我們在此歡度了十幾個春秋,在此得到了鍛煉,經受住考驗,開辟了一塊健身愉悅的新天地。請聽詩朗誦《悠悠舞蹈情》,大家掌聲歡迎!

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有人說祖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有人說祖國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有人說祖國是一首激越高亢、令人熱血沸騰的交響樂。讓我們放聲歌唱我們的祖國,放聲歌唱我們偉大的黨,放聲歌唱我們幸福的新時代!請聽小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演唱者敏老師等姐妹,大家掌聲歡迎!

三《夢中的媽媽》

母愛無私,母愛永恆。我們要知道感恩,心存感恩之心,讓感恩之心與我們同行。請欣賞舞蹈《夢中的媽媽》,小趙等姐妹表演,我們掌聲有請!

四《你是我拒絕別人的理由》

詩言志,舞表心。舞蹈,始終是人們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一種重要的藝術樣式,也是振奮精神,陶冶情操,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的一種重要途徑。有請小張和千斤等姐妹表演舞蹈《你是我拒絕別人的鍵彎理由》,大家掌聲歡迎!

五《映山紅》

秋菊爭艷,丹桂飄香。可是我們怎能忘記過去苦難的歲月,我們曾能忘記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的艱難歷程!請聽小合唱《映山紅》,演唱者聞老師等姐妹們,掌聲有請!

六《肩上的雲》

透過歷史的眼眸,我們站在歲月的肩膀上遠眺。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是一個美好幸福的新時代。我們肩負沉甸甸的歷史使命,我們憧憬美好的未來。接下來,請欣賞舞蹈《肩上的雲》,表演者趙X等姐妹表演,掌聲歡迎!

七《敖包情》

藍天白雲草原美,花朵綻放牛羊肥。敖包溫馨放聲唱,美好生活萬年春。請欣賞舞蹈《敖包情》,表演者王XX等姐妹,掌聲有請!

八《就愛廣場舞》

姐妹們: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夢。它是祖國之夢,人民之夢和未來之夢。我們要努力拚搏,開拓創新,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策馬揚鞭,高歌猛進!請全體人員上場,大家共同起舞《就愛廣場舞》,快來吧,姐妹妹!

結束語

各位領導、姐妹們:今天是一個歡樂的日子,我們齊聚一堂,翩翩起舞,縱情歌唱,共同歡慶我們的老年節節日。今天是一個收獲的日子,我們共同收獲開心快樂,感受團結友愛之花的芬芳。我們相信,通過這場精彩的聯歡會有更多的姐妹愛上廣場舞。我們相信,廣場舞一模亮譽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健康,更多的開心與歡樂。聯歡會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衷心感謝社區領導的關心支持!衷心感謝聞老師,XX等老師為我們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宣布:XX社區廣場舞舞蹈團聯歡會到此結束。祝大家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好夢成真!我們的明天更美好!散會!

晚會主持詞我精心推薦

㈤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形成於什麼時期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㈥ 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㈦ 重陽節敬老作文500字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敬老作文作文,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重陽節敬老作文 1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裡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羅里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重陽節敬老作文 2

昨天是重陽節,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可也就在昨晚,噩耗傳來。

晚上,正當我們一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地吃著晚飯時,媽媽的手機響了,媽媽接完電話,我問媽媽是誰的電話,媽媽黯然的告訴我,住我家三樓的高祖母(舅婆的媽媽)去世了,說完,便和爸爸匆匆忙忙地出去了。這對我來說,簡直猶如晴天霹靂,眼淚直往下流。我掩飾不了我的傷心,更掩飾不了我對高祖母的愧疚……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家裡沒人,我又沒帶鑰匙,焦急萬分。我跑到三樓敲響了高祖母家的門。她開了門,見是我,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給媽媽打了電話,才安下了心。擋高祖母顫顫巍巍地把可口的飯菜端到我的面前時,頓時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而我,而我卻……卻……每次高祖母去散步遇見我,我都不理不睬,連招呼都不打,就像沒看見一樣,可她老遠就望見我了。現在,高祖母去世了,我後悔莫及,可一切太晚了,太晚了……我再也見不到她慈團謹祥的面龐,再也感覺不到她的愛。天上的星星,請你告訴我,高祖母能聽到我說話嗎?她會原諒我嗎?地上的小草,請你告訴我,高祖母睡得好嗎?

我會永遠記住昨天——重陽節。安息吧!高祖母,以後每年的重陽節,我都會來看望你

重陽節敬老作文 3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頌或櫻「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復咀嚼著這句詩的韻味,嘗到「少一野叢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裡默念著,踏向了歸途……

重陽節敬老作文4

今又重陽,又何止重陽。一個社會群體,又何止一個群體。亘古盛世,華夏復興,一個以人為本的治國強國理念正成為這個古老民族的國魂。

農歷九月初九是兩個陽數相疊,故為重陽。重陽節自遠古興起,從金秋走來,傳統的這一天,人們出戶郊遊,登高望遠,賞菊,侑朋相聚。這一天,古人今人心境迥異。「自古逢秋悲寂寥」,是說從古以來,文人到了秋天總是悲傷,感到寂寞空虛。於是就有了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之類的遺作,或亡國之音,或懷才不遇、大志未酬,或離親喪友,故紙里凄楚悲涼的秋詞不勝雲雲。

追溯重陽濫觴,源於趨利避邪,在民間也只是個用作推算季節變換的時令,時值深秋而已,是那樣的平淡乏味,多少年就那麼不覺地過著。自國家將重陽這一天定為老人節之後,它便成為傳承華夏民族尊老愛老傳統美德的聖誕,一種人本情結之所在。時光在不覺中流逝,昔年漸顯邈遠,我親近了重陽。

一提到這一天,人們就會想起老年人的生活,進而關心起電視里的「夕陽紅」和「激情廣場」,以及各種報刊及互聯網上有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知識介紹。尊老愛老,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成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時尚,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寶庫中突顯出孝道文化。如今,人民政府在一個地區還評選「十大孝星」,他們能與追星族眼裡的歌星、影星、球星媲美。「孝星」算是開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我身邊有那麼一個人令人感佩:一株原野勁草正值芳華,自小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是個聽慣了蟲唱、蛙鳴、風吟的單純女子,喜歡像螢火蟲那樣尋找白雲丟失的恬靜,只知道在自己的位置閃爍自己應該閃爍的光,孜孜不倦地飛翔,像流水,像流星,並不因了亮的微茫,光的渺小而在滿月面前熄滅自己。是歲月的磨礪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樑柱,雖要居高崗,卻謙恭得像個懂事的孩子,尤其是老人們的感受最直接。

重陽撐起的是一片藍天,鋪就的是一方綠洲。重陽節是釀在秋天裡的一杯醇美的酒。我,陶醉在重陽。

重陽節敬老作文5

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和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更興奮得像個孩子。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登高和觀賞菊花是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2003年重陽節記錄下的母親的一組圖片,當時89歲的母親身體尚好,重陽節那天恰逢「國慶」長假期間,我和家人用輪椅推著母親去登高和賞菊。老年人登山秋遊,可以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

烈士山公園是城區中的一座紀念性公園,公園總面積37.5萬平方米,有紀念區、老年活動區、水景區、兒童活動區4個分區。紀念區以烈士山峰為主景。山峰海拔高度為97.5米,北坡是250級台階,象徵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和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更興奮得像個孩子。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上山難下山更難,為防止輪椅失控下滑,採用上面拽下面頂的辦法,順原路下山後又推著母親經勝利廣場去公園賞菊,時逢國慶期間,燦爛的鮮花和遊人的笑臉把廣場和公園裝扮得格外美麗。各式花壇營造出一片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親人的陪伴下,徜徉在花海中,母親一臉的幸福與快樂。

又是一年重陽節,景色依舊,物是人非。今年國慶10點鍾,93歲的老母親安詳地走到另一個世界裡,在那裡她還會賞菊登高嗎?早晨,我獨自登上山頂,一路上尋覓著回憶著,在登山晨練的老人中間尋找母親的身影,我祝願天下的老人永遠健康快樂。


閱讀全文

與復興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朋友父母離婚了怎麼勸他 瀏覽:555
玩籃球長壽 瀏覽:77
包頭頤德老年公寓 瀏覽:762
長壽花莖空 瀏覽:972
職工退休後如何辦理停保手續 瀏覽:578
代繳養老保險公司 瀏覽:313
長壽花黑根病 瀏覽:814
女人怎麼養生效果好 瀏覽:808
廣州企業退休有沒有過節費 瀏覽:85
創辦老年公寓計劃書 瀏覽:921
老人腰彎是什麼原因 瀏覽:107
北京老人80歲以後領多少錢 瀏覽:168
江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瀏覽:536
老年痴呆前特別作 瀏覽:599
盂縣養老院價格表 瀏覽:625
養老保險按工資的百分之幾交納 瀏覽:82
醫院職工體檢生化全套包括哪些 瀏覽:971
養生館增值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837
養生館效益分析怎麼寫 瀏覽:94
50歲的男人吃什麼保健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