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時期,有個叫潁考叔的小官去見鄭庄公。鄭庄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捨不得吃。庄公很奇怪,潁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么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庄公聽後十分感動。還有卧冰求鯉,黃香溫席等。
還有一個講得是一個木碗的故事,兒子兒媳孫子和老人住在一起,兒子兒媳對老人不好,老人吃不好穿不暖,老人年齡大了摔碎了碗,兒子就給他做了個木碗,這時孫子看見了就把碗收了起來,父母不解問幹嘛收起來了,孫子答到等你們老的時候我留著給你們用。兒子兒媳羞紅了臉再也不敢對老人不好了。
『貳』 格林童話里的敬老故事
小木碗來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源,年齡太大了,耳聾眼花,手腳很不靈便,坐在那兒膝蓋還抖個不停。吃飯時,爺爺常常拿不住湯勺,把湯灑在桌布上,麵包從嘴裡掉到地上。她的兒子和兒媳對他很不滿,每當吃飯時,都把老人打發到一個角落裡,給他一隻小木碗,裡面放上很少的飯菜,老人根本吃不飽,為此老人非常傷心,看到桌子就忍不住流淚。
有一次吃飯,老人失手將小木碗碰落到地上,飯菜灑得到處都是。兒媳氣得大罵,老人默默地忍受,在一旁嘆氣。第二天吃午飯前,四歲的小孫子在收集一些小木塊,媽媽問他:「你在做什麼游戲?」他說:「不是游戲,我是在給你們做小木碗。等你們老的時候,你們就用它來吃飯,你們一定很喜歡吧。」
兒子和兒媳聽了,互相看了看,悔恨的痛哭起來,馬上把老人請過來,一起圍坐在飯桌前吃飯。從此,老人不再受氣了。小孫子長大後,對父母也很孝順,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叄』 看到小孫子做木碗之後,兒子,兒媳對老人的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四歲的小孫子說:「我要做一個木碗,等我長大了,好讓爸爸媽
媽用它吃飯。」兒子和兒媳婦兒都呆住了,最後哭了起來,他們把老人請過來,讓老人和他們一起吃飯。
從此對老人孝順起來。
『肆』 孝敬老人的短故事
巍峨的大雄寶殿中,一個少年正對著佛祖敬香禱告。他把三炷香都插入香爐,低聲祈禱道:「願佛祖保佑我科舉得中,加官進爵,報國還鄉。」說完又跪拜幾次,這才起身離開。
佛祖看著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語,身旁的阿難尊者問道:「佛祖,這個少年十分虔敬,發的又是善願,你為何不應?」佛祖卻是一笑,緩緩道:「還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難尊者看看香爐中兀自裊裊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二
轉眼過了十年,青澀的少年已成長為俊朗青年,已英姿勃發。當年的科舉他雖然並未得中,但是轉而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員武將,在軍中立下赫赫戰功。這次回鄉,乃是特地回來辦喜事的。
青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願佛祖保佑下官結善姻緣,妻子賢惠,夫婦和睦。」說著又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阿難尊者見到這一幕感慨良多,扭頭卻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語,不由說道:「佛祖,你為何又不應他?」佛祖笑道:「還是差一炷香。」
三
轉眼又過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進大雄寶殿的時候,額頭上已經隱約現出幾道皺紋。由於受到妻子家族的牽連,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此時已經被貶黜為了地方小尉,鬱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頭,低聲禱告,祈禱自己的兒女能夠發奮讀書,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阿難尊者看看他,再又看看笑而不語的佛祖,心中嘆道:「到底還是差了一炷香。」
四
又過了十年,曾經的中年人已是漸生華發步入老年。此時的他早已經解甲歸田,安居鄉野,再也沒有從前的宏願。
老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了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來許願您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但是這一次卻請您務必能夠成全我的孝心。想當年我父親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撫養我長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願她老人家身安無事,舍此則再無所求了。」
阿難尊者最是善良隨喜,聽到這話已經不忍。扭過頭去看佛祖,卻發現佛祖已經面露笑容,微微點頭道:「那就如你所願。」
五
老年人走出寺院,還未到家,喜訊已經遠遠傳來,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高中朝廷文武狀元,並且朝廷還頒發下詔書,洗刷了他的冤屈,讓他官復原位,再升三級。
然而這一次,老年人卻終於沒有奉召。他已經決定從此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至於大雄寶殿中為母親祈禱的那一炷香,當然再也沒有間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