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子女不聽話誦什麼佛經
阿彌陀佛!其實,很多的經若是誠心誦持都會感得此境!
我們應該明白,子女不聽話,這就是一些不如意的境界。這些境界的產生首先是我們自己過去生有這樣的因,以及與孩子之間有逆緣的因緣具足,才會有如此的境界。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更多地側重於我們自身。
在下自己就深有體會,孩子原來就是完全的逆緣,從小就叛逆,什麼都擰著。她什麼時候開始向所謂好的方面變化的呢?仔細回憶起來,是從我自身有了巨大的變化,她才開始變化的。
孩子從小一身的惡習,有時甚至擔心長大後會進監獄。在學校里也不好好學習,老師總是打電話,每次都義憤填膺地告狀,幾乎每天都陷在痛苦煩惱之中。
學習佛法的最初一年,慢慢地了解到了因果的道理。但是,這個了解因果僅僅限於文字上的。
有一次,老師又打電話告狀。感覺孩子太不像話了,在學校里一點都不肯學習。掛了電話,火冒三丈。
當時正好有一位善知識在旁邊,他就問我,相信因果嗎?
我說:相信!
他說:如果你相信因果,那麼就會明白逼著一頭豬去爬樹,逼著一隻雞去游泳,這是明智的嗎?
我說:當然不明智了!
他說:那麼,如果一個孩子他並沒有學業成就的因果,他沒有這個上大學的因,我們非要逼著他結出上大學的果,是誰在勉強誰啊?
我當時愣住了!因為很久很久以前,就曾經有幾個人對我說,我的孩子將來在讀書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她非常獨立,會處理好自己所有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擔心。但是幾年過去了,這些事情我慢慢忘記了。
後來,我仔細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我發現一直是我在勉強孩子。我一定認為:你必須要好好學習,否則你就完了。我是過來人,很多知見是正確的,你必須要聽我的話,這樣才會不走彎路。
但是孩子並非如此,她並不聽從我的意見。很多事,她都要親自經歷之後,吃了虧才肯回頭。其實,我們家長總是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導致孩子與我們非常敵對的狀態。
沒有一個人喜歡他人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我們,不論是恨的名義,還是愛的名義。
後來我自己放下了,放下了對她的強求。我做我的本份事,告訴她一些事情的規律,只是建議。若是她不聽,她自己去經歷了,慢慢就會明白,原來我說的是對的,這樣,慢慢她就開始聽取我的意見。
她的改變是從我自己的觀念徹底改變開始的。她現在在別人的眼中,很聽我的話。但是我再也不強迫她做任何事了。因為她有她的因果路,我們要讓她走自己的路,我們不可能替她去走路,去經歷。她現在與我的關系,完全轉變了,像朋友一樣!但她還是懶惰的習氣很重,不過,比以前好多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
在下說這些,是希望能給你一點點啟示!我們每個家長都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思維觀念和行事方式!
至於誦什麼經,在下推薦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心經》、《大悲.咒》、《楞嚴咒》,我女兒現在功課很緊,有時間的時候,她也會誦這些!
② 地藏經里講怎樣孝敬父母
華嚴經雲: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孝順父母一般強調供養身體和心理。 最為重要的是慧命。如果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諸佛贊嘆 三界中最孝之人。 《地藏經》開示之一:如何智慧的孝敬父母 探討如何「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我們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在這個地方,我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的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的跟父母說著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哈哈,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來演示這部《地藏經》,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 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系,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 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我們在勸父母學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在一個范圍內,我如何做到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你幹了很多在社會當中不值一提的壞事。然後你父母就對你這樣學佛的,造成謗佛,你這樣是不可能讓你父母學到佛法的。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象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 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系鬧僵了。 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里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凈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鍾,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③ 念吉祥咒的前提是孝敬父母,哪些佛經原文講孝敬父母請用佛經原文回答,佛法怎麼定義孝敬父母
講孝敬父母的佛經有《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經里定義孝敬父母的原文,意思深廣無有邊際,如果從現實意義來說,可以從四個層次上來說明。
養父母之身:衣食良葯,使之便利,無有缺失,樣樣具足。
養父母之心:為人謹慎,愛語長存,聽言順從,為其安心。
養父母之志:常行善舉,當為榜樣,明理於己,巧勸於人。
養父母之德:所做圓融,德行滿溢,父母常思,覺悟今生。
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永無止境的要求自己不斷的提高境界,落實一切的責任、義務的同時,用真心去感應父母的一切作為,使之向其好的方向發展。而念吉祥咒的目的,是滅除三毒煩惱(貪嗔痴),勤修佛法三寶(戒定慧)的方法之一,我說的希望你都能體會。
阿彌陀佛
④ 為孩子念什麼經最好
只要是佛經,什麼經都可以的。常誦的經有金剛經,地藏經,心經,一切如來心經等。注意抄經後必須迴向,把功德迴向給孩子
⑤ 佛教上做母親念經讓孩子學習好的經
應該讓孩子念經,孩子才能開智慧。可以念《心經》。當然自己念也是有好處的,改變了自己,自然能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