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怎樣教育孩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教育孩子要尊老敬老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培養孩子愛的情感,應從愛父母、愛長輩、愛家庭、愛周圍的人和熟悉的事做起。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經常幫忙做家務
在家裡可以通過讓孩子幫助奶奶洗菜、掃地、以及為爺爺奶奶製作小禮物等方式,也可以通過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梳梳頭、倒杯水……的方式。
為老人舉辦生日宴會
每到父母生日的時候可以舉辦個小規模、親近的人慶祝,最重要的是帶上他們的寶貝孫子孫女,使他們舒適地享受家人的陪伴。要讓孩子牢記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這樣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他們都會心滿意足。
如果不住家每周讓孩子和老人通個電話
如果沒有跟老人在一起住,一定要求孩子每周至少一次,每次哪怕只有5分鍾也可以,讓孩子多跟老人聊聊天,父母們肯定會很開心。
經常為老人拍照
老人不愛拍照?有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的時代里拍照不是那麼流行,他們沒有這個習慣。但更重要的是:照片里沒有你,他們顯得非常寂寞。讓孩子多陪他們拍一些照片,哪怕是拿手機的自拍。一家人全在的時候,每次拍都是全家福。
對老人的愛要說出口
有些老人上了年紀,脾氣變得不那麼隨和,心理比較敏感和脆弱,比較難相處。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時,年輕的父母就在孩子學會叫爸爸、媽媽的同時,要求他也會叫爺爺、奶奶。
孩子稍大後,便向孩子解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媽媽的父親母親,要求孩子對老人比對自己更為尊敬。讓孩子從小學會對老人說「我愛你」。
帶老人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看世界、見世面」的長途旅行要不得。舟車勞頓、人生地不熟,容易導致老人的情緒和身體不適。其實他們只是享受你的陪伴而已。
你可以帶上孩子陪老人來一趟2-3天的短途旅行,不跋山涉水,就看看風景、劃劃船、泡泡溫泉神馬的。
給老人准備一份小禮物
這些尊老的行為不僅僅是重陽節要做,在日常生活里也理應做到。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動手給家裡老人做份禮物。不用很復雜,手工卡片、折紙或者是一幅畫。
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是個很值得重視的節日,老人們很重要。再是教會孩子感恩,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要謝謝家裡老人,他們就像爸爸媽媽一樣重要。
給孩子講古代先賢的故事
尊老敬老,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時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為先」的名言,現代也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俗語。很多古代先賢尊敬老人,孝順父母的故事被世人銘
B.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怎樣從小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我是這么看的:一、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直掛在口頭上,用嘴巴說。其實孩子更多的是看大人的行動,要教孩子孝敬長輩,做家長的自己先要孝敬長輩,孩子才會有樣學樣。二、怎麼教,遇到熟人主動熱情打招呼。比如路上遇到熟人,是家長的長輩,家長帶頭熱情打招呼張阿姨,王叔叔,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是張奶奶,王爺爺。
C. 怎樣讓孩子做好自己的同時,又能孝敬尊重老人標題
從前有個老人,跟他的兒子、兒熄和孫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連路都走不動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雙膝還經常不停地發抖。老人無法照料自己,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時候,湯匙也握不穩,常常會把菜湯撒在桌布或地上。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
有一回,老人吃飯時,又把湯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婦大為生氣,指著老人的鼻子大聲嚷道:你怎麼吃的飯!天天把湯和別的東西撒一地,還把碗都給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嗎,想把我累死呀!」於是,他們不許老人上桌吃飯了。吃飯時,他們把他趕到灶後的角落裡,給他一隻瓦盆,瓦盆里只有一點點飯菜。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得經常挨罵。老人傷心極了,常常一個人在灶後的角落偷偷眼淚。
有一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隻瓦盆都端不穩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斥他,老人一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夫妻倆商量:咱這爹,什麼都能被他摔碎,長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錢給他碗盆呀,得想個辦法,什麼東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對了,用木頭給他做個碗。於是,兒子找來了一快木頭,開始動手做木碗。一會兒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婦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歲的小孫子跑了過來,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這是干什麼?要這些沒用的碎木片做什麼用?」老人的兒子問。「我要把這些碎木片做成一隻木碗,留著它,等我長大了,就把它拿出來給爸爸媽媽吃飯用。」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相互對視了一會兒,先是一臉苦笑,最後哭了起來。他們似乎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兒子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
從此,他們不再將老人趕到角落裡吃飯,而且,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慢慢地,他們對老人越來越好了。
D.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現在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去關心別人,父母似乎只能為他服務,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所以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要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受到熏陶。
二、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爺爺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
三、也可以讓孩子飼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體味做爸爸媽媽的辛勞,讓孩子學會感恩。
四、平時爸媽孝敬父母時最好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五、平時空閑時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的成長經歷,從中讓孩子了解一下父母為此付出的犧牲,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
六、從小要教育孩子要體貼父母,並且要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如工作忙時,可以讓孩子替自己倒一杯水,做飯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媽媽摘摘菜葉等,讓孩子從小養成體貼父母的好習慣。
七、當然!孩子做的好時,別忘了要誇誇孩子呀!這樣,孩子下次做起來才會更積極。
第一,明確家庭關系。家庭中,應當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環境,讓孩子從小知曉長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長輩都到齊才能吃飯;看電視先徵求長輩的意見等。
第二,堅持細節訓練。孩子的道德標准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在家長的引導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回家主動和父母問好”;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須知,您今天給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將來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湯,送到您的床前。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2、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苦,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理直氣壯;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6、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7、耳鬢廝磨中建立親情;
8、用親情故事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E. 教育子女孝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1.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7.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9.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1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1.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1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3.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6.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7.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0.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21.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22.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23.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24.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25.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26.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29.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30.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F. 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孝敬長輩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時,要帶上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親眼看看父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那種「只愛自己的媽媽,不愛丈夫的媽媽」凳州的現象,在年輕媽媽中相當普遍。我可以明確地告訴這些媽媽,在婆婆面前,你不稱呼「媽媽」,在婆婆背後,你稱孩子的奶奶叫「老東西」,總有一天,你的兒媳也會稱你為「老東西」。到那時,你的兒子肯定會覺得理所當然。
2、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在現在的不少家庭中,愛只是父母對子女的單向傾斜,而不能實現愛的雙向交流,那麼這種愛就是畸形的愛。孩子只有把父母給他的愛轉化為他對父母的愛,這種愛的種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種人間大愛正是這樣得以傳承的。當年幼的孩子學會了關愛父母之後,才有可能在她長大以後去愛國愛民,去尊老愛幼。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應理直氣壯。
當家長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時,要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做他應該做的事情,如端水送葯或陪同就醫,不要怕耽誤他學習時間。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從引導孩子為父母做這些小事入手。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不敬重的言行時,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道理,不必多計較他的言行過錯,等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這種認識肯定是錯誤的。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讓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對於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讓孩子主持給爸爸媽媽過生日。家長不要只給孩子過生日,不給自己過生日,這對孩子並不好。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時和父母道別,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時先讓父母入座,替森粗帆父母盛好飯菜;和父母說話應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遜。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時,告訴孩子不能發脾氣,要體諒、理此雹解父母的難處。家長千萬不要起初不答應孩子要求,孩子發脾氣了,家長讓步了,這等於鼓勵了孩子不斷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說一下,或帶孩子去上一兩次班,讓他知道你每天都做些什麼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難。總之是讓孩子看到、體驗到父母的難處讓他聽父母說「我很辛苦」。
G.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自覺的去孝敬父母。接下來我整理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的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祖輩在陪伴中贏得尊重
關鍵詞一:當好配角
爺爺奶奶們要擺正在家庭中的教育地位,那就是盡力輔助,當好子女的「助理教練」。年輕父母處在人生的上升期,確實要承擔很多生活、工作、經濟上的壓力。祖輩們切記不要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包大攬,處處插手,該放手的應放手,讓孩子的父母來處理。當你的子女以忙為借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完全交給您的話,父母就缺少了應盡的責任。試想一下,如果連自己孩子的養育、教育的責任都不願擔當的人,怎麼能擔當起工作、社會的責任呢?因此,子女不管多忙,老人們都要鼓勵子女盡力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既滿足了孩子對父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同時,父母在辛苦的養育過程中也在逐漸成長、成熟。祖輩們當好配角,做促進親子之愛的催化劑。
關鍵詞二:正視差異
祖輩和父輩從成長環境、人生閱歷、知識結構上都有著顯著的時代差異,這就是我們俗稱的「代溝」。所以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自然也會存在差距,我們要學會正視這些差異。在教育孩子中,兩代人要多溝通,尋找教育的平衡點。在教育孩子之前達成共識,形成可行的家規。只有意識統一了,教育的口徑才會一致,教育的效果也才會好。實在不能達成共識的,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沖突。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其他問題。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三:培養能力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增強交往能力。孩子的獨立與社交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的。孩子與同伴玩的過程中,祖輩們不要過多干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也不要直接幫孩子出面解決。如果發現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出現問題,可以在事後教他該如何處理。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提升自理能力。愛為孫輩代勞是不少老人的通病,調查顯示:與祖輩一起生活的孩子,動手能力相對弱一些。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他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上粗心大意、動手能力弱,那麼學習也會如此。幫孩子做事不如教孩子學會如何做事,比如低年級的孩子,祖輩們可以教會他們簡單的整理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內褲等;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教他們參與做午餐和晚餐的工作。在向孩子傳授知識和生活經驗時,別用舊習慣影響孩子。
二、父母在身教中傳遞尊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最好的教育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關鍵詞一:榜樣作用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見面主動問候長輩。父母勞累時,為父母捏捏肩,吃飯時盛飯夾菜,端茶倒水,經常的問候和祝福。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不隨意頂撞或不理不睬,溫和的進行溝通……這些生活小事都能夠讓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尊重祖輩的熏陶。
關鍵詞二:感恩教育
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祖輩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假期里父母孝敬長輩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愛的教育。假期的空閑時間里,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操勞,也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成長中父母付出的心血。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在心中埋下感恩的種子。
關鍵詞三:達成共識
祖輩和孩子之間的隔代親是一種自然現象,當發現家中孩子缺少一定的規則,不懂得珍惜,稍有不滿就會發泄到祖輩身上的情況時,父母要主動和祖輩結成家庭教育統一聯盟,就一些孩子應該掌握的規則上達成共識,讓老人理解真正的愛是寬嚴相濟,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三、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尊重
尊重長輩是孩子禮儀規則的一項內容,需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培養。暑假裡,孩子們除了閱讀、增長知識、休閑娛樂外,在尊老孝親上也可以有積極行動,養成尊重長輩的好習慣。
活動一:向祖輩學生活本領
向祖輩們學生活本領,是最好的祖孫互動活動。祖輩們有獨特的優勢,他們有著更加平和的心態,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可以利用假期,指導孩子了解祖輩的業餘生活,跟著祖輩學一至兩項生活本領,比如學做一道拿手的菜、學著做傳統小點心、學綉花等,在學本領的過程中真切感受祖輩們令人尊敬的方面。
活動二:聽祖輩講過去的故事
用家庭日、生日會等活動契機,和爺爺奶奶對話,翻翻老照片,聽爺爺奶奶們講講過去的生活、他們的理想、爸爸媽媽的成長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對祖輩的尊敬和關愛,在生活小故事裡升華親情。
活動三:
教會祖輩一項信息技術本領
平時爺爺奶奶教會孩子不少生活本領,在享受著老人們無限關愛與呵護的同時,孩子們也可以把信息化時代里自己熟悉掌握的小軟體、小游戲等有趣的信息技術,耐心細致的教會祖輩,讓老人們多一份對新技術新科學的了解,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關心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