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有關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1世紀,不僅電視上有很多關於「家風」的宣傳片,而且大街小巷也都有關於這一主題的宣傳欄和海報,對於這個社會,這個問題的確很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宣傳中華精神,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漸漸的,我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也慢慢做到了……
中華傳統美德都源於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現在被大家重視起來了,在小學的時候,學校就開始教我們「國學」,學習《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等,那時候我們漸漸接觸到其中的一些精神,道理,品質,漸漸的,我們愛上了「國學」,慢慢懂得這些道理。我們穿行在這些文字中,穿行在它的精神中,在生活里,少了浮躁之心,多了敬業之心;少了攀比之誘,多了愛崗之意;同學之間,禮貌用語多了,臟話惡語少了;友愛互助多了,驕橫奢侈少了;追逐打鬧少了,讀書學習的人多了……這都是大家養成的好習慣,好品質。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告訴我們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尊敬兄長,更要尊敬長輩,就像在我們家一樣,家中有一個規定,如果有長輩到我們家來做客吃飯,我們晚輩是不可以比長輩先動筷子,爸爸說,這是基本的禮貌,也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所以不可以不遵守。有一次,我和爸爸回老家,在路上很餓,好不容易到家可以吃飯了,看見桌上的飯菜更是餓的不行,爺爺看見了說:「睿睿,餓了吧,自己先吃點菜吧。」我點了點頭,剛剛拿起筷子,就被爸爸叫住了:」等一下,沒看人還沒有來齊嗎?我們的規定你都忘記了!?」「哦哦,我知道了」爺爺又說:「她餓了,你就讓她先吃就是咯!」「不行,規定就規定,必須遵守的」於是,我點點頭,接著,把手又收了回來,只能再忍一忍。
還有「親師友習禮儀」這又告訴我們我們作為家中子女,正當年少的時候,應該努力與師長、朋友接近,努力向他們學習各種禮節禮貌方面的知識。
我們能懂得這些道理,不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恩賜嗎?有了這些,家庭這一個小個體變得和諧,社會也變得和諧,那麼國家也將會變得和諧。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好的家風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好的家風成就好的習慣,我們家的家風關鍵詞是「誠信」。
外公作為我們家的大家長,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這是一種美德。所謂誠實,就是說老實話,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不自欺欺人,表裡如一。所謂守信,就是講信用,守諾言,言而有信。外公就是這么一個很講誠信的人。
一天,他去集市上買東西,看見了一個賣老花鏡的攤位,突然想起自己的老花鏡壞了,正好換一副。於是他在攤位上挑了一副,就向老闆詢問眼鏡的價格,老闆說:「50元!」外公向他討價還價了一番,最後老闆對他說:「一口價,35元!」外公沒有零錢,給了老闆一張100元,老闆找給了外公70元零錢。外公清點過後發現老闆多找給他錢了,於是又從裡面抽出了一張5元錢遞給了老闆,說道:「你找錯錢了,多給了我5元!」老闆看著外公笑著說:「老爺子,頭一次見有您這樣的,找多了錢還退給我!」外公也笑了,說:「咱們說好了嘛!誠信很重要。」
還有一次,外公去買豆腐,因為著急給我做飯,匆忙間拿著找的零錢回家了,後來發現人家多找了1元錢,外婆說:「就1元錢,還不夠折騰呢!別去了。」外公一臉嚴肅的說:「說好了多少錢就應該給人家多少錢,人家疏忽找錯了錢,我們不應該不講誠信,一定要送回去!」吃完飯後他又穿好衣服給人家把錢送了回去。
外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了我,讓我受益匪淺。我愛我的家,我一定會把家風好好的傳承下去,做一個講誠信的人。
好家風像優美的音樂浸潤我們心田;像經典的書籍傳授我們知識;像明亮的燈光指引我們前行。
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是呀,天才與凡人只有一步之隔,這一步就是勤奮,勤奮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媽媽說:「越勤奮,越幸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是啊,別人可以替你開車,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成功要靠自己去爭取。」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他們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我身邊,就有一個勤奮的好榜樣,那就是我爺爺。爺爺從貧瘠的農村來到了部隊參軍,他做事嚴謹、性格堅強勇敢、勤奮上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軍官。級別越來越高,爺爺也越來越勤奮努力。他要求司機在自己車上放幾本書,出車的空隙就拿出來看看。他還經常鼓勵戰士們,要堅毅、能吃苦,要繼續自己的學業,去考學、到軍校進修,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和能力。爺爺大校轉業後擔任了測繪局領導,同樣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努力,為國家的測繪事業作出了貢獻。
爺爺帶了個好頭,爸爸自然要向他看齊。爸爸在工作上也是勤勤懇懇,很多事情也是親力親為,從不抱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工作中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勤奮幫助爸爸在工作上越過了暫時的失敗和挫折,助他摘下甜美的成功之果!
我從小學習舞蹈,「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在練基本功的時候,我經常因為肌肉疼痛而想要放棄,但是爺爺和爸爸的榜樣力量,讓我不甘落後,我堅持著、努力著,很快我的基本功變得扎實、各種有難度的動作也能很快做到位,舞蹈起來更是行雲流水、流暢優美,因此在各類舞蹈比賽中,我獲得了很多獎項。
我想,在若干年後,帶著「勤奮努力」的好家風,我長大了,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我相信自己仍然會延續這種好家風,讓它伴我成人、成才。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的平常習慣可以影響到他的人生。「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家訓就如同夜晚的一盞路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家風如同一條寬廣的馬路伴我走向光明;家訓如同一面鏡子,實在提醒我正視自己身上的優點和弊端。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想必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著不同的家風家訓。當然,我家也不例外: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孝」: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尊敬老師、愛兄弟姐妹,是我們家的一貫家風。家訓就是聽從父母、老師等長輩的教誨,來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兄妹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愛人者仁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座右銘時刻提醒著我。
我們家時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前幾天,當爸爸端著一鍋美味的魚上桌時,我立馬拿起筷子准備品嘗魚的美味。這時爸爸的一句河東獅吼,嚇得我連忙把手縮了回去:「先不要著急吃,一會兒給爺爺奶奶送點。」緊接著,爸爸拿來一個大碗和一個湯勺,盛了滿滿的一碗,讓我端著給老人家送去。
幼時的我不理解為何總給爺爺奶奶送一些飯菜和水果,到現在我漸漸明白了:因為孝敬父母才是一個好兒女,只有孝敬長輩的人才會教到更多的朋友,這也是爸爸時常教導我們的。父母的一些做法和行為給我們這一代樹立了好榜樣。爸爸媽媽還時常教導我們為人處世,不要只想自己,要多多為別人著想。
現在的我已經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了,我學會了尊重老師、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我還要做的更好,給我們的下一代人樹立更好的榜樣,讓我們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作為高級工程師的爸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媽媽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弟弟則端茶遞水,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弟弟會時不時「犯二」的,例如突發奇想直呼爸爸的姓氏,女孩子吹個口哨,自然這些少不了爸媽的訓斥。在那個年代,父親總是用傳統教育方法來教育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我和弟弟在學習上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習慣。
每當夜晚,從左鄰右舍傳來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有地動山搖的電視音響聲,而在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長大後,我和弟弟都陸續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對我們的影響依然承續著。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
這就是我的家風,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於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就存在著: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鑫隆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裡還是外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著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
記得有一次,在滑沙場的時候,有兩位外國阿姨在問我爸爸什麼,爸爸聽不懂她們說的話,就把我叫去了,爸爸讓我去幫助她們,我說:「不,我不想去。」但是說完了,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Hello,can I help you。」意思是:「你好,我能幫助你們嗎?」她們說:「Hello,why?」意思是:「你好,你說什麼?」我就又大聲的重復了一遍。可她們還是這句話:「Why?」我在想,他們聽不懂我說話嗎?難道她們不是英國或美國人,可是她們會說英文啊!我沒能幫助到她們,但我也很高興。爸爸說:「你已經很勇敢了,你有勇氣去幫助她們,跟她們對話,就代表你有著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這就是我家的五大家風。
關於家風,我們家沒有成文的規定,更不會把「家風」這個詞掛在嘴邊。靠的是祖輩的言傳身教,把優良美德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地延續給下一代。的確,家風並不一定是書面化、固定化的文字,它也可以是一種延續——精神與品德的傳承。
從媽媽身上,我知道家風是「誠信」。有一次,因為自己上課不專心,被「罰」了很多作業,我一沖動就把當天的家校給撕了,重新抄了一頁,給自己的家庭作業「減負」。第二天「陰謀」被拆穿,本以為老媽會痛罵我一頓,沒想到她卻心平氣和地說:「小樂,你說做人最基本的是什麼?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錯誤不改正,反而去掩蓋啊!」瞬間,眼淚奪眶而出,我一時語塞。我寧願老媽打我一頓,圖個痛快。可她這么一問,我反而更加難受。第三天,我回到學校,誠懇地向老師道了謙,老師也原諒了我。那一刻,我意識到了「誠實」的重要。
從爸爸身上,我知道家風就是「孝順」。「孝順」可能是許多家庭的.家風,「孝」這個字在我爸身上有著很好的詮釋。爸爸是個在外打工的男人,但他時刻都不忘關心自己的父母。每兩天他總給他們打個電話,噓寒問暖。每逢周末還會和我一起去外公家陪長輩。爸爸能撇開休息時間關心陪伴自己的爸媽,我覺得是十分可貴的,我也要向爸爸學習,讓「孝順」之花開在我最真實的內心深處!
說實話,家風這個東西是說不完也道不盡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家的家風會被不斷充實與更新。這些規矩需要每一個成員去踐行,並且代代相傳。千千萬萬條家規的傳承會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每家每戶,都有個必不可少的風氣——家風。「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正所謂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但有一件事,卻一直銘記在我的心中,永遠揮之不去。
記得還在我五歲的時候,我可是個「好吃嘴」。媽媽每天都會給我五角錢,我每次一拿到錢,心就飛到小賣部去了,把錢用完了,我往往又會去找媽媽要,然而媽媽卻不給,我給媽媽端茶送水的討好她,卻還是沒能如願,那時候感覺媽媽很小氣,明明自己那麼多錢,卻不願意給我一點。
然而有一次,我從門縫里看見這樣的一幕:媽媽把一個精緻的小盒子放在衣櫃上。出於好奇,等媽媽出來的時候,我立刻藏了起來,見媽媽進了廚房後,我馬上跑到房間里,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上了,終於,站上板凳,我如願以償地拿到了那個神秘的盒子,並輕輕的打開了它,而看到裡面的東西時我的眼睛都瞪直了,錢!好多的零錢,我偷偷的拿了一元錢,又把盒子,小心地放了回去。,心想媽媽應該不會發現。下午我出了門,媽媽就叫住我,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他的媽媽每天給她零花錢,雖然零花錢很少,但是小女孩並沒有存著。而是立馬用了,還偷了他媽媽的錢,你覺得他做的對嗎?
我被媽媽說的越來越心虛,媽媽的眼睛好似可以看穿一切,我手心裡握著的錢也被我的汗水浸濕了,我小聲地說:「她,她做的不對……」媽媽摸摸我的頭,我的臉頓時燒了起來,羞愧的低下了頭,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當著媽媽的面去吧盒子拿了過來。把早已濕透的一元錢放了進去,我不敢抬頭直視媽媽的眼睛,從此,媽媽每天給的五角錢,我都會存著,不會亂花。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嚴謹,守住自己的家風,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我半歲時,我家從四川搬到了荊門,剛到荊門,日子十分窘迫。爺爺、奶奶打起了退堂鼓,想回老家。太爺爺沉默良久,說了一番話:「當年的延安,缺衣少糧,毛爺爺號召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多年下來,根據地軍民不僅沒有餓垮,反而越來越團結、強大。現在條件比那時強多了,只要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還怕不能闖過難關?」一番話撥雲見日,讓一家人定下心來在荊門安家落戶。
5歲時,太爺爺去世了,換成爺爺給我們講太爺爺的革命經歷,講革命時期那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故事。這幾年爺爺漸漸老了,爸爸又成了講述者。他們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牢牢記在了心裡,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家蓋起了樓房,開上了汽車,日子越過越好。
別人家的客廳掛的是優美的風景畫,而我家客廳掛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幾個大字。每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這幾個字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指引我戰勝困難。
去年暑假,爺爺奶奶回四川老家了,父母也因為有事要出門一個星期,他們給了我200元,要我每天去餐館解決吃飯問題。爸媽走了後,我像離了籠的小鳥,吃飯有現成的,上網沒人管,太自由了。可才過了兩天,我就覺得心裡空盪盪的,坐卧不安,難道這個星期就這樣過下去嗎?忽然客廳那八個大字映入眼簾,像一道閃電照亮了我迷茫的內心!是啊,我為什麼不能「自力更生」呢?
說干就干,我買回面條、青菜,雞蛋等,學著媽媽的樣子煮麵條,做米飯,炒青菜……吃著自己做的美食,心裡美滋滋的。幾天後,爸媽回來了,聽到我的思想情況匯報,高興地直誇我長大了。
是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已成為我們家的家風,我會讓它一直傳承下去!
❷ 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孝敬父母這一美德
孝敬父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項重要美德,它提醒人們要尊敬、愛護並感恩自己的父母。傳承這一美德的方式有很多,包括:
表現出尊敬:對父母表示尊敬可以通過言語、舉止和行動來體現。例如,可以用「爸爸」、「媽媽」等稱呼來表達尊敬,並在與父母交流時保持禮貌。
照顧父母的身體健康:父母年紀大了,可能會有身體不適的情況,此時我們應該照顧他們的身體健康。例如,可以為他們准備健康的飲食、幫他們進行身體保健等。
與父母保持聯系:即使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應該保持與父母的聯系。例如,可以經常打電話給父母,或與他們見面。
學習父母的經驗和智慧:父母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例如,可以向他們詢問生活建議,或向他們學習技能。
表達感恩:對父母表示感恩可以通過言語、舉止和行動來體現。例如,可以對父母說出真誠的感謝,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還可以通過贈送禮物、陪伴父母等方式來表達感恩。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傳承孝敬父母這一美德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也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責任。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尊重這一美德,為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
❸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傳承的為人處世的規則、規矩與風范。下面是我整合的傳承優良家風主題 作文 範文 ,一起來看看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1
我的家是成千上萬個家庭中很普通的一個,父母都在當地一家工廠上班,平時也很忙。但卻是幸福的,快樂的。面對挫折時,我們不會氣餒;面對不足,我們可以知足;面對失誤,我們會一起分析原因……
我家的勤勞之風。我出生於農村,小時候就和山坡莊稼打交道,隨著小麥,稻子一次次的豐收,我也漸漸長大。現在雖然身在城市,可我那顆鄉下勤勞朴實之心還是沒變。所以在家裡一有時間,我也會受父母的影響,幫助做些家務。我幫媽媽晾衣服,拿著掃把掃地,爸爸則在一旁整理桌上的東西,一家人顯得十分默契,最終房間會被我們打掃得一塵不染。
我家的智慧之風。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在茶餘飯後進行些智力小游戲。比如說一些含動物的四字 成語 啦,描寫春天,花朵的四字詞語等。這不,游戲又開始了,我脫口而出:「馬到成功。」媽媽反應很快:「一馬當先。」爸爸也加入了:「老馬識途。」我不慌不忙道:「井底之蛙。」媽媽接著說:「亡羊補牢。」爸爸也不假思索:「聞雞起舞。」又到我了:「龍馬精神。」看了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好玩?你的家庭有智慧之風么?
我家的感恩之風也是名不虛傳的,從小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時,爸爸總是會給他們添茶倒水,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 其它 客人添飯還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上幾句 祝福語 ,客人們看我這么懂事,不由得連連稱贊。
我的家裡有著各式各樣的風,幽默,樂觀,勤勞,感恩……有了它們,我的家才更和諧經,更美麗,更幸福。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2
我的家鄉在翔安區新圩鎮上宅村,也就是說,老家在農村。可能因為我是孩子又出生在城裡的原因吧,對家鄉並沒有清晰的概念。偶爾跟爺爺回伯父家過節,也像蜻蜓點水一樣,吃過午飯或晚餐就回城裡了,從未將全村走個遍,因此,整個村的大體形態,也就說不清道不明了。
聽爺爺說,我們家除曾祖父是文盲外,往上幾代,都是 文化 人,也可說是書香門第了。至今在伯父家,還保存著一塊祖上傳下來的「大夫門第」牌匾呢!聽說我太祖父沒有生育,抱養我的曾祖母當童養媳,曾祖父是上門女婿,而且還是個孤兒。因此,文盲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曾祖父在建設汀溪水庫乾渠時,因中暑還帶病勞動,結果病死在工地上。
我爺爺童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孤兒寡母,日子過得很艱難,常常穿不暖衣,吃不飽飯。整個冬天都光著腳丫,到鄰村田地里去檢地瓜茬子,當糧食充飢,窮苦的生活幾乎貫穿了爺爺的整個青少年時期。然而,這樣的經歷也磨練、鍛造了爺爺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品格。無論讀書或者工作,爺爺都能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難,取得較好的成績。
爺爺退休前是一名處級幹部,先後在鄉鎮和區機關任職。在職時還兼任多家報社通訊員,經常在報刋、雜志上發表 文章 。退休後,仍被《咱們村》文學平台聘進編委的隊伍,並經常為其撰寫文章。今年來,已經發表 散文 十多篇。
我伯父在同安電力公司工作,伯母辭職自辦養殖場;爸爸在汀溪鎮做宣傳工作,媽媽就職於新圩中心幼教工作崗位。在爺爺的嚴格要求下,伯父母和爸媽在工作上都能盡心盡職,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受到領導和單位的好評,伯父和爸爸二十齣頭的年紀,就都成為了共產黨員。爺爺風趣地說,我們家有成立黨支部的條件。
雖然,我們家也有三部轎車,但沒有一輛是豪車級別的;也沒有別墅,只是一般的住房;更沒有顯赫的職務與地位。但是,家裡人都能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與鄰里相親相敬,關系融洽。我家生活不算富裕,卻也衣食無憂,家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爺爺說,這樣挺好。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地位,否則,就容易犯錯誤;工作上要有目標、有追求,要向先進的人學習,要做好本職,還要爭取幫助別人,當好人,做好事,要有一個團體的觀念。
我在學校讀書,成績夠不上優秀,爺爺總鼓勵我,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樹立自信心,才能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還要向成績優秀的同學學習,不懂的地方要多向老師請教,才能提高學習成績。爺爺,我一定記住您的話,繼承咱家好的家風,從小養成不怕吃苦的品質,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長大以後,成為社會的有用的人才。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3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是家族中長輩對後輩的默默影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准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就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
媽媽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順。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孝敬長輩。記得兩三歲那年吃團圓飯,看著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夾。這時爸爸媽媽立刻制止了我,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學會尊敬長輩,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等爺爺奶奶他們來才能一起吃!」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那時還不明白話中的真正含義,但我還是乖巧地安安靜靜地等長輩們來。從那以後,「孝」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裡,漸漸生根發芽。
外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帶著我去看外婆。由於外婆說話不太清楚,媽媽總是貼近外婆細心聆聽,猜測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顧她。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的含義。此時,「孝」的種子已在我心裡開花結果。現在我們中學生,並不能也沒必要為父母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說,為人處世要講禮。
「禮」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小家人就 教育 我要講文明懂禮貌。一次爸爸帶我出去玩,要問路。於是爸爸微笑著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請問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還年輕呢,爸爸仍用了尊稱,最後還不忘說「謝謝」。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個微笑,一句感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帶給他人溫暖和尊重,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以後不管在家在外我都會牢記家風,注意禮儀。
奶奶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勤勞能幹。
奶奶是個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以前我吃飯總是掉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奶奶心靈手巧,總是修復舊物。被子這里縫縫那裡補補便繼續蓋,衣服也是打著補丁。奶奶還特別有創意,經常舊物改造,廢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縫一個小枕套,奶粉罐綁在一起又是一個凳子。從奶奶手中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又實用。她還叮囑我們要隨手關燈關風扇關水龍頭,久而久之,我們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我還學會了做人要善良、寬容、誠實等等,我會銘記家風,並將家風發揚大!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4
家風,就是門風,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 方法 。看到《現代漢語詞典》上對家風的解釋,我陷入沉思: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嗯,今天是周末,全家都在,我就采訪一下他們吧。我拿起一張報紙,捲成話筒的樣子,開始了我的小記者行動。
首先採訪的當然是我們家最德高望重的爺爺了,年近七旬的爺爺是個農民,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說到家風,爺爺可是有話說呢。「我覺得是孝,記得你老爺爺在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百善孝為先』,那時候家裡窮,連個白面饅頭都吃不上,可我們姊妹幾個有點什麼稀罕東西都是先給你老爺爺老奶奶,平時吃飯,你老爺爺不動筷子,我們都不能吃,再餓都不行。」
真的呢,我們家現在就是,爺爺愛遛彎,又不注意時間,經常到了飯點還不回來,有時候我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叫了,可媽媽就是不讓吃,非要等爺爺回來才行。平時爸爸媽媽買點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過年過節,自己捨不得花錢,卻要給爺爺奶奶買各種禮物;平時總是教導我要孝順爺爺奶奶,說什麼「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
「我覺得是勤。」爸爸在旁邊笑嘻嘻地說。「寶貝,你不知道,爺爺年輕的時候辦窯廠,每天早起晚睡;我和你姑姑要上學,奶奶一個人要種全家六個人的地,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回家吃,啃個窩窩頭就是一天;那時候,村裡人都說,爺爺奶奶比老黃牛都要勤快,所以,我們家才成為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啊。」
奶奶笑著對我說:「那時候日子是苦,可這么一大家子人,不勤快點怎麼行?幸虧你爸爸和姑姑他們省心,我去地里幹活,家裡的事都不用操心,姑姑做飯洗衣服,你爸爸三四歲就掃地擦桌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做飯啦。上學之後,學習也勤奮著呢,作業寫不完連飯都不吃,覺都不睡呢。」
這不就是廢寢忘食嘛,怪不得呢,媽媽老說最看重爸爸的一點就是勤奮,以前是,現在參加工作十幾年還是如此,上班時間認真工作,下班了還要看書,寫文字,有時候我睡醒一覺,爸爸屋裡的燈還亮著。「業精於勤」,真的,要不然爸爸在工作上也不會取得現在的成績吧。爸爸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教育我要在生活上要勤勞,學習上要勤奮,只有這樣,人生的路上才能收獲更多。
「對親要孝,自己要勤,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呀!」一直沒說話的媽媽笑著說,「我們的家風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而是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的。現在,連我們的小睿睿都在實踐著呢!」
「是啊,睿睿天天給奶奶捶背,寫完作業就洗碗掃地呢。」奶奶接著說。
「我一定以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榜樣,好好學習、繼承這孝和勤的家風,繼續給爺爺奶奶捶背,繼續洗碗掃地,還要勤奮學習,這樣以後才能更好地孝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大聲地說。
聽了我的話,全家都笑了。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5
「誠朴、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盡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盡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裡,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 傳統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范。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樑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盡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幹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僕。
從廣義上說,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傳承優良家風主題作文範文相關文章:
★ 最新傳承優良的家風主題作文
★ 最新傳承優良的家風滿分作文
★ 最新傳承優良的家風優秀作文
★ 品讀家風故事傳承家風文化優秀作文範文精選5篇
★ 品讀家風故事傳承家風文化優秀作文範文5篇2020
★ 我家的優良家風作文3篇
★ 傳承優良家風的作文如何寫
★ 描寫傳承優良的家風話題作文
★ 傳承家風作文800字高中7篇
★ 傳承好家風中學生主題作文